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 - 話題

    <中國新聞傳播史>筆記
    查看(1218) 回復(0)
    tingyu
    • 積分:12375
    • 注冊于:2010-09-06
    發表于 2010-10-17 15:45
    樓主
    <中國新聞傳播史>筆記
    第一章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木鐸:中國古代傳播活動中一種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時期,有一種被稱為遒人的政府官員,搖動木鐸,巡行于各地,既宣傳政令又進行必要的采風。
    唐代官方的新聞傳媒:朝報、進奏院狀、詔書、露布(中國古代特別是三國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主要傳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稱為露板,主要用于軍事方面,
    “開元雜報”:開元年間(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條發布有關皇帝與百官動態的 朝政簡報。這種找政簡報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動態在封建階級內部更廣泛地傳播。唐人孫樵《經維集。 讀開元雜報》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數十幅的簡明朝政公報的抄件,并稱之為“開元雜報”,也是我國最早 的封建官報。
    簡明朝政公報,到了后唐,人們便把這類官文書成為“朝報”,又稱“進奏院狀”是進奏官呈遞和承轉文書、查詢有關地方政務外,還向他們所在道的軍政長官提供京都信息, 其中有朝報的內容,也有他們自行采訪的特別是與本地有關的新聞,甚至還有朝廷的絕密消息。(“敦煌進奏院狀”: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兩張“進奏院狀”的殘紙,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沙洲的歸意義軍節度使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沙洲的,因為沙洲在今敦煌地區,所以被新聞史學者定名為“敦煌進奏院狀”)。
    進奏院是地方行政機構的駐京辦事處,漢朝初建時稱邸。
    宋代的邸報改革:
    (1 )加強了中央集權。宋太宗把諸道進奏院合并成一個總的都進奏院, 后來直接稱為進奏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進奏院和官方新聞的發布權,所有公開發布的政府文告都要 經過進奏院。變成了中央報紙。 (2 )內容上:抄報內容只是朝政簡報,明發上諭和大臣奏章,而沒有進奏官自行采寫的消息。 這種官文書的手抄件便是邸報,又稱進奏院狀或進奏院報狀。中央發布更具有權威性,傳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還形成了一套相當完整的邸報審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國最早的 新聞檢查制度,也是為中央集權服務的。(定本制度:根據進奏官采集來的各種發報材料,經本院監官編好,送請樞密院或當權的宰相審查通過后產生的邸報樣本,進奏官們必須根據這一樣本進行發報
    小報:是中國新聞史上最先出現的民間報紙。小報產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們暗中把小報稱做新聞,這是將報紙和新聞聯系起來的最早記錄。小報的發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機關中工作的中下級官員及書店主人。小報報道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令,臣僚的議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飽觸犯了統治者的議論朝廷之禁和新聞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統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們開始把這類非法新聞稱 為“小報”。關于小報的最早的記載,以及《朝野類要》的中說法。
    民間報房:明代中葉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間新聞傳播活動日趨活躍,開始出現了民間的報房,主要工作是傳抄和發行邸報,此外還從事報錄。印賣縉紳錄,鼎甲單,出版臨時編印的時事小本等活動。明代邸報: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發展,開始采用活字印刷(公元1638年宋禎十一年開始)
    《萬歷邸鈔》:是一種明代萬歷朝邸報按時間的先后順序摘錄的舊抄本,部分反映了當年邸報的面貌。
    《天變邸抄》:是明代一份專門報道發生在北京的特大災異事件的報紙,非官方發布,而是抄報人自己編寫的。
    《急選報》: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報紙的原件,由雕版印刷。它的發現說明中國至晚在萬歷8年就已經有了民辦的雕版印刷的報紙了。
    揭帖:近似于近代的小字報或傳單,有手寫的也有印刷的,在明末起義農民反抗官軍圍剿的斗爭中運用得很多。
    旗報:淵源于古代的露布。通常由專人扛著,騎在馬上,在敵前敵后奔馳傳送,供沿途的軍民閱覽。
    牌報:是一種寫在木牌上的新聞傳播工具,形狀大小和書寫形式沒有統一的規定。
    報房京報:隨著士大夫和市民們新聞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現了無官報之名而有官報之實的報房京報。民間報房出的京報的內容基本上是宮門抄、上諭和章奏等。最終隨著清王朝的滅亡而完全被淘汰。
    特點:①沒有官報之名的官報;②是邸報的翻版;③沒有自己采寫的新聞和言論,沒有標點和 標題。轅門抄:清朝一種以報道地方官場消息為住的非官方的報紙,出版于各省省會和一些重要的府域,由熟悉當地官場情況的抄報人和報房采寫編印發行。
    唐代成為新聞誕生的原因?
