未解決
天津大學現當代文學招生和推免人數有多少?參考書目有哪些?
懸賞分:0
招生人數 推免人數有多少
相關院校:天津大學研究生院 熱點關注:2021考研輔導班上線 如何自考研究生
提問者:2522136168 - 2014/05/27 10:27
我來回答
- 回答即可得2分
其他答案(3)
這是學院的電話,27405174,關天推免生的人數你可以打電話咨詢下。
1、現代文學類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合著,雖有缺點,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一部現代文學史能超過它,何況該書代表了中國當下主流意識形態對現代文學的官方闡述。該書配套有溫儒敏先生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這是一個分量很重的補充讀本。
《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溫儒敏、李憲瑜、賀桂梅、姜濤等合著,提供了這個學科的研究概況,非常精煉,也很全面。
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00)》(上下冊),在原《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97)》基礎上增訂而成,敘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堅持解放區、國統區、淪陷區的分章敘述,臺港文學也不再作為整體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編入的方式,文學各個階段分期還附有詳盡的文學大事年表,是最適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現當代文學演進概況的一個本子,所以目前全國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廣泛選用這部教材。
程光煒、劉勇、吳曉東、孔慶東、郜元寶合著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現正行銷海外。該書為二十多年來“重寫文學史”顯著成果之一,各專題章節均由大陸相關研究的知名學者編著,建立了與讀者“平等對話”的敘述姿態,觀點新穎、語言平實且脈絡清晰,部分章節顯示出編寫者嘗試突破體制內主流話語霸權的可貴努力,是一部有著相當獨立價值的現代文學史。
王曉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原分四卷,最新修訂本分上下兩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主要論文,其中的很多論文在不少專家的集子里出現過?戳诉@個以后再看他們的專集,就能把握住他們的研究方向。
劉俊等人編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導引》,從文學史的觀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視等角度收編學科內專家學者最經典的探索成果,建議作為案頭必備書,以便隨時翻閱。
范伯群、朱棟霖編寫的《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翔實而又獨創性地論述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關系的文學史著作。以新的文學史觀、文學觀重新詮釋1898-1949年間的中國文學所受外國文學影響的情況,經過不斷地吸納、排斥、變異與自我創造,直至實現中國文學現代化、本土化的全過程。它以比較文學的特有立場與寬廣視域,將歷史文獻學的方法與理論分析相結合,探涉了一般文學史難以展開的領域。
其它重要資料: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
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與唐弢合著《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中下三冊)。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心靈的探尋》。
溫儒敏《文學史的視野》、《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與趙祖謨合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與陳曉明等合著《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該書2005年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厚厚一本,價格不菲。此書可以參考,但應注意,其中的很多觀點已經融入《三十年》,還有些觀點過于偏激已難立論。夏的名氣雖大,但切不可盲從。夏還有一部大陸出版不久的著作《新文學的傳統》,也很值得關注。
王德威《想象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當代小說二十家》以及《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兩位先生都是夏志清的學生、哈佛學者,學問也做得扎實、刻苦。個人更喜歡李先生一些。
吳歡章《中國現代分體詩歌史》。
吳曉東《陽光與苦難》。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
趙園《論小說十家》(修訂本)。
藍棣之《現代詩的情感與形式》、《現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現代詩歌理論:淵源與走勢》。
黃子平、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漫說文化》。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上中下三卷)。
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兩卷)。
