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題選擇和國際接軌。想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文獻,就必須了解國際研究動態,選擇與國際學術研究合拍的課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科學研究選題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距離。我國一家權威科研機構不久前在國內挑選了許多前沿領域的研究課題,準備參與國際合作,但到美國后發現近三分之二的課題已經不屬前沿,在美國很少有人研究。在高校,一些教師治學嚴謹、基礎扎實,但科研成果不突出,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視有關領域學術動態,不能選得合適的課題。
2. 課題要有可發展性。課題可發展性對高水平論文的持續產出具有極大作用。中國科技大學范洪義另辟蹊徑,發展了諾貝爾獎得主狄拉克(Dirac)奠定的量子論的符號法,系統地建立了“有序算符內的積分理論”,1998年有24篇論文被SCI收錄;他對自己論文高產的解釋是,研究“具有開創性,突破一點以后就可以向縱深發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我院被SCI收錄論文最多的楊新民老師從事凸性理論研究,該理論興起于 20世紀70年代,90年代進入高峰。作為新興研究領域,該理論本身有許多尚待研究之處,同時該理論也可用來解決最優化方面的問題。反之,有人由于所接觸的問題已處于該研究分支的末端,即使在該點上有所突破,也難持續發展。
3.
借助工具選題:①查閱有關領域的檢索工具,這些工具各高校都有;②了解SCI收錄期刊所反映的科技動態,也可從SCI印刷版每期A、D分冊的來源出版物目錄(Lists of Source Publications)查找,還可從ISI引用期刊報告 (Journal CitationReports,簡稱JCR)了解期刊信息,該文獻有印刷版、網絡版(JCR on the Web)和光盤版 (JCR on CD-ROM);③利用ISI提供的選題工具幫助,例如,能對正在開展的工作進行量化分析以保證用戶科學研究同科學發展趨向一致的(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介紹有關最杰出人物研究狀況、有關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向的(ISI Highly Cited.com);④利用網上數據庫了解國際學術研究動態及有關資料。只要有心參與國際學術競爭,選擇與國際學術研究接軌的課題并不存在難以克服的障礙。
有這方面興趣的大家可以互相討論,扣130314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