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簡介
查看(728)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4-08-31 16:31
樓主
前進中的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城鄉經濟社會的飛速變革與創新呼喚著眾多經濟類、管理類英才。成立于1952年的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以“德合商道,智達經邦”為使命,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不斷拓展,并為建成西部一流、國內知名、國際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而努力。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952年由四川大學、貴州大學和川北大學等經濟管理學科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等一批歸國教授組成的西南農學院農經系。學院秉承學校百年文化,源遠流長厚積淀,匯聚百川成恢弘。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辦學始,近六十載薪火傳承,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經幾代經管人勵精圖治,勤勉耕耘,如今已發展成為西南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學科特色鮮明,科研成果突出,教學改革先進,發展勢頭強勁的優勢學院。 學院現有農林經濟管理系、會計系、企業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物流與營銷系、經濟系、金融系、國際貿易系等8個系,學科橫跨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在管理學和經濟學均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形成了以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為核心的優勢學科群,以及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辦學體系。其中,農林經濟管理、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等3個學科是重慶市重點學科。 學院現有教職工152人,專任教師123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生導師12人,副教授51人,碩士生導師61人,博士63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者31人;擁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1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重慶市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3人,重慶市學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9人。 學院招收和培養經濟學、管理學專業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已有60多年的歷史,累計培養了本科生40000余人,碩士研究生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學生分布在各行業,50%以上已成為單位的骨干或領導,在用人單位獲得了廣泛贊譽。學院有在校學生4000多人,分別在本科、碩士、博士、MBA、MPAcc、MTA、MF、MI、MV、MAE等學位項目中學習。學院的國際化辦學理念和優秀的辦學條件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目前在校外國留學生約100人。學院還同多家海外知名院校簽署了學生交換協議,每年可以為各種學生提供到海外院校交換學習的機會。 學院一貫堅持“學術立院、人才強院”的方針,推動學科隊伍建設和科研工作長足發展。本世紀以來,先后承擔了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攻關專項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項、國家科技部重大軟科學研究計劃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0多項,省部級項目300余項,科研經費總額達5000多萬元。出版專著譯著、國家和部級規劃教材60余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Agricultural Economics》、《Economic Modelling》、《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國際國內權威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80余項;其中,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項。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將緊緊圍繞學校“創建特色鮮明高水平綜合大學”的發展目標定位,整合力量,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奮斗! 學院精神: 含弘自強,篤行致遠 “含弘”,語出《周易》,<坤卦,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謂“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順也,在天為陰,在地為柔,在人為仁,在性為寂,在修為止……順則所行無逆……”,含是無所不包,弘是無所不有。“自強”來源《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含弘”意指經濟管理學院納百川歸萬流,繼發已有特色,兼收優秀思想,包含宏厚,包容大氣。“自強”是經管學院與經管人自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不怠,至善圖強。“含弘自強”的思想淵源在于中華文化之精華,即力求內外兼修,以厚德修己立身而終至達人載物。 “篤行”語出 《中庸,禮記》,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寓指經管學院學子其所研、所學、所教應善建根本,究理察變,切問近思,腳踏實地,精益求精。“致遠”語出諸葛亮的《戒子篇》,曰:“非寧靜無以致遠”。經濟管理者,乃經世濟民,服務民生也。當究社會發展之規律,求民生福祉為宗旨,應淡社會繁雜之縈繞,揣寧靜安詳之心境,行生民富國之道路,立遠大目標之志向,潛力于學術之研究與社會大德之追求。“篤行致遠”寓指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人學子無論是在學術研究、在教書育人還是在學習探索過程中,當持以實踐為根基,求學理之精深,探事物之究竟,也當保自我完善,學無止境的不懈努力之精神。 “含弘自強,篤行致遠”即有經濟管理學院之現狀體現,亦有目標價值追求之取向,作為學院精神,與學校精神遙相呼應,既有理念的統一,又有追求的一致,作為學院精神,即有明確的路向,又有價值的凝練。對全體師生員工而言,既負肩擔使命之責任,又持任重道遠,包容萬物,自強不息之追求。既潛心研習,目標遠大,永保學無止境之理想,又需奮斗不止,追求卓越之前進精神。 院訓:德合智達,立本勵公 “德合”語出《周易》,<坤卦,彖>曰:“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西南大學位居中國西南,在八卦方位居坤位。大德曰生,西南正是承載之位,有孕育之能,滋生兆物,化育萬民。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當取法于坤,藉以深厚德行擔當廣大責任。“德”字字源含“視、行、思”元素,是中華文化無上的精神和行為境界。“合”意為達到與對應,具有順應與順承的意境。同時,合也有和諧融洽之意。所謂“德合”即是個人之精神和行為應達至一種理想狀態,亦應在共同目標和擔當之下戮力同心,樂群樂業。“智達”形變于《墨子•卷一•修身第二》“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也有《文子•道德》:“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智”是謂知也,無所不知也,知而有所合也。“達”意指通達、洞達,明曉事理而且見識高遠。所謂“智達”是人皆力臻成為完人,通過修煉砥礪而止于至善,是為實現修齊治平之目標而習得本領獲得心智。 “立本” 源自《周易·系辭下》中:剛柔者,立本者也,也有《論語.學而》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是根本,是學問為人的根本,是事國生民的根本。“本”的具體內容指向是教以生為本,學以術為本,行以德為本,既有仁義禮智的歷史沉淀,也有求真務實的時代精神。所謂“立本”就是應當心存崇德廣業的價值根基,立此為本,則能修身不拔。“勵” 在《說文》中曰勉力也,在《漢書·宣帝紀》中也用振作之意。“勵公”是指振作奮發,勵精更始,最終實現大道為公。此句意在訓勉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人學子們,應有匡時之抱負濟世之愿想,善建根本,究理察變,切問近思,精益求精,以其所研所學經綸社會報效國家。 “德合智達,立本勵公”蘊含了德智同體、和合并舉、利義互現、學用均衡等思想,體現了修身與治世齊進、期許熔訓勉一爐的智慧,內容包羅眾象,形式大氣精煉,含義雋永深刻。“德合智達,立本勵公”既昭示了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前輩俊彥之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為國家與人民作出的卓越貢獻,又明定了經濟管理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中所應持有的品行,即通過明德進德,愛智修智,秉持生民富國之公義,諳熟工商經濟之規律,實現經邦濟民之理想。“德合智達,立本勵公”作為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之院訓,配合所居處的時空位置,又突破專業藩籬寄意深廣,作為一院之訓可恰如其分。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