郜元寶《遺珠偶拾——中國現代文學史札記》。
黃修己《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第三版)、《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第二版),與劉衛國合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
朱德發《中國五四文學史》、《20世紀中國文學流派論綱》、《世界化視野中的中國現代文學》、《評判與建構:現代中國文學史學》、《現代中國文學英雄敘事論稿》。
丁帆《文化批判的審美價值坐標——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流派與文本分析》。
復旦大學出版社《叢刊》編輯部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分“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兩卷,共4冊),濃縮了三十年來世界范圍內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各項成果。
2、當代文學類
洪子誠撰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應該人手一冊,其特點是精到,一般認為該版本在未來幾十年里都難被超越,盡管書中還有不少空隙等著后人去填補,有些結論也有商榷的余地,然而它的每句話都建立在大量的資料和觀點基礎上,因此粗看覺得單薄,但看了大量論文和相關著作之后你便會體味出這本書的博大精深。《中國當代文學史》更適合學術研究而非應試,因此我建議要看他在北大的講課稿——《當代文學史研究:問題與方法》,這本書算是對《當代文學史》的一個重要補充,看了以后會感覺豁然開朗!秵栴}與方法》有心者往往能讀五遍以上,而且每次讀都能讀出不同的味道。
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盡管針對本科生而編寫,較淺顯,但這并不能代表這本書含金量低。該書對民間寫作和潛在寫作的梳理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部分。無論從資料掌握、研究角度、立論方式任何一個方面看,他對五四文學的先鋒性分析都代表著國內頂尖水平,不愧是當代文學研究的“南霸天”。他的觀點你可能不完全認同,但他的切入點找得太精確,以致你會不自覺忽略掉他的缺陷。另外他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60年(1949-2009)》(全四卷)堪稱建國以來中國文學的史料大全,所選資料主要來自當時國內出版的各種報刊、專著和文集,為還原歷史現場,全部保留文獻原貌。此書與《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可互作參照,當視為《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的配套用書。對陳老師的研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整體觀》、《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和《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這三本書進一步領略一下。
孟繁華、程光煒合著的《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2011年10月剛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修訂版,長銷不衰的原因是它寫得實在不錯。畢竟才著成沒幾年,所以觀點很新且很大膽,揭示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語境、制度化建立、文學生產和傳播控制等內在機制和外部制約因素,并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文壇變化,大眾文學、新世紀文學進行了共時性論述,我認為部分章節已經超越了洪的文學史。況且顯而易見的是:這本書更適用于考試,它的脈絡更清晰、史實也豐富。
吳秀明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寫真》(原為上中下三冊,2010年1月再版時推出全本上下冊和簡明讀本一冊),與其他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不同,這是一本“活”的文學史,對1949年以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既有深入淺出的概括分析,又有充分細致的史料展示。所“寫”之“真”,即在于論述分析的客觀,和所收史料的豐富全面。此書在手,可免讀者“海選”資料之累。全本信息量之大在所有當代文學史版本中不可匹敵,是目前很多考研學生的重要參考書,簡明讀本相比之下更適合于教學。吳教授2011年新近推出的《當前文化現象與文學熱點》直接切入當前文學現狀,充分凸顯了現當代文學的獨特優勢和個性魅力。
黃子平的《灰闌中的敘述》(原名《革命·歷史·小說》),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文學評論,把建國后出現的革命歷史小說給徹底解構了,書中的不少觀點向來為人稱道。黃可是錢理群的老友,也是錢老非常佩服的人。
李楊的《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前一本是他的博士論文,絕對堪稱北大當代文學專業幾篇最優秀的博士論文之一,后一本是對前一本的擴展。——這兩本書的考證以及觀點都大有可圈可點之處,水準非常之高。
曹文軒的《二十世紀末文學現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這兩本要細讀。曹更強調審美,和枯燥的文學史作品不一樣。在大家都關注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時候,他卻一直在做與文學審美有關的工作,這是非常難得的。我還要對想考北大的人強調一句:曹目前是北大中文系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感興趣的我們補充他的《小說門》和《第二世界》。
