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碩士 - 話題

    考研法律基礎名詞解釋匯總
    查看(868) 回復(0)
    maxmin
    • 積分:210
    • 注冊于:2010-08-11
    發表于 2010-09-05 12:19
    樓主
            1.法律的淵源(法律形式):指那些來源不同(制定法與非制定法、立法機關制定與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義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現形式。
      2.國際法:作為國際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或者地區)之間制定和實施的法律。
      3.國內法:一國(或地區)制定并在該國(或地區)實施的法律。
      4.根本法(憲法):規定國家和社會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關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制定需要特別的程序的法律
      5.普通法:根本法其他的。
      6.一般法:適用于一般的法律關系主體、通常的時間、國家管轄的所有地區的法律。《刑法》、《合同法》
      7.特別法:適用于特別的法律關系主體、特別時間、特別地區的法律。《婦女權益保障法》、《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8.實體法:規定的是主要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著作權法》
      9.程序法(訴訟法):規定主要權利和義務得以實施的法律。《民事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10.成文法:國家機關制定的、以文字形式表達的法律。
            11.習慣法:由國家認可的習慣。
      12.公法:關于羅馬國家的法律。現代西方法學著作一般認為是憲法、行政法、刑法。
      13.私法:關于個人利益的法律。現代西方法學著作一般認為是民法和商法。
      14.衡平法:是14世紀開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們根據公平正義原則對普通法進行修正、補充而形成的一種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
      15.普通法:是專有名詞,特指11世紀諾曼人征服英國后通過法院判決而逐步形成的適用于全英格蘭的一種法律。
      16.聯邦法:指整個聯邦立法機關制定的和在整個聯邦實施的法律,如聯邦憲法、聯邦民法、聯邦刑法等。
      17.聯邦成員法:指由聯邦成員國的立法機關制定的僅在該成員國實施的法律,如成員國憲法、成員 國民法、成員國刑法等。
      18.法律的歷史類型:按照法律的階級本質及其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不同劃分。
      19.法律體系:指由在一個國家里,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劃分的同類規范性法律文件所組成的法律部門而構成的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20.部門法(法律部門):是指一個國家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劃分的本國同類規范性法律文件(也可以稱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21.規范性法律文件:表現法的內容的形式或者載體,部門法就是由規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規和規章)構成的。
      22.法律調整機制:指包括整個法律調整系統的結構、功能、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發生作用的過程和方式。
      23.規范性: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準、樣式和方向。
      24.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25.普遍性(一般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
      26.行為模式:就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所提供的標準和方向。
      27.法律后果:指行為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在法律上所應承受的結果。
      28.強行性規范:指不考慮個人意愿而強行加以適用的法律規范。
      29.任意性規范:指適用與否由個人意愿決定的法律規范。
      30.確定性規范:是指明確規定了法律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規范。
         31.委托性規范:是指沒有規定行為模式和行為后果,而只規定授權(委托)其他國家機關予以規定的法律規范。
      32.準用性規范:是指沒有規定行為模式和行為后果,而只規定援引、比照某法律條文的法律規范。
      33.立法機關:在法律上規定代表國家來制定法律的機關。
      34.法律的起源:隨著階級的出現,原始社會的習慣逐漸滲入了階級性,隨著國家的逐漸形成,習慣就演變為習慣法,習慣法最后演變為成文法。
      35.法律的階級性:指法律產生于一定性質的生產關系,屬于特定社會上層建筑之一,為一定階級服務的屬性。
      36.法律的主觀性:是人們主觀作用于客觀的產物。
      37.法律的客觀性:法律必須利用和正確反映經濟規律。
      38.法律的兩種作用: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
      規范作用:是從法律規范調整人的行為這一特征來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律規定 對于人們的行為的一種指導和引領的作用。
      教育作用:指法律對于人們今后行為積極影響的一種作用。
      評價作用:指法律作為一種對于人們行為的評價標準或者尺度的作用。
      預測作用:指法律具有對于人們之間將要如何行為能夠預料和估計。
      強制作用:指法律具有的制裁和懲罰違法犯罪行為的作用。
      社會作用:是從法律的本質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
      39.法律與政治的關系:政治主導法律,法律規制政治。
      40.政策與法律的異同: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是國家的主張,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政策是黨組織制定的,是黨的主張,不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
      b.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并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政策是通過思想工作、說服教育、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以及黨的紀律保證來實現,黨的某些政策并非對每個公民都具有約束力。
      c.法律是由憲法、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形式表現的。政策未被制定或認可為法律規范之間,是由決定、決議、綱領、宣言、通知、紀要等形式表現。
      d.法律規定的內容比較具體、明確和詳盡,它不僅告訴人們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而且還規定了違法所應承擔的責任。政策一般比較原則和概括。
