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2010年新聞學專業試題
查看(1663) 回復(0) |
|
小白楊
|
發表于 2010-11-14 01:36
樓主
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編碼·解碼 2、《大清報律》 3、《每周評論》 4、《熱血日報》 5、漢斯·希伯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30分) 1、為什么說新聞媒介的產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2、新聞生產研究的目的和途徑是什么? 3、簡述梁啟超對新聞事業的貢獻。 三、論述題(每題30分,共90分) 1、什么是公民新聞?怎樣理解公民新聞對自由主義理論、社會責任理論的修正和延續? 2、1956年新聞工作改革的經過和意義。 3、請閱讀下列文字,闡述網絡和輿論的關系。 公眾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參與反腐?調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網絡曝光”,75.5%的人選擇此項。接下來依次是:“舉報”(58.2%)、“媒體曝光”(53.8%)、“信息公開”(48.0%)、“信訪”(30.6%)、“審計”(30.1%)。 “懲治已經很嚴厲了,為什么有人不怕?”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所長蔡定劍發現,現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腐敗官員中被抓的比例太小,讓貪腐分子抱著僥幸心理。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必需公眾參與,而且必須要有利害關系人的參與與監督。 《中國青年報》2009年10月27日 復旦大學2010年新聞實務試題(個人回憶版) 一、問答題(每題20分,共80分) 1、新聞采訪準備的平時準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新聞角度的定義及其選擇時的注意事項? 3、網絡用戶有哪些主要基本特征? 4、網絡新聞評論有哪些主要特征和優勢? 二、論述題(每題30分,共30分) 200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在視察《南方日報》社時指出:省委要鼓勵批評性報道。請結合實際,論述批評性報道的意義和作用。 三、實務操作題(每題40分,共40分) (材料是國家表彰長江大學救人大學生的決定,請結合這個決定和大學生救人事跡,寫一篇500字的評論,并配制標題。)(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