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 - 話題

    西南大學生命技術學院教授簡介--代方銀
    查看(1227) 回復(0)
    ruier123
    • 積分:12839
    • 注冊于:2014-05-29
    發表于 2015-06-17 09:02
    樓主
    代方銀

    http://sklsgb.swu.edu.cn/cn/uploads/allimg/130106/2-130106103311F1.jpg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紡織服裝學院院長

    簡歷:
    1989-1993,西南農業大學  本科生
    2001-2003,西南農業大學  碩士研究生
    2003-2008,西南大學  博士研究生
    1993-1998,西南農業大學  助教
    1998-2002,西南農業大學  講師
    2002-2008,西南大學  副教授
    2008-至今,西南大學  教授
    2000,日本九州大學家蠶基因資源研究中心 合作研究

    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
    1.資源生物學。維持和發展家蠶基因資源庫,致力于家蠶多樣性生物資源、新突變基因的發掘和創造,深入研究家蠶突變基因資源的遺傳基礎;進行家蠶資源的分子評價和實驗動物化研究;研究家蠶資源的新用途,開展家蠶特優資源的分子育種研究。
    2.動物遺傳學。研究家蠶性狀的遺傳構成、遺傳規律、基因的相互作用,定位家蠶新突變基因;充分利用家蠶經典連鎖圖譜信息、分子連鎖圖譜信息、基因組精細圖信息等,進行家蠶遺傳圖譜的整合、基因的精細定位與克隆鑒定;綜合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手段,研究家蠶重要簡單性狀和復雜遺傳性狀相關基因、形成機制及遺傳改良。
    3. 突變性狀功能基因組學。基于家蠶突變資源優勢,以解析突變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促進家蠶模式化應用為目標,主要通過定位克隆手段分離鑒定控制家蠶形態、生理、發育、繭色及繭絲等性狀的基因,研究基因功能和相關調控機制及代謝網絡。

    科學成就: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課題、博士點專項、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國家和部市級科研項目10多項,主研國家自科重點項目、973、863、948、國際合作重點等高層次研究課題20多項。中國家蠶基因組計劃項目主要成員。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將西南大學家蠶基因庫構建發展成世界最大家蠶基因庫,保存珍貴基因資源700余份;研究發現30多個家蠶新突變基因;構建家蠶各染色體標記基因的近等位基因系30個、高度近交系20余個等一批重要遺傳系統;育成并審定推廣自然彩色繭(絲)等家蠶新品種4對。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Nature Biotechn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國際著名雜志發表SCI論文10余篇,參編出版《蠶絲生物學》等專著。獲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家蠶突變基因研究,2009,排名第2;家蠶基因組框架圖,2005,排名第5)等省部級科研及教學成果獎5項,并獲第四屆“重慶市青年科技創新杰出獎”(2008)、第六屆“重慶青年科技獎”(2010)、第二屆“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9)和“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007)、重慶市科技期刊優秀編輯獎(1997)等獎勵和稱號。中國蠶學會理事,重慶市蠶絲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科青聯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

