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選擇法大及即將進入法大的同學
查看(1715) 回復(0) |
|
huitailang
|
發表于 2010-11-25 00:13
樓主
1.有關公平
做斑竹以來,聽到最多的問題便是:法大黑嗎?排斥外校生嗎?呵呵,其實這個問題我已經解答過無數次,但今天還是要放在最前面說,因為我想這個問題還將是以后最熱門的問題之一。確實,孤注一擲考的學校,如果因為不公正而飲恨不是太可惜了嗎?我非常理解提問同學的心境,將心比心,如果我要考北大或清華的研究生,這個問題也會是我最先考慮的。 事實上,也確實有許多學校存在偏愛本校學生的情況,那么法大如何呢? 學法律的同學都知道,公平公正是法索追求的上位價值,但事實上凡人存在的地方便有江湖,所以絕對的公正很難尋找,這點同樣適用于法大,我不能說所有的老師都公正無私,都不愛本校的學生。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大是公平的。 首先,法大招生很多,從量上可以保證,即便有個別不公正現象,也不會殃及大多數。 其次,法大歷來的傳統就是對本校學生很嚴厲。這點可能外校同學無法理解,作為本校學生我也很費解,呵呵。舉一例子,我在本科時,本校學生保研率僅為3%條件極為苛刻,我院四百多人,最終只成功保研10人左右,而外校學生也達到相當比例,所以當年在學校還鬧了一陣風波,說學校偏袒外校學生。雖然后來,保研比例逐漸增加,據說目標是30%左右,但對比北京同一水平眾高校,這個比例還是不足掛齒。 再次,從具體數據來看,我所在的07級,班里約50名同學,外校生占據45%左右,20多個,學校檔次參差不齊,有京內理工類院校,有外地著名院校,更有外地非著名三本院校。公費情況看,07級整體公費額少,班中大多數是自費,公費的同學比較均勻,本校的有,外校的也有。 08級,我了解到本學院本專業三個班,其中一個班主要是本校生,剩下的基本是外校生,從比例看外校生可以達到60%+,公費比例進一步擴大,外校生中獲得公費的非常多。 對于以上,可能有同學還有質疑,但我想說,窺一而知全貌,從我在法大近八年的經歷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法大確實給予了各位學子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剩下的則要看各位的努力。不要期待不勞而獲,但也不用擔心法大會因為你本科的學校而打壓你。初試拼個高分,復試積極準備,剩下的就等著法大的錄取通知吧。 2.有關選擇老師 大學之大,很大程度在于開放的學風,令人敬重的老師。一個好的導師會讓你受益終生。法大的師資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在這里,法律類所有二級學科都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老師。但如何在眾多老師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確是個問題,尤其是對各位老師也都不了解的外校生。 首先還是要說句套話,呵呵,法大老師都挺好的 。當然,好的未必都是適合自己的,所以選導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你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你希望尋找一個怎樣的老師。我希望每一位尚未選擇導師的同學都先問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事實上,向我咨詢老師的同學們常常不清楚自己需要怎樣的老師,都是簡單的問:師姐,你覺得哪個老師好?我只能說,每個老師有自己不同的好,有的關心學生,有的勤于學術,有的實務能力強,有的社會關系廣,關鍵看你的需要。老師們的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 第一類:德高望重的老教師。這一類詳見各學科帶頭人,具體我就不羅列的。這類老師一般學術水平極深,學識淵博并且有著很深厚的修養和廣泛的社會關系,跟隨這些老師,確實能夠有一個更高的平臺,參與到更多的課題。這類老師一般收徒也很嚴格,且一般只帶很少量的學生,對學生的出身往往沒有要求,只要能力強,有特長,都比較喜歡。所謂特長,實際很簡單:有學術著作(最好是老師感興趣的方向),英語好,會二外。。這幾點一般滿足其一即可。 第二類:年輕有為的中青年學者。這類老師的大部分大家也都叫得上名字,都是些比較勤奮踏實,學術功底出眾的老師,年紀也比較輕。跟著這類老師最大的好處是,能鍛煉學術水平。