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巨獻——江西師范大學09年碩士新聞傳播類試題
查看(989) 回復(0) |
|
tingyu
|
發表于 2010-10-28 02:12
樓主
江西師范大學09年碩士新聞與傳播類試題
科目:新聞傳播學基礎 專業:傳播學、新聞學 (傳播學部分,共90分) 一、簡答(每題4分,共20分) 1、什么是內向傳播? 2、知情權指的是什么? 3、何謂個體(人)差異論? 4、傳播理論中的“名片”效應指什么? 5、什么是共性心理? 二、問答(每題8分,共40分) 1、從普通語義學來看,語言有哪些特性?這些特征對傳播研究有什么意義? 2、傳播模式的研究與應用要遵循什么原則?為什么? 3、伊麗莎白諾埃爾—紐曼提出的獲得大眾傳播強效果的原則有哪些?這些原則在解釋大眾傳播強效果理論方面有什么作用? 4、媒介環境與社會環境有什么共同點?應怎樣理解這些共同點? 5、影響受眾選擇性記憶的因素有哪些?為什么這些因素會影響到受眾對信息的記憶? 三、分析(每題15分,共30分) 1、就德弗勒的研究,請你談談對受眾理論研究相關觀點認識。 2、根據媒介環境的概念,試分析當前網絡媒介環境對人的認知作用。 (新聞學部分,共60分) 一、 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2分) 1、 傳播效果 2、 “二級傳播”理論 3、 新聞五要素 4、 新聞指導性 二、 簡答(每題5分,共25分) 1、 什么是新聞真實? 2、 信息的特點是什么? 3、 何謂狹義信息? 4、 模式示范論是種什么理論? 5、 受眾對新聞媒介的決定性影響有哪些表現? 三、 問答與分析(第1題8分,第2題15分,共計23分) 1、 媒介生態環境對媒介發展有哪些意義? 2、 大眾傳媒對文化有哪些消極影響?如何防止這些影響? [qq:13] [qq:13] [qq:13] [qq:13] 江西師范大學09年碩士新聞與傳播類試題 科目:傳播實務 專業:傳播學 一、 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 頭腦風暴法 2、 市場細分 3、 需要 4、 生產觀念 5、 營銷觀念 二、 簡答題(每題8分,共40分) 1、 顧客價值和顧客滿意是什么? 2、 4P和4C有何不同? 3、 6W+6O理論是什么? 4、 互聯網廣告有哪些劣勢? 5、 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包括哪些環節? 三、 問答題(每題20分,共60分) 1、 公共關系與庸俗關系有什么不同,請舉例說明之。 2、 組織形象的內容包括哪些,請舉例說明之。 3、 請舉例說明廣告策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四、 策劃題(30分) 1、春節快到了,請為大白兔奶糖做一營銷策劃方案。 江西師范大學09年碩士新聞與傳播類試題 科目:新聞實務 專業:新聞學 一、 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6分) 1、 隱形采訪 2、新聞線索 3、新聞評論 4、新聞材料 二、 簡答題(每題8分,共24分) 1、 新聞采訪與一般的調查研究相比較具有哪些顯著特點? 2、 新聞報道有哪些基本要求? 3、 新聞評論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三、 論述題(每題20分,共60分) 1、 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對新聞采訪需要的基本修養的理解。 2、 試論述新聞評論改革三十年來的變化和原因。 3、 聯系實際闡述新時期我國媒體新聞報道的新意識。 四、 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則消息。(25分) 要求:1、自擬一個復合型標題;2、消息結構完整;3、600字左右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留給人們美好印象,也影響了各地志愿服務活動。 在江西南昌,部分高校今年秋天出臺新規,將志愿服務納入學分考核體系,根據服務時間給學生相應學分。這一做法成為當地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一大“助推器”。不過,這項意在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措施引起一些隱憂:志愿服務會否“變味”? •熱潮•熱情 11月30日上午,南昌盲人學校,19歲的南昌大學志愿者陳紅梅正在給南昌盲校初二男生陳鵬波講解數學題。因是這個學期最后一次輔導,陳紅梅講得格外仔細。 陳紅梅是南昌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會員,今年讀大二。她每隔一到兩周到學校附近的盲校做義務老師,幫助孩子們解難題。“這里是我們的固定服務基地,每個周末都會來十幾個同學,做半天志愿服務,”陳紅梅說。 陳鵬波接受陳紅梅輔導已一年多。這名羞澀的男孩告訴記者,他的數學上初中后有點跟不上,“有陳姐姐幫忙,現在比以前好多了”。 陳鵬波說,今年10月底盲校開運動會,幾十名來自南昌大學的志愿者擔任領跑員,“我參加了200米跑,一個大哥哥拉著我的手引方向,最后我得了第二名”。 