      e.法律比較穩定。政策比較靈活,變化較快,具體政策尤其如此。

            41.物質文明:是指人類改造物質世界的能力和成果,表現為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
      42.精神文明:是指人們思想、道德的進步和科學、教育、文化的發達。
      43.法律意識:指人們關于法律的認識、知識、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稱。
      44.道德:指人們關于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光榮與恥辱、誠實與虛偽等觀點和規范的總和。
      45.道德的特點:歷史性、階級性、繼承性。
      46.法制:
      a.指法律和制度,也有指法律制度的。
      b.是指動態意義上的法制,即指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
      c.是指依法辦事的原則,即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d.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主張實行民主制度。
      47.人治:主要靠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和賢人用道德來治理。主張實行君主制、君主專制或寡頭政治。
      48.治國方略:指治理國家的戰略性的指導原則和全盤的方針、策略。
      49.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50.國體:即國家政權的階級性質,就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51.政體: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就是指統治階級采取何種原則和方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機關,實現自己的統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52.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和基礎),有法必依(中心環節),執法必嚴(關鍵),違法必究(保障)
      53.社會主義法律制定:是指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法律以及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54.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特點:
      a.它是社會主義國家機關的專門活動,是國家機關實施職能的活動。
      b.它是社會主義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
      55.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指導思想:一個中心,兩個中心點。
      56.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
      a.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b.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c.維護法的嚴肅性、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原則;
      d.堅持群眾路線,堅持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
      e.有鑒別有選擇地借鑒外國的立法經驗的原則。
      57.原則性:指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創制工作必須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鄧小平立法思想為指針。
      58.靈活性:就是要結合實際情況,找到實現原則所必需、許可的各種具體形式、方法和步驟。
      59.嚴肅性:指法律必須具有權威,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60.穩定性:是指法律一經制定、生效,就應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的不變,決不能朝令夕改。
         61.連續性:是指創制、修改、補充法律時應當保持與原有法律在內容和效力等方面的銜接,法律應當吸收或保留原法律中那些合理有用的成分。
      62.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階段:準備階段,確立階段,完備階段。
      準備(起草)階段:包括立法動議的形成、草擬法律草案條文,修改、補充法律條文,征徇有關單位和個人意見等。
      確立(形成)階段:包括法律議案的提出和審議;法律審案的審議;法律草案的通過;法律的公布。
      完備階段:包括法的解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匯編和法律編纂等。
      63.系統化: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對已經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進行歸類、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來作有系統的排列,以便于使用的活動。
      64.法律(規)整理:指有關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對一定時期和范圍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進行審查并重新確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動。
      65.法律匯編:指將規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標準,如調整社會關系的領域、類別或問題的性質,按照效力層級、時間順序,作出系統排列,匯編成冊。
      66.法律編纂:是指對散見于不同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屬于某一部門的全部現行法律顧問規范,進行審查、修改和補充,編制成更加完善并具有特定結構的、統一的部門法典的法律。
      67.法律的實施:指通過一不定期的方式使社會主義法律規范在社會生活中得到貫徹和實現的活動,是法作用于社會關系的特殊形式。
      68.法律的適用:是指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和國家授權的社會組織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運用國家權力,把法律規范運用到具體人或組織,用來解決具體問題的一種行使權力的專門活動。
      69.法律解釋:指由一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為適用和遵守法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策、公平正義觀念、法學理論和慣例對現行的法律規范、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概念、術語以及適用的條件等所做的說明。
      按解釋的主體和法律效力的不同:
