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碩士報考之院校分析
查看(867) 回復(0) |
|
maxmin
|
發表于 2010-09-05 11:01
樓主
一、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的法學院實力雄厚,對任何讀書的人來說可能都是一個夢想。 北大跟人大一樣,每學期開設的講座很多,經常請一些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和律師去講課,很吸引人。不過北大法碩,對廣大的貧下中農來說,學費確實太貴了。除了4萬多的學費,畢業論文答辯還要另外交錢,沒有生活補貼,性價比不是很好。需要注意的:報考北京大學不能保證一定在北京上學,每年分數排名在后的要去深圳研究生院。關于北大深院: 1、同樣是法律碩士,其他學校收費每年或5000或8000或10000不等,本部也只有14000元。但每年北大深院是22000元。懸殊甚大。 2、盡管有個別優秀的老師來深圳上課,但在整體上,其師資、圖書、體育設施等嚴重欠缺,和本部相比差距較大。 當然,如果有意在南方的廣州與深圳工作(很有錢的城市,法律職業也比較發達。)同學,我覺得去深圳讀書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中國人民大學 人大培養法碩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是第一批開始招收法碩的學校之一。 人大每年報的人在2500以上,錄取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從04年開始招生規?s減將大大提高報考難度。學費很貴,往年(現在已經沒有了)有20左右的公費名額,公費分數線在370左右。另外人大由于宿舍比較緊張,所以不解決住宿,但學校最后會盡力想辦法解決的,人大每年在大運村給安排部分住宿,那邊環境很好,學習生活都很方便,離人大也不遠。 人大對就業工作非常重視,每年人大法碩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人大畢業生向來有去國家機關的傳統,人脈很廣。去部委的不少,中紀委、工商總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公安部、質檢總局、審計署、國務院對臺辦等;回省的很多都在省廳機關,或者在一些大單位的省級機構,如保檢會分會。有部分去了公檢法,如北京市高檢,一中院,區級法院。去銀行也比較特別多,除了北京也許去廣州的最多,有廣州日報,市委辦公廳,人事廳,中行深分,廣東中行等等。還有部分去了企業,象什么中興,大唐之類的。 人大法碩只有2年,這是全國唯一的,早畢業早就業,未嘗不是好事! 三、中國政法大學 大量的公費和地處北京,吸引了千萬學子,是該校難考的最重要的原因。再次,他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法律大學,校友多,就業不錯,最后學費也不高,性價比比較高。所以中國政法大學報名人數比較穩定,一直維持在2000人左右。不利的地方是政法的法碩上課地點在昌平,離市區較遠,坐公共汽車需要2個小時左右時間,也有也有可能喪失一些交流、聆聽知名教授授課、找兼職實踐的機會。 四、對外經貿大學 硬件很好,就像上海的復旦,吃的好,住的好,還在繁華的朝陽區,離CBD中心近,宿舍還有鳳凰衛視看。國際法實力雄厚,與經濟有關的學科以及與外貿有關的學科實力很強大,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資源。貿大名氣沒北大、人大響,但學費不貴,就業不錯(主要去“國”字號的大型企業以及跨國公司以及與經貿有關的國家機關),是值得報考的學校之一。 五、吉林大學 04年有2200人報考,這跟吉林大學對法碩的重視程度和雄厚的法學實力是分不開的。但吉大的缺點也很明顯:地域較差,東北三省的重工業比較發達,但服務業太弱;就業信息的獲得有限,畢業生大部分會留在吉林,這種地區性的局限短期內無法消除。 六、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新設立了法律碩士培養中心,其中有曾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律師的教授指導實習,有律師事務所和弱勢群體救助中心可供實習,任課老師都是至少在武大小有名氣的中青年教授博導,師資力量還可以。 不過由于法律碩士還屬于新興事物,甚至在一些任課老師中仍存在誤解,教理論法學的老師大都對法碩薄有微詞,而教行政法,刑法等課的老師則較重視法碩。武大整個校風很自由,有最漂亮的校園,到櫻花開放的時候,確實很美-武漢大學是全國最漂亮的校園。 七、華東政法學院 我國歷史最悠久也是實力最強的法學教育-“五院四系”。 “五院”是:中國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學院(現西北政法大學)、中南政法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華東政法學院。 “四系”是:北京大學法律系、人民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 這些才是現在我國法律教育的頂峰所在。甚至可以有點夸張的說,只有這五院四系的法學畢業生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法學“科班出身”。 優越的地理位置,全國的經濟中心,自由法制的社會氛圍,上海自然很有魅力!在上海開設法律的大學不少于10家,但只有華政在這五院四系之中,復旦法學院的上升勢頭很強,不過至少現在他的法學教育實力還不能和華政相比。華政有法學教授40多位,博導數十位,法學博士點四個?既A政容易一些,因為招生名額多。如果不想去北京,選擇華政也是不錯的。 八、西南政法大學 西政是有理由驕傲的,強大的法學科研實力,輝煌的法學業績,大量優秀的法學畢業生分布全國各地,當然,也有地理位置偏僻,降為“地方隊”的尷尬,但仍舊無法掩蓋它在法學界的地位! 九、廈門大學 環境一流,在那里上三年真的一點都不虧。廈門經濟不錯,法學院實力雄厚,廈大的就業也不錯。 十、南京大學 學費很低,就業很好,南大的牌子也不錯。雖然南大法學院實力是確實比不上人大北大,但因為江蘇是一個經濟大省,南大的法碩在本省就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南大法碩學習氣氛特別刻苦,很另人欽佩。基本情況: 1、招生名額一直控制在80左右。 2、有十個公費名額,不用交培養費和住宿費,均為應屆生,每月享受研究生補助。 3、對自費生和委培生提供國家助學貸款。 4、復試公平,嚴格的差額復試。 5、外地生提供住宿,五人一間,每人600/年。 6、授課老師都是最受歡迎的老師,與法學碩士的配置完全相同。 7、 第一學年末分配導師,每個導師大約帶5名左右。 十一、中山大學 法學院在中大歷史不是很久,在中國不算前幾名,但肯定不算差的法學院。對法碩也非常重視。另外中大招生廣東省考生占多數。 十二、中南政法學院 中南政法大學法學實力一般,但幸運的是它與別人合并成立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為原來5大政法院校中唯一的211院校,這樣在學校硬件,資金投入方面無疑占了一些優勢。 十三、西北政法學院 業內人士都知道西政的實力不錯。 大家都在研究生樓上住,收費一模一樣。宿舍按級分不按專業分,一個宿舍四個人有陽臺有空調。各方面都不錯。也有公費名額。 十四、復旦大學 借助上海的優勢,前景不錯。復旦的學生在上海就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對全國各地想去上海發展的學生來說,吸引力特別大。不過應屆生人事檔案調入學校,外地生員戶籍調入學校;非應屆畢業生一律不轉戶口和檔案。 十五、浙江大學 1、法學院在合并以前屬于杭大,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浙大有雄厚的資金,在引進人才和教學質量方面可謂不遺余力。浙大的強項是法理學、憲法和行政法,其中李龍,孫笑俠,林來梵都是國內外著名學者。在民商法方面,原來確實比較弱,但是馬上將變得“強大的不能再強大”,原因是法學院即將引進幾位超重量級的人物。在刑法方面,今年增加了碩士點。 2.對法碩的教學非常重視,每天上午都是課滿,有的老師說相比法學碩士,更喜歡法碩。每兩個人跟一個導師,學習上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去問。壓力挺大,因為法碩和法學碩士一樣,要在核心刊物發表文章才能發學位證書。不過這體現了浙大培養方案的嚴謹務實。 十六、四川大學 法律系傳統上有一定的實力,就業方面亦可。同時因在西部,分數線不可能太高,且自主劃線,有望降分錄取。每年都接受調劑。 十七、山東大學 在山東是絕對的老大,其他學校和它水平差距很大,合并后實力和吉大有一拼,師資力量強大。就業顯然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 十八、蘇州大學 蘇大的法學實力較強,歷史更是悠久,可以追溯到國民黨的動武大學法學院,加上蘇州異常發達的經濟實力(比省會南京發達的多),就業很不錯。 十九、黑龍江大學 無論地理位置還是法學實力都是很一般,還不如遼大,估計是為了照顧東北三省的緣故,各省都有且只有一所法碩院校;如果想留在黑龍江工作,還是可以考慮的。 二十、湘潭大學 實力一般,師資還可以,歷史悠久,適合附近考生或者有意去廣東一帶工作的學生報考,經濟實惠,就業主要去南方的廣州、深圳、佛山等,法學實力比湖南大學強,有幾個在法學界響當當的人物,如他們的法學院院長邱興隆教授,知識產權的馮曉青教授,還有幾個國家級或省級的青年法學家。 二十一、鄭州大學 限于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二十二、安徽大學 限于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