在大一女生蔣詠琪眼里,自己的收獲不少于付出。“這里的孩子單純可愛,幫助他們進步我內心有一種滿足感。 像陳紅梅、蔣詠琪這樣的大學生志愿者在江西各高校不少。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在當地引發一股志愿服務熱潮。南昌工程學院籌辦50周年校慶,需要招募300名志愿者,結果有2500多人報名。 各高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借著這股熱潮迅速壯大。南昌大學團委老師劉毅介紹說,學校注冊青協會員已超過4000人,以大一、大二學生居多,“新學期開始時,報名人數明顯增多,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熱情提高了”。 江西財經大學青協會長紀紅俊說,每年新入校學生中加入志愿者約有十分之一,“協會定期組織會員到校內圖書館、居民小區、公交車站等地進行公益性服務”。 •新規•吸引 江西部分高校新出臺的“當志愿者掙學分”讓許多學生報名加入志愿者時更有動力。 南昌大學9月開始實施一項新規定,凡是青協會員參加公益活動,滿一小時可積0.05個社會實踐學分。這意味著,只要在四年內參加志愿服務40小時,就可修滿2個社會實踐學分。 據南昌大學團委老師劉毅介紹,學校從2006年開始實行“第二課堂”管理,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規定每名本科生在畢業前至少需修滿2個學分,作為“第二課堂”成績。 據了解,在新規出臺前,學生通過參加院系開展的進社區服務活動,也可積0.5至1個學分,但沒把志愿者協會的活動和學分掛鉤。 “學校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劉毅說,“志愿服務時間折算成學分的方式,將志愿者工作與學生考核直接掛鉤,是從這個學期開始的。” 記者了解到,江西財大等高校也有類似措施。 江西高校這些新規的推出,促使學生加入志愿服務。南昌大學大一學生黃潢說,選擇加入青協,部分是受了新規定的“誘惑”。“之前我們掙學分基本上只能參加素質拓展訓練,現在多了一種選擇。” 隱憂•信心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籌備期間,北京一些高校將奧運、殘奧志愿者培訓和服務列入選修課范疇,與學分掛鉤,這一做法屬于臨時性規定。像南昌大學這樣將志愿服務正式納入學分考核體系,國內目前并不多見。 這一做法在學生和老師中引發一些隱憂:當志愿者掙學分,是否會使學生覺得志愿者是一種有償服務,導致志愿服務“變味”? 一名南昌大學青協干部告訴記者,現行志愿者激勵機制主要以榮譽獎勵為主,注重精神性回報,“當志愿者掙學分,能吸引更多人加入青協,但可能使新會員更看重學分這種物質性回報,忽略重在奉獻的志愿者精神”。 有些快要畢業的高年級志愿者擔心,“掙學分”會讓公益活動染上功利色彩。他們表示,以前有學生沖著加分參加學校一些活動,現在當志愿者可以換學分,會不會也有人純粹為了學分而去當志愿者? 面對爭議,劉毅信心依舊。“為了保障新規定順利實施,我們會指導青協連同服務單位做好志愿服務管理工作,確保不出現弄虛作假行為,”他說,“在宣傳教育上,主要強調志愿者精神的感召力和志愿服務對學生提高自身素質的作用。” 記者采訪發現,大多學生更看重做志愿者本身的意義。“通過當志愿者,我的眼界寬了,還交到不少朋友,”江西財經大學志愿者于海秋說,“應該說,我當志愿者不是沖著學分去的。” 南昌大學志愿者王顥認為,帶著一顆“功利心”當志愿者很難持之以恒。“如果只看學分,我參加半個多學期的志愿服務就夠了,可我堅持了兩年,我認為這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也許有的人是沖著學分來的,但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邁出當志愿者的第一步,”南昌大學青協會長高寶月說,“相信他們在具體活動中會逐漸改變初衷,真正享受志愿者的工作。”(新華社報道) 五、 請給下面這篇報道配一篇短評(25分) 要求:1、標題要有新意(5分);2、字數400字左右(20分) 新華社武漢12月7日電(記者李鵬翔)類似于“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每一位獲獎導師都配有一段學生撰寫的頒獎詞,而頒獎嘉賓則為導師所帶的學生,一束束鮮花代表了學生對導師的無限愛戴之情。 通過校園網上的海選投票,43名華中科技大學“我最喜愛的導師”,日前在這所學校舉辦的專題晚會上正式推出。 “導師們平凡的事跡打動了很多人。”活動組織者張瑩瑩介紹說。每當導師上臺領獎時,場下的學生們都高呼“老師,我們永遠支持您”等口號。 熱烈的場面也讓導師們動容。基礎醫學院陳建國教授感嘆道,這是他獲得的“最有分量的”一個獎項。 據介紹,網上投票活動吸引上**生積極參與,占在校研究生總數的80%。評選標準為:師德高尚,為人師表,具有感召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具有凝聚力;平易近人,關愛學生,具有親和力;嚴父慈母,責任以行,具有引導力。 華中科大黨委副書記歐陽康教授表示,師德不在老幼,而在品格。師生關系也是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