    答: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并有國際交往。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對外也需作宣傳介紹,這種形勢必然促進政治、經濟信息的公開傳播。 ③傳播工具如:筆、墨、帛、紙等都已具備,唐代驛運發達。 于是,新興的傳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寫新聞——封建官報便應運而生了。
    中國古代報紙產生于唐代的根據有哪些?
    答:1、根據是:A、唐人孫樵的《經緯集》中有“讀形雜報”的記載。B、英國倫敦圖書收有我國唐代手抄報《歸義軍進奏院狀》的實物。
    2、唐代具務了產生報紙的客觀條件:A、唐代的藩鎮割據局面使各個地方勢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動態,(唐代已經具備了發行報紙的物質條件。B、由于實行科舉制度,知識分子關心仕途信息。中國古代報紙產生前的傳播手段和傳播載體。古代的傳播手段是口頭傳播,還有作為輔助手段的結繩,圖畫,雕刻,標識,烽煙,旗鼓等。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媒介,木鐸。最早的帶文字的傳播載體是甲骨、金屬鑄件和巖石。(2)漢代以后郵驛制度有了進一步發展,傳播載體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簡和絹帛為主,造紙術發明后,逐漸發展到寫在紙上。(3)三國和魏晉南北朝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繼續沿用。社會上傳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謠和謠言,傳播載體既有木簡、竹簡,木櫝在內的簡櫝,也有帛和紙。
    第二章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與發展
    為了強占中國廣闊的商品市場,在尚不能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的情況下,英國采取了鴉片 和宗教同時滲透的對華政策。
    馬禮遜:最早來中國的傳教士,1807年由倫敦布道會派出。他先在廣州、澳門學習中文,翻譯《 圣經》和編纂《英華辭典》,同時出版《新約》和許多宣傳基督教義的小冊子。但中國政府嚴禁外國人 傳教、印書,1813年倫敦布道會又派傳教士米憐來華協助。兩人總結了傳教經驗:中國方言多,故口頭 宣傳在中國困難很大,米憐建議把傳教與出版基地設在馬六甲。馬禮遜接受了米憐的意見,于是米憐帶上刻字工人梁發來到馬六甲,開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傳,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開始出現。
    《察世俗每月統計傳》: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馬六甲由米憐主編的免費贈送的宗教月刊。該刊以傳教為宗旨,絕大部分內容是闡述基督教教義,其次是宣講倫 理道德,再次是介紹天文學等科學知識,后期增辟專欄,介紹世界各國概況,涉及時政,語言風格生動 平易,通俗易懂。創造了“孔孟加耶穌”的對華宣傳模式。 《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報刊上的新聞之最:①最早的預告性新聞《月食》;②最早的廣告《 告貼》;③最早的新聞圖畫《事逗娘娘懸人環運圖》。 1815年,標志著中國近代報刊開始。
    米憐:1813年倫敦布傳教士米憐來華協助傳教工作。米憐帶上刻字工人梁發來到馬六甲, 開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傳,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開始出現。任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計傳》主編。他是位出色的宣稱家,主張文章要通俗簡短,1822年病逝。
    《特選撮要每月統計傳》,麥都思創辦、主編。
    《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郭立士創辦、主編,是我國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 內容由宗教,倫理道德和科學文化三部分組成,顯示了與《察》的繼承關系,在業務上初具近代報刊的 基本特征。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講倫理道德及宣揚西方科學文化(亦不再僅限于天文,而是擴展到機械、醫學、地理等實用知識)。該刊1835年由“在華實用知識傳播會”續辦,1838年停刊。郭立士曾說:“這個月刊是為了維護廣州和澳門的外國公眾的利益而開辦的。它的出版意圖, 就是要使中國人認識我們的工藝、科學和道義,從而清楚他們那種高傲與排外的觀念。”
    中文近代報刊上第一篇新聞學論文:《新聞紙略論》。鴉片戰爭前,外國人辦的中文報刊共6 種,外國人辦的外文報刊共17種。
    鴉片戰爭前:《蜜蜂華報》(葡萄牙文周刊),1822年9 月12日,澳門,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 份外文報刊。 《廣州紀錄報》,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家英文報刊。
