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應區分新聞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
查看(788) 回復(0) |
|
tingyu
|
發表于 2010-10-12 20:36
樓主
碩士研究生應區分新聞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孟勇談新聞)
(作者曾任華西都市報副總編輯,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記者站站長,香港文匯報主任,現為成都體育學院新聞系碩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四川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北師大項賢明教授的以上觀點,對于新聞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很有啟發。根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2009-04-21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項賢明教授認為: 如果我們現在擴招的碩士三年之后,還找不到工作,怎么辦?我國整個學位體系還很不完善,比如專業碩士的課程體系建設都沒有跟上,名義上是專業碩士,整個培養模式還是學術性的。這會造成專業碩士出來,又做不了專業的工作。現在MBA、EMBA為什么沒有前幾年那么熱了?教的東西太紙上談兵,教課老師都沒辦過公司,他怎么教?西方商學院教課的老師很多都是公司的老總,親身經歷最有說服力。 在項賢明教授看來,美國的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分得很清楚,課程和專業訓練完全不一樣。大學里拿專業學位的教授與有學術博士學位的教授合作才能帶攻讀學術學位的博士生。 (注:如果這樣就不至于產生不會寫消息的新聞博士研究生,現在不具備基本的實際新聞工作能力的碩士博士并不少見) 評析:當前我們的新聞研究生教育,還沒有區分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培養目標比較籠統,而且基本上用了幾年的時間去讀書寫論文,以新聞專業的研究生為例,并不強調培養新聞工作的實際專業能力。用項教授的話來說,就是“做專業的工作”。師資隊伍也并非由專業教授和學術教授共同培養碩士博士,絕大多數還是純學術型的從學校到學校,一路讀書過來的。如果用美國等國家對新聞師資隊伍必須要有一半以上是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來衡量,差距相當巨大。 單純由純學術寫論文的師資培養的自然是學術型的研究生,媒體對這樣的研究生感到不大用得上。我由于在全國最早走向市場并取得極大成功的華西都市報這樣的大型媒體,當過高層領導,招聘和幫助過不少新聞碩士、博士,知道媒體其實很需要高水平的懂新聞業務的研究生,但不是報紙上討論過的那種“不會寫消息的博士”。問題在于,我們以前的新聞研究生培養目標,還很難適應新聞媒體的這種應用型的需要。有的大學教師也愛說一句“博士碩士是搞研究的嘛,何必要會做新聞實務啊”。在一些人的眼里,新聞工作還是一種職業技術工作,這是由于離新聞工作太遠,太不了解造成的。 學術型的新聞研究生如果要留校教書,名額實在有限。姑且還不說完全沒有媒體工作經驗只靠文憑和寫論文的功夫,是否可以很好的勝任復雜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新聞教育工作(這里指處理即時新聞的相關教育,純理論、文史、傳播、公關、背景知識類不在此例)。根據我的經驗,近年來考研的同學,在了解他們對自己今后的人生設計時,絕大多數都非常干脆地說:“要進媒體當記者!”要從事教學科研的是極少數。這種情況在其他高校應該也很普遍。這說明學生是非常清楚地將自己定位在專業學位上面,而不是學術學位上面的。既然學生有這種需要,媒體也有這種需要,我們的新聞研究生教育,為什么還要將培養目標主要鎖定在學術型學位上面呢?這種現狀,在時代和形勢的高速發展面前,可能是不會持續太久了。當然,如果要改變這種脫離新聞實際的情況,還有大量的具體問題,其中首要的就是師資,需要有一大批專業型應用型人才加入到新聞教師隊伍里邊來。 現在,我們的高校對新聞教師是不大承認新聞作品成果的,只承認學術論文和科研項目成果,這與美國新聞院校承認新聞教師的新聞作品成果,并且把教師獲得過普利策獎等作為新聞院校的最高榮譽,在頂尖的新聞專業院校聘請全國最有名望的新聞記者擔任第一線教學任務(而不是象征性的兼職教授),具有很大的不同。 包括美國三百多所新聞院校使用的新聞報道寫作教材,也是由在美聯社、合眾社擔任過著名記者的經驗豐富的教授寫成的。這也和我們的全國用量很大的通用新聞采訪寫作教材,是由基本沒有在新聞采訪寫作第一線工作過的學術型教授寫成的,大不相同。在美國新聞院校,有新聞成果的新聞記者可以和有學術論文的教師一樣,成為終身教授。文憑也不是一刀切,學校可以自主決定。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現在,我們的新聞院校,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觀念的原因,以及既成事實的原因,對于優秀新聞工作者的大門關得太死,這對于從制度上保證培養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是很不利的,對于新聞研究生面向媒體就業,也是很不利的。我們千萬不能形成“學生需要,媒體需要,社會需要,形勢需要,學校不需要”。好在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形勢的發展和科學發展觀,已經在原則上提出了培養應用型研究生的戰略目標,這當然也就包括新聞專業碩士。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