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新聞學——理論篇之11隊伍建設 zz
查看(1639) 回復(0) |
|
|
發表于
樓主
我所理解的新聞學——理論篇之11隊伍建設
寫在前面的話: 在這樣舉國沸騰的日子里,還是有很多同學找我問復習的問題,可見大家學習熱情之高。很多人已經著手在復習專業課了,這是件好事。但我發現,不少同學問的問題都不對頭,方向、大略、細節、方法都是不著邊際的。這樣下去,勢必緣木求魚。于是我找時間寫了點具體的東西,貼在這里,希望能對需要的人有些幫助。若有寫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也歡迎跟貼提問。 很多人說,隊伍建設有必要講嗎?無非是職業道德的內容。 的確,如果不是08年初試的那道“五個根底”,我也會這么想。簡單的東西往往不那么易懂,而易懂的東西卻又未必不重要,這就是理論。考研的同學,多半熟悉了本科時代的期末考試,便也用那種思路來套考研,我見過太多嚷著“劃重點”的人,最終結果卻未必如愿。記住任何事情都有代價,自我沉淪的結果是要把別人墊高。所以,在時間充足的前提下,我們還是要以做學問的態度扎扎實實地復習。 很多人覺得這部分內容很虛,有同學對我說,答題的感覺就像小時候寫檢查和保證書一樣,那么多的“我們要……”、“我們應該……”、“如果不……,就會……”,而且寫的內容也毫無學理性,都是一些套話。我不否認新聞道德有務虛的成分,就像任何職業道德一樣。對于醫生,業界素來提倡“救死扶傷”,可世上仍有庸醫和不正之風存在;對于教師,從古至今都強調“教書育人”,可未必每個老師都在盡心盡力地傳道授業。那么,為什么還要把這部分內容專門放到理論中來講呢?因為記者這個職業自有其特殊性,比如能夠及時、敏銳地反映社會和時局的變化;能夠與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保持著十分廣泛的聯系;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權威性;是快節奏、高強度的創造性勞動;還有難以避免的浮光掠影,等等。在新聞實踐中,因為這種種特性,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質也顯得尤為重要。 我舉一些最近的例子。請大家先看幾例奧運會賽場上記者的采訪(當然是挑出來的,不具有普遍性,大家要正確對待): 1、 中美籃球比賽前,某記者在場外采訪,先問一個中國小男孩:“你希望中國隊贏還是美國隊贏?”然后又采訪一個美國男孩:“你希望中國隊贏還是美國隊贏?” 2、 某央視記者在采訪我國一名27歲的女游泳運動員時問:“依你這么大的年紀還參加這項運動并且取得第六名的成績,你有什么感想?” 3、 陳艷青在已經奪得金牌的情況下,挑戰了136公斤,最后成功了,破了奧運會紀錄。全場沸騰,解說說她很好的詮釋了運動員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但記者問她:“你為什么不破世界紀錄?” 4、 記者問劉翔:“你比賽服的號碼是441,4+4+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這次9是你的幸運數字?”“你是不是在比賽前對自己特別有信心?”“你昨天的比賽是不是感覺非常完美?” …… …… 好了,我覺得已經夠了。看到這樣的提問,你還會懷疑嚴格要求記者素質的必要性嗎?什么樣的人才能做記者?記者應該做成什么樣?難道不應該有章法可循嗎?記者應該把握什么樣的新聞?應該有什么樣的關切度?應該對受眾負什么樣的責任?顯然這不僅僅是業務問題了,業務不嫻熟的記者進不了國家級媒體。 其實道德是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在這里我不打算扯得太遠。將來你們讀研的時候,可以抽時間看一看柏拉圖的《理想國》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論》。現在我們只圍繞新聞來講。在所有的章節中,隊伍建設這一塊其實是最不需要硬背的。新聞職業道德規范的一些基本內容(包括新聞自由、社會責任、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廉潔誠實、遵守法制、作風正派、保護消息源、更正和答辯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東西,而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規范,其實就是我們前面學過的理論的總結。你看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再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還有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客觀公正、遵紀守法等等,哪一點不是我們理論的精華?可以這么說,學透了理論,職業素質自然就會提高。 當然,上升到認識的層面,還是需要進一步將感性經驗抽象化。在這一點上,幾乎沒有人比我們的幾位領導人做得更好。細細研究那些文件中的要點,就可以發現那其實都是我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對一些重大問題的認識提煉得相當到位。有的同學排斥學習文件,我知道為什么。但是你一定要明白,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自己的學術體系和專業術語,何況是與政治關系這么密切的新聞。在這里我要再次提到“五個根底”,那是江澤民同志在1996年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提出來的,就是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打好理論路線根底、政策法律紀律根底、群眾觀點根底、知識根底、新聞業務根底。這是對新聞工作者必備素質要求的具體化和系統化。在這五個根底中,他把理論路線根底列為首位,并把理論根底與路線根底并列。五個根底互相關聯,缺一不可,構成了對黨的新聞工作者素質的全面要求。這都不難理解,我倒是覺得他總結得不錯,五個方面分別對應了政治、法制、民主以及新聞專業能力的博與深,概括得相當精準。這五點本來是有助于記憶的,但實際上答題的情況很不好。今年6月又有一個講話,建議大家自己下點功夫。 最后列一點知識。社會主義中國的第一個新聞職業道德規范條例,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和中央新聞單位共同制定的《記者守則》(試行草案)。在這個《記者守則》的試行草案制定十年之后,1991年,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一致討論通過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正式頒布的新聞工作職業道德規范,也是我國新聞事業發展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系統的新聞職業道德規范條例。它的問世,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規范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了。1994年,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對《準則》進行了第一次修訂。1997年,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對《準則》進行了第二次修訂。修訂后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主要內容包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發揚團結協作精神”。作為對《準則》的補充和完善,中共中央宣傳部、廣播電影電視部、新聞出版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于1997年1月聯合頒布了《關于禁止有償新聞的若干規定》,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同時發布了《建立新聞工作者接受社會監督制度》的公告。近幾年來,全國的許多新聞單位還根據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從《準則》的精神出發,制定出了一些更為具體的工作守則或規范措施。這些規定、公告、措施是我國新聞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有機部分,它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倫理思想的發展和新聞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同樣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