許多余的《筆尖的舞蹈:80后文學見證》(原名《80后文學史》),是中國第一部(且是目前唯一一部)真正意義上概述80后作家群及其成長歷程的文藝理論著作。本不該列在這里,但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他們(或者說“我們”)將主宰中國未來50年的文學發展史,那么就請首先和我一起從這本書入手,解讀這群人的生存狀態。
其它重要資料:
董之林《舊夢新知——“十七年”小說論稿》、《熱風時節——當代中國“十七年”小說史論》。
洪子誠《1956:百花時代》,與劉登翰合著《中國當代新詩史》(修訂版),與謝冕合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
南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99個詞》、《后革命的轉移》。
唐小兵《英雄與凡人的時代——解讀20世紀》。
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與謝冕合著《大轉型》。
胡河清《靈地的緬想》。
謝有順《我們內心的沖突》。
陳曉明《文學超越》、《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曠新年《沉默的聲音》、《寫在當代文學邊上》。
韓毓!稄摹凹t玫瑰”到“紅旗”》、《天下》、《鎖鏈上的花環》。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
王堯《遲到的批判:當代作家與“革命文學”》。
陸紹陽《中國當代電影史:1977年以來》。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
戴錦華《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與孟悅合著《浮出歷史地表——現代中國婦女文學研究》。
賀桂梅《轉折的年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人文學的想象力》,兩書對文學史的梳理功夫、對女性主義理論的解讀水平,都有過常人之處。
呂林《世紀末的精神守望——論20世紀90年代中國散文主湖》。
鄧曉芒《靈魂之旅: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的生存意境》。
許紀霖等合著《啟蒙的自我瓦解:1990年代以來中國思想文化界重大論爭研究》。
張志忠主編《新時期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重要現象評述:1978-2008》。
林賢治《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五四之魂: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卷》,這是月刊,國內最新的研究成果、當下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里面都能找到。
3、作品選評類
曹培根、丁曉原主編的《中國現代各體文學理論經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卷),顯示了中國現代各體文學理論演進史的基本面貌,展示出中國現代各體文學所能達到的理論深度。與以往選本不同,該叢書旨在推薦中國現代各體文學理論經典佳作,篇幅不多卻包羅各體文學理論經典,可窺見諸多理論經典名家名篇。
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現代文論選》和《中國當代文論選》,2010年12月同時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我所見現當代文學理論批評選本中較精煉的一個,而《中國當代文論選》尤具開創意義(目前國內尚無當代文論的他種選本)。它承接早年四卷本的《中國歷代文論選》,與《歷代選》不同之處是是舍編年而取內容別類,每篇文章除必要的注釋之外還附有“導讀”和“鏈接”,幫助我們在了解其寫作背景、主要論點和影響后進一步擴展其他相關資料。我們知道:盡管文學的常態是理論滯后于實踐,但中國的現當代文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堅持著理論先行的模式,這也決定了中國的現當代文學史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文學觀念的發展史。如此說來,識記一些文論篇目和觀點有多重要,我想不言而喻。
喬以鋼主編的《現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評(1918-2003)》(A、B兩卷),其優勢在于它的“評”,這使它區別于其他所有選本(該書出版時尚無別種類似選評結合的本子),有極高學術含量;每篇作品后詳盡的作者簡介、解題、作家作品集錄要、作者自述、評論摘要、研究文獻索引系統幫助你輕松出入于中國現當代文學。
朱棟霖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經典。1917-2000》(全四冊,又精編本一冊),入選作品覆蓋面廣且有代表性,是當下最流行的一套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劉祥安、龍泉明、吳秀明、汪文頂合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導引(1917-2000)》(全四卷)是其配套用書,提供了解讀這些作品的相關重要資料,其中包括:作家有關該作品的重要自述;歷年來對于該作家作品的重要評論觀點,不同時期對于該作品爭論的不同觀點、重要認識和學術爭嗚;重要研究論著目錄。有這兩套書在手,可以盡覽百年中國文學的研究流程。
