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經濟學專業考研擇校十大黃金建議
查看(3248) 回復(1) |
|
|
發表于 2010-08-09 17:27
樓主
經濟學擇校指南之地緣因素不得不去考慮
很多同學考經濟類的專業,優先考慮的是自己的生存以及就業問題,希望通過經濟學加強自身競爭力。這類學生有如下幾類: 第一類,本科階段就是經濟學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一般基礎較好,應該在考研和就業之間自己判斷,看是立即就業還是繼續深造更適合你的發展。總之,大可不必放棄所學的經濟學專業,中國的未來需要更多專業的經濟人才。 第二類,本科階段是經濟學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學習成績一般但綜合能力突出的可盡量尋找工作。而學習成績一般也無明顯特長的同學,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本科四年的學習,盡量找出自己的優勢所在,決定是否考研。如果確實跨專業更能發揮自己的潛力,也不必留戀本專業。 第三類,對于那些希望跨專業考經濟學研究生的同學,這時候一定要慎重。因為在金融危機這樣動蕩的環境中,往往中小企業和基礎競爭力較低的個人首先受到沖擊。跨專業報考中不少又是追逐熱門而來,看中的是金融學、國際貿易學的美好“錢”景。這類人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跟風追逐熱門專業報考,也許今天的熱門等到畢業后就不再是熱門了,而且有些熱門專業的水分很重,有炒作和跟風的成分;其次要弄清楚自己是否具備跨專業報考的實力,因為有不少經濟本專業出生的考生需要趁經濟危機充電,競爭激烈程度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下降。只有在充分考慮之后,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么到底該如何綜合考慮考哪所經濟學類的院校呢?經過跨考教育專業咨詢師的分析,可以看到地域性是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選擇院校的時候一定要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報考經濟學專業,如果未來想到公司里或者政府機關就職,地緣因素比較明顯。而且一般比較好的院校都在上海、北京兩地,當然武漢大學、浙江大學、西南財大等院校也不錯。由于經濟、金融等發展問題,京滬之外的高校所遭遇的劣勢也是很明顯的。 同時,報考時要考慮畢業后想留在什么地方工作,想在什么地方謀求發展,就業或者創業,還是想繼續讀書,爭取留校任教,或者到一些研究機構從事研究工作,這些問題在擇校報考時最好妥善處理好。 一方面畢業后,大家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在政策、經濟、信息、交通、成本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地住在外地找工作。尤其是經濟學方面的專業,在就業方面差異比較大,比如金融這兩年非常熱門,但政治經濟學等就差了一些。如果在一線城市求學,在讀研期間還可以做一些外部的兼職工作,獲得實踐演練的機會。 “名校情結”,是考生在報考學校時,對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種帶有強烈偏愛的主觀意愿和報考傾向,這種傾向甚至會持續影響考生的報考選擇。 從心理機制來看,考生“名校情結”的背后是高成就動機的驅動力,另一方面,“名校情結”背后的高成就動機會給考生帶來高心理壓力。因此考生在選擇院校的過程中要合理看待利弊,不可盲目追求名校。 |
|
發表于 2010-08-09 17:29
沙發
選擇院校不是一蹴而就的,專家建議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對經濟學院校進行考核。 1)專業設置 選擇院校必須和專業掛鉤,因此,專業設置的強弱程度是第一要考慮的要素。 跨考專家建議:如果考生對國民經濟學感興趣,那么就可以查找國民經濟學專業分布的考研院校,針對各個院校的實力做一個排名,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考。 2)師資 師資力量決定考生在讀研期間能夠得到的指導和最后的學術成果,因此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專家建議:考生在專業設置的基礎上,查找院校的相關導師、導師的學術成果等內容,也可以到聽取目標院校研究生的介紹,或到考研論壇上和網友交流。 3)地緣因素 相信很大一部分考生最后的就業環境都和自己所在院校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地緣因素成為了選擇院校的一個重要指標。目標院校所在城市經濟和科技比較發達,會帶給經濟學研究生更快速的信息流通和更多的實習和就業崗位,這對學術研究和就業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跨考專家建議:如果要做理論研究,或者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還是選擇大都市中的院校。當然,我們不排除很多中部地區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像武漢大學、中南財經、西南財大也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說盲目的追求名校不是辯證的擇校觀,你必須對經濟學類院校做一個客觀的考核,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 |
|
發表于 2010-08-09 17:29
3樓
選擇院校不是一蹴而就的,專家建議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對經濟學院校進行考核。 1)專業設置 選擇院校必須和專業掛鉤,因此,專業設置的強弱程度是第一要考慮的要素。 跨考專家建議:如果考生對國民經濟學感興趣,那么就可以查找國民經濟學專業分布的考研院校,針對各個院校的實力做一個排名,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考。 2)師資 師資力量決定考生在讀研期間能夠得到的指導和最后的學術成果,因此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專家建議:考生在專業設置的基礎上,查找院校的相關導師、導師的學術成果等內容,也可以到聽取目標院校研究生的介紹,或到考研論壇上和網友交流。 3)地緣因素 相信很大一部分考生最后的就業環境都和自己所在院校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地緣因素成為了選擇院校的一個重要指標。目標院校所在城市經濟和科技比較發達,會帶給經濟學研究生更快速的信息流通和更多的實習和就業崗位,這對學術研究和就業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跨考專家建議:如果要做理論研究,或者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還是選擇大都市中的院校。當然,我們不排除很多中部地區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像武漢大學、中南財經、西南財大也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說盲目的追求名校不是辯證的擇校觀,你必須對經濟學類院校做一個客觀的考核,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 |
|
發表于 2010-08-09 17:29
4樓
選擇院校不是一蹴而就的,專家建議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對經濟學院校進行考核。 1)專業設置 選擇院校必須和專業掛鉤,因此,專業設置的強弱程度是第一要考慮的要素。 跨考專家建議:如果考生對國民經濟學感興趣,那么就可以查找國民經濟學專業分布的考研院校,針對各個院校的實力做一個排名,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考。 2)師資 師資力量決定考生在讀研期間能夠得到的指導和最后的學術成果,因此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專家建議:考生在專業設置的基礎上,查找院校的相關導師、導師的學術成果等內容,也可以到聽取目標院校研究生的介紹,或到考研論壇上和網友交流。 3)地緣因素 相信很大一部分考生最后的就業環境都和自己所在院校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地緣因素成為了選擇院校的一個重要指標。目標院校所在城市經濟和科技比較發達,會帶給經濟學研究生更快速的信息流通和更多的實習和就業崗位,這對學術研究和就業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跨考專家建議:如果要做理論研究,或者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還是選擇大都市中的院校。當然,我們不排除很多中部地區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像武漢大學、中南財經、西南財大也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說盲目的追求名校不是辯證的擇校觀,你必須對經濟學類院校做一個客觀的考核,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