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碩士 - 話題

    2006年全國法碩聯考綜合課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查看(1554) 回復(2)
    sanmao817
    • 積分:5145
    • 注冊于:2010-08-01
    發表于 2010-08-22 21:17
    樓主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12世紀至16世紀出現了以研究和恢復羅馬法為核心的新的法學,主要是意大利的注釋法學派。見《指南》(第六版)第452頁。
    2.A【解析】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B沒有國家機關參與屬民間調解;C由法院行使但免除了制裁谷堆并沒有制裁,故排除;D屬黨內紀律處分,不屬法律制裁。
    3.D【解析】要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法律作用在社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法律作用的有限性,法律只是眾多社會調整手段中的一種,在此之外還有政策、紀律、規章、習俗和道德等調整。所以說法律不是唯一的調整手段是正確的。
    4.A【解析】實質推理即是辯證推理;此是類推推理,而類推推理是特殊的歸納推理。
    5.A【解析】合法性是指說首先要合乎憲法,其次要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保持法制的統一。
    6.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法律關系的定義、內容和特征。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中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社會關系屬于社會關系,但是并非所有的社會關系都是法律關系;法律關系不同于法律規范所保護或調整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的性質主要有:意志性、客觀性、合法性和權利義務性。所以選C項。
    7.B【解析】繼承法律關系的產生是由于被繼承人死亡或法律推定死亡,即被繼承死亡者依條件成立,所以家的父親死亡是引起繼承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
    8.B【解析】法律部門劃分的標準是依客觀存在的法律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所以說劃分原則首先要考慮客觀原則。
    9.D【解析】國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礎;首先,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其次,法的實現以國家政權的運行為必要方式;最后,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和結構形式,影響著法的形式。
    10.D【解析】按照法律事實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可以把法律事實劃分為法律事件與法律行為
    11.B【解析】政策及政治策略通常是指一定政黨或其他政治組織為達到一定時期的政治目標,處理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而提出并貫徹的路線、方針、規范和措施的總稱。執政黨的政策最具影響力,與國家政權聯系最密切。黨的政策和法律是互補關系二者共同調整社會各種現象,“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司法原則仍然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并不矛盾。
    12.B【解析】A反映的是法的規范性特征;統一性,是指法律前后一致,不相沖突。  
    B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社會關系是由人們之間的行為構成的,故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C法律,可以反復適用,是規范性法律文件。
    13.C【解析】應該說,法律是統治階級集體意志的體現,被統治階級將其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結果,為了維護階級統治就是統治階級的成員也的遵守,否則也要受到懲罰。
    14.A【解析】狹義上法的適用又被稱為“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具體適用法律處理各種案件的專門活動。D中雖是法官但他是以自然人身份調解的不屬司法活動所以不選。
    15.D【解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總結我國改革開放的豐富實踐經驗,借鑒外國立法,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所以可以說中國法律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影響最大。
    16.D【解析】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法律(不包括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制定一般法律。
    17.D【解析】英國是柔性憲法國家,沒有成文憲法法典。
    18.C【解析】憲法的形式分類:是否有統一法典分為成文憲法和不成文憲法,以是否有嚴格的制定、修改機關和修改程序分為剛性憲法和柔性憲法,以制定的機關不同可分為民定憲法、欽定協定憲法和協定憲法
    19.C【解析】《指南》(第六版)第596頁,制憲權、修憲權、立法權屬于不同層次的權力形態見。
    20.B【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無權改變行政機關和地方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21.C【解析】因為水流資源與礦產資源是專屬于國家所有的。
    22.D【解析】直接選舉,參加選舉的選民數需占所有選民數的半數以上該選舉方可有效。
    23.D【解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性質既是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織形式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成組織形式;在性質上來說不屬于國家機構體系,不是一個國家機關,但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團體,他是我國愛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的重要組成組織形式。
    24.B【解析】1947年5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誕生了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
    25.D【解析】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村民會議每年審議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并評議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工作。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如有1/10以上村民提議,應召集村民會議。本題考察的是村民會議村民會議制度。
    26.A【解析】本題考察的是200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正式批準生效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指南》(第六版)第646頁。

    sanmao817
    • 積分:5145
    • 注冊于:2010-08-01
    發表于 2010-08-22 21:17
    沙發
