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汕頭大學新聞傳播史論考研試題
查看(1282) 回復(0) |
|
tingyu
|
發表于 2010-12-12 01:54
樓主
2009年汕頭大學新聞傳播史論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30分) 1、強制性接觸 2、《每周評論》 3、政治正確 4、邵飄萍 5、“蘇報案” 6、受眾參與理論(民主參與理論) 二、簡答題 1、簡述《西行漫記》的歷史意義(8分) 2、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在傳播過程中有哪四項基本權利?(10分) 3、“便士報”的產生和歷史作用(10分) 4、傳播學經驗學派的特點和方法論意義(12分) 三、.論述題 1、《解放日報》改版的歷史經驗(15分) 2、結合新聞史實例,談談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20分) 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宣布明4月取消紙質報紙的發行,以網絡報紙代替,結合這一史實談談你對新聞傳播理論和實踐發展的認識(20分) 4、何謂“社會認同模式”?結合網絡環境,談談這一模式,如何改變我們對群體及其影響的看法(25分) 2009年汕頭大學新聞傳播實務試題 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 1.計算機輔助報道 2.新聞專業主義 3.新聞自律 4.新聞的時效性 5. 6.輿論監督 二.簡答題(每題10分) 1.所謂“數字化記者”在互聯網、多媒體時代需要具備那些素質? 2.新聞理論中的“民生新聞”有哪些內涵? 3.采訪報道中,選用匿名消息源,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三,詳答題(每題25分) 1.你作為《中國青年報》的一名記者2009年1月被派到美國去參訪兩個星期 (1)參訪對象、目的地、參訪意義 (2)參訪計劃、需要做哪些準備 (3)報道計劃、預期效果 2.評價根據一位年輕記者在地震災區的做法,并給出建議 四.編譯題 1.根據一則英語新聞編譯出中文新聞(30分) 2.根據編譯的中文新聞寫寫一則不超過300字的“編后”(10分)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