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報表)
一級學科名稱 | 哲
學 | 專
業
名
稱 |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專
業
代
碼 | 010101
|
西南大學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 年 7 月 28 日
修訂日期:2013年 6 月 16 日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理論與方法 | 本研究方向貫徹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的原則,既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又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比研究,尤其側重于從方法論拓展和深化對相關理論的視野、境界,從而為建構研究生較為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論功底。
| 倪志安 教 授 | 2 | 歷史唯物主義 與現代性 | 本研究方向圍繞時代問題及其變遷審視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發展和完善,既注重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理論的研究,又注重歷史唯物主義與現當代歷史哲學等的對比研究,尤其側重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價值與當代轉換的研究,從而為研究生建構較為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性的功底。
| 胡
劉 教 授 薛俊強副教授
| 3 | 馬克思主義 實踐哲學 | 本研究方向將馬克思創立的實踐唯物主義與西方實踐哲學聯系起來研究。既注重對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又注重對西方實踐哲學的原理和歷史的研究,尤其側重于實踐唯物主義與西方實踐哲學中主要理論的對比研究,從而為研究生建構比較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功底。
| 黃其洪副教授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貫徹國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適應素質教育需要,培養德才兼備,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能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宣傳、教育和行政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的培養目標是:
政治素質
確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和政府的改革開放政策,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尊敬師長、遵紀守法,關心集體、熱心公益,自覺獻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專業素質
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掌握本專業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具有較強的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實踐思維和獨立科研的創新能力。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職業素質
職業適應能力強,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黨政部門的教學、科研、宣傳和管理工作。
身心素質
身體健壯,心理健康,愛于專業,樂于鉆研。
| 學
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34
學分
其
中:必修:26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選修不低于:8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2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6 | 2 | 馬克思主義
學
院
| 考試
|
| 11000002004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2 | 18 | 1 | 馬克思主義
學
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10100011 | 哲學專題研究
| 1 | 36 | 2 | 導師組 | 考試
| 010101馬哲 | 專業課
| 1101010102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胡
劉 | 考試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22 | 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研讀
| 2 | 54 | 3 | 薛俊強 | 考試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23 |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研究
| 1 | 54 | 3 | 倪志安 | 考試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10 |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研究
| 2 | 54 | 3 | 胡
劉 | 考試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08 |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
| 3 | 54 | 3 | 導師組 | 考試
| 010101馬哲 | 選 修 課 | 11010101031 | “馬哲”與“西哲”對比研究
| 2 | 36 | 2 | 倪志安 | 考試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32 | 馬克思早期哲學著作研讀
| 2 | 36 | 2 | 劉
宇 | 考查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33 |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問題研究
| 3 | 36 | 2 | 倪志安 | 考查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34 | 馬克思社會歷史理論與
現代性問題研究
| 3 | 36 | 2 | 胡
劉 薛俊強 | 考查
| 010101馬哲 | 11010101035 | 實踐唯物主義與西方實踐哲學
傳統研究
| 3 | 36 | 2 | 黃琪洪 | 考查
| 010101馬哲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
|
| 不計學分
|
|
|
|
| 不計學分
|
| 注:本專業不招收同等學歷考生
|
|
| 不計學分
|
|
|
|
| 不計學分
|
|
|
|
| 不計學分
| 注:1.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按研究生院統一要求執行。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 具有較強的辯證思維、實踐思維和創新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獨立從事科學研究。
2. 在校期間發表學術論文至少1篇。
3. 參與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
4. 參加校內學術活動,如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活動。
5. 進行一次校外學術訪問考察活動。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1. 畢業論文與研究方向應具有密切的相關性。
2. 畢業論文與以后提請答辯的學位論文,在研究內容上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3. 能夠以畢業論文為基礎,通過進一步研究形成一篇較好的學位論文。
4. 達到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學術水準。
5. 畢業論文的相關技術規范按碩士學位論文標準執行。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 1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4卷
| 中共中央編譯局
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 2 | 《馬克思恩格斯傳》
| 奧古斯特·科爾紐著
三聯書店1980年版
| 3 | 《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
| 余源培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 4 |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多卷本)
| 黃枬森主編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5 | 《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下)
| 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 6 | 《小邏輯》
| 黑格爾著
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 7 | 《純粹理性批判》
| 康
德著
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8 | 《哲學與主體自我意識》
| 高清海著
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 9 | 《哲學通論》
| 孫正聿著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10
|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上、下)
| 孫正聿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 11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新探》
| 倪志安等著
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12
|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研究》
| 倪志安等著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13
| 《實踐思維導論》
| 王干才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 14
| 《西方哲學史》
| 鄧曉芒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 15
| 《中國哲學史新編》
| 馮友蘭著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16
| 《哲學研究方法論》
| 歐陽康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 17
| 《走向現實的社會歷史哲學——馬克思社會歷史理論的當代價值》
| 豐子義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 18
| 《現代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現代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 豐子義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 19
| 《哲學之思與社會現實——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意義》
| 吳曉明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 20 | 《現代性的哲學話語》
| 于爾根·哈貝馬斯著
譯林出版社2004年版
| 21 | 《馬克思的歷史理論研究》
| 望月清司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