    27.D【解析】本題考察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憲法》第67條 的內容。
    28.C【解析】《憲法》第40條規定,因國家安全或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檢查公民信件。
    29.C【解析】庇護權的含義:①受庇護權只給予提出申請的外國人②必須出于政治原因③我國政府可同意,也可以不同意④被給予受庇護的權利的外國人不被引渡或驅逐。
    30.B【解析】《指南》(第六版)第665頁,國家機構的歷史發展;在中央,由中國人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并付之以行使國家權力職權。
    31.B【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身特別保護權;A應是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C、D應是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或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32.B【解析】“竹刑”的制作者是鄧析 。
    33.B【解析】《賊法》中規定關于危害他人及侵犯財產的法律規定,《盜法》是關于陳發危害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
    34.D【解析】漢武帝制定了“告緡令”的法令,鼓勵百姓互相告發,如有富戶隱匿家產不上報,告發者可以得到他一半家產,其余則政府沒收,并依據當時的政策;可知應選C。
    35.C【解析】三國、兩晉、南北朝在漢代刑制改革基礎上又有進一步改革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度,隋朝《開皇律》刪除了魏、晉南北朝的殘酷刑法,把刑法定型為笞、杖、土、流、死五刑;封建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確立。
    36.A【解析】《北齊律》體例12篇949條,首創我國封建12篇編纂體例。
    37.A【解析】東魏頒布《麟趾格》帶有刑事法律性質。
    38.C【解析】明朝法律制度關于刑事立法:《大明律》中創設 “奸黨”罪
    39.B【解析】唐律原則之一是重罪吸收輕罪。
    40.C【解析】差遣制是指宋代在廣置諸使的基礎上實行差遣制,即將官銜與實際職務相分離,使“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在實際上已經部分改變了行政管理的結構,使正規的行政系統陷于半癱瘓。
    41.C【解析】所謂文字于是只有皇帝直接交辦的刑事案件,它以思想言論和文字作為定罪量刑的標準。文字獄的主要用文字獄的方式打擊鎮壓反清思想。
    42.A【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五編;前兩編由日本法學士松岡正義起草依日本《民法典》為藍本參照德國《民法典》對中國舊習慣未加參酌;后兩編有清廷禮學館主持起草更多吸收中國傳統禮教民俗。
    43.B【解析】南京國民政府的司法制度普通法院實行三級三審制。
    44.C【解析】北洋政府于1923年10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因系曹錕為掩蓋賄選總統丑名故又稱賄選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始終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憲法。
    45.D【解析】《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主要內容為健全民主制度的規定建立普遍、直接、平等、無記名的選舉制度,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選舉制度和三三制政權組織原則。
    二、多項選擇題
    46.AD 【解析】凡屬與法有關的問題和現象都在法學研究的范圍之內。
    47.BC 【解析】劉法官無權進行有權解釋,司法解釋由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進行解釋,所以只能選BC項。
    48.AC 【解析】法律監督分為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人民檢察院是我國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也是唯一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監督的本身就意味著行使權力,無權監督沒有意義。
    49.ABD【解析】法治必然要求法比權大,目的是保障人權,
    50.BD 【解析】 法律和道德中有聯系也有區別,道德靠人的內心和輿論約束,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1.BCD【解析】三權分立指的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不僅指承擔義務并履行,而且包括依法享有權利并行使權利。  
    52.ABD【解析】《憲法》第94條規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
    53.AB  【解析】《憲法》第44條規定,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
    54.ABC 【解析】《憲法》第11條規定,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55.ABCD【解析】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特別行政區涉及外交、國防等主權方面的事務。主要有:①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②負責特別行政區的防務;③任命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④決定進入特別行政區緊急狀態⑤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⑥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修改等。
    56.ABC 【解析】欽定憲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名義制定和頒布的的憲法,欽定憲法奉行主權在軍的原則。1809年提瑞典王國憲法是由人民制定的民主憲法。
    57.ABD 【解析】政權組織形式及稱政體,政體從屬于國體,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國體就有什么樣的與之相適應的政體,但政體對國體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說,只有借助于政體國體才能外化出來,統治階級才能將自己的意志形成和上升為國家意志。
    58.AD  【解析】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現行)規定公民有取得國家賠償權利。
    59.ABCD【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包括①工人階級,②農民階級,③學生,④小資產階級,⑤民族資產階級,⑥其他愛國者參加的特種形式的階級聯盟。
    60.ACD 【解析】唐朝“六贓”中包括的罪名有①受財枉法,②受財不枉法,③受所監臨財物,④強盜,⑤竊盜,⑥坐贓。
    61.ABCD【解析】宋朝法律制度:立法概況包括①《宋刑統》在體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統類》和五代的《大周刑統》成為一部綜合性的封建成文法典,②編敕、編例成為主要的、經常的立法活動③條法事類的編定;刑事立法包括①刑罰制度②“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別法;司法制度包括①中央司法機關,②鞫讞分司制,③“翻異別推”制度,④務限發
    62.ABD 【解析】清朝制定的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律包括;《西寧番子治罪條例》、《蒙古律》、《回律》、《番律》、《苗律》。
