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大商學院管理學考研初試復試經驗分享
查看(617) 回復(0) |
|
ruier123
|
發表于 2015-01-13 15:09
樓主
我是男生,大學就讀于省內某財經院校,本科會計專業。兩次考研皆報考安大商學院,一戰總分327,數三92,英語49,政治73,管理學113。二戰總分390,數三130,英語64,政治77,管理學119。
初試: (一)關于數學:我個人認為,數學是所有考試科目里戰線拉的最長、提升效果最不明顯,并且非常容易打消積極性的一科。數學用的輔導資料有:同濟版高等代數,同濟版線性代數和學校發的概率論課本;李永樂《復習全書》,王式安和李永樂的《線性代數輔導講義》,《基礎過關660題》,超越數學輔導班《強化講義》以及超越沖刺五套題和歷年真題。 第一年:自認為大學數學底子還不錯,所以從大三下的三月份開始看同濟版高等數學課本,同時配合著《復習全書》一起做,一開始看的很慢,當教材看了一半之后自己很受打擊,因為《復習全書》上面的例題和習題基本上成片的不會做或是理解起來很吃力,所以課本基本不看了,專心做復習全書,由于大三下還有課,加上自己不是很認真,所以直到五月底才把復習全書高數部分勉強看完。由于有學長說線性代數部分王式安的《線性代數輔導講義》比復習全書上講的好,所以我配合著課本用了一個月把輔導講義做了一遍,這時候已經快到暑假了,我暑假在學校報的超越數學強化班,跟著輔導班把之前復習的高數和線代部分又復習了一遍,概率論部分也算是馬馬虎虎過了一遍。 所以當我第一遍差不多過完的時候已經到了大四上學期九月份,這時候距離考試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此時的我有些盲目自信,認為自己數學完成了一遍,時間還夠,所以慢慢悠悠的開始從頭看復習全書第二遍,結果第一遍不會的題目這一遍仍然不去深究,只是簡單看看,覺得有些題目考不到,抱著僥幸心理在復習,由于這個時候政治和專業課的復習也開始,所以數學的復習沒有自己一開始想的那么順利,以至于匆匆忙忙把復習全書高數部分過了一遍之后便沒有再碰過復習全書,而是投機取巧的去復習超越輔導班的強化講義和直接搞真題。 其實對于數學考試而言,如果你仔細的分析歷年真題,你會發現單拆出來高數、線代和概率論部分,每一部分難度都不是非常大,難題很少,考的內容有一部分是前兩年考過的,有的內容是早些年考過的,新題怪題很少,可是當考試時,由于時間只有三個小時,很多人由于平常很少進行考試模擬,一下子不適應,導致了考試時出現題目都很眼熟卻都不能很快的解題,最終導致數學拉了后腿。第一年由于自己的數學基礎打的不夠牢固,復習不夠認真,結果數學考了92分,算是栽在了數學上。 第二年:我是從畢業離校之后七月份開始在家復習的,因為有了前一年的經驗和教訓,這一次對于數學不敢有一點的放松,從七月第一天開始我先把去年的超越輔導講義仔仔細細過了一遍,之后開始做《基礎過關660題》,660題難度并不小,剛開始不是很適應,特別是高數部分有點偏難;同時在做《復習全書》,有了之前的基礎,這一次看起來要省力很多,大概到十一月份我算是把《復習全書》認認真真過了一遍。 然后我就開始回頭去做自己的錯題,《復習全書》、《線性代數輔導講義》、《超越強化講義》、《基礎過關660題》上面所有的錯題自己又認認真真做了一遍,當然還是有不少題目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而且搞完這些已經到了12月份,我沒有再去做一些模擬題或是接觸一些新的輔導書,而是開始整理自己的錯題,把自己之前用的這些輔導書上面自己錯過的題目整理出來,寫上自己錯誤的原因,嘗試自己去分析解題思路。其實好多人都不喜歡去做自己做過的題目,特別是當時犯了一些小錯誤,可能想著當時自己明白了,可過后再去做該錯的還是會錯。 一開始整理錯題的時候挺煩躁,因為感覺自己對于這些題目的掌握很不牢固,而且到了最后一個月,時間越來越少。但是當我整理完這些錯題之后我覺得自己提升的幅度確實很大,自己可以明顯感受到。做完這項工作的時候距離考研大概只剩20天了,這個時候我開始做真題了。我給自己規定每隔一天拿出一個上午8點半——11點半專心模擬一張真題,每張試卷至少拿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進行分析,因為真題真的是最好的復習資料,你從真題中可以看出哪些知識點每年都會考,哪些知識點每隔一年或是兩年就會考一次,雖然有的題型變化了,但考察的知識點都是同一類型,好多人都說高等數學很難,可你分析每年的真題試卷就會發現高等數學部分數學三考的并不難,大部分都是很基礎的知識,基礎真的是關鍵,不要眼高手低! (二)關于英語:英語的復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差異非常大,有些同學底子非常好,可能只是簡單做做真題,看看作文也能考的不錯,有些同學底子不好,復習非常認真,最后也僅僅過線而已。