以刑司院于志剛老師為例,他很喜歡自己出資在自己學生中搞些論文競賽,也時常給學生機會參與自己的課題,投稿發表,所以他的學生畢業時肯定會有幾篇發表的文章和比較扎實的論文功底。但是這樣的老師就明顯不適合自由散漫,喜歡無拘無束生活的學生。老師如此勤奮,豈容學生如此散漫? 第三類:有行政職務或社會職務的老師。有些老師身兼院長、副院長、黨委書記等職務(法大還有一點很不錯,就是無論級別多高都要帶學生,授課)甚至各區縣的副檢察長等。這些老師可能在正常教學之外還有相應的行政事務和社會事務。所以,此類老師的特點是,可能會給予你更多的自由時間,可能會在找工作時有多一些的社會關系。當然,這類老師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有的雖然忙碌卻不忘學生,時常小聚,有些忙碌了可能就真的忘了自己還有學生。所以還是要打探清楚的好。 第四類:默默無聞的老師。這一類的可能是沒什么知名度的老師,碩導居多。各類數值都比較平均。可能會有跟多的時間和同學相處,相處可能會更加融洽。但是雖說默默無聞,也只是針對其他非常有名的老師而言,法大老師都有自己的兩把刷子。 老師種類暫且介紹至此,只是大致分類,肯定不夠全面。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貪心,希望找到一個樣樣都滿意的老師,如上所說,即便最沒有名氣的老師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放低自己,謙虛、謹慎、尊師、敬師,才是對待老師的方式。 3.與老師相處 這一點其實可以與上一點合并的,但有感于即將離校,回首三年的師生情,特將此點單獨列出。 同寢一個女孩在寫畢業論文的后記答謝時,泣不成聲。我深深的理解她的心情,因為我寫到此時也是感慨萬千,由于大規模擴招和學校諸多條件的局限,現在的學生與老師之間很難再有非常濃厚的親人般的感情。看到不少人在畢業時埋怨老師不幫忙,埋怨幾年來見面甚少,埋怨當初選錯老師。其實,選擇老師只是最無關緊要的一步,重要的在于相處。即便時代再怎么變遷,老師,始終是真心實意為你好的人,點滴的敬重他們就會銘記許久。所以,師弟師妹們,請收起抱怨,先審視自己。我與導師的相處算不得很成功,但也算有幾點收獲,大家共勉。 第一,敬而不懼、言語有度。學生見老師,些許的不自在和懼怕是難免的,我就是個怕老師的典型,呵呵。但是因為懼怕而回避接觸老師就是不可取的了。一定要努力克服畏懼心理,從內心里將老師當作是一位關心你的長者,有問題可以討論,有事情可以請教。當然言語一定要有度,不能出言不遜。其實法大除了法學院之外,其余學院基本都是一師多徒,想要見到老師一次,促膝長談一次并不是經常的事,難得見到一次,卻因為害怕而不出聲,長此以往老師也不會多注意你。 第二,勤奮進取,積極主動。任何老師都喜歡勤奮的孩子,不要總覺得自己水平不行,寫不出好文章,也沒有別的特長就放棄自己,老師們都很寬厚,不會拿非常高的標準要求你,他們只是需要你一個態度。老師的課上,精心準備,積極發言,課后有問題就找老師交流,都是勤奮的表現。甚至偶爾自己都覺得很膚淺的拙作,拿給老師看,他們都會非常開心并給予很大鼓勵。經常與上一屆師兄師姐聯系,如果知道有課題,可以主動與老師聯系,不要總等著老師叫你。剛開始沒有經驗可以承擔一些搜集資料等工作,不要怕麻煩,這些都是積累。等你畢業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很多資本了。 第三,關心老師,小事做起。不少老師都是我們父母的年紀,兒女不在身邊,工作可能也很忙。其實學生來找,他們都是很歡迎也很高興的。以我們為例,教師節的時候,我們這一屆一塊給老師過節,老師非常高興,事后大半年都一直念叨著,說我們懂事。逢年過節給老師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問候一下,許多小事情可能我們看來微不足道,但老師們都記在心里。 與老師相處真的很簡單,也很純粹,不要被老師的社會地位、學術光環嚇到,也不要因為老師沒什么名氣而不屑,師生之間應當是最純粹的感情和交流,希望各位同學在畢業的時候,回首三年的師生情,不會有任何遺憾。也希望畢業后的朋友常回來看看:) ——————————————————————————————————————————————————— 暫時寫到這,如果大家有感興趣的內容,我再寫寫,呵呵,不要問我專業間的區分和錄取問題了,這些我真的無能為力了。 4.有關學習、科研與實習 學習是學生之本,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本科又有諸多不同,總結來說就是:時間更多、空間更大、平臺更高,同時主動性也更強。兩個同樣分數進校的學生,畢業時可能一個簡歷中空空如也,一個滿是輝煌。我認為其中的差異不在乎老師、不關乎專業,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態度及主動性。