王澤龍、李遇春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講》(上下冊)和《中國當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講》(上下冊),按照新世紀的文學史經典標準與學術眼光對現當代文學作品做了重新取舍,選入了不少以前被忽略的經典作品。在文學作品的講析中也盡量吸收了學術界的研究新成果,反映出了一定現當代文學學科研究的新水平。盡管因篇幅所限對中長篇小說、報告文學和戲劇只作存目處理(而部分短篇或長篇敘事詩也酌情進行了節選),但每一文學作品后面的講評都可以看做獨立完整的文學評論,那些缺乏批評能力的同學注意了——此套教材不容錯過。
貴州人民出版社邀請各文學體裁的權威編輯策劃出版的《21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編(2000-2011)》(包括世紀隨筆、世紀散文、世紀文史精品、世紀短篇小說、世紀中篇小說、世紀紀實文學、世紀詩歌和世紀小小說八冊),是目前新世紀文學的一個權威選本(長篇小說和戲劇除外)。雖說編選眼光較保守,但畢竟可以看出新世紀文學的一些新動向。
其他重要資料:
洪子誠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與程光煒合編《朦朧詩新編》。
錢理群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此書配套有李平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自學指導》。
吳歡章《中國現代十大流派詩選》。
藍棣之《現代詩名著名篇解讀》。
孫玉石《中國現代詩導讀》(分1917-1937和1937-1949兩卷),此書收錄多篇詩人與解詩者的文學對話,是理解文本的可靠參考。
方夏、瀟瀟合編《后朦朧詩全集——中國現代詩編年史》。
楊曉民主編《中國當代青年詩人詩選》。
賈平凹主編《美文十八家》(前后兩卷,故實為“美文三十六家”),該套選本基本囊括了新時期以來大陸所有散文名家的代表性篇目,且鑒于《美文》雜志的強大號召力,很多文字罕見于他本。
孟繁華、林大中合編《九十年代文存:1990-2000》。
陳思和、楊揚合編《九十年代批評文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室《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1949-2009)》。
4、習題匯編類
朱德發主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500題解》,知識含量大,學術質量好,理論思維新,資料扎實可靠,語言表述準確。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所涵納的基本知識,在500題的解答中大都能堅堅實實地體現出來,既不空泛籠統又避免了常識性錯漏,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現當代文學評論或研究的前沿成果,是近年來現當代文學習題集中的佼佼者。
葉立文、劉海燕編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輔導與習題集》(2007年首版,2011年推出新版),摘選了部分高校的考研真題和一些相關的教材、文獻、輔導材料等,是目前在考研學子中流傳很廣的一本習題集,非常實用。
1、現代文學類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合著,雖有缺點,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一部現代文學史能超過它,何況該書代表了中國當下主流意識形態對現代文學的官方闡述。該書配套有溫儒敏先生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這是一個分量很重的補充讀本。
《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溫儒敏、李憲瑜、賀桂梅、姜濤等合著,提供了這個學科的研究概況,非常精煉,也很全面。
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00)》(上下冊),在原《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97)》基礎上增訂而成,敘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堅持解放區、國統區、淪陷區的分章敘述,臺港文學也不再作為整體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編入的方式,文學各個階段分期還附有詳盡的文學大事年表,是最適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現當代文學演進概況的一個本子,所以目前全國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廣泛選用這部教材。
程光煒、劉勇、吳曉東、孔慶東、郜元寶合著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現正行銷海外。該書為二十多年來“重寫文學史”顯著成果之一,各專題章節均由大陸相關研究的知名學者編著,建立了與讀者“平等對話”的敘述姿態,觀點新穎、語言平實且脈絡清晰,部分章節顯示出編寫者嘗試突破體制內主流話語霸權的可貴努力,是一部有著相當獨立價值的現代文學史。
王曉明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原分四卷,最新修訂本分上下兩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主要論文,其中的很多論文在不少專家的集子里出現過?戳诉@個以后再看他們的專集,就能把握住他們的研究方向。
劉俊等人編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導引》,從文學史的觀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視等角度收編學科內專家學者最經典的探索成果,建議作為案頭必備書,以便隨時翻閱。