      a.正式解釋:(有權解釋、法定解釋、官方解釋)是指由被授權的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社會組織)依法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對法律進行的解釋,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1)立法解釋:主要指全國人大常委員會解釋憲法和法律的活動。其解釋是關于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
      2)司法解釋: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對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所做的解釋。
      3)行政解釋: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一是對不屬于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于自己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進行的解釋。
      b.非正式解釋:(非法定解釋)可分為學理性解釋和宣傳性解釋,這雖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直接引用,但對法律適用有參考價值,對法律的實際適用有著很大的說服力。
      c.語法解釋:即對于法律條文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順序和標點符號等進行的解釋。
      d.邏輯解釋:按照形式邏輯的規則和方法對于法律所作的解釋。
      e.系統解釋:(整體解釋)即按照系統論的原則和方法,從部分與系統的關系上對于法律所作的解釋。
      f.歷史解釋:從法律制定的歷史背景上對法律所的解釋。
      g.目的解釋:從立法的目的和立法精神上對于法律的解釋。
      按法律解釋的尺度不同:
      a.限制解釋:是當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廣于立法原義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為狹的解釋。
      b.擴充解釋:是當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狹于立法原義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為廣的解釋。
      c.字面解釋: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所作的解釋。
      70.法律關系的特征:
      a.它是法律在調整人們行為過程中所形成權利義務關系;
      b.它是以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現的社會關系;
      c.它是以現行法律存在為前提的社會關系。
          71.法律關系主體(權利主體或權義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或組織。
      72.權力能力: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依法享有一定權利并承擔相應義務的資格或能力。
      73.行為能力:指法律關系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能力。
      74.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即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
      75.法律權利: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某種能力和利益,表現為自己可以作用某種行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
      76.一般(絕對)權利:即其主體為一般權利人,同時無特定義務人,如公民財產所有權、名譽權等。
      77.特殊(相對)權利:即其主體是特定權利人,同時也有特定義務人、如債權等。
      78.法律義務: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必須履行的責任,表現為必須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
      79.一般義務:即任何人都有的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
      80.特殊義務:指特定的人所承擔的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
         81.法律關系客體: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82.物:是指法律關系中能夠作為財產權利對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質財富。它是能為人們所控制、有經濟價值的有形物。
      83.行為:是指人的某種活動,包括積極的作為和消極的不作為。如代理、演出、講演等。
      84.精神財富:是指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所取得的成。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科技成果權以及發明權等。
      85.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形成權利義務關系。
      86.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構成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和客體,如果其中有一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就是變更。
      87.法律關系消滅:是指權利主體之間權利義務的終止。
      88.法律事實:指凡能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條件或情況。
      89.法律事件:是指一種與人的意志無關的客觀現象。如自然災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
      90.法律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分為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法律的遵守:是指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和全體公民,即所有的社會主體都必須恪守法律的規定,嚴格依法辦事。
      91.違法: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92.法律責任:廣義:與法律義務同義。 狹義:專指違法者對自己實施的違法行為必須承擔的責任。
      93.法律制裁:是國家為保護和恢復法律秩序而對于違法行為者實施的措施,包括限制和剝奪權利措施和對構成違法者、犯罪者實施的懲罰性措施。(分違憲、民事、行政、刑事制裁。
      94.法律的實效:就是法律在社會生活中實際發生其應有的作用或影響。
      95.法律實施的監督:是指社會主體按照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程序對于法制的各個環節的貫徹和執行情況予以監察和督促,從而保障法律得以實施的活動。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海南在中國地圖的東南西北哪個方向?(答案為一個字)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性无码专区一色吊丝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日无码在线观看|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