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考研指南:合理擇校是美夢成真的基石
查看(1957) 回復(0) |
|
fox9319
|
發表于 2011-07-28 09:39
樓主
一片白云橫谷頭,幾多飛鳥盡迷巢。——佛光禪師
這句詩很好地闡釋了一批跨校考研者的狀態:單純追求報考名校、牛校。而猶如天上美麗白云般的名校,讓莘莘學子偏離了自己的目標,迷失了最終的方向。對于近些年熱門的傳播學考研學子,情況更是如此。 一、考研動機 一些人也許是看到身邊的朋友都選擇考研,于是也想試一把,體現出典型的“羊群效應”;一些人還未做好踏入社會的準備,希望讀研成為一個緩沖器;一些人想通過讀研獲得一個更高的學歷,以增加未來工作中的競爭實力;還有的人心中一直抱有名校夢想,將考研看做一個圓夢的過程。不論出于何種原因,考研動機應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支持考生度過漫長的復習時光。 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考研路上,許多人沒能堅持到最后便中場退出。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他們沒有強大的“內驅力”,沒有“將考研進行到底的信念”,而強大的內驅力是建立在興趣、意志的基礎上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沒有想明白自己為何考研的人,是無法面對日復一日重溫書本的枯燥。對某一學科濃厚的興趣將成為我們考研路上披荊斬棘的利器,會強化我們堅持到底的毅力。此外,還有一些人,雖然有強烈的動機,但在復習過程中發現所報學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認為自己準備不夠充分,無法順利應考。正如一輛疾馳的轎車,既要有強大的馬達,還要有良好的方向盤,以控制目標方向。所謂“方向不對,走路白費”,我們要理性地選擇目標院校。 二、理性擇校 一些跨校考研者擇校時抱著非名校不報的決心,“隨心所欲”地選擇心儀已久的學校,沒有經過一番仔細的斟酌。如果我們能從擇校可行性的角度加以分析,考研應是一件“度德量力”的事情,應是在考慮到自己能力的條件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所以很多人便抱著“取乎其上”的態度,想要奮力一搏,最終卻敗興而歸。要知道名校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向來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地方,因此在我們踏上名校之旅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與其他競爭者相比的優劣長短。考研人大體可分為“本校本專業、本校跨專業、跨校同專業、跨校跨專業性”四類,其中,“本校本專業”無疑是占有最大優勢的。憑借著“地利人和”之便,他們對于在學校所學內容、任課教師都是那么熟悉。與校外考生相比,在講求“信息是一種資源”的今天,他們掌握了信息優勢,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是需要我們刻意加以彌補的。 傳播學所在的新聞傳播類下劃于文學類,是一個相對熱門的專業。許多有志于考研的理工類考生認為本專業考研題目太難,于是轉而尋找相對容易的文科專業跨考,所謂“文轉理難如天,理轉文易如端”,于是新聞傳播類也就成為了眾多學子扎堆報考的學科。傳播學這一學科從國外興起到傳入國內時間并不久。與新聞學相比,傳播學的內容也更為廣博而難懂,因為在這一學科正式創立前,許多已經從事傳播工作相關研究的先驅都是從其他學科畢業的。因此,傳播學作為一門交叉性學科,從誕生之日起便大量汲取了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統計學等眾多學科知識的營養。 三、注意事項 當下,國內許多大學都開有傳播學專業,對于有志于從事傳播學研究的考生,在報考時具體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第一,關注地區。國家將我國高校所在地區大體按照由東向西的順序劃分為A 、B、C三區,招生分數也遞減。可以看出,分數要求與高校所在地的經濟狀況有很大關系。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分數越高。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有些學校分數較高,但不一定學術能力就強,也許只是因為位于經濟發達區。對于那些更看重學校學術能力的考生,選擇B區、C區較有實力的學校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第二,對于具體學校的選擇,應關注該校的“報名/錄取比例”。從報名人數中,可以看出該校該專業是否熱門;從錄取人數中,可以看出招生規模;通過兩者的比例可估計競爭激烈程度。新聞傳播類中,好的學校或許會達到十幾至二十比一,報考這種學校就需要我們好好斟酌。 第三,學校歷年試題。由于每所學校的試題風格不盡相同,不同學校的試題,每人做題時的適應度也不同。例如,有些學校會更注重指定參考書中基礎知識的考核,考題中規中矩;有些學校更喜歡學生答題時思維的開闊性, 需要對幾本書的內容加以整合;有些學校偏愛研究方法的運用,會涉及定量計算,需要你有一定的數學功底。總之,要充分考慮自己所長與學校所出試題擬合度。 第四,命題老師。我們知道,導師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們所出試題有時也會偏愛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內容,這也是為何許多過來人建議考生閱讀導師寫過的文章作品。 第五,獎學金狀況。每個學校的獎學金制度不同,如果想要節省讀研成本,就要關注一下學校的獎學金、公費情況。 總之,對于考研學子,在擇校時,應堅持興趣和能力雙導向的原則,切忌只顧自己所好而不顧實際能力,盲目報考“名校”,所謂“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我們所要尋求的應是心目中那所最貼近自己能力的學校。有人會認為報考時尋找一所名校,實在不行可以調劑。實際上,所報考的名校很可能因為報考人數太多,為了加大考生的區分度而存在壓分現象,即故意壓低考生分數,以減少復試上線人數。這樣,低分者即使調劑也會很困難。此外,即使調劑成功,也許調到的院校也與當初夢想的學校水平相去甚遠,還白白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復習時間。如果這樣,那當初為何不選擇一所自己踮起腳尖就能夠到的學校呢! 考研路上,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合理的擇校則是美夢成真的基石。愿所有跨校考生都能在理性擇校中成就美麗人生!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