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外國語言文學
| 專
業
名
稱 | 英語語言文學
| 專
業
代
碼 | 050201
|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英語語言學 | 以認知語言學、語用學和功能語言學為主要研究內容。跟蹤語言學前沿、研究語言學理論,揭示語言與認知之間的關系,探索人類心智的奧秘;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有機結合;為語言教學、翻譯學、人工智能、認知科學、腦科學、神經科學等學科做出貢獻。
| 文旭(博導)、劉承宇(博導)、杜世洪、成軍、匡芳濤、莫啟揚 | 2 | 英美文學 | 本方向重在研究西方文學理論及以英美為主的英語國家文學作品,以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及文學鑒賞和批評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英國文藝復興文學、莎士比亞、英美詩歌、現當代英美文學是本方向的研究特色。
| 劉立輝(博導)、
羅益民(博導)、 晏奎、羅朗、劉玉、王永梅、劉丹
| 3 | 翻譯理論與實踐 | 本方向主要是與心理學及認知語言學相結合的翻譯理論研究;探索現代翻譯學的理論,并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研究的跨學科性顯著,有利于開辟翻譯學研究的新視野。
| 楊炳鈞(博導)、胡顯耀、孔令翠
| 4 | 辭書研究 | 以現代語言學等學科為理論基礎,探索詞典學與詞典編撰等問題,重在研究雙語詞典的釋義和編撰問題。為我國的辭書事業做出貢獻。
| 羅益民(博導)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本專業采取課程學分制與論文寫作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通過授課、研討、論文寫作等手段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成為符合國家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外語人才。具體目標如下: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優良的學風,愿意為祖國的科技、經濟、文化建設做貢獻。
2.具有扎實的語言學、文學、翻譯學、詞典學等學科的理論基礎,能追蹤和把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認知語言學、語用學、功能語言學、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翻譯理學、詞典學等領域能捕捉有意義的研究課題,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初步具備創造和創新能力。
3.能勝任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工作,推進外語教學改革;能從事外事管理和高級翻譯等工作。
4.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達到較高水平。學位論文在語言、內容、形式上符合學術規范,達到相應的要求。初步掌握一門第二外國語(德語、俄語、日語或法語),可以閱讀一般的文章及所學專業的相關文獻。
5.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完美的人格。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掌握在3年。
應修學分: 34學分
其中
必修28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6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3 | 第二外國語
| 1 | 90 | 3 | 外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4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2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50200011 | 學術批評與語言技能
| 1 | 54 | 3 | 文旭、肖丹等
| 考試 |
| 11050201011 | 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
| 1 | 54 | 3 | 楊炳鈞、成軍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50201033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1 | 36 | 2 | 外語學院
| 考試 | 10本書,所有方向
| 11050201022 | 語義學
| 1 | 36 | 2 | 文
旭
| 考試 | 英語語言學、翻譯學理論與實踐、辭書研究方向必選
| 11050201023 | 語用學
| 2 | 36 | 2 | 唐瑞梁
| 考試 | 11050201025 | 認知語言學
| 2 | 36 | 2 | 文
旭
| 考試 | 11050201024 | 翻譯學
| 2 | 36 | 2 | 楊炳鈞
| 考試 | 11050201026 | 功能語言學
| 2 | 36 | 2 | 劉承宇
| 考試 | 11050201012 | 西方古典文論
| 1 | 36 | 2 | 羅益民
| 考試 | 英美文學方向必選
| 11050201028 | 圣經與西方文學
| 1 | 36 | 2 | 劉立輝
| 考試 | 11050201029 | 小說理論與批評
| 2 | 36 | 2 | 劉玉
| 考試 | 11050201013 | 西方現當代文論
| 2 | 36 | 2 | 晏奎
| 考試 | 11050201031 | 莎士比亞研究
| 3 | 36 | 2 | 羅益民
| 考試 | 選
修
課
| 11050201051 | 文體學
| 3 | 36 | 2 | 劉承宇
| 考查 | 所有方向均可選修
| 11050201068 | 西方文化思想史
| 3 | 36 | 2 | 杜世洪
| 考查 | 11050201075 | 語言哲學
| 2 | 36 | 2 | 杜世洪、褚修偉
| 考查 | 11050201076 | 文學翻譯
| 1 | 36 | 2 | 羅益民
| 考查 | 11050201077 | 翻譯批評與賞析
| 2 | 36 | 2
| 孟凡君
| 考查 | 11050201021 | 句法學
| 2 | 36 | 2 | 劉承宇、馬軍軍
| 考查 | 為英語語言學、翻譯學理論與實踐、辭書研究方向選修課
| 11050201078 | 中西翻譯史
| 2 | 36 | 2 | 胡顯耀
| 考查 | 11050211051 | 社會語言學
| 2 | 36 | 2 | 匡芳濤
| 考查 | 11050201054 | 語言測試
| 3 | 36 | 2 | 外國語學院
| 考查 | 11050201055 | 話語分析
| 4 | 36 | 2 | 楊炳鈞
| 考查 | 11050211026 | 外語教育統計
| 2 | 36 | 2 | 林文治
| 考查 | 11050201028 | 圣經與西方文學
| 1 | 36 | 2 | 劉立輝
| 考查 | 11050201056 | 跨文化交際學
| 3 | 36 | 2 | 夏
云
| 考查 | 11050201058 | 認知修辭學
