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教育學
| 專
業
名
稱 | 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發展
| 專
業
代
碼 | 0401Z3
|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體系與層次研究 |
研究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的總體目標、基本內容、層次結構;具體包括少年兒童的精神信仰、政治意識、道德品質、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形成特點與規律。社會、學校與家庭整體教育影響與教育立體化網絡構建研究。
| 易連云教授
(博士生導師)
| 2 | 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理論研究 | 研究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的基礎理論問題,發展歷程、國內外相關理論與實踐比較研究。其目的在于推進構建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研究體系,豐富教育學理論研究,指導少年兒童思想教育實踐。
| 張正江副教授 王華敏副教授 | 3 | 少年兒童組織的活動理論與實踐研究 | 研究少年兒童組織所開展的活動以及相關理論基礎與實踐問題,具體包括少年兒童組織的活動形式、內容等的理論問題以及具體活動的設計與開展等。力圖建立融兒童生理學、心理學、游戲理論等理論基礎的、富有實效性的少年兒童組織活動體系,研究與指導少年兒童組織活動的相關問題。
| 李姍澤教授 (博士生導師)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發展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具有系統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發展與教育基本理論修養,專業知識扎實,對少年兒童教育問題具有高度敏感性,有相當的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發展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能力,熟練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發展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專門人才。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29學分
其中
必修22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7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2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4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2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40100001 | 教育基本理論專題研究
| 1 | 60 | 3 | 教育學部
| 考試
|
| 11040100002
| 教育研究方法論
| 1 | 60 | 3 | 教育學部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401Z300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導師組
| 考試
|
| 11040100003 | 教育心理學進展
| 2 | 36 | 2 | 導師組
| 考試
|
| 110401Z3003
| 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基本理論
| 3 | 36 | 2 | 易連云等
| 考試
|
| 選 修 課 | 11000004008
| SPSS在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 2 | 60 | 2 | 吳代賢
| 考查
|
| 11040101009
| 中外教育比較研究
| 2 | 36 | 2 | 蘭英等
| 考查
|
| 110401Z3004
| 少年兒童組織的活動理論與實踐專題
| 2 | 36 | 2 | 李姍澤等
| 考查
|
| 110401Z3005
| 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理論研究 | 2 | 36 | 2 | 張正江等
| 考查
|
| 110401Z3006
| 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工作者職業素質與專業發展
| 2 | 36 | 2 | 易連云等
| 考查
|
| 110401Z3007
| 少年兒童生理發展與教育
| 3 | 18 | 1 | 李靜等
| 考查
|
| 110401Z3008
| 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2 | 馮維等
| 考查
|
| 110401Z3009
| 發展心理學專題研究
| 3 | 36 | 2 | 劉云艷等
| 考查
|
| 11040101011
| 中外專家論壇
|
| 18 | 1 | 國內外專家
| 考查
|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教育哲學
|
|
| 不計學分
|
| 教育心理學
|
|
| 不計學分
|
|
|
|
| 不計學分
| 注: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 .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學院(所、中心)備案。
2. 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學院(所、中心)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1)考核在學院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學院(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2)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3)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4)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績分為3種流向:
A.碩—博連讀或提前攻博:具體要求
B.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第三學期末,由各學科負責人組織專家進行考核。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研讀與其研究方向有關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上的相關文章,以及導師指定學習的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基本熟悉并了解該學科前沿狀況。
2.能夠獨立尋找或提出具有較一定學術意義和研究難度的課題。并在導師指導下確立正確的研究路線和工作方法。
3.具有獨立從事本領域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導師指導下明確所研究課題的重難點,實施和完成研究計劃。
4.能夠較為熟練地檢索、閱讀本專業的中、外文資料,并能較為清楚地分析、評價和利用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中外文資料:在從事某項研究時(例如在完成學位論文時)不遺漏重要文獻。
5.熟悉和掌握學術規范,了解相關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論文的寫作規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發現、觀點、數據、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實事求是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
除上述科研能力與水平要求外,對于本專業研究生另外以下具體操作性要求:
1.在本專業范圍內至少作1次學術報告;
2.參加學術討論或聆聽學術報告不少于20次;(研究生學術沙龍、碩士、博士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可列入);
3.科研工作量累計不低于50學時。(科研工作量主要指在讀期間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其統計由導師評定。此外,在職研究生在學期期間申請的科研項目也可列入科研工作量的計算。
4.應深入教育實踐部門進行調研,并至少完成一份調研報告。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下選擇一個研究問題,寫出完整的文獻綜述報告。報告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綜述行文流暢、格式規范;
2.
能反映相關領域最新研究動態;
3.
掌握的資料全面;
4.對現有研究狀況能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