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決
求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考研復習方法及細節問題
懸賞分:0
求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考研復習方法及細節問題
相關院校: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熱點關注:2021考研輔導班上線 如何自考研究生
提問者:Door - 2014/11/25 03:22
我來回答
- 回答即可得2分
其他答案(5)
同學,你可以在該校論壇上面去收索復習經驗,很多考過的同學或多或少會寫一些有用的方法,可以參考參考。
回答者:ruier123 - 2014/11/25 06:13
公共課復習都一樣,下面提供專業課考試經驗~
上財的專業課,我考的是431金融學綜合,題目類型比較固定:60分的單選,60分的計算與簡答,還有30分的論述題,選擇題目一般是一些金融學的基礎知識,但是考得細,今年的計算量比較大,如果不拿計算器的話會費不少時間,計算題每年變化比較大,往年考過的知識點今年幾乎很少涉及,所以在平常復習的時候要盡量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難度來說并不怎么大。論述題今年考了一個老掉牙的QE,但換了個角度,是從貨幣乘數以及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來回答問題,是貨幣銀行學的核心知識。然后今年出了個奇葩論述題,有關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的題目,要求分析此次收購存在的風險與收益,大部分學校的431大綱里是沒有公司收購與兼并的,但也不好說上菜的這道題目超綱了,因為上菜根本就沒有公布自己的431大綱,這就提示我們在平常的復習中要特別注意知識的全面。 再說說用的書和資料,由于我本來是要考復旦或者是清華的,基本就是看的復旦的書目,后由于是跨考,提前還補了高鴻業的宏微觀和《金融學》,對經濟金融有了一定的感覺后,開始看金融學的核心課程胡慶康的《貨幣銀行學》,姜波克的《國際金融學》,劉紅忠的《投資學》,朱葉的《公司金融》,以及后來加的羅斯的《公司理財》,博迪的《投資學》(看書過程中發現外國人寫的書比國人寫的簡單易懂,很適合初學者自學入門),自我感覺復習過程理解為主,練習為輔,對重要的知識點理解后可以試著對生活中的發生的時事運用一下,訓練自己的用能力,平常要關注一下財經方面的時事,例如今年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在一段時間就是頭條新聞,就成了上財的最后一道論述題。
上財的專業課,我考的是431金融學綜合,題目類型比較固定:60分的單選,60分的計算與簡答,還有30分的論述題,選擇題目一般是一些金融學的基礎知識,但是考得細,今年的計算量比較大,如果不拿計算器的話會費不少時間,計算題每年變化比較大,往年考過的知識點今年幾乎很少涉及,所以在平常復習的時候要盡量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難度來說并不怎么大。論述題今年考了一個老掉牙的QE,但換了個角度,是從貨幣乘數以及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來回答問題,是貨幣銀行學的核心知識。然后今年出了個奇葩論述題,有關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的題目,要求分析此次收購存在的風險與收益,大部分學校的431大綱里是沒有公司收購與兼并的,但也不好說上菜的這道題目超綱了,因為上菜根本就沒有公布自己的431大綱,這就提示我們在平常的復習中要特別注意知識的全面。 再說說用的書和資料,由于我本來是要考復旦或者是清華的,基本就是看的復旦的書目,后由于是跨考,提前還補了高鴻業的宏微觀和《金融學》,對經濟金融有了一定的感覺后,開始看金融學的核心課程胡慶康的《貨幣銀行學》,姜波克的《國際金融學》,劉紅忠的《投資學》,朱葉的《公司金融》,以及后來加的羅斯的《公司理財》,博迪的《投資學》(看書過程中發現外國人寫的書比國人寫的簡單易懂,很適合初學者自學入門),自我感覺復習過程理解為主,練習為輔,對重要的知識點理解后可以試著對生活中的發生的時事運用一下,訓練自己的用能力,平常要關注一下財經方面的時事,例如今年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在一段時間就是頭條新聞,就成了上財的最后一道論述題。
