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傳播學講義精華
查看(1072) 回復(0) |
|
tingyu
|
發表于 2010-09-16 07:38
樓主
武漢大學傳播學講義精華
第一編(1-2章)傳播、傳播學及其發展歷史 一 傳播學的概念 1. 定義 1) 庫利(社會學角度) 2) 皮爾士(符號學或語義學角度) 3) 施拉姆 4) 郭慶光: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共享說)信息的共享。 (勸服說)突出強調傳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于某種刺激的不同從Α? (交流說)用語言進行思想交流。 2. 人類社會傳播的基本特點: 二.傳播與信息 1.信息的定義 2.信息的特點和分類(見大綱) 信息分類: 社會信息及其傳播的特點: 3.信息的獲取與傳遞 編碼: 譯碼: 訊息與信息:形成與內容的關系,決定作用是內容而非形式譯碼使信息從一份訊息中“提煉”出來。 4.信息源與信息量 信息的元素——信碼的集合稱叫信息源 信息量:測量信息大小的量。和概率成反比。 三.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 研究對象正是社會信息系統本身 1.社會傳播的系統性 2.社會信息系統的特點 (1)開放性系統 (2)由各種子系統相互連結、相互交織而構成的整體。 (3)是一個具有雙重偶然性的系統 雙重偶然性:傳播雙方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通過傳播所做出選擇有受到拒絕的可能。(人類活動不僅受到生物運動規律的制約,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運動規律的制約)這樣影響社會信息系統運動極其結果的變量就更多、更復雜。雙重偶然性的存在說明社會信息系統是一個多變量的系統,這些變量如果處理不當,便會引起傳播障礙和傳播隔閡。 傳播障礙: 傳播隔閡: (4)是一個自我創造、自我完善的系統。 3.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與社會發展 4.傳播學的任務 四.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傳播學 第二編(第3章)傳播中符號、意義及象征性社會互動 社會信息包括符號和意義 一.符號 二.符號的分類 信號和象征符 語言符號和非語言 三.符號的基本功能: 四.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1.意義: 2.符號本身的意義及分類: 3.傳播過程中-符號的意義 (2所討論的是符號本身的意義) 五.象征性社會互動(象征行為、象征性社會互動、象征性文化) 1. 象征行為: 2. 象征性社會互動理論的核心問題---考察以象征符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3. 象征性社會互動理論的三個基本前提: 4.象征性社會互動: 5.象征性文化與現代社會: 第三編(第4章)人類傳播的過程的模式 一. 從傳播過程考察傳播模式(內部) 引: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1.傳播過程的直線模式: (1)拉斯韋爾5W模式 (2)香農--韋弗模式 2.傳播過程的循環和互動模式: (1)德弗勒互動過程模式: (2)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循環模式 (3)施拉姆的大眾傳播過程模式: (4)丹斯模式 (5)紐科姆ABX模式及其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ABX局限性,把趨向一致視做傳播的主要原因和效果。 風箏互相模式:不在認為信息純粹由信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綜合。 (6)韋斯特利和麥克萊恩模式:傳播與反饋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無目的。 結:傳播過程的特點: 二.從社會系統角度考察傳播結構 1.賴利夫婦的系統模式(從社會學角度) 2.馬萊茲克的系統模式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 3.社會傳播的總過程理論(宏觀過程研究) 第四編(第5章)人內傳播 一.人內傳播 1. 定義: 2.人內傳播的環節及特點(唯物主義認為:人內傳播是人的能動的意識和思維活動) 3.人內傳播的互動性:(從社會心理過程方面來講,人內傳播具有社會互動性和互動機制) (1)人內傳播有雙向互動性: (2)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論 (3) 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 4. 人內傳播的一種形式——內省式思考 (1)分類 (2)a內.省式思考只有當人遇到困難、障礙等新的問題狀況,無法判斷既有的行為方式是否適用,才會活躍起來。 b.內省式思考的過程并不是封閉的,而是與周圍的社會環境、與周圍的他人有著密切的聯系。 c.內省式思考過程不僅是一個橫向的社會過程,而且是一個將過去和未來聯系起來的、縱向發展和創造的過程。 (3)內省式思考的特點也是人內傳播的特點。 第五編(第5章)人際傳播 一.人際傳播 1.定義: 2.人際傳播的動機: (1)獲取信息 (2)建立與他人的社會協作關系 (3)滿足基于人的社會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也是個人從事人際傳播活動的一個基本動機。 (4)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 a.客觀的自我認知是使個人能力得到恰當發揮的前提。 b.庫利“鏡中我”1909《社會組織》 <1>鏡中我: <2> 與他人的聯系包括三方面: <3>庫利認為: 3.人際傳播的特點 4.人際傳播的社會功能: 關于人際傳播社會功能的研究領域: (1)人際傳播在個人社會化中的作用(如鏡中我、主我、客我、塔爾德的社會模仿理論) (2)對大眾傳播效果的影響。(意見領袖、兩級傳播、創新-普及) 5.人際傳播與自我表達 第五編(第6章)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 一、群體傳播 1.群體: 2.群體的特征: 3.群體的分類: 4.群體的社會功能和意義 正面功能 負面功能 5.群體傳播與內部機制: (1)群體傳播: (2)群體傳播對群體意識形成的影響群體意識是群體信息在群體傳播和互動中形成的) (3)群體規范(群體意識的核心內容)對群體傳播的影響: (4)群體壓力與趨同心理(在傳播過程中,群體對個體的影響) 6.集合行為中的傳播機制:(非常態的群體行為) (1)集合行為: (2)集合現象發生的條件: 信息傳播貫穿集合行為的始終,只不過受到一些特殊傳播機制的制約。 (3) 集合行為的幾種類型(特殊的傳播機制) 二.組織傳播 1.組織: 2. 組織的結構特點: 3.組織傳播及其重要功能: 4.組織傳播的過程與機制 (1)組織內傳播的正式渠道:——體現了“組織人”的特點 (2)組織內傳播的非正式渠道:---體現了“社會人”的特點 (3)組織內傳播的媒體形式: 5.組織外傳播及其形態: (1)組織的信息輸入 (2)組織的信息輸出: 第六編(第7章)大眾傳播概論 一.大眾傳播:(定義、特點、社會功能) 1.定義: 2.大眾傳播的特點: 3.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 (1)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 (2)賴特的四功能說: (3)施拉姆對大眾傳播功能的概括: (4)拉扎斯菲爾德和莫頓的功能觀: 二、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三、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1.大眾媒介與現代人的生活:接觸大眾傳媒,是現代人的重要生活內容。 受眾的媒介接觸動機: 2.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兩種觀點: 3.大眾傳播對人及環境的影響 (1)人與環境互動過程發生了變化 (2)大眾傳播與現代信息環境 a. 信息環境 b.信息環境具有社會控制的功能: c.大眾傳播是信息環境的主要營造者。 d.現代社會中--信息環境的環境化: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