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 - 話題

    生態學專業培養方案
    查看(1646) 回復(0)
    ruier123
    • 積分:12839
    • 注冊于:2014-05-29
    發表于 2015-12-24 11:27
    樓主

    西南大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

      
      

    生態學

      
      




      
      

    生態學

      
      




      
      

    071300

      





    西南大學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25 月20
    修訂日期:201365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研究方向名稱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1

      
      

    植物生態學

      
      從不同的層次研究植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關系。研究內容包括植物生理生態、植物種群生態、植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生態、生態適應和生態分化等內容,重點是對植物的環境響應和適應、物種組成及系統功能、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與維持等進行研究。
      
      

    陶建平教授(博導)

      

    金則新教授

      

    劉錦春副教授

      
      

    2

      
      

    環境生態學

      
      運用生態學理論,研究在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內在的變化機理、規律和對人類的效應,尋求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和保護對策。重點研究環境污染的生態學原理和規律、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及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等。
      
      

    曾波教授(博導)

      

    吳忠興教授

      
      

    3

      
      

    應用生態學

      
      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生態學研究方法,結合社會生產實踐,解決在環境、資源、農業、林業、城市等方面的生態問題。
      
      

    魏虹教授

      

    張躍西教授

      

    陳曉德副教授

      


      
      

    4

      
      

    水生生態學

      
      研究天然和人工水體中生態系統的生態學現象和過程,揭示水生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一般規律。重點研究水生生物與環境因子的作用與適應機制、水域生態學的結構與功能、對人類干擾和全球變化的響應機制以及生態恢復途徑和措施。
      
      

    吳忠興教授

      

    曾波教授(博導)

      
      

    5

      
      

    恢復生態學

      
      恢復生態學研究生態系統退化和生態恢復的過程和機理,具體研究內容主要有:退化生態系統的形成原因與機制;生態退化的過程與評價;不同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理論與方法;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的關系;生態系統健康等。
      
      

    陶建平教授(博導)

      

    魏虹教授

      

    李昌曉研究員

      
      

    6

      
      

    生態系統生態學

      
      從系統的角度研究生態系統的結構成分、功能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主要研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系統功能變化,以及生態系統的動態、過程和格局變化。
      
      

    李昌曉研究員(博導)

      

    江洪教授(博導)

      

    陳曉德副教授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1.
    培養掌握本學科專業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熟悉所學領域的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和水平,具有獨立從事生態學教學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夠從事生態環境領域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

      

    2.
    能熟練地進行本學科專業的專業論文寫作,掌握和應用一門外語查閱本專業的文獻資料,能正確撰寫論文外文摘要,并具有用外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掌握在3年。
      應修學分:   28學分
      其中
    必修24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4學分
      


    三、課程設置(包括前沿講座、學術報告等)

      
      

    類型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學期

      
      

    學時

      
      

    學分

      
      

    任課

      

    教師

      
      

    考核

      

    方式

      
      

    備 注

      
      必修課
      
      公共課
      
      

    11000001001

      
      第一外國語
      
      

    1

      
      

    90

      
      

    3

      
      外國語學院
      
      考試
      
      

      
      

    110000020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1

      
      

    36

      
      

    2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11000002003

      
      自然辯證法概論
      
      

    1

      
      

    18

      
      

    1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平臺課
      
      

    11071012011

      
      生態學研究方法
      
      

    1

      
      

    60

      
      

    3

      
      導師組
      
      考試
      
      

      
      專業課
      
      

    11071300001

      
      中外主文獻研讀
      
      

    2

      
      

    36

      
      

    2

      
      導師組
      
      

      
      

      
      

    11071012052

      
      植物生態學
      
      

    1

      
      

    90

      
      

    3

      
      導師組
      
      考試
      
      

      
      

    11071300003

      
      恢復生態學
      
      

    2

      
      

    60

      
      

    3

      
      陶建平
      
      考試
      
      

      
      

    11071300002

      
      環境生態學
      
      

    2

      
      

    60

      
      

    3

      
      吳忠興
      
      考試
      
      

      
      
      
      
      
      

    11071300005

      
      生態系統生態學
      
      

    2

      
      

    36

      
      

    2

      
      導師組
      
      考查
      
      

      
      

    11071300004

      
      流域生態學
      
      

    2

      
      

    36

      
      

    2

      
      李昌曉
      
      考查
      
      

      
      

    11071001060

      
      生物統計學
      
      

    1

      
      

    36

      
      

    2

      
      魏虹
      
      考查
      
      必選
      
      

    11071012057

      
      專業英語
      
      

    1

      
      

    36

      
      

    2

      
      曾波
      
      考查
      
      必選
      
      

