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碼811綜合基礎(新聞學)試題
查看(1538) 回復(0) |
|
小白楊
|
發表于 2010-12-06 00:52
樓主
一、專業詞語解釋(一題6分,共30分)
1、楚辭 2、活字印刷 3、沈從文 4、義和團運動 5、福樓拜 二、填空題(一空1分,共20分) 1、根據下面三段文字寫出相關成語 ①漢·劉向《說苑·權謀》:“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 (答案: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②宋·蘇軾《謝宣召入學士院狀》:“圣旨召臣入院充學士,承旨使,星下獨生蓬蓽之光華。”(蓬蓽生輝) ③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身無長物) 2、下面有關高風亮節的名言寫出其作者 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處: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出處: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③"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處:屈原《楚辭·漁父》) ④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處:諸葛亮《誡子書》) 3、關于古代文體發展脈絡:(這題太長,后來翻《文史要覽》對的,所有文字都是我一個一個敲出來的!) 最早的文體,是與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歌謠。早起文學的另一重要類型是神話。現存的中國古代神話,主要保存在《山海經》、《淮南子》等幾部不同類型的著作中。作為中國最早書面記載的甲骨卜辭,可視為中國散文的雛形。漢代時文學的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的時代。出現了漢賦。從南宋晉末宋初開始,詩壇上相繼出現了以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派和易沈約為代表的“永明體”詩歌和以宮廷文人為創作主體的“宮體詩”。 答案:歌謠(或古謠諺),神話傳說,甲骨卜辭,漢賦(或辭賦、大賦),山水派,永明體(這個太冷門了,虧我當初還在上面劃了線……) 4、我國古代出了統一的封建王朝外還有幾個較長的分裂時期,包括:始于魏國代漢的三國時期,由前秦和東晉之間的淝水之戰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的十六國時期,南朝是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這四個在南方前后相繼的的總稱,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后在中國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五個朝代和十個割據政權的合稱。 5、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偉大結晶,其中北半球日照最長的一天是“夏至”,一年中最熱的一天是“大暑”,開始凝結露水的日子是“白露”。 三、簡答題(一題10分,共30分) 1、簡述賦這一文體的特點及發展流變 2、簡述古代歷史的主要體裁形式 3、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的過程及成就其歷史影響 四、閱讀題(20分) 報任安書(節選)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1、填空(每空1分,共三分) 文中的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相當于現在的信,提到的仲尼是孔子,《呂覽》是指《呂氏春秋》。 2、寫出文中繁體字對應的現在標準寫法(每空1分,共3分) 滅-滅 鬱-郁 竊-竊 3、寫出下列詞語的解釋 ①倜儻:才能卓異 ②厄:困厄、困苦危難 ③慍色:怨怒時的臉色 ④償:補償(注:解釋均來自《文史要覽》) 4、根據上文寫一篇讀后感,不少于200字(10分) 五、政論文寫作(50分) 題目:對干部讀書現狀的思考 (題目也可自擬) 字數要求:1200字左右,超過1400字或少于800字適當扣分 萬名黨政干部閱讀狀況調查:三成干部不讀書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在中央黨校講話時表示,各級領導干部要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自覺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為了解干部讀書現狀,人民論壇雜志社近日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萬名黨政干部閱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多的黨政干部讀書的愿望強烈,但由于工作忙、應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訪干部每周的讀書時間為0—3小時,27.6%為3—6小時。 此次調查為期16天,共回收有效問卷10047份,另有120位干部接受電話采訪。其中,局級及以上干部約占3%,處級干部12%,科級干部35%,其余為一般干部。此次調查樣本取自10多個省市自治區,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貴州、山西、陜西、山東、內蒙古、浙江、江蘇等地。 干部喜歡讀書嗎? 