本人屬于底子一般的那類,四級考了兩次,六級考了三次,最后算是僥幸通過。我英語的復習是跟數學同時開始的,單詞書用的是《紅寶書》,必考詞背了不到10個單元就放棄了,真是對背單詞一點興趣都沒有,然后就開始搞真題,從2002年的開始做,閱讀一篇一篇的做,但是做得不夠仔細,而且對于英語,本來只是希望能夠過線就好,所以投入的精力也很少,甚至連英語資料書也沒買過幾本,除了單詞書就是歷年真題,而且單詞書也很少碰,英語作文準備了半個月,最后英語考了49分,2013年的國家線是51,所以也悲劇了。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訓,犯懶不背單詞是考研英語的大忌! 第二年的時候,先是把英語紅寶書上面的必考詞部分背了一大半,然后還是對著真題下功夫,這一次我從02年到13年的真題每天做一篇閱讀理解,并且自己嘗試著進行翻譯,翻譯之后把其中所有不認識的單詞抄下來,然后對著紅寶書去查,把它所有的解釋和常用的詞組對應寫出來,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然后我就開始一遍一遍的背這些真題里的單詞,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看,一直到考英語之前我還看了一遍這些單詞,最后第二年能比前一年多了15分,真的完全歸功于第二年多背的這些單詞。對了,英語作文的復習,最好是自己總結模版,推薦一本復習作文的資料:海天考研出版的《作文熱點預測28篇》,大概是在12月份出來的,內容不多,但挺實用。 (三)關于政治:個人認為政治是投入和付出成正比的一科,即使你是個底子不好的理科生,想拿到60+的成績并不難,但想拿到75+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我是個理科生,而且沒報任何輔導班,兩年都是在九月下旬考試大綱出來才開始復習,第一年73分,第二年77分,應該說我自己還是挺滿意的。 首先說說政治復習的資料:最重要的、也是大家經常說的政治紅寶書——高教版《考試大綱解析》,高浩峰《1600題》,《風中勁草核心考點》,《肖秀榮最后四套題》、《任汝芬最后四套題》、《啟航20天20題》,還有就是歷年真題。 政治包括五個部分,馬哲、毛概、近代史、思修和時政。其中馬哲和毛概部分比重較大,占到整張試卷分值的一半以上。而政治試卷主觀題和客觀題各占一半的分值,而主觀題也就是常說的大題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往往拉不開差距,所以如果你的選擇題能得到40+的成績,你的政治應該不會低于70。 九月中旬考試大綱出來,我開始一邊看《大綱解析》,第一遍一定看的認真一點,一邊用鉛筆做《1600題》,一天三個小時左右,馬哲和毛概部分基本上每天看一章,做一章習題,加起來20多天差不多完成。近代史和思修部分一天兩章,或是兩天三章,配合著1600題,10到15天應該可以完成,這樣不到40天的時間政治第一遍就可以結束。這時候差不多《風中勁草核心考點》也出來了,我就開始一邊看《核心考點》,一邊開始第二遍的做《1600題》,做第一遍時用鉛筆做過之后把錯題標出來,然后把所有答案涂掉,第二遍還用鉛筆做,因為是第二遍,而且核心考點內容較少,所以每天看兩章,做兩章,把做錯的題目標出來,核心考點上沒有的內容去《大綱解析》上找,十二月之前完成第二遍。 然后每天一年真題的選擇題部分練練手,配合著做做前兩遍錯題多看一看做一做,每天一個多小時就差不多了。12月中旬的時候《啟航20天20題》就到了,雖然說是20題,但每一個題又會發散四、五個小題,背誦能力強的同學可以選擇全部背誦,但我不建議這樣,20題之所以好,是好在他的答題思路上面,所以應該多理解,理出自己的答題思路。 同時要好好研究研究歷年真題的大題常考知識點,找找規律,重點章節重點內容重點背誦。在最后的一兩個星期內,《任四》、《肖四》都會出來,個人認為《肖四》的質量較高,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大題,都與真題的考法較為接近,但《任四》的選擇題部分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我最后一段時間基本上就是一天一套《任四》或是《肖四》的選擇題部分,然后把大題部分仔細看一遍。