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聞傳播學考研榜眼談復習
查看(1742) 回復(0) |
|
jevin
|
發表于 2010-08-13 20:51
樓主
北大新聞傳播學考研榜眼談復習
◇魏沛然,國際文化與交流方向榜眼 他是國際傳播方向(也就是國際文化與交流方向)的第二名,而且他是跨校跨專業考過來的hoho(本科就讀的是金融學!),所以他的經驗很值得一聽的哦:) 好吧,大家坐好,先和大家聊聊他的分數吧: 政治 71;外語 79;傳播學 107;中外綜合文化知識 124;總分381分 好了,我給讓位給他的經驗談了,嘿嘿,大家仔細讀讀吧!—— 今天談談考研心得。 魯迅先生有一篇文章,說的是某甲賣治跳蚤的妙方。某乙花大價錢買下,打開一看,兩個字:勤捉。 我就是那個賣妙方的人。 跨校跨專業考研經驗,粗粗一想,好象很多;仔細一想,無影無蹤。可是既然答應下來,就勉強湊幾句吧。 人說考研難,考名校難,考熱門專業難。非常不幸,新院包含了這三項。下面具體談談。 首先,新院是不指定參考書目。為什么?要求我們多讀書。書讀多少遍都是不過分的。然而,僅僅死讀書也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在考場上,你會發現沒有一道題的答案可以在書上完全找到。老師考察你的是通過熟練掌握理論,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遠遠不是死記硬背能做到的。因此,我對傳播學理論課的建議是在看幾本經典教材基礎上(包括郭老的《傳播學教程》還有華夏版《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在復習后期以看期刊雜志為主。可以做的選擇有:人大《新聞與傳播》、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北廣《現代傳播》……這樣的好處在于了解了最新的學界以及業界動態,彌補了教材的不足。 第二,如果考“國際”方向,中外文化綜合知識是一道必須跨過的坎兒。實際上這門課考的就是英文,甚至可以說就是英文寫作。我數了數,發現一份150分的試卷,總共包括大大小小(包括翻譯)5、6篇作文,分值在100分以上。提高英文寫作能力,最折磨人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背誦。新概念3或4冊都是很好的范文。 除了寫作以外,也要盡可能的留意境外各大媒體。多上網,可以對付第一部分的名詞解釋。比如今年的施瓦辛格之類的。至于還有道題是給縮寫先全寫,我認為不用太在意。因為5道題只有5分,分量不重。總的來說,中外綜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想在短時間有很大提高也不太容易。 最后,講講公共課。發現考進來的同學2門公共課都是很高分的。尤其是英語。還想跟備考同學說的是,英文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研,進來以后會發現很多課很多老師在授課時都會或多或少地用到英文。所以,英語學的不扎實對自己也是沒有好處的。 行文匆促,力有不逮,敬請原諒。 ◇程征,新聞學方向榜眼 政治 75 英語 70 新聞學 125 綜合知識(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 115 總分 385 專業排名 2 考研過去了這么久,再讓我重新回憶具體的經驗,確實有點困難啊呵呵。不過,我想,考研的這個階段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許多書三年都沒碰一下,到了最后的階段卻要都過一遍,這種強迫的感覺對知識的吸收是很有好處的。 說說我的復習吧。首先我要說的是,每個人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在考試復習的階段也有很不同的方法,有些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請大家在看我們這些文章的時候抱著批判的態度。你可以從中找與自己適合的特點來吸收,但是也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從我們的缺點中吸取經驗。 英語我就不說了,我考得不好,我怕我的經驗誤導大家。因為北大沒有指定專業課的復習書目,我的英語平時還不錯,就懶得復習,把時間全花在專業課上了。結果考試的時候,看閱讀半天才回過神來。所以現在特后悔沒有復習英語。當然,真題我還是做了,但是奉勸大家,重視啊!!! 我的專業課復習是從9月份開始的。我是那種喜歡把一件事重復很多遍的人,我認為專業課的復習要縱橫拉幾條線,然后到考試之前,把它們過幾遍。我本科學的是新聞,所以專業課的復習我準備面鋪得大些。我把新聞學分為三個部分:新聞史、新聞理論、新聞業務。 新聞史的復習主要用了三本書。方老的那本《中國新聞事業簡史》,然后是《外國新聞事業史新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這些是我們的指定教材,以前雖然考試時用過,但忘得一干二凈。 9月份,史的復習以這兩本書為主。我的復習方法就是記憶和摘寫。書在左,筆記在右,就像老師上課前要備課一樣,記出每章的重點和概要。方老的那本書當然沒得說,權威,但后一本書我感覺體系亂,就又買了本人大的《外國新聞傳播史》。