    《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于1833年8月1日在廣州創刊,是在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也是時間最長的一份。近代中文報刊。
    《香港公報》創刊于1841年鴉片戰爭后:
    香港出現最早的報紙:《香港鈔報》。
    《中國之友》,澳門、創辦一周后遷往香港,臺仁特主編。對港英政府持反對態度,對太平天 國持同情態度。臺仁特曾被捕入獄。
    《德臣報》,又譯為《中國郵報》。肖瑞德和德臣創辦,歷時129 年,是香港歷史最長,影響 最大的英文報紙。
    《孖剌報》,莫羅創辦。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張英文日報。
    《遐邇貫珍》:創刊于1853年8 月,英國傳教士麥都思主編,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報刊。 最早使用鉛字印刷的中文報刊,刊有中英文對照目錄。共出版33期,以新聞為主,對太平天國報道詳實, 大量刊登介紹西方文明的文章,贈送副刊《布告篇》,刊登廣告并開始收費,這是在我國出現的中文報 刊首次出現的收費廣告。
    《香港船頭貨價紙》:香港孖剌報館創辦的一種商業周刊,后改名為《香港中外新報》,之后脫離《孖剌報》常年崗位中國人自己辦的報紙。
    《北華捷報》:上海第一家報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國政府的觀點,被視為“英國官報”, 后定為《字林西報》,重視新聞,在中國許多邊遠地區也聘有通訊員,曾一度獲得獨享路透社電訊的特 權;1951年3 月31日停刊,出版時間長達101 年,它是舊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最有影響的 外文報紙。現完整保存在上海
    上海最早的教會報刊:《六合叢報》。《萬國公報》:前身是1868年出版的《教會新報》林樂知創辦、主編。它的讀者對象由基 督教徒擴大為社會各界人士,內容也變的宗教宣傳淡化,時事色彩強烈,它全錄《京報》并報道全國新 聞,此外還介紹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識。該報對維新變法起了推動作用,皇帝也經常閱讀該報。 該報還反對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攻擊誣蔑孫中山。 它希望中國的社會改革沿著西方列強所期望的道路即向殖民化的道路發展;維新變法運動走向**的時候,《萬國公報》發表了林樂知的《印度隸英十二益說》,實質上是說中國如果變成英國殖民 地將得到比印度更大的好處。
    林樂知:美國傳教士,在中國生活40多年,最早外國人在華的“中國通”之一。后回到美 國受到了總統接見,美國人稱他為“在華傳播種子的人”。
    外國人在上海辦的最早的中文商業報刊:《上海新報》,伍德主編。
    《申報》的創辦和它早期新聞業務的特點是什么?
    答:《申報》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志。1872年英商美查創辦,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商業報紙。在外國人辦的報刊中,由中國人主執筆政的,《申報》是第一家。
    《申報》對新聞業務進行的改革:一是發表政論文章。報紙的言論要“有系乎國計民生”,要 “上關皇朝經濟,下知小民稼穡之苦”。
    二是改革新聞報道。重視新聞的真實性,日本侵略臺灣,美查為了了解事實真相,派人去臺灣 采訪,這是上**報紙中軍事通訊的開端,也是《申報》重視新聞真實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 會實際生活,連續三年報道“楊乃武冤案”,這是當時中文報刊中最早最長的連續報道,最后披露了冤 案的真相。
    三是重視發表副刊性文字。
    四是經營副業。①創辦文藝雜志;②出版白話新聞報。1876年《申報》創辦了通俗易懂的白話 小說《民報》。這是我國最早的白話報刊。;③編印畫報。1877年《申報》出版了《瀛寰畫報》。;④ 印書,開辦點石齋書局,翻印出版圖書。 并由此在1889年組成“美查有限公司”, 總資產達白銀30萬兩,超過創刊基金180 多倍,實現了美查的“贏利”的目的。
    1893年丹福士,張叔和創辦了《新聞報》。
    1882年《字林滬報》一個報業新時代的開始。,19世紀90年代上海報壇已形成“申、新、滬”三報鼎立的格局。
    《京津泰晤士報》: 1894年在天津創刊的英文報,由英商天津印刷公司創辦是一份反映天津英租界公布局觀點的報紙,在旅華是外僑中有“外國人在華北的圣經”之稱。
    《中西見聞錄》:在北京的英美等國的傳教士發起成立“在華實用知識傳播會”以幫助華人“增廣見聞,擴充智慮”并于1872年,在北京創辦機關刊物《中西見聞錄》,是北京乃至華北地區最早的近代化報紙,突破了外人后從事在華辦報活動的最后一個。
    簡述并評價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外人在華辦報活動。簡述鴉片戰爭前外人在華辦報的特點。簡述鴉片戰爭后外人辦的中文刊物的業務情況。   簡述鴉片戰爭后上海外報發展情況。簡述鴉片戰爭后香港報紙發展情況。簡述鴉片戰爭前后廣州報紙發展情況。
    怎樣評價外國人在華的辦報活動?
