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新聞學——理論篇之6新聞事業
查看(1697)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2-06 00:56
樓主
我所理解的新聞學——理論篇之6新聞事業
寫在前面的話: 在這樣舉國沸騰的日子里,還是有很多同學找我問復習的問題,可見大家學習熱情之高。很多人已經著手在復習專業課了,這是件好事。但我發現,不少同學問的問題都不對頭,方向、大略、細節、方法都是不著邊際的。這樣下去,勢必緣木求魚。于是我找時間寫了點具體的東西,貼在這里,希望能對需要的人有些幫助。若有寫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也歡迎跟貼提問,但請盡量不要發站內短信息。 今天說的是新聞事業。新聞事業這部分涵蓋的內容比較多,對應的是教材上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十一章,大家可以適當多花一些時間在上面。 有同學問我,為什么理論這部分不像業務、新聞史那樣籠統說一下方法、然后直接給份筆記呢?還要這樣一章一章來走,讓人等得不耐煩。我是這樣想:一則從你們答卷子的角度來說,新聞理論不像新聞史和業務,只憑背筆記就能知道個大樣,考試時如果你記混了章士釗和章太炎,把《紐約先驅報》寫成《紐約論壇報》,那當然是錯誤,但最多扣你5分罷了;但理論上出了問題,比如把黨性寫成了人民性,弄不好是要給零分的。因此,理論的東西要理解要吃透要靈活把握。再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是學理論的,水平雖然有限,但是畢竟對這部分內容要稍微熟悉一些;至于高教版的《新聞理論教程》,前兩天有人回帖子說,光憑看課本那點水平考不上研究生,這話大家自己去掂量。此外,細心的同學可以查一查,我這里寫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教材。 言歸正傳,新聞事業是指新聞機構及其所從事的業務活動的總稱。這里說的業務活動具體指什么呢?當然是專業的新聞傳播活動。從一般的新聞傳播活動到大眾化報紙產生以后的新聞事業階段,其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這個過程的了解,大家可以去看兩本新聞史教程,也可以看我們課本上第三章第一節到第三節的簡史。在這段歷史中,我們不但可以了解到新聞傳播諸要素——傳播者、傳播手段、接受者及傳播內容的演變,還可以看到傳播模式的發展和變化。對此部分內容尤為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最有影響的媒介決定論者之一伊尼斯的《帝國與傳播》,順便了解一下他將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傳播媒介的疊加式發展緊密聯系的著名論點,對新聞史的復習也是一個輔助。篇幅所限,這里我只簡單地將新聞傳播諸要素的發展作一個概要式的梳理。 首先來看傳者與受眾的發展歷程。在很長一段時期,當傳播還不是一種謀生手段的時候,這兩個概念之間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傳受雙方會隨時發生角色的變換。后來隨著文字的出現和逐漸普及,從早期的巫師到中世紀的民謠歌手、行吟詩人到十五六世紀出現的威尼斯手抄新聞者,都成為新聞記者的前身。而印刷新聞的出現,使新聞傳播正式成為一種職業,新聞傳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由此固定下來。其次,觀察新聞傳播活動發展的另一個視角是傳播手段的演變,這一點在課本第一章新聞的起源那部分也曾經提及。整體來說,傳播手段經歷了口頭媒介、書寫媒介、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等幾個階段。與此同時,傳播的內容也逐步變化:從與生產勞動直接相關的內容到商業報道、社會新聞、文學藝術、競技娛樂等等到今天的新聞傳播內容的近乎無所不包。傳播模式也從最初的直接線型、間接線型和富有中國傳統特色T字型模式發展到新聞事業正式產生之后的輻射型的大眾傳播模式和放射型的小眾傳播模式。與之有關的現實熱點問題是把有效運用新媒體當作一種戰略選擇。 最后,我們可以從中得出這樣的結論:社會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是新聞事業產生的基本動力,物質生產和科學文化技術進步所能提供的物質手段是新聞事業產生的基礎,新聞事業中的印刷新聞、廣播新聞、電視新聞以及網絡新聞的相繼出現,都與物質技術息息相關。社會需要和社會物質生產發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質手段,是新聞事業產生和發展的兩個基本條件。前者決定著新聞事業的性質和報道內容,后者決定著新聞事業的形式,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這些都是簡答題中的標準答法。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出,處于雛形狀態的新聞刊物,如手抄新聞、新聞書等,都對報紙的出現有直接的借鑒作用。