范伯群、朱棟霖編寫的《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翔實而又獨創性地論述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關系的文學史著作。以新的文學史觀、文學觀重新詮釋1898-1949年間的中國文學所受外國文學影響的情況,經過不斷地吸納、排斥、變異與自我創造,直至實現中國文學現代化、本土化的全過程。它以比較文學的特有立場與寬廣視域,將歷史文獻學的方法與理論分析相結合,探涉了一般文學史難以展開的領域。
其它重要資料: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
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與唐弢合著《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中下三冊)。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心靈的探尋》。
溫儒敏《文學史的視野》、《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與趙祖謨合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與陳曉明等合著《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該書2005年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厚厚一本,價格不菲。此書可以參考,但應注意,其中的很多觀點已經融入《三十年》,還有些觀點過于偏激已難立論。夏的名氣雖大,但切不可盲從。夏還有一部大陸出版不久的著作《新文學的傳統》,也很值得關注。
王德威《想象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當代小說二十家》以及《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兩位先生都是夏志清的學生、哈佛學者,學問也做得扎實、刻苦。個人更喜歡李先生一些。
吳歡章《中國現代分體詩歌史》。
吳曉東《陽光與苦難》。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
趙園《論小說十家》(修訂本)。
藍棣之《現代詩的情感與形式》、《現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現代詩歌理論:淵源與走勢》。
黃子平、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漫說文化》。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上中下三卷)。
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兩卷)。
郜元寶《遺珠偶拾——中國現代文學史札記》。
黃修己《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第三版)、《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第二版),與劉衛國合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
朱德發《中國五四文學史》、《20世紀中國文學流派論綱》、《世界化視野中的中國現代文學》、《評判與建構:現代中國文學史學》、《現代中國文學英雄敘事論稿》。
丁帆《文化批判的審美價值坐標——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流派與文本分析》。
復旦大學出版社《叢刊》編輯部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分“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兩卷,共4冊),濃縮了三十年來世界范圍內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各項成果。
2、當代文學類
洪子誠撰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應該人手一冊,其特點是精到,一般認為該版本在未來幾十年里都難被超越,盡管書中還有不少空隙等著后人去填補,有些結論也有商榷的余地,然而它的每句話都建立在大量的資料和觀點基礎上,因此粗看覺得單薄,但看了大量論文和相關著作之后你便會體味出這本書的博大精深。《中國當代文學史》更適合學術研究而非應試,因此我建議要看他在北大的講課稿——《當代文學史研究:問題與方法》,這本書算是對《當代文學史》的一個重要補充,看了以后會感覺豁然開朗!秵栴}與方法》有心者往往能讀五遍以上,而且每次讀都能讀出不同的味道。
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盡管針對本科生而編寫,較淺顯,但這并不能代表這本書含金量低。該書對民間寫作和潛在寫作的梳理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部分。無論從資料掌握、研究角度、立論方式任何一個方面看,他對五四文學的先鋒性分析都代表著國內頂尖水平,不愧是當代文學研究的“南霸天”。他的觀點你可能不完全認同,但他的切入點找得太精確,以致你會不自覺忽略掉他的缺陷。另外他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60年(1949-2009)》(全四卷)堪稱建國以來中國文學的史料大全,所選資料主要來自當時國內出版的各種報刊、專著和文集,為還原歷史現場,全部保留文獻原貌。此書與《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可互作參照,當視為《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的配套用書。對陳老師的研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整體觀》、《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和《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這三本書進一步領略一下。
