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業的理想(轉載,與那些考研失利的人共勉)
查看(1111) 回復(0) |
|
huitailang
|
發表于 2010-11-08 17:57
樓主
昨天一位參加冬季哥大中國青年發展項目的人大美女說,她參加這個項目最大的收獲就是
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她決定追求自己的夢想,即使接下來的幾年她 可能失去許多。即使 幾年后相比她同齡人或者同學,她可能還是一無所有。但我覺得她是值得欽佩的。有多少 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或者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在現實 面前,我們往往覺得理想給我們帶 來的只能是精神滿足而不會是物質的積累。確實,現實告訴我們,從事任何行業光有理想 和興趣還不行。還有很多主觀和客觀因素 決定了追求理想的結果。比如天分,性格,財力 ,機會,運氣,人脈,時機等等。 我常常佩服那些執著的藝術家,但是他們 的身邊還有很多同樣執著卻無法成為'家'的追求 藝術理想的人。趙本山只有一個,但是二人轉演員何其多;郭德鋼只有一個,但是相聲演 員不在少數;宋祖英只有 一個,但是有才的甚至更有才的民族女歌手不計其數;鳳姐只有 一個...她那么彪悍的女人倒是不多。那我們是否應該看到那么多失敗的例子就不敢追求自 己的理 想呢?是否應該看到成功的例子而盲目跟進呢?兩個極端肯定都是錯誤的。 我覺得對于大多數人,我說的是普通人,也就是那些沒有靠山的人,你應該至少具備兩點 :self-identified and consistent but flexible。首先你要看清自己,自己的優點和弱 點,自己的特長和天分。而這個需要多鍛煉多實踐多經歷多思考才能看清自己。 其次是堅韌但又不乏靈活。有人說,consistent和flexible這 兩 個詞意思相反阿!沒錯 ,還是那句話,不要走極端。我們一方面要想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要敢于為之付出, 更不要輕易地放棄和改變。很多人容易把興趣和理想 混淆。往往覺得好的東西就有興趣, 就是自己的理想。今天看到歌星很燦爛就想去學唱歌,明天看到炒股很掙錢就覺得自己可 以做股神,后天覺得華爾街很眩目就想 去學金融。興趣可以廣泛,但理想不能。你可以根 據你的興趣發展一份事業而獲得物質上的積累比如現在一些年輕人創業,然后你可以用你 的物質積累去追求你的理 想而達到精神滿足。比如中國最早一批證券操盤手之一,95年在 君安證券當所長的王明夫完成原始積累后,創辦了和君商學院輔助優秀年輕人創業。 有的人可能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理想,當然不是你小時候在課堂上說得“我長大想當科學 家”。有的人在經歷很多之后才明確自己的理想。而你一旦明確了你的理想,應該堅守你 的理想, 并為此一步一步準備。理想的實現不是一日之功,而且追求理想的時機上要靈活 。時機不成熟,可以放慢腳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手中的資源來決定當下需要優先做的事 情。一個善于明確事情輕重,安排先后priority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這也是現在很多大 公司和商學院申請所看重的。 之前哥大中國青年發展項目中有一個學員特別喜歡音樂,彈的一手好鋼琴。上了中國數一 數二的大學攻讀理科專業,但是他沒有興趣。而他陷于音樂興趣和乏味學業的矛盾情緒中 ,學業和鋼琴都沒有得到進步,在精英云集的大學里漸漸變成’非精英’。 來了美國后, 他慢慢想通了。他如果在鋼琴上有天分,那么就下定決心苦練。他如果覺得音樂是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一個興趣,那么可以先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再去滿足 自己的音樂興趣。所以他現 在決定先通過學業上的提高來實現留美的第一步計劃,然后爭取在金融行業完成積累。將 來時機成熟再重拾自己的音樂夢想。 前不久看了大學生電影節獲獎作品<待業青年>, 想必大家也都看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 生活,大學生,動漫設計者,CBA球員,職業網游競技者,樂隊鼓手,...。各種職業的80 后,或迷茫或執著,或抱 怨或無悔。有為夢想而放棄學業,也有失敗后渴望回到學校。有 說大學四年操蛋的,也有說最大的遺憾就是放棄了大學。林林種種,人生不可能完全相同 ,人生也不可能一切順利。在你22歲的時候遇上了低潮,不代表你30歲無法達到人生的高 點。在你38歲的時候實現了人生夢想,不代表你之后再沒有坎坷。在青少年的時候我們應 當多嘗試不同興趣以明確自己在市場的立足點;在中青年的時候我們應當具備穩健的做事 風格和承擔責任的能力;在中年的時候應該具備廣闊的胸懷和平淡的態度。勝能夠反省, 敗能夠笑對。 如果理想必須待業,那就在待業的時候為追求理想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