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真題01~07
查看(1656) 回復(0) |
|
小白楊
|
發表于 2010-12-04 00:36
樓主
一名詞解釋20分
1、測量 2、實地調查 3、 信度 4、效度 5、間接調查 二簡答題30分 1、用圖形說明定量研究的步驟 2、發放式問卷的類型 3、 問題設計的一般原則 三論述題50分 1、 內容分析的特點 2、 問卷的結構 上海大學2001年傳播學理論考研試題 一填空題 01、對“傳播”一詞的定義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即共享說、勸服說和()。 02、()在其名著《輿論》中用“鉛版”一詞闡述了傳播與“我們頭腦中的圖象”之間的關系。 03、傳播的實現必須具備四個最基本的條件,即傳播者、信息、()和受傳者。 04、()是社會上相當數量的人對某一特定問題表示的個人意見、態度和信念的匯集。 05、()理論認為,自由是伴隨著義務的、享有特權地位的報刊對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06、《大眾傳播模式論》一書的作者是()和凱文.溫德爾。 07、傳播者是傳播過程的控制者,所以對傳播者的研究在國外也叫()。 08、“兩極傳播論”認為,觀念首先由傳播媒介傳給人群中比較活躍的(“”),然后再由他們傳給不太活躍的其他人。 09、香農認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稱為信息。 10、體語有三種類型,一是動態的動作,二是靜態的姿勢,三是利用語言的特點以表達意思的()。 11、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傳播具有()、傳播的雙向互動性,傳播權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傳播的個性化和個人化等特點。 12、麥克盧漢提出的媒介理論,包括媒介有冷熱之分,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和()等觀點。 13、克拉帕認為,受眾的心理特征和選擇過程,群體以及群體規范和習俗等(),使大眾傳播主要是作為一種激活、強化和維持受眾原有態度和觀點的力量而發揮作用。 14、二次大戰期間()主持的“士兵觀看電影”研究,揭示了勸服的重要特征,并為戰后的勸服研究鋪平了道路。 15、傳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大類,其中后者包括實地調查、控制實驗和()。 二判斷題 16、戴元光等編著的《傳播學原理與應用》是我國第一本傳播學專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業電臺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國馬莎諸塞州開始播音的KDKA廣播電臺。 18、威廉斯蒂芬森認為,人類的講話只不過是一種工具,本質上與繩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沒有什么區別。 19、新聞傳播者既包括記者、攝影攝象和節目主持人等人員,也包括編輯、導演、導編、總編等人員。 20、“觀念的自由市場”和“真理的自我修正過程”這兩個觀點是從彌爾頓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21、香農提出的傳播模式用“噪音”這個概念表示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的干擾。 22、選擇出來的事實是選擇者個人意見及其所屬階級意見的反映。 23、印刷和電子媒介在使人類社會脫離所謂“部落化階段”及至成為“地球村”的同時,也使參與傳播的雙方即傳播者和受眾從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們用各種符合進行思維和交流的過程,也就是編碼和譯碼的過程。 25、傳播信息實際上是在傳播信息所蘊涵的“意義”,而不是在傳播符號。 26、狹義的廣播僅指聲音廣播,而廣義的廣播則除此之外還包括電視廣播。 27、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不少觀點都師承加拿大學者英尼斯。 28、美國佩恩基金會資助的關于電視對青少年影響的調查研究開拓了傳播效果研究的新領域。 29、坎特利爾主持的廣播劇《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發現,其中也涉及兩極傳播的問題。 30、內容分析是一種對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簡答題30分 31、拉斯偉爾提出的傳播模式是什么?6分 32、拉扎斯菲爾德對傳播學作出那些重要貢獻?10分 33、受眾具有那些特征?8分 34、議題設置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6分 四論述題25分 35、有人說,電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人們能否享受到這種發明的好處取決于人們使用電視的智慧能否與發明電視的智慧并駕齊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 要求:1、觀點明確,自證己說。 