兩本書有不同的體系,都有點亂,結合起來感覺會好些。因為新聞史都是龐雜的,許多朋友都忘而卻步,但在復習中我是最喜歡這個部分的,因為我覺得很有意思,知道了很多,所以也很有勁頭。我覺得這個部分就是靠勤奮,不斷地背,不斷地回憶。從9月份到11月份,我起碼過了四遍。而且,除了這些之外,我還在圖書館翻小冊子,比如中國新聞史軼事,中國新聞史百題問答,等等此類的書,不想背的時候翻翻,就對歷史有了更深動的認識,也不會懼怕那么枯燥的書本了。 另外,史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看書的時候應該先看目錄,就在心里有了基本的框架,然后再往里填東西。復習具體的歷史時要抓住重點,對照歷年試題,重點就花力氣,細枝末節就一筆帶過。回憶也是很重要的,對于很難記的東西平時多想幾遍就不難了。然后找些梳理性的論文,那些大牛寫的,肯定對你很有效果。 新聞理論的復習我基本沒有特定的用書。我瀏覽了一些書,基本上關于新聞理論的,名家寫的,新近出版的,我都看了看。因為我不知道要考什么。當時是在圖書館復習,有這個優勢,相關的書都搬到桌上,一本一本挑。我當時每天都看試題,尋求感覺,然后把主要的新聞理論一條條簡要地記在筆記上,然后按照我的筆記去找書看。這些新聞理論的書,每本都有不同特點,你看它的時候就把它寫得比較好的部分摘到筆記上就好了。這樣看書又不廢時間,理論還梳理得特別全。另一個關鍵的復習部分就是論文,我記得陳力丹、童兵這些名家都有過百年新聞理論梳理的文章,找來看看會很清晰。 新聞理論答題的時候要注意史論結合。理論的演變過程你要知道,其中每個階段的代表人物,他們的重要言論,都是答題的關鍵點。適當的時候,再加些史實的例子,老師會覺得你基礎扎實(猜測)。 新聞業務的復習基本不用書了。我這里的業務是指跟當代社會緊密聯系的媒體業界發生的事件。這些東西主要靠網站和論文。《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等期刊,關注期刊上發表的關于新現象,新事件的觀點。還有傳媒資訊網這類的網站。關注這些只要做到知道并有觀點就行了。 寫了這么多,好象太長了,可是覺得哪部分都不能刪。 綜合知識的復習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沒怎么花時間,大家看看其他人的經驗吧。我想強調的就是寫作的重要性,大家平時多關注時事,看的時候就要有自己的觀點。 最后,談談考研的心理狀態吧。我的心理素質很差,情緒波動特別大,基本上一個月一大動,兩星期一小動。最后考試前我一夜沒睡。我堅持到最后,基本上靠朋友的鼓勵。要考研的朋友我覺得大部分心理素質都會比我好,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另外要有交流,一起考的朋友們,要互通有無,知識就會翻倍。和我一起復習的五個同學平時互相交流,互相提醒,都考上了。 最后,祝大家成功!只要堅持,一定會有收獲! 關于綜合知識 我今年綜合(人文社科)考了123分,自己也覺得比較意外,因為工作了幾年后,許多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全憑幾個月時間快速溫故的。說說自己的復習,不一定有用,做參考吧。 復習之前,謹記一位學兄的話:徹底分析歷年試題,將它們吃透。我分析之后,發現里面有歷史的、文學的、語言修辭的以及一些比較基礎的常識和最近一兩年出現的一些新鮮名詞、概念。 于是便分別找書復習。中外歷史,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漢語修辭(這本書找了但是沒顧上看,最后基本還是用的自己以前的語文底子),人文社科基礎知識(上海人民出版社,聽名字感覺很有用,但是里面內容可用的不多,不過象“藝術的起源”這樣的東東居然從中能夠找到),中國文學史(沒有看完),還有那本《大學生必知基本文化常識》還不錯,另外還有《美國傳媒文化》也不錯,里面有諸如“蒙太奇”、“肥皂劇”、“真人秀”之類的不少有用名詞。此外就是在平時看報看電視或者上網發現感覺有用的名詞或小知識就用小本記下了,細心地搜集。到了年底時一般是搜索一年來新鮮名詞的好時候,到時上網多留意一下就可以對當年的熱點名詞等有一個了解了。 因為復習任務很重,而且大部分知識以前就學過,所以我基本沒有花專門的時間來看這些書,都是在學習累了或者睡覺之前作為消遣來看的(看它們是一種享受吧),但是在最后的幾天里,我把中外歷史又快速拉了一遍,并將自己認為可能的考點寫下來,拉出歷史文化主線,給自己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線索,以免混淆。 至于作文,自己一向不擅長于寫評論,所以剛開始很頭疼,后來在復習中就有意識地多看報紙上的一些評論文章,如《南方周末》等,看多了就會寫了,呵呵。 總之,我覺得漢語修辭是小學中學的基礎東西,一時半會恐怕很難參透,但是那些知識性的東西北大考的基本還是比較基礎的,沒有特別怪、偏的,是老師認為作為一個傳媒人你應該了解的東西,我想認識到這點很重要。書雖然是有點多,但是這些知識確實也是一個人基本素養的體現,看它們的時候不必太功利,退一步想,即使考研沒成功,學習這些人文社科知識也是受益終身的吧。 僅供參考。 再補充一點,有時間可以看看《大學語文》,幾年考試的文言文,02年的李將軍,03年的郭橐橐以及04年的馮諼都能在里面找到原文。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