    63.AD  【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采用臨時政府為總統制下的共和政府的規定;《中華民國約法》采用總統獨裁制的政治體制;《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 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

    分享到:
    sanmao817
    • 積分:5145
    • 注冊于:2010-08-01
    發表于 2010-08-22 21:17
    3樓
    27.D【解析】本題考察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憲法》第67條 的內容。
    28.C【解析】《憲法》第40條規定,因國家安全或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檢查公民信件。
    29.C【解析】庇護權的含義:①受庇護權只給予提出申請的外國人②必須出于政治原因③我國政府可同意,也可以不同意④被給予受庇護的權利的外國人不被引渡或驅逐。
    30.B【解析】《指南》(第六版)第665頁,國家機構的歷史發展;在中央,由中國人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并付之以行使國家權力職權。
    31.B【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身特別保護權;A應是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C、D應是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或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32.B【解析】“竹刑”的制作者是鄧析 。
    33.B【解析】《賊法》中規定關于危害他人及侵犯財產的法律規定,《盜法》是關于陳發危害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
    34.D【解析】漢武帝制定了“告緡令”的法令,鼓勵百姓互相告發,如有富戶隱匿家產不上報,告發者可以得到他一半家產,其余則政府沒收,并依據當時的政策;可知應選C。
    35.C【解析】三國、兩晉、南北朝在漢代刑制改革基礎上又有進一步改革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度,隋朝《開皇律》刪除了魏、晉南北朝的殘酷刑法,把刑法定型為笞、杖、土、流、死五刑;封建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確立。
    36.A【解析】《北齊律》體例12篇949條,首創我國封建12篇編纂體例。
    37.A【解析】東魏頒布《麟趾格》帶有刑事法律性質。
    38.C【解析】明朝法律制度關于刑事立法:《大明律》中創設 “奸黨”罪
    39.B【解析】唐律原則之一是重罪吸收輕罪。
    40.C【解析】差遣制是指宋代在廣置諸使的基礎上實行差遣制,即將官銜與實際職務相分離,使“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在實際上已經部分改變了行政管理的結構,使正規的行政系統陷于半癱瘓。
    41.C【解析】所謂文字于是只有皇帝直接交辦的刑事案件,它以思想言論和文字作為定罪量刑的標準。文字獄的主要用文字獄的方式打擊鎮壓反清思想。
    42.A【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五編;前兩編由日本法學士松岡正義起草依日本《民法典》為藍本參照德國《民法典》對中國舊習慣未加參酌;后兩編有清廷禮學館主持起草更多吸收中國傳統禮教民俗。
    43.B【解析】南京國民政府的司法制度普通法院實行三級三審制。
    44.C【解析】北洋政府于1923年10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因系曹錕為掩蓋賄選總統丑名故又稱賄選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始終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憲法。
    45.D【解析】《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主要內容為健全民主制度的規定建立普遍、直接、平等、無記名的選舉制度,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選舉制度和三三制政權組織原則。
    二、多項選擇題
    46.AD 【解析】凡屬與法有關的問題和現象都在法學研究的范圍之內。
    47.BC 【解析】劉法官無權進行有權解釋,司法解釋由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進行解釋,所以只能選BC項。
    48.AC 【解析】法律監督分為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人民檢察院是我國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也是唯一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監督的本身就意味著行使權力,無權監督沒有意義。
    49.ABD【解析】法治必然要求法比權大,目的是保障人權,
    50.BD 【解析】 法律和道德中有聯系也有區別,道德靠人的內心和輿論約束,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1.BCD【解析】三權分立指的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不僅指承擔義務并履行,而且包括依法享有權利并行使權利。  
    52.ABD【解析】《憲法》第94條規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
    53.AB  【解析】《憲法》第44條規定,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
    54.ABC 【解析】《憲法》第11條規定,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55.ABCD【解析】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特別行政區涉及外交、國防等主權方面的事務。主要有:①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②負責特別行政區的防務;③任命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④決定進入特別行政區緊急狀態⑤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⑥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修改等。
    56.ABC 【解析】欽定憲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名義制定和頒布的的憲法,欽定憲法奉行主權在軍的原則。1809年提瑞典王國憲法是由人民制定的民主憲法。
    57.ABD 【解析】政權組織形式及稱政體,政體從屬于國體,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國體就有什么樣的與之相適應的政體,但政體對國體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說,只有借助于政體國體才能外化出來,統治階級才能將自己的意志形成和上升為國家意志。
    58.AD  【解析】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現行)規定公民有取得國家賠償權利。
    59.ABCD【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包括①工人階級,②農民階級,③學生,④小資產階級,⑤民族資產階級,⑥其他愛國者參加的特種形式的階級聯盟。
    60.ACD 【解析】唐朝“六贓”中包括的罪名有①受財枉法,②受財不枉法,③受所監臨財物,④強盜,⑤竊盜,⑥坐贓。
    61.ABCD【解析】宋朝法律制度:立法概況包括①《宋刑統》在體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統類》和五代的《大周刑統》成為一部綜合性的封建成文法典,②編敕、編例成為主要的、經常的立法活動③條法事類的編定;刑事立法包括①刑罰制度②“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別法;司法制度包括①中央司法機關,②鞫讞分司制,③“翻異別推”制度,④務限發