2、層次明晰,字句通順。 3、字數不少于500字. 上海大學2001年新聞業務考研復試試題 一、名詞解釋20分 1、新聞價值 2、新聞背景 3、新聞線索 4、短評 二、簡答題30分 1、新聞編輯的基本業務和基本功 2、解釋性報道的基本特征 3、舉例說明新聞導語改革 三、實踐題50分 1、將下面一篇專稿改寫成一篇600-800字的綜述新聞,并制作標題(含引題、正題、副題)20分 《時代催新 再現活力————從“六藝節”看傳統藝術的市場走向》 2、根據下列通訊,寫一篇約300字的新聞評論,并擬標題30分 《就監督你一個————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定向視察”活動紀實》 上海大學2002年傳播學研究方法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5*4) 1、信度 2、抽樣誤差 3、態度量表 4、離散變量 5、t檢驗 二、簡答題(2*20) 1、問卷調查的缺點(250字) 2、研究報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 三、論述題40分(500字) 論述影響問卷設計的因素 上海大學2002年傳播學理論考研試題 1、 傳播有多種定義。請寫出你認為較好的一則定義并闡述你偏愛這則定義的理由。如你認為沒有較好的定義,也可自行對傳播下一個定義,并對自己下的定義作簡要的解釋。10分 2、 請寫出一位對傳播技術的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及其事跡,并闡述其人其事在傳播史上的意義。10分 3、 為什么說傳播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意義與符號的兩度“翻譯”過程?15分 4、 甲說,新聞中事實和意見是不可分離而且水乳交融。乙說,新聞中事實和意見是可以分離的,而且必須分離。請結合新聞的階級性,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20分 5、 廣播在我國至今仍是一種重要的媒介,為什么?10分 6、 “靶子論”與“沉默的螺旋說”這兩個觀點的區別表現在那些方面?15分 7、 傳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經典成果,如“槍彈論、個人差異論、中介效果論、創新和訊息擴散論、使用和滿足論、議題設置論、文化規范論和意義建構說。”你比較欣賞其中的那種觀點?請舉例論證。20分 上海大學2002年新聞業務考研復試試題 一名詞解釋20% 1、 報道思想 2、 獨家新聞/深度報道 3、 重點編排 4、 隱性采訪/異地采訪 二、簡答題30% 1、 新聞真實和文學真實有何區別?并請列舉新聞采寫實例以說明。10分 2、 假設你是上海某一新聞傳播記者,有人來電聲稱:“滬松高速公路12.5公里路段剛才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這時你正在上班途中,時間是上午8:50,你將如何應對采訪?20分 三、根據下列材料寫一篇500字新聞稿,并擬復式標題。30分(材料略) 四、為下列文字材料寫一篇300字的新聞評論,并擬標題。20分(材料略) 上海大學2003年傳播學研究方法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4*10) 1、定量研究 2、經驗社會學 3、連續變量 4、抽樣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設計 7、個案研究 8、抽樣誤差 9、信度 10、相關分析 二、簡答題(60分) 1、實地訪問的重要類型 2、內容分析的方法論原則 3、實驗的控制主要應把握的兩個方面 四、論述題(50分) 問卷的結構分析 上海大學2003年傳播學理論考研試題 一、解釋(3*10=30分) 1、勸服論 2、輿論 3、傳播媒介 4、內向傳播 5、維模原理 6、知曉權 7、近體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規范論 10、多視覺新聞學 二、簡答(5*12=60) 1、傳播學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2、簡介傳播學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論貢獻與論著 3、冷媒介與熱媒介 4、簡述梁啟超的新聞傳播思想 5、提高宣傳效果應注意的問題。 三、論述(60分) 1、聯系實際,辨證分析傳播的功能 (40分) 2、多網絡傳播的特點及與傳統媒體的關系(20分) 上海大學2005年傳播學研究方法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8*5) 1.信度、效度 2.內容分析 3.分層抽樣 4.個案研究 5.控制實驗 6.R檢驗 7.假設 8.答案的窮盡性 二、簡答題(4*15) 1.問卷設計中常見的錯誤有哪些? 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體步驟并圖示 3.科學的研究設計包括哪幾項? 4.