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教育學
| 專
業
名
稱 | 教育法學
| 專
業
代
碼 | 040111
|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教育法學的理論與實踐 | 本研究方向主要為教育法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教育法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學習和掌握教育法的歷史發展、理論流派、研究機構、基本問題,力圖使學生全面系統了解教育法學的新成果、新趨勢、新潮流,從而為我國的教育改革提供法律借鑒。
| 陳恩倫教授(博導)
楊挺教授
| 2 | 教育政策 | 本研究方向主要為國內外教育方面的相關政策的基本理論、教育政策的主要研究方法,學習和掌握教育政策的制定、執行和評估等幾個發展階段,力圖使學生全面系統的把握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政策,讓學生學會從政策的角度去思考教育。
| 陳恩倫教授(博導)
楊挺教授
張振改副教授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獨立科研能力的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高等學校教師,為博士研究生輸送合格新生。具體要求: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熱愛并積極投身教育和教育改革事業。
2.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較廣泛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一定的創造能力。
3.專業知識系統而扎實,有相當的教育法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能力,能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教育法學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4.身體健康。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掌握在3年。
應修學分: 30學分(各學科自定)
其中
必修24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6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前沿講座、學術報告等)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2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4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2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40100001 | 教育基本理論專題研究
| 1 | 60 | 3 | 導師組
| 考試
|
| 11040100002 | 教育研究方法論
| 1 | 60 | 3 | 朱德全等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40111002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1 | 36 | 2 | 導師組
|
|
| 11040111006 | 教育法學專題研究
| 1 | 36 | 2 | 陳恩倫等
| 考試
|
| 11040111010 | 教育政策學專題研究
| 1 | 36 | 2 | 楊挺等
| 考試
|
| 11120403004 | 教育管理學專題研究
| 1 | 60 | 2 | 鐘婉娟等
| 考試
|
| 選
修
課
| 11040111003 | 法理學專題研究
| 2 | 36 | 2 | 陳恩倫等
| 考查
|
| 11040111008 | 教育經濟學專題研究
| 2 | 60 | 2 | 張學敏等
| 考查
|
| 11120403009 | 教育統計與spss技術
| 2 | 36 | 2 | 楊鴻等
| 考查
|
| 11040111004 | 教育測量與評價
| 2 | 36 | 2 | 歐本谷等
| 考查
|
| 11040111005 | 教育哲學專題研究
| 2 | 36 | 2 | 么加利等
| 考查
|
| 必修環節 | 學術活動(不少于5次), 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學院核查
| 文獻閱讀綜述及論文開題報告
| 3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選題報告一份
| 中期考核
| 4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學院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教育學
|
|
| 不計學分
|
| 教育管理學
|
|
| 不計學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 .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包括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學院(所、中心)備案。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學院(所、中心)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3.中期考核
根據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1)考核在學院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學院(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2)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3)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4)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績分為3種流向:
a.碩—博連讀或提前攻博:中期考核中,學位課程考核的平均成績高于或等于3.5分(不四舍五入);或發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認可的高水平論文(前三名);或正在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以科研合同為準)。
b.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
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 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4.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1)中期檢查時間安排:每年6月份
(2)中期檢查材料準備:按要求撰寫和打印一份中期報告;
(3)進入研究生管理系統錄入和打印中期檢查表,并按要求填寫;
(4)中期檢查評審:成立3--5人的評審小組,評審小組設組長1人,評審小組成員應由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組成,評審組成員應對報告人的報告進行嚴格評審,寫出意見,對排序在各學科的后10%人員進行學院組織的二次檢查。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研讀與研究方向有關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上的有關文章,熟悉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的學科前沿。
2.熟練檢索、查閱本專業的中、外文資料,對資料進行科學建檔、系統整理、歸類分析、和綜合評述。
3.參與導師指定或者自已選定的研究課題,科學運用研究方法,能夠獨立完成選題、調研、訪談等工作,獨立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或學術論文。
4.熟悉、掌握和運用一門外國語,能夠用外國語進行交流,能夠獨立閱讀外文書刊和翻譯外文資料。
|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六、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列出本學科的必讀書目和重點期刊,數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專業參考書可放入課程檔案中,按二級學科分別排列,不夠可另附頁)
| 作者或出版單位 | 1
| 教育的哲學基礎
| Howard
A.Ozmon
Samuel .Craver著,石中英,鄧敏娜,等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2
| 管理思想史
| 雷恩.貝德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3
| 變革社會中的教育權與受教育權——教育法學基本問題研究
| 勞凱聲主編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
| 平衡與制約——20世紀的教育法
| 張維平
山東教育出版社
| 5
| 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1、2、3、4、5、6、7輯)
| 勞凱聲
教育科學出版社
| 6
| 教育法學的理論與實踐
| 陳鵬、祁占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7
| 人的權利及人的多樣性——人權哲學
| 米爾恩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8
| 法律的經濟分析
| 理查德·波斯納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9
| 法律立法與自由
| 哈耶克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10
| 教育法學:原理、規范與應用 | 申素平
教育科學出版社
| 11
| 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
| 陳振明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12
| 政策原理與政策分析
| 王騷
天津大學出版社
| 13
| 中國教育政策評論
| 袁振國
教育科學出版社
| 14
| 政策學的主要理論
| 吳錫泓等
復旦大學出版社
| 15
| 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
| 劉復興
教育科學出版社
| 16
| 正義論
| [美]約翰.羅爾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17
| 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
| 勞倫斯·紐曼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