學習其實是個外延很廣泛的概念,往小了說是你的課業,往大了說包括你的論文水平、科研能力、實習實踐情況,而這些方面如何爭取、選擇、兼顧則關系最終的學習效果,胡子眉毛一起抓不行,胡子眉毛都沒有也不行[qq:13] ,其實我自己并不是一個兼顧的成功者,不過好在周邊有不少成功的典范,就借他們的經驗說說吧。 第一(tx們原諒我的分點論調吧,寫論文的后遺癥~)課程選擇。 其實本科中就存在選課問題,但在研究生,學生自主性更高。一般來說一個學生如果要畢業,把必修課修完,再隨便選幾門選修課就可以了,所以學分完全不是問題。剩下的時間非常充裕,可以按照喜好選擇其他課程。選課之前最好將該老師的口碑、講課方式、考核方式進行一下了解,以防分數不測。(在研究生階段老師們都比較通情達理,分數也都較高)。 選課完全是個人自由,沒什么好建議的,可以選擇本專業的選修課,也可以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沒有什么好壞之分。不過有幾點要提醒下大家: * 如果想提前畢業,一定要先研究透本專業的必修課,提前規劃好選課時間,以防最后有沒上的必修課,這種情況是無法提前畢業的。(提前畢業最近兩年放的比較松,基本上研二上修完必修課,畢業時學分夠就行) *重視英語!不是口頭上的,是由內而外的重視。 第二,科研論文 這一塊是最難也是最容易的突破口。未接觸時如臨大敵,不知從何入手,寫了兩篇之后大致套路便掌握了,當然要是想出佳作要是要勤奮才行。 論文就是一種規范化的文章,所以剛開始作文,一定要規范,規范有形式與內容兩方面,無論是字體、字號、段落、標點都要力求規范,腳注、引注更是要嚴謹。記得第一次給老師看文章時,他便強調,寫文章要規范,從寫第一篇文章就要樹立自己的規范意識。很多形式上的細節大家都容易忽略,比如一、二、三與(一)、(二)、(三)后面標點的差別(前者后面有頓號,后者后面無標點),還有腳注或引注中內容的排列順序,符號等等。有不少同學直道畢業論文前還不知道標準格式,這就是自己對自己不夠負責任。 在內容上,如果之前沒有論文經驗,一般老師不會建議你一開始就寫理論性很強的題目,可以嘗試理論與實踐結合,從一起案件,一個爭議開始著筆,由小見大,這樣比較容易成文。如果之前有工作經驗或者調研經驗,更好不過,那些數據稍加整理便是一篇不錯的素材。當然如果參與了導師的項目那更好出文章了,只要按部就班跟著老師的進度走,最后基本都會有一篇不錯的原創文。當然,我這說的都是論文的入手級別,高手級別的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接下來有了文章,經過老師指正或修改之后,可以準備發表。發表的途徑有很多,如果老師給推薦是再好不過(鑒于現狀,老師推薦的極少),如果導師恰好寫書可以你的水平又確實可以,可以順便入書,另外跟隨老師參加會議也是不錯的方法。若老師完全不管你,就要自力更生了,第一份發表文,不要好高騖遠,如果不是與名師聯合所寫盡量不要投著名期刊,邊遠地區學報、期刊都是不錯的選擇,只要是正規出版刊物都是算發表文章的。而編輯部地址在網上都能搜索的到,可以直接給其發Email。(發文之前要了解該刊物的發文要求,每個刊物要求會有所不同,如上期刊網的刊物會要求英文摘要),若無反饋,可以直接打到改編輯部,詢問(這是老師教的招……據說管用),如果騷擾幾次還是無果,那就換地方投稿吧~ 接下來說下畢業論文,我個人比較主張整合式畢業論文,節省時間也不會倉促。就是將研一與研二的學年論文選題保持一致,研三直接用來整合為畢業論文,同時前兩篇學年論文還可以發表,一舉三的。(這并不是投機取巧,如果做的好比胡亂選題匆忙拼湊的畢業論文有質量的多)。當然這種方法雖好,但實際如此做的人并不多,因為將一個題目連續寫兩年還是不容易的,呵呵。 第三、實習 我認為,實習是必要而必須的。至于去什么地方實習則要看你的職業定位。如果希望從事公檢法等公務員工作那就就去法院、檢察院實習,而且最好是你想去哪個院就去哪個院實習,作用有多大不好說,但肯定會有些作用。在法檢實習一半時間都不長,像海淀、朝陽一般一個月就行,也未必每天都要去。西城貌似是三個月,級別越高要求越嚴,最高院要三個月工作日(同學去的,我記憶不深,但當時她確實奔波的很辛苦,越一個學期都泡在里面了)。同學中從基層到最高都有實習過的,總體來看,從鍛煉學習角度差別不大,檢察院比法院更好一些,能接觸一些出庭、去看守所提審等比較有意思的工作,法院由于保密性基本都是整理卷宗。 如果希望做其他工作,那最好去該行業部門實習,我只去過檢察院,不好對比了,呵呵。但找工作過程中,實習經歷還有有用的。 有些同學不知道如何進入實習單位,其實大可不必,多關注學校的bbs,小廣告會收獲頗豐,外校的bbs信息也很多。另外師兄師姐都是很好的資源,事實上,法大的人確實遍布北京。 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