75.5%選擇“喜歡”或“非常喜歡”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干部能夠充分認識讀書的重要性。在回答“讀書最大的收獲”這個問題時,64.1%的干部認為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力量”。63.7%的干部將不讀書的危害歸結為“思想僵化,定決策、做決定往往憑經驗、拍腦袋”。 在“您是否喜歡讀書”的選項中,75.5%的受訪者選擇“喜歡”或“非常喜歡”,選擇“一般”的為19.3%,選擇“不喜歡”的僅占總調查人數的5.18%。 在“您認為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是什么”的提問中,70.3%的受訪者選擇“讀書”;其他依次為“參加系統培訓”、“他人的言傳身教”、“聽講座”。 一位干部引用高爾基的話說,“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編輯點評】對于個人來說,沒有閱讀,就沒有心靈的成長、精神的發育。對于干部來說,讀書會讓他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情、從容的心態、理智的頭腦和開放的胸懷。同時,領導干部讀書具有示范、帶動作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部門甚至一個城市的閱讀風氣。可以說,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干部的知識素養不僅關系執政能力,而且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發展的速度和高度。 干部喜歡讀什么樣的書? 選擇“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受訪者達29.2%,列第一位 在“您喜歡哪類書籍”的調查中,選擇“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受訪者達29.2%,列第一位;選擇“與業務相關的書籍”的達16.9%,列第二位;列第三、四、五位的依次為“各種經管類書籍”、“當前流行的暢銷書”、“名人傳記”。選擇“理論著作”的為8.3%,列第六位。 有的受訪者表示,選擇“理論著作”的比較少,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說明黨政干部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對這些理論著作有所涉獵,大體內容知道,覺得讀起來沒有新鮮感;一方面是因為這方面的書在編排上常常有宣教味道,不注重貼近干部當前的工作實踐,引不起閱讀興趣。 在“您認為怎樣才能做到善讀書”的調查中,63.9%的受訪者選擇“要堅持閱讀與思考的統一,要帶著具體問題讀書”,53.9%的受訪者選擇“要堅持讀書與運用相結合,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 【編輯點評】干部讀什么書,這反映了他們的旨趣所在,同時也折射出他們的人品、官德乃至人生觀、世界觀等為官的素養。投機的政客,一般不會去讀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也不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干部們從書中讀到了“黃金屋”,還是“顏如玉”?從書中讀到了歷史的重托、社會的責任、人民的疾苦,還是僅僅是裝潢門面、做做樣子、附庸風雅?這些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干部讀書的時間有多少? 33.4%的受訪干部每周的讀書時間為0—3小時,62.7%的受訪者表示因工作太忙、應酬太多抽不出時間讀書 調查顯示,當前黨政干部每周的讀書時間并不多。在“您每周讀書的時間是多少”的調查中,33.4%的受訪干部每周的讀書時間為0—3小時,27.6%為3—6小時。 在“您一年大概讀幾本書”的調查中,有19%的受訪者選擇0—3本,36.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每年讀書的數量在3—6本,25.4%的受訪者表示每年能讀10本以上書籍。 在“您書柜的使用情況如何”的調查中,28.5%的受訪者表示“經常增添新書,讀過大部分書籍”,48.3%的受訪者表示,家中或辦公室的書柜“偶爾添加新書,讀了部分書籍”,不到5%的受訪者表示“只是一種擺設,從來沒有看過”。 既然黨政干部讀書的主觀愿望強烈,那么他們的讀書時間為什么不夠多?在“您在讀書中最大的困擾是什么”的調查中,“工作太忙,抽不出太多時間讀書”成為干部閱讀最大的煩惱,占40%。第二大原因是“應酬太多,讀書時間被擠占”,比例為22.7%。 此外,50.5%的受訪干部認為,網絡給傳統閱讀帶來了較大沖擊,選擇“沖擊很小”和“沒有沖擊”的占49.5%。調查顯示,網絡閱讀的方式在年輕干部(40歲以下)中較為流行,且得到較多肯定。調查發現,一些干部不喜歡網絡閱讀的原因有三:一是知識水平受限, 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干部上網的難度越大;二是受辦公條件與設備局限;三是不認同網絡閱讀的效果。 【編輯點評】干部忙,這是實情;干部應酬多,有時身不由己。然而仔細想想,有多少干部是忙在文山會海、觥籌交錯中?更有一些干部認為社會上潛規則太多,照書上做未必得利,還不如把時間用在走后門、拉關系上。這些年來,幾乎所有的貪官在最后的反思中都會提到“放松了學習”。這并不完全是推脫之辭,在日常工作中沒有深入研究問題的習慣,不認真學習,不認真讀書,幾乎是所有腐敗官員的共性。 讀書如飲食,“沒有時間”不應該成為借口。當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時,人們總可以找到讀書的時間。 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