    62.ABD 【解析】清朝制定的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律包括;《西寧番子治罪條例》、《蒙古律》、《回律》、《番律》、《苗律》。
    63.AD  【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采用臨時政府為總統制下的共和政府的規定;《中華民國約法》采用總統獨裁制的政治體制;《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 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

    分享到:
    sanmao817
    • 積分:5145
    • 注冊于:2010-08-01
    發表于 2010-08-22 21:17
    4樓
    27.D【解析】本題考察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憲法》第67條 的內容。
    28.C【解析】《憲法》第40條規定,因國家安全或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檢查公民信件。
    29.C【解析】庇護權的含義:①受庇護權只給予提出申請的外國人②必須出于政治原因③我國政府可同意,也可以不同意④被給予受庇護的權利的外國人不被引渡或驅逐。
    30.B【解析】《指南》(第六版)第665頁,國家機構的歷史發展;在中央,由中國人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并付之以行使國家權力職權。
    31.B【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身特別保護權;A應是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C、D應是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報告或立即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32.B【解析】“竹刑”的制作者是鄧析 。
    33.B【解析】《賊法》中規定關于危害他人及侵犯財產的法律規定,《盜法》是關于陳發危害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
    34.D【解析】漢武帝制定了“告緡令”的法令,鼓勵百姓互相告發,如有富戶隱匿家產不上報,告發者可以得到他一半家產,其余則政府沒收,并依據當時的政策;可知應選C。
    35.C【解析】三國、兩晉、南北朝在漢代刑制改革基礎上又有進一步改革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度,隋朝《開皇律》刪除了魏、晉南北朝的殘酷刑法,把刑法定型為笞、杖、土、流、死五刑;封建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確立。
    36.A【解析】《北齊律》體例12篇949條,首創我國封建12篇編纂體例。
    37.A【解析】東魏頒布《麟趾格》帶有刑事法律性質。
    38.C【解析】明朝法律制度關于刑事立法:《大明律》中創設 “奸黨”罪
    39.B【解析】唐律原則之一是重罪吸收輕罪。
    40.C【解析】差遣制是指宋代在廣置諸使的基礎上實行差遣制,即將官銜與實際職務相分離,使“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在實際上已經部分改變了行政管理的結構,使正規的行政系統陷于半癱瘓。
    41.C【解析】所謂文字于是只有皇帝直接交辦的刑事案件,它以思想言論和文字作為定罪量刑的標準。文字獄的主要用文字獄的方式打擊鎮壓反清思想。
    42.A【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五編;前兩編由日本法學士松岡正義起草依日本《民法典》為藍本參照德國《民法典》對中國舊習慣未加參酌;后兩編有清廷禮學館主持起草更多吸收中國傳統禮教民俗。
    43.B【解析】南京國民政府的司法制度普通法院實行三級三審制。
    44.C【解析】北洋政府于1923年10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因系曹錕為掩蓋賄選總統丑名故又稱賄選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始終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憲法。
    45.D【解析】《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主要內容為健全民主制度的規定建立普遍、直接、平等、無記名的選舉制度,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選舉制度和三三制政權組織原則。
    二、多項選擇題
    46.AD 【解析】凡屬與法有關的問題和現象都在法學研究的范圍之內。
    47.BC 【解析】劉法官無權進行有權解釋,司法解釋由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進行解釋,所以只能選BC項。
    48.AC 【解析】法律監督分為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人民檢察院是我國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也是唯一專門的法律監督的主體;監督的本身就意味著行使權力,無權監督沒有意義。
    49.ABD【解析】法治必然要求法比權大,目的是保障人權,
    50.BD 【解析】 法律和道德中有聯系也有區別,道德靠人的內心和輿論約束,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1.BCD【解析】三權分立指的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不僅指承擔義務并履行,而且包括依法享有權利并行使權利。  
    52.ABD【解析】《憲法》第94條規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
    53.AB  【解析】《憲法》第44條規定,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
    54.ABC 【解析】《憲法》第11條規定,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55.ABCD【解析】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特別行政區涉及外交、國防等主權方面的事務。主要有:①負責管理與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②負責特別行政區的防務;③任命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④決定進入特別行政區緊急狀態⑤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⑥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修改等。
    56.ABC 【解析】欽定憲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名義制定和頒布的的憲法,欽定憲法奉行主權在軍的原則。1809年提瑞典王國憲法是由人民制定的民主憲法。
    57.ABD 【解析】政權組織形式及稱政體,政體從屬于國體,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國體就有什么樣的與之相適應的政體,但政體對國體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說,只有借助于政體國體才能外化出來,統治階級才能將自己的意志形成和上升為國家意志。
    58.AD  【解析】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現行)規定公民有取得國家賠償權利。
    59.ABCD【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包括①工人階級,②農民階級,③學生,④小資產階級,⑤民族資產階級,⑥其他愛國者參加的特種形式的階級聯盟。