在新聞傳播的發展中,新聞事業不但具有與當時媒介相適應的措施、方法、規范、章程等方面高度專業化的特征,還具有明顯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新聞來源的社會化和服務對象的社會化兩個方面。這些結論需要大家好好地理解,在答新聞史的大題時可以點上幾句,但新聞理論卷面上這里一般不會出現太復雜的題目。這部分還有一個知識點就是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各種媒介的優缺點,辭典上也有,自己整理一下即可。 然后我們再回到新聞事業的定義上來。這一定義為我們分析、概括新聞事業的基本特征規定了兩個基本角度,一是組織特征,二是活動特征。什么是組織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從結構上看,新聞事業是一個以傳播流程為結構方式的組織;其次,從所處的位置上看,新聞事業是社會新聞信息流通的中介組織;再次,從經營管理上看,是一個按特殊經濟規律運行的“精神商品”生產組織。這些組織特征不但描述了新聞事業的性質,還決定了新聞事業的功能,在后面我們還要細說這個問題。而活動特征則可以歸納為現實性、廣泛性、紀實性和大眾性等幾個方面。在前面第一章新聞活動中,我們也曾從宏觀新聞學的視角了解到,新聞傳播活動作為一種群體活動,不但是一種社會交往方式,把一定的階級、團體劃分開來并粘合在一起,而且在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社會生活的制約,此外,新聞報道已經成為了上層建筑領域中操縱社會意識的得天獨厚的一種意識形態。因此,盡管新聞媒介產品具有一定的商品性(這是個爭議很久的問題),必須進入消費流通領域,但由于它屬于精神產品,受意識形態的影響極強,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所以新聞事業也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特殊部門,這一點是需要我們必須理解和牢記的。 接下來就是一個關鍵的定性問題:新聞事業是屬于政治上層建筑還是屬于思想上層建筑?如果你連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這兩個概念的界限都不明確,說明馬哲那部分還應該好好下點功夫——這也算歷年政治題的一個命題熱點。我們知道,上層建筑分為兩個部分,即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政治上層建筑是一種物質力量,比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其國家、軍隊、法庭、監獄等;而思想上層建筑是一種精神力量。新聞事業屬于一種精神力量,是思想上層建筑即意識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它沒有強制性,也不是暴力機關,更不能行使鎮壓職能。因此,在新聞實踐中,我們應該牢記,記者從來都不是給人家“解決問題”的,新聞報道乃新聞報道,新聞批評是新聞批評,輿論監督歸輿論監督,但我們絕對沒有強制別人怎樣怎樣的權力。 總結一下,我們應該知道,新聞事業有如下特性(我給出的是問答題的答案): 一、 政治性強。與意識形態的其他組成部分相比,新聞事業離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強。因為新聞事業及時公開地傳播新近事實的信息,能夠迅速造成全社會的輿論影響,反映社會生活,面最廣、最迅速、影響極大,事關全局的穩定與發展。正因為如此,新聞傳媒歷來都是政治家們駕馭形勢、統籌全局的得力工具。簡言之,新聞事業離政治近和政治性強,就因為它能牽動大局,有全局作用。 二、 運用新聞手段反映社會生活。新聞事業用新聞手段反映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靠報道和評價新近事實來引導社會輿論。上層建筑的各種意識形式,都是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它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反映手段各不相同。哲學用邏輯手段,藝術用形象塑造,歷史、情報和新聞既非邏輯推理,也非形象塑造,而是對客觀世界發展變化的忠實記錄。歷史、情報和新聞雖然同是對社會生活的記錄,但歷史記錄的主要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史態,新聞和情報記錄的則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現態和趨態。新聞和情報雖然都是對現態和趨態的記錄,但新聞是及時公開面向整個社會傳播的信息,情報雖及時但不一定公開,它是傳向特定接受對象的信息。哲學用理論說服人,藝術用形象感染人,新聞用新近事實說話去引導社會輿論。 三、 沒有強制作用。與政治上層建筑相比,新聞事業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質手段,對社會公眾只有勸服功能,不起強制作用。