    (1 )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前,外人在中國創辦了約180 種中外文報刊,這一時期的外報在 宣稱辦報目的時,大多談其為公眾通信息,廣見聞的宗旨。 史實證明,外人在華的辦報活動,本身就是列強侵華活動的一部分,外人在華的報刊,總體上是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服務的,是列強侵略中國的輿論工具,其表現為:①為武力侵華,政治說辭, 提供了情報;②為英國傾銷鴉片政策辯護,報業本身的經營也是一種憑借特權的經濟侵略活動;③宣傳 西方文明,進行西化,為列強對中國的文化征服服務。
    (2 )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種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載體,它們在充當列強侵略工具的同時,客觀上對我們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不少積極的作用:1 ,傳播西方民主自由、進步成果、科學技術,推 動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它們所刊載的商業經濟信息,為新生的中國資產階級所利用,它們所介 紹的文化科學知識被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所吸收,進而開始了與殖民主義者意愿相反的爭取民族獨立國 家富強的斗爭;2 ,外報的出現也刺激了國人辦報活動和中國人自己近代報刊的產生。 此外,在印刷設備與技術上,外報也為中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物質基礎。
    第三章     國人辦報活動的開端與維新派的辦報活動        
    太平天國后期重要的領導人洪仁軒在向其天王洪秀全進呈的《資政新篇》中,從整個國家政權結構的宏觀角度著眼,一系列新聞思想:①設新聞館;②準賣新聞篇;③興新聞官;④只須實寫。
    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中的論文《日報》提出“通民隱”、“達民情”的主張。
    林則徐,現代有人說他是清王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辦的《澳門新聞紙》,它是我國最早的譯報。《澳門新聞紙》和《澳門月報》(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所用名)雖然名為報紙,但不公開發行。
    《昭文新報》:1873年艾小梅、漢口創辦,中國人創辦的最早的中文報紙。
    上海第一家中文日報《匯報》,9月改名《彙報》,以求政治上的庇護,實際產權未變。后于1857年再次改名為《益報》
    .廣州中國人辦的第一家中文日報《述報》。
    《循環日報》:1874年、香港、王韜創辦并任主筆,早期國人自辦報紙中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的報紙。 是我國近代第一家鼓吹變法自強的報紙;以“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宗旨,要為振 興中華、抵御外敵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是一張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
    王韜:1857年參加《六合叢報》的編輯工作,是他報刊活動的開始。1864年兼任《近事編 錄》的編輯工作。 1874 年創辦《循環日報》。 是近代報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報刊政論家,他的政論反帝愛國,昌言變法, 短小精悍,深入淺出,富于感情,后來被發展為一種新的報章文體,后發展于梁啟超,對當時的文壇和以后的維新派領導人影響較大。他的部分政論文章后收編為《弢園文錄外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報刊政論文集。他關于辦報的言論代表了維新變法前報刊理論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報刊理論的基石。
    《弢園文錄外編》:是我最早的一部報刊政論文集,作者王韜。他是我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報刊政論家,他的政論反帝愛國,昌言變法,短小精悍,深入淺出,富于感情,后來被發展為一種新的報章 文體,他的部分政論文章被收編為《弢園文錄外編》。
    《萬國公報》是維新派辦的第一份報刊,受到具有威信思想的士大夫的歡迎,出版3 個月 后,由于和上海《萬國公報》重名,而改名《中外紀聞》。京師強學會成立后,在1895年將〈萬國公報〉改名<中外紀聞〉并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 梁啟超、汪大燮主編,是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報刊的萌芽。是維新派北方的代表。
