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考研的常識問題
查看(1292) 回復(0) |
|
ruier123
|
發表于 2015-06-12 17:01
樓主
1.考研高校選擇 A.三本(本地區、本學校、本專業)最容易成功; B.三跨(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最難成功; C.一本二跨(本專業、跨地區、跨學校)最為理想; D.二本一跨(本地、本專業、跨學校)最能成功; E.二本一跨(本地、本學校、跨專業)最好成功。 特別說明: A、B兩種選擇較為極端,一般不可取;C、D、E三種選擇是較為理想的考研模式,也是可取的。 2.院校及專業選擇 (1)該院校是985還是211 (2)該專業在全國排名第幾位 (3)近五年該專業招生人數、報考人數、錄取率 (4)近三年該校本專業指定參考書變化情況 (5)近四年該校本專業專業課真題有售與否 (6)近六年該校本專業開辦考前輔導班與否 (7)近五年該校本專業碩士生研究生畢業就業情況 (8)自己能否在這個專業找到一位相當的硬關系 3.考研科目 共四門:兩門公共課、一門基礎課(數學或專業基礎)、一門專業課 兩門公共課:政治、英語; 一門基礎課:數學或專業基礎; 一門專業課(分為13大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 其中:法碩、西醫綜合、教育學、歷史學、心理學、計算機、農學等屬統考專業課;其他非統考專業課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題。 4.考研分數(總分500分) 政治:100分 英語:100分 數學或專業基礎:150分 專業課:150分 其中:管理類聯考分數是300分(包括英語二100分,管理類綜合200分)。 5.試卷結構 政治:(馬原24分,毛特30分,史綱14分,思修與法律基礎16分,當代世界經濟與形勢與政策16分) 英語:(完型10分,閱讀A40分,閱讀B(即新題型)10分,翻譯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數學:理工類(數一、數二)經濟類(數三) 數一:高數56%、線性代數22%、概率統計22% 數二:高數78%、線性代數22%、不考概率統計 數三:高數56%、線性代數22%、概率統計22% 6.報名及考試時間 (1)網上咨詢:9月12日-9月14日(可同時報考多個院校,但一定要記住報考號) (2)預報名:9月份(應屆本科生) (3)網上報名:10月份 (4)現場確認:11月左右考生到指定地點交費并照相 網站: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yz.chsi.com.cn 7.研究生考試時間 第一天上午政治(8:30-11:30) 下午英語(2:00-5:00) 第二天上午數學或專業基礎課(8:30-11:30) 下午專業課(2:00-5:00) 8.考試成績公布時間:每年3月份 (1)復試一般在4-5月 (2)復試在考研中的權重是30%~50% (3)復試分為筆試和面試 (4)筆試分為英語的聽力筆試和專業筆試 (5)面試分為英語口語和專業課面試 9.有關專碩vs學碩 簡單而說,區別在于: 學制不同:學碩大多3年,專碩都是2年(現在好多都是2.5年,即12月左右畢業的樣子)。專碩:偏實踐國家擴招而設的考試難度較簡單(數學二、英語二)獎學金較學碩難拿雙證(注明專業學位);學碩:偏研究傳統研究生形式考試難度較困難,獎學金相對容易雙證讀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調劑專碩,專碩不能調劑學碩。 所以,大家請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考慮,如果只是為找工作,是否要選擇專碩以保險起見?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這很重要,這3年會徹底改變自己人生的路線,別拿人生開玩笑,開多了會遭報應的騷年啊。 10.有關緩沖就業壓力與考讀研成本 首先如果只是以本科時的狀態來讀研的話真的價值不大,畢竟在市場化經濟的今天,研究生沒有一定的真材實干的話價值不大的,不過按照經濟周期來看,從2015年讀研到2018年畢業的話,在畢業時國內的經濟情況應該是比較樂觀的。 讀研成本=(研究生學費+年人均消費+本科生年工資)×3獲得情況=年實習工資x1+國家補貼x3+知識獲得+碩士學歷 考研成本(以學長情況來計算)=3月實習工資+獎學金+租房房租+資料費+補習班=9000&(1-2次實習經歷)+(4-6門技能)+(3-10項獎項)獲得情況=毅力鍛煉+縝密的邏輯能力+較好的英語讀寫能力+一門實用性專業的框架搭建+基礎哲學體系 總之這里的總成本就是考研成本+研成本,大家估算下,要是機會成本飆到了幾乎等價的程度而難以抉擇的話~就扔硬幣定人生吧。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