新聞事業對社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終究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是一種思想力量,一種精神武器。它向社會提供的只能是一般性的社會信息,不是國家機構向公眾發布的行政命令,對接受者沒有指令性和強制性。把新聞機構視為國家機構是一種誤解,混淆了思想上層建筑與政治上層建筑的界限。新聞事業作為一種社會部門,有其職業范圍的職權,即及時公開地報道和評價新聞事實和通過新聞報道對政府和社會進行輿論監督。 接下來說的是新聞事業的階級性。既然屬于上層建筑,那么階級性就很容易理解了。簡言之,新聞事業的階級性由下列因素決定:第一,新聞事業的性質由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利益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新聞事業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這是新聞事業在階級社會中必然具有階級性的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 第二,新聞事業在一定的國家和社會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比如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府的行政管理,都有為維持統治階級的權益而對新聞傳播行為施加帶有階級傾向性的控制。 第三,新聞事業的行為主體,包括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在階級仍然存在的社會里,新聞事業的從業者都是有階級立場的人,他們對新聞的選擇和評價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同時受眾劃也分屬不同的階級,他們的新聞需求會帶上不同的階級傾向,具有階級傾向性的新聞市場和受眾群,會對新聞傳播的內容和趣味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是一道簡答題的現成答案,論述的話可以在此基礎上發揮一下。至于兩種新聞事業的原則區別,四點,書上寫得非常清楚,記下來就可以了,這里不再贅述 對于考研的同學來說,新聞事業的社會功能是個非常單純的知識點,即新聞事業對人類、對社會生活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點。熟記就可以,論述的時候注意聯系實際,多舉一些新鮮的例子。具體來說,這五點是:一、報道新聞,傳播信息。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是以人類社會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作為內在動力的。滿足這種需求是新聞事業的首要職能。也是新聞事業發揮其它社會職能的基礎和前提。人們接觸新聞事業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大量的、最新的新聞信息。新聞事業是新聞信息的載體。報道新聞,傳播信息是一切新聞事業的基本職能。二、反映輿情,引導輿論。輿情即民意,輿論是群眾的看法和意見。輿論也是一種信息,是社會公眾對時局和事態的評價,是億萬群眾的思想動向和行為取向。三、傳授知識,普及教育。新聞事業傳授知識、普及教育最直接的是通過在報刊、廣播電視中設置專門知識性、教育性欄目和講座實現的。但新聞事業的這一功能還大量地體現在日常的具體的新聞報道中。新聞報道中包含有十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受眾可以通過這些新聞報道獲取大量的有關的知識。四、提供服務,文化娛樂。新聞媒介的服務主要是為公眾提供信息服務,隨著社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新聞事業的這種服務功能將日益重要。另外,新聞事業還具有提供文化娛樂的重要功能。目前,世界范圍內出現的廣播電視頻道多樣化、專門化,就是針對不同受眾需要不同服務的特點而出現的發展趨勢。五、刊播廣告,服務經濟?V告是新聞事業重要的經濟功能之一。新聞媒體是廣告信息發布的重要平臺,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廣告信息傳達到極大的人群范圍。在上述五大功能中,“報道新聞,傳播信息”與“反映輿情,引導輿論”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一直發揮,被稱為新聞事業的基本功能。總之,今年的熱點應該在輿論導向這方面,注意和胡錦濤6月份的講話相聯系。 涉及到媒介經營管理的內容,大家只要注意政治家辦報、企業家經營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孰輕孰重這兩個知識點即可。因為其他的問題爭議頗大,一般不在考試出題范圍之內。 好,新聞傳播事業的內容差不多就這些,下次是新聞自由。 zz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