模擬題是為了讓你了解自己的薄弱地方在哪,所以不要只關注自己對了多少題,而要看到自己不會的或是模糊的地方在哪,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時間整本書來回的看。應該說,我政治的復習純背誦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花費在看書和做題上面,背誦的部分只有《20天20題》上面抽了五六個題背了,還有肖四上面哲學的題目背了一遍,主要還是靠自己的理解的多一些,所以我的分數不高也不低。 至于時政部分的復習,主要還是平時多關注新聞和國內外熱點大事,時間充裕的話買一本時政類的輔導資料也可以,任汝芬或是肖秀榮系列都行。 (四)關于專業課:安大商學院四個專業(會計、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和旅游管理)統一命題,考的都是管理學。25——30分的客觀題,主要是判斷和選擇,相對靈活,需要理解;剩下的120分左右都是主觀題,也就是要背誦的,其中名詞解釋和問答題以及論述題都是死記硬背的內容,只有30分左右的案例題相對靈活一點,要靠理解,也要靠背誦。教材我用的是周三多第三版《管理學》,應該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創新部分最近幾年都沒考過,所以總的內容不多,大概是15章。復習資料建議買一本配套的《管理學:習題與案例》,再加上歷年真題就足夠了。 安大商學院初試的管理學考的不難,就一本書,而且考法比較死,背誦為主,所以不用太擔心。我第一年是從國慶節之后開始復習的,先是把書看一遍,第一遍要認真的看,每天看一章,自己再把這章的框架和重點列出來,總共15章,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過完第一遍。然后做做習題與案例上面的選擇題,還有歷年的真題選擇題,找找感覺。之后就是背書了,第一年的時候有點投機取巧,所以背的時候只是把近幾年真題考過的題目和自己總結的重點部分背了兩遍,再加上自己考試時發揮的還不錯,所以113分也對得起自己了。 第二年的時候還是先把書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把重點框架熟悉了一下。然后從十一月份中旬開始背書,這一次不止是把去年總結的重點背了,而且把《習題與案例》上每章的問答題和論述題都背了,一到兩天背一章,背完的第二天再回頭復習一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基本上把《習題與案例》上80%的題目背了兩遍,但這還不夠。我又開始背第三遍,一直到進考場為止還在背,不過背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定的理解,因為初試時最后30分案例分析題相對靈活,有具體案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答題,否則容易不知道答題的關鍵點在哪,不容易拿高分。我第二年就是這個地方吃了虧,案例題沒能很好的理解,答題時與書本上的知識結合的不夠好,所以最后得了119分,與自己一開始的預期有些差距。 關于初試:總的來說,對于數學要認真,重視基礎,錯題要重視,不要眼高手低;對于英語要堅持,單詞閱讀是關鍵,真題是最好的復習資料;對于政治,選擇特別是多選要重視,背誦不要過于盲目,理解的基礎上抓重點;對于專業課,主要是背誦,但是要在理解整本書框架的基礎上背誦。 復試:安大商學院四個專業(會計、企管、技管和旅管)統一復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項內容。 筆試為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滿分100分。復試的西方經濟學一定要認真看,特別是對于初試分并不高的同學,最好是高鴻業出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都看,并且一定要做題,有很多同學覺得初試分夠高,對于復試的復習就不那么認真(PS:我就是這樣的人),特別容易在復試的時候名次落到后面去。 面試一般為5分鐘,面試老師有七個。流程包括三項:1.