回答者:alanyu1989 - 2014/11/26 09:25
論壇里面的經驗貼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回答者:sszqm1314 - 2014/11/26 10:56
一、實質重于形式
學過會計的應該知道,新準則有一條原則叫做“實質重于形式”,我把作為考研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很多介紹考研經驗的同學(包括我自己)都提到復習時間,看過多少書,做過多少題,上了什么輔導班,在我看來,這些可以參考,不可以作為復習中的考核指標。專業難度不同,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學習方法、應試能力和心理素質也會有差別,所以和別人比較意義不大。復習的每一個階段,不妨多總結,有沒有改進的空間,達到自己的目標還需要加強什么。盡量以知識掌握程度和復習準備充分程度來要求自己,復習時間、看過多少書、看過多少遍等都不是考得好的關健。就拿上財專業課經濟學來說,復習完一個階段后,拿出近三年真題,看看自己能否做出來,你會清楚哪里需要多花時間。又比如說,有人推崇于在最后階段做一個專業課筆記,我覺得這只是形式,實質在于你有沒有把東西理解好并梳理清楚,如果理解不透徹,做了筆記也是枉然。
二、復習資料及其作用
首先是教材和習題答案: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第六版和曼昆的宏觀經濟學第五版。教材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反復看唄?鐚I的第一遍以看懂為目標,以抓住核心框架為重點,不必拘泥于細節。教材、課后習題和答案三位一體,是一個整體。范里安的書晦澀難懂,需要耐著性子慢慢看,看完一章可以直接做課后習題,題量不大且簡單,書后附有簡略答案。我還用了石化出版社金圣才系列的教材答案,每一章有一個內容總結,有助于抓住核心框架。曼昆的書通俗易懂,課后習題較多。我看第一遍時做了名詞解釋和簡答題,有助于鞏固看過的內容,計算分析題看第二遍時才做。教材我看了有四五遍,遍數越多看得越快,直到徹底掌握了重點才行。課后習題做了兩三遍吧。
強調一點:曼昆的課后習題非常重要,不少大題出自這里,包括有些章節的拓展部分,可以直接拿來命題。
其次關于習題集。看書和課后習題還不夠,需要做點題,貴精不貴多。我只用過兩本,一本是上財胡永剛的宏經習題(深綠色),另一本是交大鐘根元的微經習題(淺藍色)。推薦理由:1、這兩本書是我見過的市面上和推薦教材最匹配的習題集,胡永剛是上財經濟學院副院長,交大是翻譯范里安教材的學校。2、這兩本書的題型、難度、風格最接近真題。我統計了一下08年20道選擇題中至少13道出自胡的習題集,大題有些是課后習題,同時也收錄在胡的分析計算題中。鐘根元的習題集每章有幾道講解詳細的例題,實乃精華也,做熟之,后面沒有詳細講解的題有時間做做,沒時間不做也沒關系。至于大家議論紛紛的其他資料,我有買過所謂的紅皮書和翔高的復習指南,個人覺得沒必要做,理由是上述的反面。一本好書做兩遍勝過于多做幾本書,我考了136,因為我堅持這一原則。
三、戰略和戰術
首先,跨專業的同學很多,他們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專業課花的時間過多。我認識很多研友,最后往往失誤在數學上,他們也知道數學重要,也花了時間,還包括不少數學基礎好的同學,事實是,占大頭的數學和專業課,數學更能決定你命運,每年考完數學大呼掛了的人很多,反倒是專業課發揮會穩定一些。其次是英語,如果基礎不好,前期最好堅持每天做幾篇閱讀,因為后期要照顧政治和專業課,考前準備一個作文模板必不可少,英語不過線的高分考生每年都有。