孟繁華、程光煒合著的《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2011年10月剛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修訂版,長銷不衰的原因是它寫得實在不錯。畢竟才著成沒幾年,所以觀點很新且很大膽,揭示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語境、制度化建立、文學生產和傳播控制等內在機制和外部制約因素,并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文壇變化,大眾文學、新世紀文學進行了共時性論述,我認為部分章節已經超越了洪的文學史。況且顯而易見的是:這本書更適用于考試,它的脈絡更清晰、史實也豐富。
吳秀明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寫真》(原為上中下三冊,2010年1月再版時推出全本上下冊和簡明讀本一冊),與其他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不同,這是一本“活”的文學史,對1949年以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既有深入淺出的概括分析,又有充分細致的史料展示。所“寫”之“真”,即在于論述分析的客觀,和所收史料的豐富全面。此書在手,可免讀者“海選”資料之累。全本信息量之大在所有當代文學史版本中不可匹敵,是目前很多考研學生的重要參考書,簡明讀本相比之下更適合于教學。吳教授2011年新近推出的《當前文化現象與文學熱點》直接切入當前文學現狀,充分凸顯了現當代文學的獨特優勢和個性魅力。
黃子平的《灰闌中的敘述》(原名《革命·歷史·小說》),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文學評論,把建國后出現的革命歷史小說給徹底解構了,書中的不少觀點向來為人稱道。黃可是錢理群的老友,也是錢老非常佩服的人。
李楊的《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前一本是他的博士論文,絕對堪稱北大當代文學專業幾篇最優秀的博士論文之一,后一本是對前一本的擴展。——這兩本書的考證以及觀點都大有可圈可點之處,水準非常之高。
曹文軒的《二十世紀末文學現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這兩本要細讀。曹更強調審美,和枯燥的文學史作品不一樣。在大家都關注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時候,他卻一直在做與文學審美有關的工作,這是非常難得的。我還要對想考北大的人強調一句:曹目前是北大中文系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感興趣的我們補充他的《小說門》和《第二世界》。
許多余的《筆尖的舞蹈:80后文學見證》(原名《80后文學史》),是中國第一部(且是目前唯一一部)真正意義上概述80后作家群及其成長歷程的文藝理論著作。本不該列在這里,但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他們(或者說“我們”)將主宰中國未來50年的文學發展史,那么就請首先和我一起從這本書入手,解讀這群人的生存狀態。
其它重要資料:
董之林《舊夢新知——“十七年”小說論稿》、《熱風時節——當代中國“十七年”小說史論》。
洪子誠《1956:百花時代》,與劉登翰合著《中國當代新詩史》(修訂版),與謝冕合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
南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99個詞》、《后革命的轉移》。
唐小兵《英雄與凡人的時代——解讀20世紀》。
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與謝冕合著《大轉型》。
胡河清《靈地的緬想》。
謝有順《我們內心的沖突》。
陳曉明《文學超越》、《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曠新年《沉默的聲音》、《寫在當代文學邊上》。
韓毓!稄摹凹t玫瑰”到“紅旗”》、《天下》、《鎖鏈上的花環》。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
王堯《遲到的批判:當代作家與“革命文學”》。
陸紹陽《中國當代電影史:1977年以來》。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
戴錦華《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與孟悅合著《浮出歷史地表——現代中國婦女文學研究》。
賀桂梅《轉折的年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人文學的想象力》,兩書對文學史的梳理功夫、對女性主義理論的解讀水平,都有過常人之處。
呂林《世紀末的精神守望——論20世紀90年代中國散文主湖》。
鄧曉芒《靈魂之旅: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的生存意境》。
許紀霖等合著《啟蒙的自我瓦解:1990年代以來中國思想文化界重大論爭研究》。
張志忠主編《新時期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重要現象評述:1978-2008》。
林賢治《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五四之魂: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卷》,這是月刊,國內最新的研究成果、當下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里面都能找到。
3、作品選評類
曹培根、丁曉原主編的《中國現代各體文學理論經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卷),顯示了中國現代各體文學理論演進史的基本面貌,展示出中國現代各體文學所能達到的理論深度。與以往選本不同,該叢書旨在推薦中國現代各體文學理論經典佳作,篇幅不多卻包羅各體文學理論經典,可窺見諸多理論經典名家名篇。