    60.ACD 【解析】唐朝“六贓”中包括的罪名有①受財枉法,②受財不枉法,③受所監臨財物,④強盜,⑤竊盜,⑥坐贓。
    61.ABCD【解析】宋朝法律制度:立法概況包括①《宋刑統》在體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統類》和五代的《大周刑統》成為一部綜合性的封建成文法典,②編敕、編例成為主要的、經常的立法活動③條法事類的編定;刑事立法包括①刑罰制度②“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別法;司法制度包括①中央司法機關,②鞫讞分司制,③“翻異別推”制度,④務限發
    62.ABD 【解析】清朝制定的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律包括;《西寧番子治罪條例》、《蒙古律》、《回律》、《番律》、《苗律》。
    63.AD  【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采用臨時政府為總統制下的共和政府的規定;《中華民國約法》采用總統獨裁制的政治體制;《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 規定采用責任內閣制

    分享到:
    sanmao817
    • 積分:5145
    • 注冊于:2010-08-01
    發表于 2010-08-22 21:18
    5樓
    三、簡答題
    64.答案:(1)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存在明顯的區別: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于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并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后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后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悟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2)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兩者又有密切聯系:一方面違反法律義務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時候追究法律責任是法律義務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兩者都是對法律主體的約束,在價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為法律權利的實現而存在的。
    65.答案:(1)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屬于立法機關解釋體制。
    (2)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是由1978年憲法首先確認和建立的。1982年現行憲法再次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憲法解釋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3)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與我國的憲法體制是相吻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部分,享有解釋憲法的權力,使得憲法解釋具有立法性質和普遍的約束力,也使得憲法解釋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行為,而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比其他國家機關更了解憲法的原意和精神。
    (4)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還存在一定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缺乏具體的程序,應當建立和完善具體的解釋程序,將憲法解釋進一步規范化。
    66.答案:《大清新刑律》同《大清律例》和《大清現行刑律》相比較,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比較大的改動:
    (1)《大清新刑律》拋棄了以往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罰等專屬刑法范疇的條文作為法典的惟一內容,因而成為一部純粹的專門刑法典。
    (2)《大清新刑律》在體例上拋棄了以往舊律的結構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體例,將整部法典分為總則與分則兩部分。
    (3)《大清新刑律》確立了新的刑罰制度,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僅絞刑一種)、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罰金。從刑包括剝奪公權和沒收兩種。
    (4)《大清新刑律》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刑法原則和近代刑法學的通用術語。如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緩刑、假釋、正當防衛等。刪除了舊律中八議、十惡等名目,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
    總之,從單純技術角度和形式上看,《大清新刑律》屬于近現代意義上的新式刑法典,與中國傳統法典在結構、體例及表現形式上均有較大不同。但是,《大清新刑律》對于傳統舊律并沒有作實質性的修改,特別是附錄《暫行章程》依然存在于法典之中,依然保持著舊律傳統。
    四、分析題
    67.答案:(1)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為行政規章中的部門規章。因此,商務部發布的《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應屬于部門規章(答行政規章也正確)。(2)法律規則主要由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個要素組成;假定是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范圍部分,行為模式是指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為或不作為的具體行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規則中對遵守規則或違反規則的行為予以肯定或否定評價的部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第十九條中規定的“酒類經營者”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為法律規則中的“行為模式”;第三十條的規定“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和“處兩千元以下罰款”是法律規則中的“法律后果”。(考生運用假定、處理和制裁三要素論進行正確分析,也應給分。)(3)從“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禁止性法律規則”;從“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命令性法律規則”;因為禁止性法律規則和命令性法律規則可以合稱為“義務性法律規則”,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總體上屬于“義務性法律規則”。(4)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
