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大學傳播學理論與方法碩士研究生入學試題
查看(1123) 回復(0) |
|
tingyu
|
發表于 2010-12-12 01:53
樓主
2009年北京大學傳播學理論與方法碩士研究生入學試題
一、名詞解釋 1、沉默的螺旋 2、社會化媒體 3、框架理論 4、分層抽樣 5、重點訪問 二、簡答題 1、試從主動的受眾到被動的受眾的轉變談談傳播學的發展。 2、訪問法和問卷法的區別和聯系。 3、組織傳播研究的幾大流派。 4、結合四川地震中媒體的相關表現,談談媒體在危機事件中的功能。 三、論述題 1、傳播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在實證范式中, (1)你認為,傳播學應該回答“是什么”和 “為什么”還是“應該如何”的問題? (2)傳播學是否應該對價值觀作判斷? (3)你認為傳播學研究與研究問題之間是什么關系? (4)你認為文獻綜述與研究問題之間是什么關系? (5)研究假設與文獻綜述之間有什么關系? 2、請從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角度談談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2009年武大新聞學基礎回憶版 一、辨析(下列觀點是否合理,做出論述)(每題10分,共30分) 1、新聞記者應當把受眾作為新聞信息的參與者,而不是僅僅是新聞信息的消費者。 2、輿論的多樣性是輿論監督的必要條件。 3、如果新聞記者總是擔心新聞失實而犯了誹謗罪,那他就不會發揮應有的新聞自由和監督政府權,甚至失去自己應有的權利(原話記不清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二、辨識(辨識分析下面兩兩相對的觀點,結合實際進行論述)(每題20分,共60分) 1、新聞道德規范使新聞媒體進行自我審查,故其與新聞自由是相對的。 新聞道德規范提升自律擴展新聞創作的自由,故與新聞自由是互補的。 2、自由市場的擴展傾向于減少新聞媒體的創作性和個性。 自由市場的擴展傾向于增加新聞媒體的創作性和個性。 3、傳統新聞學強調,新聞報道尋找五個“W”的目的在于讓人們知道發生了什么。 公共新聞學強調,新聞報道尋找五個“W”的目的是呈現人們在矛盾和沖突中的多種利益和價值取向。 三、論述(每題30分,共60分) 1、分析新聞客觀性產生的歷史原因及其存在的問題。 2、社會學家勒納說過:“各地都市化程度提高,人民識字率就會提高;人民識字率提高,必然使媒體使用率提高;媒體使用率的提高,促進人民參與經濟和政治事務的程度會大大提升。”(就是這樣的意思……一段名言)結合新聞媒體發展的歷史和現實,談談你的看法。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