    《中外紀聞》:京師強學會的機關報,維新派的重要輿論機關,其前身是《萬國公報》,由梁啟超,任大燮任主編,是中國資產階級政黨的報刊的萌芽。該報的出版使廣大官員和知識分子“漸知新 法之益”,為改良派政治團體的建立和改良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創造了有力條件。1896年元月20日停刊。 《中外紀聞》特點:1 :刊登外文報紙,外文電訊的譯文。 2 :介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情況和自然科學知識,也評論中西方社會的得失,宣傳中國 應該向西方學習。
    《強學報》,上海強學會的機關報。維新派南方的代表。
    梁啟超:著名的維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論家;先后創辦10多種報刊,如:《中外紀聞》、 《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從事報刊宣傳活動27年;創造了“時務文體”,一生著作 合編為《飲冰室合集》;人們稱之為“輿論界的驕子”,有豐富的報刊實踐經驗,為資產階級辦報提供 了基礎。
    《時務報》:1896年在上海創辦,梁啟超任總編輯。維新派最重要的輿論陣地。是旬刊, 以“域外報譯”為主,同時開設言論欄目。(維新變法的代表作是《變法通議》,此文在《時務報》上連載;第一次全面而系統地闡明了維新變法主張,是維新派的政治綱領,其新聞思想代表作《論報館有益于國是》,提出“去塞求通”的觀點,認為報館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主要宣傳進化論,倡導學校廢科舉,設議院興民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揭露帝國主義罪行, 呼吁捍衛民族獨立,該報在具有資產階級傾向的士大夫知識分子和統治階級中的愛國分子中引起了很大 影響。該報是當時發行量最高,影響最大的國人報刊,該報發行量最高達1.7 萬份。在《時務報》上發表的像梁啟超的文章那樣談論時務,宣傳維新變法的文章,被人們稱為 “時務文體”(新文體):①靈活自由,不拘一格;②平易暢達,詞匯新穎、生動;③筆 鋒常帶感情,很有感染力。起于王韜,發展于梁啟超的《時務報》,成于《新民叢報》。
    《時務報》的影響:《時務報》發行一年后,發行量從創刊時的3000多份增加到1.2 萬份, 最高達1.7 萬份,成為維新派最重要、影響最大的機關報。
    維新派在華南的重要輿論陣地:《知新報》。澳門創辦,由康有為胞弟康廣仁任總經理。
    維新派在華中的重要輿論陣地:湖南的《湘學新報》、《湘學報》、《湘報》(主要撰稿人:唐才常、譚嗣同)唐才常主 編。
    《湘學新報》湖南維新派創辦的第一份報刊,在長沙創辦、唐才常、陳為鎰先后主編。
    唐才常:戊戌時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杰出的報人。在武漢組織自立軍武裝勤王起義,事前暴露,被張之洞逮捕并立即殺害。
    《國聞報》:北方維新派最重要的輿論陣地。它是維新派創辦的第一家日報。1897年嚴復 創辦,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為宗旨,但它“尤以通外情為要務”。在副刊《國聞匯編》上 發表了嚴復翻譯的《天演論》,該文提出“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嚴復不僅是報刊活動家,也是著名的翻譯家,啟蒙思想家。《國聞報》在維新派報刊中獨樹一幟,很有特色:首先,它以“通外情為要務”;其次, 講究辦報的策略;再次,消息迅速,稿源茂盛
    我國第一次出現的報刊:《指南報》最早的消閑小報,上海。
    《農學報》、《算學報》最 早的專業性科技報刊,上海。1898年康同薇和李惠仙等在上海創辦《女學報》是我國最早由婦女主編,以婦女為讀者對象的報刊。
    《官書局報》:清廷成立的官書局所出版的官報,是清政府公開發行新式官報之始,也上清末新聞法制建設起步的標志。
    維新派報刊思想:(1 )早期維新派思想家的辦報主張。 從19世紀70年代到甲午戰爭前,早期的維新派的辦報思想主要來自于王韜,鄭觀應,陳熾等人。 康有為的“通時務”、“知新政”是和變法維新相連的;梁啟超在《論報館有益于國是》中把報紙作用概括為“去塞求通”,即廣譯五洲近事,詳錄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載政治學藝要書。 還將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譚嗣同提出報紙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權和言論自由的色彩,這些都 屬于資產階級的新聞思想范疇。早期維新派還帶著濃厚的封建色彩。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在中國1月1日是什么節?(答案為兩個字)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高清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 丰满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婷婷中文娱乐网开心|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无码av免费网站|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无吗免费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