    68.答案:(1)某市政府有權做出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屬于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具有執行、管理和協調的職能。道路交通及車輛等事項屬于行政機關的管理范圍。市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規定。(2)公民甲某的行為違反了憲法和集會游行示威法的規定。公民進行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必須首先獲得當地公安機關的許可,并按照被許可的事項進行。公民甲某擅自聯合群眾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屬于違法行為,應根據具體情節確定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3)公民甲某對市政府關于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有意見,可以向市政府提出批評或建議;也可以直接向該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書面建議書,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監督權;還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許可后進行游行示威,表達自己的意見。
    69.答案:(1)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同居相隱不為罪”的法律規則。這一原則是以儒家“父子相隱”思想為淵源的,并由西漢時期“親親得相首匿”原則發展而來。(2)對犯謀反、謀大逆及謀叛罪者,禁用此律。可見在“忠”、“孝”不能兩全時,維護皇權和封建統治便被置于首要地位。(3)唐律的這一規定,是儒家學說入律和唐律以禮為準繩的突出表現,旨在維護封建納常倫理和家庭制度。
    五、論述題
    70.答案: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泛指人們對法律,特別是對本國現行法律的思想、觀點、心理、知識或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有重要的影響。第一,就法律意識與法治的關系而言,培養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就此論斷進行正確論述。第二,在法的制定中,法律意識起著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的作用。聯系我國立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第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執法和司法中正確適用法律的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執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司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法律監督實際進行正確論述)第四,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全社會成員遵守法律的重要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守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
    第五,法律意識是法律文化的基本構成要素,而社會成員較高的法律文化素養是法治國家的條件之一。對此論斷進行正確的論述。


    分享到:
    sanmao817
    • 積分:5145
    • 注冊于:2010-08-01
    發表于 2010-08-22 21:18
    6樓
    三、簡答題
    64.答案:(1)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存在明顯的區別: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于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并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后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后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悟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2)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兩者又有密切聯系:一方面違反法律義務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時候追究法律責任是法律義務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兩者都是對法律主體的約束,在價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為法律權利的實現而存在的。
    65.答案:(1)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屬于立法機關解釋體制。
    (2)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是由1978年憲法首先確認和建立的。1982年現行憲法再次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憲法解釋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3)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與我國的憲法體制是相吻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部分,享有解釋憲法的權力,使得憲法解釋具有立法性質和普遍的約束力,也使得憲法解釋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行為,而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比其他國家機關更了解憲法的原意和精神。
    (4)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還存在一定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缺乏具體的程序,應當建立和完善具體的解釋程序,將憲法解釋進一步規范化。
    66.答案:《大清新刑律》同《大清律例》和《大清現行刑律》相比較,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比較大的改動:
    (1)《大清新刑律》拋棄了以往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罰等專屬刑法范疇的條文作為法典的惟一內容,因而成為一部純粹的專門刑法典。
    (2)《大清新刑律》在體例上拋棄了以往舊律的結構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體例,將整部法典分為總則與分則兩部分。
    (3)《大清新刑律》確立了新的刑罰制度,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僅絞刑一種)、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罰金。從刑包括剝奪公權和沒收兩種。
    (4)《大清新刑律》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刑法原則和近代刑法學的通用術語。如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緩刑、假釋、正當防衛等。刪除了舊律中八議、十惡等名目,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
    總之,從單純技術角度和形式上看,《大清新刑律》屬于近現代意義上的新式刑法典,與中國傳統法典在結構、體例及表現形式上均有較大不同。但是,《大清新刑律》對于傳統舊律并沒有作實質性的修改,特別是附錄《暫行章程》依然存在于法典之中,依然保持著舊律傳統。
    四、分析題
