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 生物 | 專
業
名
稱 | 納米生物醫學 | 專
業
代
碼 | 0710J1 |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納米生物材料
| 主要研究納米生物無機材料;納米生物醫學高分子材料; 納米生物復合材料;納米藥物靶向運輸載體;生物納米馬達。
| 汪敏、肖波、胡衛華、喬琰、袁偉永、徐立群、陳久存
| 2
| 納米生物電子
| 主要進行納米尺度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和場效應管生物傳感器; 單細胞分析;基于納米功能材料的診斷芯片、傳感器等方面研究。
| 李長明(博導)、康躍軍(博導)、包淑娟(博導)、魯志松、劉英帥、余玲
| 3
| 基礎納米生物醫學
| 主要包括納米毒理學; 納米生物技術; 納米藥物;納米醫學。
| 康躍軍(博導)、魯志松、肖波、徐立群、余玲、劉英帥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掌握納米生物醫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了解納米生物醫學的前沿和發展趨勢,能獨立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并具備承擔科研項目的能力。
能結合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農業生產需要,將納米生物醫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應用于實際。
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和翻譯本專業外文資料,并具有較強的外語寫作和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修養,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科研管理部門高層次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身心健康,知識結構合理、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29學分(各學科自定)
其中
必修:23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6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1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1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710J1001 | 細胞生物學
| 1
| 54
| 3
| 魯志松、喬琰、李鑫
| 考試
|
| 010710J1001 | 現代分析測試
| 2
| 54
| 3
| 朱琳娜、翁博、王斌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710J1003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導師組
| 考查 |
| 010710J1003 | 生物材料學
| 1-2
| 54
| 3
| 肖波、陳久存、汪敏
| 考試
|
| 110703J1009 | 生物芯片技術
| 1-2
| 36
| 2
| 劉英帥、余玲
| 考試
|
| 選 修 課 | 010703J1003 | 納米科學與技術
| 1-2
| 54
| 3
| 導師組
| 考查
|
| 110710J1005 | 電化學方法及應用技術
| 1-2
| 36
| 2
| 李長明、胡衛華、喬琰
| 考查
|
| 110703J1008 | 材料化學
| 1-2
| 36
| 2
| 吳飛、袁偉永
| 考查
|
| 110710J1006 | 納米生物學
| 1-2
| 36
| 2
| 導師組
| 考查
|
| 110710J1007 | 生物材料表征與應用
| 1-2
| 36
| 2
| 包淑娟、李天浩
| 考查
|
| 110710J1008 | 靶向藥物與傳輸
| 1-2
| 36
| 2
| 肖波、陳久存
| 考查
|
| 110710J1009 | 納米毒理學
| 1-2
| 36
| 2
| 魯志松、余玲、李鑫
| 考查
|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110703J1011
| 生物化學
|
|
| 不計學分
| 110703J1013
| 分析化學
|
|
| 不計學分
| | | | | | | | | | | | 注:1 .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 .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 .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n
中期考核在第三學期進行。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3-5名教授組成考核委員會,對碩士生進行中期考核。考查碩士生是否掌握本學科領域的相關文獻和學術前沿的動向。按照考生對考核內容的掌握程度給出評語,并按優、良、不合格三級評定成績。考核成績達到優或良為合格,可進入(或繼續)碩士學位論文工作;成績不合格者,要求整改在半年內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過者,按照退學處理。
n
論文進展檢查時間在第五學期開學初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碩士生作公開的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文獻和研究進展、進度安排、可能取得結論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
能夠閱讀、分析、歸納中、英文文獻,寫出某一具體研究方向的綜述性報告,并提出有一定科學價值的研究問題。
2、
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想、新途徑和新結果,能夠比較充分地論證新思想的正確性,或新途徑的可行性,或新結果的可靠性。
3、
能實事求是地估價自己工作的科學價值,得出恰當的科學結論。
4、
開題報告要反映前人已有的工作和自身的專業素養,學位論文至少要有新結果,并能為進一步的研究所參考。
5、
公開發表本專業有關的學術論文一篇。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在申請畢業答辯前以第一作者(或本人為第二作者同時導師為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者,應掌握納米生物醫學學科專業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技術知識,熟悉相關學科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具有獨立從事探索性基礎研究的能力;在導師的指導下,學位論文研究取得完整性或階段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本人為第二作者同時導師為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表本專業有關的學術論文一篇,經研究院學位委員會評定認可,已達到所申請學位要求的學術水平。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 1 | Nature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2 | Science
| AAAS
| 3 | PNAS
|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4 | Lab chip
| RSC
| 5 | Angew, Chem. Int Ed
| Wiley
| 6 | Cancer Research
| AACR
| 7 | Cell
| Science direct
| 8 |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RSC
| 9 | Langmuir
| ACS
| 10 | Advanced Material
| Wiley
| 11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
| Wiley
| 12 | Small
| Wiley
| 13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Elsevi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