中文自我介紹,2.隨機提問一個英語問題,一般都是常見問題,例如說介紹家鄉或是上學的城市,說說自己的優缺點,研究生期間的計劃等等。3抽簽決定一個專業問題,基本都是管理學類的問題,例如說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企業家所應具備的能力等等。其實面試的時候老師主要是看你的臨場反應能力和溝通能力等社會能力,不要緊張,大大方方的即可,適當練習英語口語和多看看管理類書籍足夠。 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說說: 安大商學院最后成績是四個專業在一起按照高低分排列,而總成績由初復試兩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為初試總成績中的(數學+專業課)除以3,這兩門課滿分為300分,除3之后為100分,大致算了一下,今年進入復試的所有同學中這兩門科相加最低大概在200分左右,最高的不超過260分,大部分同學在210——230之間。也就是說第一部分得分最低的也有接近70分,最高的85分左右。我總分是第一,但是按這種算法的話,初試排名大概在第5名左右。所以想報考安大的話專業課和數學要抓的緊一些,即使總分不高,但這兩門夠高的話,復試逆襲還是很有希望的。前提是你英語和政治要過線,并且安大明年不改計分方法。 第二部分為復試的(西方經濟學成績+面試得分)除以2,這兩項滿分各為100分,也就是說復試的成績最終是百分制,但要說一下,西方經濟學和面試兩項成績必須都超過60分才有資格參加排名,如果有一項不及格,則直接淘汰。今年西方經濟學試卷出的相對較難,不過老師改的相對較為寬松,70人左右參加考試,只有兩個人不及格,但也有大神考到90+,不過第二名只有79分,大家普遍在60多分,我考完試自己估計在55分左右,結果成績為70分,說明老師還是手下留情了。而面試部分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最高的90分左右,最低的也有80分吧,普遍在85分上下。 然后由第一部分得分(百分制)+第二部分得分(百分制)=最后總成績。也就是說初試和復試各占50%,所以對于學碩來說,安大的復試占比偏大,復試逆襲是很有可能的,而復試中面試差距不大,所以西方經濟學的分數對于總排名的影響可以說相當大。大家要多下功夫。 以前商學院是復試之后會有導師互選,也就是說不按照排名選擇專業,而是按照你是否有相關專業導師接受來確定專業,今年開始取消導師互選環節,而是按照四個專業總的排名和你所報考的第一志愿來確定專業,今年達到復試分數線337分的有77個人,最后參加筆試和面試的有66個。其中一個報考旅游管理專業,不到20個報考企管專業,剩下全是會計專業,沒有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而商學院四個專業總共招收80人,其中會計22人,企管25人,技管和旅管記不清了,保研總共19人,企管和會計各6個,技術經濟及管理4個,旅管3個。由于大部分人都報考的會計,而會計招收名額又少,所以很多報考會計的都調到技管和旅管去了,個人認為技管專業并不差,只是很多人不了解,大家報考專業的時候可以多了解了解,慎重選擇。 由于今年沒有導師互選環節,所以聯系導師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但建議還是盡早聯系導師,個人認為初試成績公布以后就可以聯系導師,聯系導師的過程中會體現一個學生的社會能力,老師不止喜歡成績好的學生,更喜歡綜合素質好的學生。 關于復試公平問題,就我個人參加復試的感覺來說,今年每個環節的成績都有公布,而且排名以及最后確定專業過程中的流程還是挺規范的,大家可以放心這一點。 其實考研的過程不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你自己制定計劃、調配時間和搜集各種信息的過程,這是個自我管理的過程?佳胁⒉皇俏ㄒ坏某雎,考上或是考不上都會給一個人帶來一些成長,享受自己認真做一件事的過程,結果雖然很重要,但是你努力過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其他東西也一樣重要。說了那么多廢話,不僅僅是希望對以后的學弟學妹有所幫助,也是自己總結上一個階段的自述,希望在下一個階段我能做得更好,我們都在路上,選定目標,加油就好。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