    代表性論文:
    1. Dai FY, Qiao L, Tong XL, Cao C, Chen P, Chen J, Lu C, Xiang ZH. Mutations of an 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 Bm-iAANAT, are responsible for silkworm melanism mutant. J. Biol. Chem., 2010, 285(25): 19553-19560.
    2. Xiang H*, Zhu J*, Chen Q*, Dai F*, Li X*, Li M, Zhang H, Zhang G, Li D, Dong Y, Zhao L, Lin Y, Cheng D, Yu J, Sun J, Zhou X, Ma K, He Y, Zhao Y, Guo S, Ye M, Guo G, Li Y, Li R, Zhang X, Ma L, Kristiansen K, Guo Q, Jiang J, Beck S, Xia Q, Wang W, Wang J. Single base–resolution methylome of the silkworm reveals a sparse epigenomic map. Nature Biotechnolgy, 2010, 28(5):516-520. (*Co-first author)
    3. Xia Q., Zhou Z., Lu C., Cheng D., Dai F., Li B., Zhao P., et al. 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 (Bombyx mori).  Science, 2004, 306:1937-1940.
      4. Qingyou Xia, Yiran Guo, Ze Zhang, Dong Li, Zhaoling Xuan, Zhuo Li, Fangyin Dai, Yingrui Li, Daojun Cheng, et al. Complete resequencing of 40 genomes reveals domestication events and genes in silkworm (Bombyx).  Science. 2009, 326:433-436.
    5. Miao, X.-X., S.-J. Xu, M.-H. Li, M.-W. Li, J.-H. Huang, F.-Y. Dai, S.W. Marino, et al. Simple sequence repeat-based consensus linkage map of Bombyx mori. PNAS, 2005, 102: 16303-16308.
    6. Xiaoling Tong, Fangyin Dai, Maoke Su,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achaete-scute complex in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Insect Molecular Biology, 2008,17(4), 395-404.
    7. Yu Q, C Lu, B Li, S Fang, W Zuo, F Dai, Z Zhang, Z Xiang. Identification, genomic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n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2008.38: 1158-1164
    8. Junwen Ai, Quanyou Yu, Tingcai Cheng, Fangyin Dai, Xuesong Zhang, Yong Zhu, Zhonghuai Xiang.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ple CYP9A genes i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 Mol. Biol. Rep. 2009, DOI 10.1007/s11033-009-9580-9.
      9. Tong, X.-L., F.-Y. Dai*, B. Li, Q.-Y. Yu, Q.-Y. Xia,  C. Lu. Microsatellite repeats in mouse: abundanc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Acta Zoologica Sinica,2006, 52(1): 138-152.
    10. Lu, C., F.-Y. Dai, Z. Xiang. 2002. Studies on the mutant systems of the Bombyx mori Gene Bank. AGRICU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1): 1277-1285.
    11. 陳鵬,童曉玲,代方銀*,魯成. 家蠶Hox基因研究進展. 昆蟲學報, 2010, 53(6): 689-695.
    12. 代方銀,童曉玲,譚端,黃永燕,魯成,向仲懷. 一種新的家蠶體形突變體—短體蠶(Sq)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 昆蟲學報. 2009, 52(5): 473-477.
    13. 代方銀,童曉玲,張烈,胡海,魯成,向仲懷. 家蠶心形眼紋(ces)的遺傳與基因定位研究. 蠶業科學. 2009, 35(4): 728-731.
    14. 代方銀,童曉玲,沈以紅,羅亭玉,伴野豐,魯成,向仲懷. 家蠶體形突變第2數珠蠶(mf-2)的遺傳學研究. 蠶業科學. 2009, 35(3): 472-475.
    15. 代方銀,童曉玲,馬艷,陳鵬,魯成,向仲懷. 家蠶新突變楔形眼紋(Wes)的遺傳與基因定位研究. 蠶業科學. 2009, 35(2): 236-240.
    16. 代方銀,童曉玲,胡海,譚端,黃飛飛,魯成,向仲懷. 家蠶體形突變新縊蠶(co-n)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研究. 蠶業科學. 2009,35(1): 13-16.
    17. 范曉東,代方銀*童曉玲,魯成,向仲懷. 家蠶保存系統紅色卵的遺傳分析. 昆蟲學報,2006, 49(4): 543-549.
      18. 代方銀,王先燕,譚端,魯成,向仲懷. 家蠶不同品系卵巢管數目變異及其與造卵數的關系. 昆蟲學報,2006, 49(6): 903-907.
      19. 代方銀,王先燕,胡海,魯成,向仲懷. 家蠶突變新小卵(sm-n)的特異性狀及其遺傳. 蠶業科學,2006, 32(4): 459-463.
      20. 羅尤海,代方銀*,李明,魯成,向仲懷. 家蠶新突變型從性黑蛾(sml)的遺傳分析初報. 蠶業科學,2006, 32(2): 252-255.
      21. 代方銀,童曉玲,羅英,韋強,肖陽,魯成. 家蠶廣食性系統GS01對甘藍攝食性的遺傳. 蠶業科學,2004, 30(4): 339-342.
      22. 代方銀,魯成,夏慶友,向仲懷. 家蠶突變型h斑油的連鎖定位研究. 蠶業科學, 2002, 23(1): 22-25.
      23. 代方銀,魯成,向仲懷,陳智毅,陳元霖. 家蠶白卵突變新系BT924的遺傳學研究. 遺傳,2000, 22(4): 229-232.

    出版專著:
    參編《蠶絲生物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參編《家蠶基因組計劃2000-2007》(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參編《家蠶基因組計劃2009-2010》(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聯系地址:400716,西南大學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電  話:023-68250793
    傳  真:023-68251128
    E-mailfydai@swu.edu.cn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在中國5月1日是什么節?(答案為兩個字)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bt|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二区|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大全5|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