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 2005 年803管理學試題
查看(1395) 回復(0) |
|
ruier123
|
發表于 2015-08-26 10:39
樓主
西南財經大學 2005 年研究生考試
考試科目:管理學 適用專業:管理類各專業 考試時間:2005 年 1 月 23 日下午一、判斷改錯(判斷正誤,并將正確的表述寫出。每小題 5 分,共 50 分)1、強有力的組織文化是制度化、形式化。制度化、形式化的規章制度是可以規范員工行為的。2、激勵因素是以職工個人的生理需求為中心的,既激勵因素與職工個人的生理特征有直接關系;保健因素則是個人的生理需求以外的,而且是更多地與工作有關聯。3、一般而言,組織結構先行變化,組織戰略隨之而變。4、公平理論指出,人不會單單將自己的成果或報酬與別人的做出比較,而是會同時比較雙方得到的報酬與支付的貢獻的比例,即員工把自己的投入和產出與其他人的投入產出進行比較。 5、按照弗蘭奇和雷文的觀點,領導權力分為職位權力和專家權力兩大類。6、預算是組織對未來一定時期內預期取得的收入和計劃花費的支出的清單。 7、一個領導者是否有成效,取決于他的領導藝術和領導方法,領導者的知識水平和學識是體現領導者成就的標志。8、領導可以越級指揮下級,也可以越級檢查下級的工作;下級可以越級反映情況,也可以越級請示。 9、計劃工作的第一任務是分配資源。10、菲德勒認為,確定領導有效性的關鍵要素是任務結構和職位權力。 二、簡述題(每題 10 分,共 30 分) 1、簡述 x 理論和 y 理論的基本觀點。 2、簡述計劃職能在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簡述集權與分權的關系。 三、論述題(每題 20 分,共 40 分) 1、試述組織的戰略與組織結構的關系。 2、試述目標管理的特點與作用。 四、案例分析題。(30 分) 楊家糯米美食公司楊利平本是瑩縣楊家村的一位普通農民,不過人們全都知道他有一種祖傳絕招——烹制一種美味絕倫的糯米甜品——楊家八寶飯。他自稱是這絕技的第五代傳人。早在清朝道光年間,他祖宗所創這種美食就遠近聞名,而且代代在本村開有一家專賣此種八寶飯的小飯館。他的父親直到解放初期還開著這祖傳小飯館。那時才十來歲的楊利平已時常在店前店后幫忙干點活了。后來合作化,跟著又進行了公社化,他爸又病死,飯館不開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公社社員,人家似乎已不知道他居然還保留了那種絕技。 80 年代,改革之風吹來,楊利平丟了鋤把,又辦起了“楊家店”,而他做的八寶飯決不亞于他的祖上。由于生意興隆,他很快發了。開頭是到鄰村去開分店,后來竟把分店也開到縣城乃至省城去了。1987 年,不知是他自己出的還是別人給他出的主意,他就在本村辦起了“楊利平糯米美食公司”,開始生產“老龍”牌袋裝和罐裝系列糯米食品來了。由于其獨特風味與優秀質量,牌子很快打響,不說本縣,連省里許多市縣都很暢銷,出現了供不應求之勢。楊利平經理如今已在經管著這家 450 多名職工的美食廠和分布很廣的甜品小食店網。奇怪的是,楊廠長似乎并未注意利用這大好形勢去擴大縱深。他好象試都未想試過去滿足還在擴大著的對他那獨特產品的需要。外省市買不到這種美食,連本省也不是處處有供應。原因是楊利平固執地要保持產品的獨特風味與優秀質量。小食店服務達不到規定標準,職工的培訓未達應有水平,寧可不設新點,不滲入新區。楊利平強調質量是生命,決不允許采取任何措施危及品質量。他說顧客們期待著高質量,而且他們知道他們所得到的楊家美食準是高質量的。楊利平糯米美食公司里的主要部門是質量檢驗科、生產科、銷售科和設備維修科,當然還有一個財會科以及一個小小的開發科。其實這廠的產品很少有什么改變,品種也不多。楊利平堅持就憑楊家一絕這種傳統產品,服務的對象也是“老”主顧們,彼此都很熟悉。楊家美食公司里質檢科要檢測進廠的所有原料,保證必須是最優質的。每批產品一定抽檢,要化驗構成成分、甜度、酸堿度。當然最重要的是檢控產品的味道。廠里高額聘有幾位品嘗師,他們唯一職責是品嘗本廠生產的美食。他們經驗豐富,可以嘗出與要求的標準的微小偏差。所以楊家美食始終在左近保持著它固有的形象。不久前,楊利平的表哥湯正龍回村探親。他原在縣里念中學,文革中回鄉,80 年代初便只身南去深圳闖天下。大家知道他聰明能干,有文化,敢冒險。他一去十來年,只聽說他靠兩頭奶牛起家,如今已是千萬元了。湯正龍來訪表弟楊利平,對美食廠的發展稱贊一番,還表示想投資入伙。但他指不出楊利平觀點太過迂腐、保守,不敢開拓,認為牌子已創出,不必 僵守原有標準,應當大力擴充品種與產量,向省外甚至海外擴展。他還指出這廠目前這種職能型結構大僵化,只適合于常規化生產,為定型的、穩定的顧客服務,適應不了變化與發展;各職能部門眼光只限在本領域內,看不到整體和長遠,彼此溝通和協調不易。他建議楊利平徹底改組本廠結構,按不同產品系列來劃分部門,才好適應大發展的新形勢,千萬別坐失良機。但楊利平對發表的建議聽不過去,反生反感,并說他在基本原則上決不動搖。兩人話不投機,語句轉激烈。最后湯正龍說楊利平是“土包子”、“死腦筋”、“眼看著大財不會賺”。楊反唇相譏說:“有大財你去賺得了,我并不想發大財,要損害質量和名聲的事堅決不做。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湯聽罷拂袖而去,不歡而散。廠里干部和職工對此反應不一,有人贊楊廠長有原則性;有人則認為他認死理,頑固不化。 問題:1.你認為楊利平的商業價值觀和經營觀念有些什么內容和特點?它們的養成因素有哪些?2.湯正龍的商業價值觀和經營觀念又是怎樣的?有哪些因素影響其形成?3.你對楊、湯二人的經營觀念如何評價?你認為什么樣的經營觀念與戰略最能適應這家企業的情況?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