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現代文論選》和《中國當代文論選》,2010年12月同時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我所見現當代文學理論批評選本中較精煉的一個,而《中國當代文論選》尤具開創意義(目前國內尚無當代文論的他種選本)。它承接早年四卷本的《中國歷代文論選》,與《歷代選》不同之處是是舍編年而取內容別類,每篇文章除必要的注釋之外還附有“導讀”和“鏈接”,幫助我們在了解其寫作背景、主要論點和影響后進一步擴展其他相關資料。我們知道:盡管文學的常態是理論滯后于實踐,但中國的現當代文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堅持著理論先行的模式,這也決定了中國的現當代文學史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文學觀念的發展史。如此說來,識記一些文論篇目和觀點有多重要,我想不言而喻。
喬以鋼主編的《現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評(1918-2003)》(A、B兩卷),其優勢在于它的“評”,這使它區別于其他所有選本(該書出版時尚無別種類似選評結合的本子),有極高學術含量;每篇作品后詳盡的作者簡介、解題、作家作品集錄要、作者自述、評論摘要、研究文獻索引系統幫助你輕松出入于中國現當代文學。
朱棟霖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經典。1917-2000》(全四冊,又精編本一冊),入選作品覆蓋面廣且有代表性,是當下最流行的一套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劉祥安、龍泉明、吳秀明、汪文頂合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導引(1917-2000)》(全四卷)是其配套用書,提供了解讀這些作品的相關重要資料,其中包括:作家有關該作品的重要自述;歷年來對于該作家作品的重要評論觀點,不同時期對于該作品爭論的不同觀點、重要認識和學術爭嗚;重要研究論著目錄。有這兩套書在手,可以盡覽百年中國文學的研究流程。
王澤龍、李遇春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講》(上下冊)和《中國當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講》(上下冊),按照新世紀的文學史經典標準與學術眼光對現當代文學作品做了重新取舍,選入了不少以前被忽略的經典作品。在文學作品的講析中也盡量吸收了學術界的研究新成果,反映出了一定現當代文學學科研究的新水平。盡管因篇幅所限對中長篇小說、報告文學和戲劇只作存目處理(而部分短篇或長篇敘事詩也酌情進行了節選),但每一文學作品后面的講評都可以看做獨立完整的文學評論,那些缺乏批評能力的同學注意了——此套教材不容錯過。
貴州人民出版社邀請各文學體裁的權威編輯策劃出版的《21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編(2000-2011)》(包括世紀隨筆、世紀散文、世紀文史精品、世紀短篇小說、世紀中篇小說、世紀紀實文學、世紀詩歌和世紀小小說八冊),是目前新世紀文學的一個權威選本(長篇小說和戲劇除外)。雖說編選眼光較保守,但畢竟可以看出新世紀文學的一些新動向。
其他重要資料:
洪子誠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與程光煒合編《朦朧詩新編》。
錢理群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此書配套有李平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自學指導》。
吳歡章《中國現代十大流派詩選》。
藍棣之《現代詩名著名篇解讀》。
孫玉石《中國現代詩導讀》(分1917-1937和1937-1949兩卷),此書收錄多篇詩人與解詩者的文學對話,是理解文本的可靠參考。
方夏、瀟瀟合編《后朦朧詩全集——中國現代詩編年史》。
楊曉民主編《中國當代青年詩人詩選》。
賈平凹主編《美文十八家》(前后兩卷,故實為“美文三十六家”),該套選本基本囊括了新時期以來大陸所有散文名家的代表性篇目,且鑒于《美文》雜志的強大號召力,很多文字罕見于他本。
孟繁華、林大中合編《九十年代文存:1990-2000》。
陳思和、楊揚合編《九十年代批評文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室《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1949-2009)》。
4、習題匯編類
朱德發主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500題解》,知識含量大,學術質量好,理論思維新,資料扎實可靠,語言表述準確。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所涵納的基本知識,在500題的解答中大都能堅堅實實地體現出來,既不空泛籠統又避免了常識性錯漏,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現當代文學評論或研究的前沿成果,是近年來現當代文學習題集中的佼佼者。
葉立文、劉海燕編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輔導與習題集》(2007年首版,2011年推出新版),摘選了部分高校的考研真題和一些相關的教材、文獻、輔導材料等,是目前在考研學子中流傳很廣的一本習題集,非常實用。
回答者:bingwei_2004 - 2014/05/28 03:56
系總招收80人。這個專業人數要看當年報考人數。
回答者:sszqm1314 - 2014/05/28 05:10
現當代文學報錄比很低,今年報考了139人,錄取了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