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教育學
| 專
業
名
稱 | 民族教育學
| 專
業
代
碼 | 0401Z2
|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民族教育與民族文化 | 梳理民族文化的內涵,把握民族教育的特點,分析民族教育與民族文化的關系,闡釋多樣化的民族文化對民族教育的意義。 | 蔣立松 吳曉蓉 么加利 | 2 | 民族藝術教育 | 從特定的歷史演進和生存空間的客觀認識和描述出發,探索民族藝術流變與發展的必然規律;對現實民族藝術傳承狀況進行分析,充分認識民族藝術的功能和價值及其對個體未來發展的意義. | 倪勝利
| 3 | 影視人類學 | 運用人類學的方法對民族地區的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藝術等進行分類、處理、保存和傳播。加強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的搶救和保護方面的研究。 | 羅江華
| 4 | 民族教育與區域發展 | 立足于民族地區資源稟賦和擁有的區位優勢與比較優勢,面向民族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現實需求,研究民族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城鄉統籌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社會結構合理調整及其區域產業升級等重要問題 | 王曉燕 楊如安 孟小軍 陳薈 賀能坤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具有系統教育基本理論修養,專業知識扎實,對民族教育問題具有高度敏感性,有相當的民族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能力,熟練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專門研究人才。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掌握在3年。
應修學分: 36學分
其中
必修26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10學分
|
三、課程設置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2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4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2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40100001 | 教育基本理論專題研究
| 1 | 60 | 3 | 導師組
| 考試
|
| 11040100002 | 教育研究方法論
| 1 | 60 | 3 | 朱德全等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401Z200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導師組
| 考試
|
| 11040100003 | 教育心理學進展
| 2 | 36 | 2 | 導師組
| 考試
|
| 11040101061 | 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及流派
| 3 | 60 | 3 | 蔣立松
| 考試
|
| 110401Z2022 | 民族文化與教育
| 3 | 60 | 3 | 王曉燕
|
|
|
修 課 | 11040104051 | 教育人類學
| 2 | 36 | 2 | 吳曉蓉
| 考查
|
| 11040101003 | 國學經典
| 2 | 36 | 2 | 倪勝利等
| 考查
|
| 11040101006 | 教育與人類發展
| 2 | 36 | 2 | 李姍澤等
| 考查
|
| 11040101022 | 教育哲學研究
| 2 | 36 | 2 | 么加利
| 考查
|
| 11040111001 |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 1 | 60 | 3 | 朱德全等
| 考查
|
| 01040110057 | 多媒體技術
| 2 | 36 | 1 | 涂濤
| 考查
|
| 110401Z2021 | 民族教育理論
| 2 | 36 | 2 | 陳薈
| 考查
|
| 11040101062 | 西南民族文化與歷史
| 2 | 36 | 2 | 蔣立松
| 考查
|
| 11040110056 | 信息技術與教育研究
| 2 | 36 | 2 | 羅江華
| 考查
|
| 11040101059 | 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 2 | 36 | 2 | 王曉燕
| 考查
|
| 11040101055 | 中國教育經典名著選讀
| 2 | 36 | 2 | 陳薈
| 考查
|
| 11040110006 | 影視人類學
| 3 | 36 | 2 | 虞吉
| 考查
|
|
| SPSS統計軟件的使用
| 2 | 36 | 2 |
| 考查
|
| 11040100003 | 教育心理學進展
| 2 | 36 | 2 | 導師組
| 考試
|
| 110401Z2002 | 教育史前沿問題研究(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
| 2 | 36 | 2 |
| 考查
|
| 11040101005 | 教育文化研究
| 2 | 36 | 2 | 倪勝利
| 考查
|
| 11040110055 | 民族文化的數字化展示與傳播
| 3 | 36 | 2 | 羅江華
| 考查
|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
|
| 不計學分
|
|
|
|
| 不計學分
|
|
|
|
| 不計學分
|
|
|
|
| 不計學分
| 注 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設1-2 門
2 、每個二級學科設專業課2-3 門,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須在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
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學院(所、中心)備案。
2、
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學院(所、中心)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3、
中期考核
根據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學院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學院(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績分為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或提前攻博:具體要求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4、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時間:第五學期(每年10月)
具體組織形式:由各學科負責人組織專家進行檢查.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在本專業范圍內至少作1次學術報告;
2. 參加學術討論或聆聽學術報告不少于20次;
3. 科研工作量累計不低于50學時。
4.應深入教育實踐部門進行調研,并至少完成一份調研報告。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能體現一定創新能力的畢業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列出本學科的必讀書目和重點期刊,數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專業參考書可放入課程檔案中,按二級學科分別排列) | 作者或出版單位 | 1
| 《讀書》(雜志)
| 三聯出版社
| 2
| 《論語》
| 孔子
| 3
| 《道德經》
| 老子
| 4
| 《周易》
| 不詳
| 5
| 《古代漢語》
| 王力
| 6
| 《元教育學研究》
| 瞿葆奎
| 7
| 《燥動的百年》
| 陸有銓
| 8
| 《文心雕龍》
| 劉勰
| 9
| 《方法:天然之天性》
| 埃德加·莫蘭
| 10
| 《方法:思想觀念》
| 埃德加·莫蘭
| 11
| 《哲學人類學》
| 米夏埃爾·蘭德曼
| 12
| 《人論》
| 卡西爾
| 13
| 《復雜》
| 沃爾德羅普
| 14
| 《民主主義與教育》
| 杜威
| 15
| 《什么是教育》
| 雅斯貝爾斯
| 16
| 《江村經濟》
| 費孝通
| 17
| 《人類學是什么》
| 王銘銘
| 18
| 《歷史學是什么》
| 葛劍雄
| 19
| 《宗教學是什么》
| 張志剛
| 20
| 《民族社會學導論》
| 馬戎
| 21
| 《民族教育學通論 》
| 滕星
| 22
| 《民族宗教問題論文集 》
| 江平
| 23
| 《民族教育新論》
| 凌紹榮
| 24
| 《新世紀我國民族教育發展研究》
| 俸蘭
| 25
| 《教育/全球化與民族國家》
| (英)格林
| 26
| 《教育人類學教程》
| 馮增俊
| 27
|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綱》
| 吳明海
| 28
| 《西南民族教育溯源》
| 張詩亞
| 29
| 《強化民族認同——數碼時代的文化選擇》
| 張詩亞
| 30
| 《西南研究書系》
| 張詩亞主編
| 31
| 《民族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
| 32
| 《教育研究》
| 中央教科所
| 33
| 《教育學報》
| 北京師范大學
| 34
| 《中國社會科學》
| 中國社科院
| 35
| 《民族教育研究》
| 中央民族大學
| 36
|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
| 中央民族大學
| 37
|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
| 廣西民族學院
| 38
| 《貴州民族研究》
| 貴州民族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