    11071012056

      
      環境評價與環境安全
      
      

    2

      
      

    36

      
      

    2

      
      陳曉德
      
      考查
      
      

      
      

    11071300006

      
      水生生態學
      
      

    2

      
      

    36

      
      

    2

      
      吳忠興
      
      考查
      
      

      
      

    11071300007

      
      土壤生態學
      
      

    2

      
      

    36

      
      

    2

      
      朱海燕
      
      考查
      
      

      
      

    必修環節

      
      學術活動(不少于5次), 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
      
      


      
      


      
      

    2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學院核查
      
      文獻閱讀綜述及論文開題報告
      
      

    3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選題報告一份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4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2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學院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生態學
      
      

      
      

      
      不計學分
      
      

      
      植物生理學
      
      

      
      

      
      不計學分
      
      

      
      植物學
      
      

      
      

      
      不計學分
      

    注:1.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包括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學院(所、中心)備案。
      2.主文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學院(所、中心)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中期考核
      根據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學院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學院(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績分為3種流向:
      碩—博連讀或提前攻博: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5.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學位論文中期進展檢查時間:在入學后的第四學期末之前進行中期檢查。
      具體組織形式:成立由本專業研究生導師組成的中期檢查小組。碩士生向中期檢查小組報告學位論文工作進展情況,檢查小組根據碩士生的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對碩士生的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并提出建議。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能夠提出本學科專業的科學問題并獨立進行實驗設計和科學研究;具有相當的英文水平能夠閱讀專業英文文獻和撰寫學術論文英文摘要;能夠撰寫專業學術論文。
      檢驗標志:以是否達到《西南大學生態學專業關于研究生的管理規定》(2012第四版)中關于碩士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要求作為檢驗標志。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六、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列出本學科的必讀書目和重點期刊,數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專業參考書可放入課程檔案中,按二級學科分別排列,不夠可另附頁)
      
      

    作者或出版單位

      
      1
      
      Walter Larcher. 1986. 植物生理生態學(李博譯)(第三版)
      
      

    科技出版社

      
      2
      
      J. silvertown, D. Charles Worth,  2002, 簡明植物種群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宋永昌. 2001. 植被生態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
      
      Charles J. Krebs.2001.Ecology: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Fifth edition)
      
      

    科學出版社(2003影印版)

      
      5
      
      C Manuel Molles Jr. 2002.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影印版)

      
      6
      
      J.L. Chapman, M.J. Reiss.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清華大學出版/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影印版)

      
      7
      
      C. S. Reynolds.  2006.   The Ecology of Phytoplank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胡鴻鈞,魏印心.  2006. 中國淡水藻類:系統、分類及生態
      
      

    科學出版社

      
      9
      
      孫儒泳. 2006. 動物生態學原理(第三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0
      
      張大勇. 2000. 理論生態學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方精云. 2000. 全球生態氣候變化與生態響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李景文. 1999. 森林生態學(第二版)
      
      

    中國林業出版社

      
      13
      
      何興元等. 2004. 應用生態學
      
      

    科學出版社

      
      14
      
      孫鐵珩, 周啟星, 培軍. 2001. 污染生態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

      
      15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Periodical
      
      16
      
      ECOLOGICAL  MONOGRAPHS
      
      Periodical
      
      17
      
      ECOLOGY LETTERS
      
      Periodical
      
      18
      
      NEW PHYTOLOGISTS
      
      Periodical
      
      19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Periodical
      
      20
      
      OECOLOGIA
      
      Periodical
      
      21
      
      PLANT AND SOIL
      
      Periodical
      
      22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Periodical
      
      23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Periodical
      
      24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eriodical
      
      25
      
      CONSERVATION  BIOLOGY
      
      Periodical
      
      26
      
      RESTORATION  ECOLOGY
      
      Periodical
      
      27
      
      ECOLOGY
      
      Periodical
      
      28
      
      JOURAL OF ECOLOGY
      
      Periodical
      
      29
      
      FUNCTIONAL ECOLOGY
      
      Periodical
      
      30
      
      HARMFUL  ALGAE
      
      Periodical
      
      31
      
      HYDROBIOLOGY
      
      Periodical
      
      32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Periodical
      
      33
      
      JOURNAL OF PHYCOLOGY
      
      Periodical
      
      34
      
      生態學報
      
      Periodical
      
      35
      
      植物生態學報
      
      Periodical
      
      36
      
      應用生態學報
      
      Periodical
      
      37
      
      生物多樣性
      
      Periodical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中國的通用貨幣是什么?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 国产无码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v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 |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日本中文字幕网站|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天堂а√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 qvod|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最近更新免费中文字幕大全|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日韩美无码五月天|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