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法學院導師簡介:張新民
查看(668)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4-12-02 13:40
樓主
張新民,男,漢族,1963年6月生,四川蓬安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現任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重慶市政府法律顧問,重慶市政府第三屆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西南大學首席法律顧問,中國法學會社會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高校財稅法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重慶市法學會民法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統籌城鄉發展法律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國土房管學會征地分會副會長。先后在西南大學(原西南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攻讀本科、碩士和博士,并分別于1987年、1998年、2004年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為研究生、本科生主講《經濟法學》、《民法總論研究》、《民法分論》(人身權法部分)、《社會保障法專題研究》等課程。主持完成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項目,1項重慶市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4項省級社科規劃項目,1項省級“五個一工程”項目,3項校級項目,1項博士基金項目,多項橫向課題;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與1項教育部重大招標攻關項目,1項部級重點課題;正式出版個人專著3部,合著1部,主編教材2部、專著4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9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報刊轉載,有關社會保障法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人和國家機關的高度評價。獲國家工商局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司法部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其他各種獎勵多項。主要從事社會保障法律問題、“三農”法制問題、人身權問題研究。
張新民主要科研成果 一、課題研究1.入選教育部2009年“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為:城鄉統籌社會保障立法的路徑選擇及制度安排。資助經費40萬(其中學校配套20萬)。 2.“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重慶市農村社會保障的政策走向及立法設計”,重慶市首屆(2008年)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經費12萬(其中學校配套6萬)。 3.“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人。經費16萬(其中學校配套8萬) 4.“土地物權立法與我國農村土地權利的制度設計”,2005年重慶市軟科學研究項目,第一主研人。 5. “社會保險基金法律問題研究”,200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人。經費5萬元。 本研究項目的結題成果受到原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劉啟富副部長的高度評價,認為對我國相關立法起到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發作用。 6.“重慶市社會保障的現狀與出路研究”,重慶市1999年“五個一工程”項目,主持人。經費1萬元。 7.“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問題研究”,1998年重慶市社科基金項目,主持人。經費0.6萬元。 8.“當代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課題負責人。經費4萬元。 9.“養老金基金投資監管法律問題研究”,2004年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主持人。經費2.5萬元。 10.重慶市社科規劃委托項目:“社會需求與黑社會的產生與發展”。主持人。經費2萬元。 11.重慶市政府法制辦委托項目“校園安全立法研究”。主持人。經費18萬元。 12.重慶市國土局委托項目“重慶‘城中村’改造戰略研究”。主持人。經費25萬,已到賬15萬元。 13.重慶市公安局委托項目“校園警務機制研究”。主持人之一。經費25萬。 14.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法學專業網絡課程及教材建設研究——以網絡教學資源整體化利用為背景 ” 。主持人。經費2萬元。 二、專著(教材)編寫 1. 參編:《民法學》(第二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主編:《法治‘三農’》(第二卷),經濟日報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當代大學生誠信制度體系研究》,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版。主編 4.《法治‘三農’》,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年10月版。主編。 5.《現代女性學概論》第九章,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參編。 6.《養老金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獨著。 7.《公司治理結構研究——所有者、管理者、利益相關者的動態博弈構型》,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獨著。 8.《公司法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主編。 9.《經濟法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參編。 10.《稅法學》,清華大學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副主編。 11.《民商法專題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主編。 12.《21世紀中國法學理論·實務探索與研究》,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 13.《養老保險法律制度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獨著。 三、代表性成果 1.“‘民營管理’養老保險模式及其對我國的立法啟示”,《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1998年第1期及其他多種報刊全文轉載。 2.“西方公司立法的基本趨勢及對我國公司法的啟示”, 《現代法學》1998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觀點摘登。 3.“中外公司立法比較”, 《中國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第1期。 4.“入世對我國稅法的影響”,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5.“論獨立董事的制度價值”,《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6.“現代經濟的社會性與經濟法——關于經濟法產生原因與性質的思考”,《現代法學》2003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4年第4期全文轉載。 7.“社會保險基金籌集法律制度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4年第12期全文轉載。 8.“論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與創新”,《人口與經濟》2004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2004年第9期全文轉載。 9.“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10.“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監督法律制度比較研究”,《現代法學》2005.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1.“促進就業:政府的基本職能和義務”,《紅旗文稿》2005年第6期。 12.“養老金管理體制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3期轉摘。 13.“養老金法律制度模式比較研究”,《重慶行政》2006年第4期。 14.“商品房交付條件的法律分析”,《長白學刊》2007年第1期。 15.“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立法思考”,《現代法學》2008年第6期。 16.“論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物權主體的基礎性——兼論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物權研究的方法論取向”,《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17.“公共養老金法律制度比較研究”,載《民法經濟法國際經濟法論壇》,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8.“我國當代大學生誠信制度構建的多維思考”,《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19.“中國大陸企業年金基金法律監管之完善”,臺灣月旦財經法雜志2009年6月,總第十七期。 20. “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效益價值選擇—結合成渝兩地統籌城鄉的模式選擇”,2009年4月中韓農村土地改革法制國際研討會大會交流。 21. “物權視野下征地強拆的路徑考察——兼評《土地管理法》的修改”,2009年中國農村法治論壇大會交流。 22.“農村土地市場化背景下我國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2010年6月西南政法大學中國農村土地市場化學術研討會大會交流。 23.“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立法的路徑選擇和制度框架”,2010年8月第八屆海峽兩岸法制論壇大會交流。 四、主要榮譽和獲獎情況 1.2011年被評為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2011年被評為西南大學“十一五”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3.2008年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2008年西南大學首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5.2006年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 2005年重慶市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7.2009年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8.2002——2004年度學校優秀教師 9.重慶市教育系統“四五”普法先進個人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