其次,150分的專業課,90分是計算分析題,一道15分共6道,得高分關鍵在于大題,你能想象比同等實力的人多做對15道選擇判斷?難。所以不要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得高分不僅僅靠時間投入,看你能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學過會計的應該知道,新準則有一條原則叫做“實質重于形式”,我把作為考研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很多介紹考研經驗的同學(包括我自己)都提到復習時間,看過多少書,做過多少題,上了什么輔導班,在我看來,這些可以參考,不可以作為復習中的考核指標。專業難度不同,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學習方法、應試能力和心理素質也會有差別,所以和別人比較意義不大。復習的每一個階段,不妨多總結,有沒有改進的空間,達到自己的目標還需要加強什么。盡量以知識掌握程度和復習準備充分程度來要求自己,復習時間、看過多少書、看過多少遍等都不是考得好的關健。就拿上財專業課經濟學來說,復習完一個階段后,拿出近三年真題,看看自己能否做出來,你會清楚哪里需要多花時間。又比如說,有人推崇于在最后階段做一個專業課筆記,我覺得這只是形式,實質在于你有沒有把東西理解好并梳理清楚,如果理解不透徹,做了筆記也是枉然。
二、復習資料及其作用
首先是教材和習題答案: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第六版和曼昆的宏觀經濟學第五版。教材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反復看唄?鐚I的第一遍以看懂為目標,以抓住核心框架為重點,不必拘泥于細節。教材、課后習題和答案三位一體,是一個整體。范里安的書晦澀難懂,需要耐著性子慢慢看,看完一章可以直接做課后習題,題量不大且簡單,書后附有簡略答案。我還用了石化出版社金圣才系列的教材答案,每一章有一個內容總結,有助于抓住核心框架。曼昆的書通俗易懂,課后習題較多。我看第一遍時做了名詞解釋和簡答題,有助于鞏固看過的內容,計算分析題看第二遍時才做。教材我看了有四五遍,遍數越多看得越快,直到徹底掌握了重點才行。課后習題做了兩三遍吧。
強調一點:曼昆的課后習題非常重要,不少大題出自這里,包括有些章節的拓展部分,可以直接拿來命題。
其次關于習題集。看書和課后習題還不夠,需要做點題,貴精不貴多。我只用過兩本,一本是上財胡永剛的宏經習題(深綠色),另一本是交大鐘根元的微經習題(淺藍色)。推薦理由:1、這兩本書是我見過的市面上和推薦教材最匹配的習題集,胡永剛是上財經濟學院副院長,交大是翻譯范里安教材的學校。2、這兩本書的題型、難度、風格最接近真題。我統計了一下08年20道選擇題中至少13道出自胡的習題集,大題有些是課后習題,同時也收錄在胡的分析計算題中。鐘根元的習題集每章有幾道講解詳細的例題,實乃精華也,做熟之,后面沒有詳細講解的題有時間做做,沒時間不做也沒關系。至于大家議論紛紛的其他資料,我有買過所謂的紅皮書和翔高的復習指南,個人覺得沒必要做,理由是上述的反面。一本好書做兩遍勝過于多做幾本書,我考了136,因為我堅持這一原則。
三、戰略和戰術
首先,跨專業的同學很多,他們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專業課花的時間過多。我認識很多研友,最后往往失誤在數學上,他們也知道數學重要,也花了時間,還包括不少數學基礎好的同學,事實是,占大頭的數學和專業課,數學更能決定你命運,每年考完數學大呼掛了的人很多,反倒是專業課發揮會穩定一些。其次是英語,如果基礎不好,前期最好堅持每天做幾篇閱讀,因為后期要照顧政治和專業課,考前準備一個作文模板必不可少,英語不過線的高分考生每年都有。
其次,150分的專業課,90分是計算分析題,一道15分共6道,得高分關鍵在于大題,你能想象比同等實力的人多做對15道選擇判斷?難。所以不要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得高分不僅僅靠時間投入,看你能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回答者:易水竹 - 2014/11/28 11:50
多看看經驗貼問問學長學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