問題設計的原則 三、論傳播學研究的交叉性(50) 上海大學2005年傳播學理論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5'*9) 1.萊溫 2.傳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實化 4.內向傳播 5.新聞 6.文化傳播的“維模”原理 7.知曉權 8.集權主義理論 9.申報 二 、簡答題(15'*3) 1.結構功能理論 2.宣偉伯模式 3.議程設計理論 三、論述題(30'*2) 1.麥克魯漢的媒介理論 2.陳獨秀的新聞思想 上海大學2005年新聞理論考研試卷 一、名詞解釋 1、媒介 2、新聞價值 3、新聞政策 4、輿論 二、名詞闡釋 1、媒介即信息 2、新聞角色定位 三、簡答 1、簡述新聞有什么特點 2、簡要說說新聞傳播的流程 四、問答 1、簡述新聞傳播規律的基本點 2、陸定一新聞思想內容及評析 3、簡要回答西方學者關于報刊的四種理論 五、論述 1、論述新聞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2、結合具體作品,闡述讀者的心理規律問題 上海大學2005年新聞業務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 1、白平衡 2、線形編輯 3、傳播符號 4、有線電視 二、簡答 1、電視新聞的聲畫關系(15') 2、電視畫面編輯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3、電視新聞評論的共性有哪些 三、填空 四、問答 1、簡述廣播新聞寫作的特殊要求(20') 2、簡述記錄片和故事片的區別(20') 3、簡述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系 五、寫一篇電視新聞稿(20') 請結合現在身邊所發生的事例,如海嘯、礦難等,寫一篇電視新聞稿 (注意:擬題要精彩,注意導語與報紙類消息的不同) 六、論述2題選1(30') 1、中國城市電視的發展特色 七、依據材料寫一消息 上海大學2006年傳播學研究方法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8*5) 1.社會計量法 2.所羅門四組設計 3.平均人 4.總加量表 5.集體抽樣 6.海德的平衡論 7.相關分析 8.假設 二、簡答題(4*15) 9.內容分析的步驟 10.問卷調查的語言特點 11.影響樣本大小的因素 12.調查報告應包括哪些方面 13.實地調查的技巧 三、論述(30) 14.論述傳播學研究的科學性 四、應用題(20) 15.要進行一項關于“媒介信任度”的調查。請你設計一份調查計劃。 上海大學2006年傳播學理論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8'*4) 1.議題設置論 2.新青年 3.中華民國暫行報律 4.維模原理 二 、簡答題(15'*4) 1.簡述社會責任論 2.簡述象征性互動交往理論 3.簡述媒介情景非真實化 4.簡述史量才的報刊思想 三、論述題(58) 1.試用傳播學相關的觀點或理論分析“超級女聲”現象(28') 2.論述傳播對構建我們當今“和諧社會”的作用(30') 上海大學2006年新聞理論考研試卷 一、名詞解釋 1、新聞信息 2、媒介批評 3、沉默的螺旋 4、新聞敏感 二、簡答 1、社會主義時期新聞事業的特征 2、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 3、施拉姆的大眾傳播四大功能 三、問答 1、李大釗的新聞思想 2、“天賦人權”論 3、梁啟超的貢獻 四、選做 1、輿論監督和構建和諧社會 2、提高傳播效果的主要途徑 上海大學2006年新聞業務考研試題 廣播電視部分 一、名詞解釋 1、華爾街日報 2、新聞線索 3、稿件洞 二、簡答 1、錄音通訊的內涵及特征 2、根據國內外編輯部體制的情況,談談你對編輯和記者關系的看法 三、寫一篇電視新聞稿 報刊業務部分 依據材料寫一篇新華社快訊通稿 上海大學2007年新聞傳播理論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2'×10) 1、新聞欲 2、新聞 3、大眾傳播 4、隱私權 5、麥克盧漢 6、知曉權 7、描述性研究 8、內容分析 9、社會責任理論 10、“申報” 二、問答(10'×4) 1、梁啟超的新聞思想 2、西方新聞的發展階段 3、英尼斯的媒介理論 4、定量分析的十個步驟 三、分析(45'×2) 1、新聞的輿論監督的作用 2、如何看待“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的現象 上海大學2007年新聞傳播業務考研試題 廣播電視業務部分 一、名詞解釋(5'*4) 1、非線性編輯 2、交叉蒙太奇 3、直播衛星電視 4、實況錄像 二、簡答(15'*2) 1、錄音采訪需注意的事項 2、電視新聞導語寫作的要點 三、寫一篇電視新聞稿(25') 報刊部分 一、名詞解釋(5'*5)三 1、“非線性型”結構 2、政治敏感 3、編輯方針 4、新聞述評 5、 二、簡答(15'*2) 1、新聞職業道德修養的內涵,提高新聞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2、新聞標題的版面價值,擬題的基本原則 三、根據材料寫一篇短訊(20') 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