| 3 | 36 | 2 | 王勤玲
| 考查 | 11050211062 | 語料庫語言學
| 4 | 36 | 2 | 外國語學院
| 考查 | 11050211023 | 二語習得
| 1 | 36 | 2 | 林文治
| 考查 | 11050201079 | 英語教學論
| 2 | 36 | 2 | 蔣宇紅
| 考查 | 11050201032 | 英美戲劇研究
| 2 | 36 | 2 | 劉玉
| 考查 | 為英美文學方向選修課
| 11050201030 | 英美詩歌研究
| 2 | 36 | 2 | 羅朗
| 考查 | 11050201061 |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 2 | 36 | 2 | 晏奎
| 考查 | 11050201062 | 女性文學研究
| 3 | 36 | 2 | 劉玉
| 考查 | 11050201080 | 文學與當代文化研究
| 4 | 36 | 2 | 劉立輝
| 考查 | 11050201067 | 浪漫主義文學
| 4 | 36 | 2 | 羅益民
| 考查 | 11050201081 | 維多利亞時期文學
| 4 | 36 | 2 | 王永梅
| 考查 | 11050201082 | 二十世紀英美文學經典
| 3 | 36 | 2 | 胡蕾
| 考查 | 11050201069 | 少數族裔文學研究
| 4 | 36 | 2 | 胡蕾
| 考查 | 11050201066 | 十九世紀美國文學
| 4 | 36 | 2 | 羅朗
| 考查 | 11050201064 | 十八世紀英國文學
| 3 | 36 | 2 | 劉丹
| 考查 | 11050211022 | 外語學習策略研究
| 1 | 36 | 2 | 李力
| 考查 | 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 語言學基礎
| 1 | 36 | 不計學分 |
| 學術論文寫作
| 1 | 36 | 不計學分 |
| 翻譯理論與實踐
| 1 | 36 | 不計學分 |
| 英美文學批評實踐
| 1 | ≦40 | 不計學分 |
| 學術論文寫作
| 1 | ≦40 | 不計學分 | | | | | | | | | | | | | | 注: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 .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包括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a)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a) 論文研究資料搜集與學術調研:第四學期,導師指導下進行;
b) 初稿撰寫:第五學期,導師指導下進行,要求在每年1月15日之前必須交初稿,未按時提交初稿的自動推遲;
c)修改初稿,進一步完善論文,論文預答辯:第六學期,導師及指導小組組織進行。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
各門課成績合格,修滿學分。
2.
通過學院組織的中期考核。
3.
通過學位論文的各個考核環節。
4.
按要求參加本院及國內的各種學術活動,參加中外教師舉辦的各種學術講座。
5.
具備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具有與他人合作研究的精神。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按學位論文的要求執行。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 作者或出版單位 | 1 | Cognitive Linguistics
| Croft, W. & D. Cruse | 2 | Cognitive Grammar
| Taylor, J. R. | 3 |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 Taylor, J. R. | 4 |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 Radford, A. | 5 | Semantics
| Saeed, J. I. | 6 |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 Mey, J. L. | 7 | Pragmatics
| Levinson, S. C. | 8 |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Halliday, M.A.K. | 9 | Discourse Analysis
| Brown, G. & G. Yule | 10 | Translation Studies (Third edition)
| Bassnett, S. | 11 |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Second Revised Edition)
| Gentzler, E. | 12 | A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 Skirbekk, G. & Gilje, N. | 13 | Moder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 Baghramian, M. | 14 |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 Adams, M. H. | 15 |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 Baym, N., et al. | 16 | Critical Tradition
| Richter, D. H. | 17 |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 Guerin, W., et al | 18 |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 Elliot, E., et al | 19 | The Concise Cambridg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 Sampson, George | 20 | Understanding Poetry
| Brooks, C. | 21 | Understanding Fiction
| Brooks, C. | 22 | The Holy Bible (King James’ Version)
|
| 24 國際 學術期刊 |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gnitive Science
Babel
Discourse
Discourse & Society
Discourse Processes
Functions of Language
Journal of Linguistics
Journal of Pragmatics
Journal of Semantics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Language
Language and Cognition
Language Sciences
Meta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Target
Tex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