    67.答案:(1)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為行政規章中的部門規章。因此,商務部發布的《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應屬于部門規章(答行政規章也正確)。(2)法律規則主要由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個要素組成;假定是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范圍部分,行為模式是指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為或不作為的具體行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規則中對遵守規則或違反規則的行為予以肯定或否定評價的部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第十九條中規定的“酒類經營者”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為法律規則中的“行為模式”;第三十條的規定“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和“處兩千元以下罰款”是法律規則中的“法律后果”。(考生運用假定、處理和制裁三要素論進行正確分析,也應給分。)(3)從“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禁止性法律規則”;從“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命令性法律規則”;因為禁止性法律規則和命令性法律規則可以合稱為“義務性法律規則”,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總體上屬于“義務性法律規則”。(4)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
    68.答案:(1)某市政府有權做出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屬于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具有執行、管理和協調的職能。道路交通及車輛等事項屬于行政機關的管理范圍。市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規定。(2)公民甲某的行為違反了憲法和集會游行示威法的規定。公民進行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必須首先獲得當地公安機關的許可,并按照被許可的事項進行。公民甲某擅自聯合群眾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屬于違法行為,應根據具體情節確定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3)公民甲某對市政府關于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有意見,可以向市政府提出批評或建議;也可以直接向該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書面建議書,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監督權;還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許可后進行游行示威,表達自己的意見。
    69.答案:(1)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同居相隱不為罪”的法律規則。這一原則是以儒家“父子相隱”思想為淵源的,并由西漢時期“親親得相首匿”原則發展而來。(2)對犯謀反、謀大逆及謀叛罪者,禁用此律。可見在“忠”、“孝”不能兩全時,維護皇權和封建統治便被置于首要地位。(3)唐律的這一規定,是儒家學說入律和唐律以禮為準繩的突出表現,旨在維護封建納常倫理和家庭制度。
    五、論述題
    70.答案: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泛指人們對法律,特別是對本國現行法律的思想、觀點、心理、知識或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有重要的影響。第一,就法律意識與法治的關系而言,培養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就此論斷進行正確論述。第二,在法的制定中,法律意識起著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的作用。聯系我國立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第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執法和司法中正確適用法律的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執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司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法律監督實際進行正確論述)第四,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全社會成員遵守法律的重要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守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
    第五,法律意識是法律文化的基本構成要素,而社會成員較高的法律文化素養是法治國家的條件之一。對此論斷進行正確的論述。


    分享到:
    sanmao817
    • 積分:5145
    • 注冊于:2010-08-01
    發表于 2010-08-22 21:18
    7樓
    三、簡答題
    64.答案:(1)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存在明顯的區別: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于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并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后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后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悟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2)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兩者又有密切聯系:一方面違反法律義務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時候追究法律責任是法律義務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兩者都是對法律主體的約束,在價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為法律權利的實現而存在的。
    65.答案:(1)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屬于立法機關解釋體制。
    (2)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是由1978年憲法首先確認和建立的。1982年現行憲法再次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憲法解釋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3)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與我國的憲法體制是相吻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部分,享有解釋憲法的權力,使得憲法解釋具有立法性質和普遍的約束力,也使得憲法解釋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行為,而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比其他國家機關更了解憲法的原意和精神。
    (4)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還存在一定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缺乏具體的程序,應當建立和完善具體的解釋程序,將憲法解釋進一步規范化。
    66.答案:《大清新刑律》同《大清律例》和《大清現行刑律》相比較,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比較大的改動:
    (1)《大清新刑律》拋棄了以往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罰等專屬刑法范疇的條文作為法典的惟一內容,因而成為一部純粹的專門刑法典。
    (2)《大清新刑律》在體例上拋棄了以往舊律的結構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體例,將整部法典分為總則與分則兩部分。
    (3)《大清新刑律》確立了新的刑罰制度,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僅絞刑一種)、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罰金。從刑包括剝奪公權和沒收兩種。
    (4)《大清新刑律》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刑法原則和近代刑法學的通用術語。如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緩刑、假釋、正當防衛等。刪除了舊律中八議、十惡等名目,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
    總之,從單純技術角度和形式上看,《大清新刑律》屬于近現代意義上的新式刑法典,與中國傳統法典在結構、體例及表現形式上均有較大不同。但是,《大清新刑律》對于傳統舊律并沒有作實質性的修改,特別是附錄《暫行章程》依然存在于法典之中,依然保持著舊律傳統。
    四、分析題
    67.答案:(1)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為行政規章中的部門規章。因此,商務部發布的《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應屬于部門規章(答行政規章也正確)。(2)法律規則主要由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個要素組成;假定是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范圍部分,行為模式是指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為或不作為的具體行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規則中對遵守規則或違反規則的行為予以肯定或否定評價的部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第十九條中規定的“酒類經營者”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為法律規則中的“行為模式”;第三十條的規定“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和“處兩千元以下罰款”是法律規則中的“法律后果”。(考生運用假定、處理和制裁三要素論進行正確分析,也應給分。)(3)從“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禁止性法律規則”;從“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命令性法律規則”;因為禁止性法律規則和命令性法律規則可以合稱為“義務性法律規則”,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總體上屬于“義務性法律規則”。(4)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
    68.答案:(1)某市政府有權做出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屬于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具有執行、管理和協調的職能。道路交通及車輛等事項屬于行政機關的管理范圍。市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規定。(2)公民甲某的行為違反了憲法和集會游行示威法的規定。公民進行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必須首先獲得當地公安機關的許可,并按照被許可的事項進行。公民甲某擅自聯合群眾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屬于違法行為,應根據具體情節確定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3)公民甲某對市政府關于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有意見,可以向市政府提出批評或建議;也可以直接向該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書面建議書,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監督權;還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許可后進行游行示威,表達自己的意見。
    69.答案:(1)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同居相隱不為罪”的法律規則。這一原則是以儒家“父子相隱”思想為淵源的,并由西漢時期“親親得相首匿”原則發展而來。(2)對犯謀反、謀大逆及謀叛罪者,禁用此律。可見在“忠”、“孝”不能兩全時,維護皇權和封建統治便被置于首要地位。(3)唐律的這一規定,是儒家學說入律和唐律以禮為準繩的突出表現,旨在維護封建納常倫理和家庭制度。
    五、論述題
    70.答案: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泛指人們對法律,特別是對本國現行法律的思想、觀點、心理、知識或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有重要的影響。第一,就法律意識與法治的關系而言,培養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就此論斷進行正確論述。第二,在法的制定中,法律意識起著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的作用。聯系我國立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第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執法和司法中正確適用法律的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執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司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法律監督實際進行正確論述)第四,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全社會成員遵守法律的重要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守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
    第五,法律意識是法律文化的基本構成要素,而社會成員較高的法律文化素養是法治國家的條件之一。對此論斷進行正確的論述。


    分享到: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西安是哪個省的省會城市(答案為兩個字)?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精品中文高清欧美|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中文娱乐网|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