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名校考研專業課常考知識點(12)
查看(836) 回復(0) |
|
易水竹
|
發表于 2014-12-17 20:04
樓主
市場的類型。依照于市場上廠商的數量、廠商所提供產品的差異、對價格的影響程度以及進 入障礙等特征,市場被劃分為完全競爭、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四種市場結構。 完全競爭市場。被假定為廠商數目眾多、廠商所提供的產量相對于市場規模而言只占很小的 份額,并且廠商進入和退出自由。在此假設下,每個廠商面臨既定的市場價格,從而邊際收益 等于平均收益,二者都等于市場價格。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所有的其他廠商一樣,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按邊際收益等于 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原則選擇均衡的產出數量。受需求的限制,企業處于下面三種均衡狀 態之一:獲得超額利潤、獲得正常利潤或虧損。對虧損廠商而言,按高于平均變動成本的最低 點以上的均衡價格和數量繼續生產比停止營業更有利。所以,完全競爭廠商的平均變動成本 的最低點被稱為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關閉點以上的邊際成本曲線就是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 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是行業中所有廠商的供給曲線沿橫向相加得到的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在長期內,廠商調整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以便使得成本為最 低;同時,廠商依照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原則決定產量。與短期分析一樣,完 全競爭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是平均成本以上的長期邊際成本曲線,行業中所有廠商的長期供 給曲線沿橫向相加得到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行業的長期均衡。長期內廠商可以進入或者退出某一行業。廠商的進入或退出不僅影響行業 的市場供給曲線,而且影響廠商的成本。廠商的進入使得供給增加,一般會減少行業中其他廠 商的超額利潤;同時也可能使得行業中所有廠商的成本不變、遞增或遞減。依此可以定義成 本不變、成本遞增或成本遞減的行業類型。 在長期中,市場需求的變動也會引起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的移動。隨著市場需求曲線的移動, 成本不變、遞增或遞減行業的長期均衡點的變動軌跡分別呈現水平、向上或向下的形狀。 完全競爭市場的效率。在長期均衡狀態下,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市場價格等于廠商的邊際成本, 或在行業中廠商的成本曲線相同的假設條件下等于平均成本,因而廠商以現有技術提供的最 低的成本生產社會最需要的產品數量。 壟斷市場。只有一家廠商提供所有供給的市場是壟斷市場。壟斷廠商面臨著市場上向下傾斜 的需求曲線,其邊際收益曲線位于平均收益曲線之下。這就決定了壟斷廠商在產品市場上不 僅要決定如何生產和生產多少,而且要決定索要多高的價格。 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按照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壟斷廠商決定生產多少,并索要到 市場需求曲線上相應的價格。在短期內,壟斷廠商可以處于獲超額利潤、獲正常利潤或虧損 狀態的均衡。對處于虧損狀態的壟斷廠商而言,只要均衡價格高于相應的平均變動成本,它就 會繼續生產。 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在長期中,壟斷廠商調整生產要素投入,使得在每個產量下成本為最低 。與短期均衡相類似,壟斷廠商根據長期的需求曲線所對應的邊際收益與廠商的邊際成本相 等來決定均衡產量和價格,處于虧損狀態的廠商在長期內會退出該行業。 無論是在短期還是在長期,壟斷廠商都沒有明確的供給曲線。 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可以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或在不同的市場上制定不同的價格,以增加利 潤。壟斷廠商借助壟斷的市場支配力對需求彈性小的消費者或在需求彈性小的市場上索要較 高的價格。壟斷廠商制定歧視價格的一般原則是,不同市場上的邊際收益分別等于廠商的邊 際成本。只有當廠商能夠區分不同消費者的類型并具有分割的市場,而且不同類型的消費者 又具有不同的需求彈性時,廠商才有條件施行價格歧視。 壟斷市場的效率。在壟斷市場處于均衡時,市場價格高于廠商的邊際成本,這意味著增加產量 還可以增加社會福利,表明壟斷市場上提供的產量不足。壟斷廠商提供的產量所對應的平均 成本一般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點,這表明廠商沒有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此外,完全競爭市場 均衡價格通常高于平均成本,均衡數量少于完全競爭,因而效率最低。 壟斷競爭市場。眾多的廠商提供同一種產品的供給,并且沒有進入障礙,但每個廠商提供的產 品又有差異,所以壟斷競爭行業兼有完全競爭和壟斷的特征。壟斷競爭廠商面臨的市場需求 曲線的彈性小于完全競爭而大于壟斷。 在短期內,壟斷競爭廠商的均衡與壟斷廠商一樣。在長期中,由于廠商的模仿和其他行業中的 廠商進入該行業等原因,壟斷競爭廠商傾向于處于無超額利潤的均衡。 與壟斷廠商一樣,壟斷競爭廠商無論在短期還是在長期都沒有明確的供給曲線。 壟斷競爭市場的經濟效率介于完全競爭與壟斷市場之間。 寡頭壟斷市場。該市場的典型特征是只有少數幾家廠商控制著行業的大部分供給。各個廠商 對市場具有某種程度的支配力。 單個廠商的行為取決于它對于行業中其他廠商反應所作出的判斷。有關廠商行為的假定決定 了不同的理論。經常引用的兩種相互對立的假定是:寡頭廠商通過勾結謀求獲得壟斷的超額 利潤;單個廠商在其他廠商不做出反應的條件下,通過違反協議獲取超額利潤。相應地,有寡 頭理論的勾結和競爭模型。 卡特爾和價格領導反應了某些相互勾結的寡頭廠商的價格和產量決策。 在具有代表性的相互競爭模型中,其需求曲線模型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寡頭市場價格的相對 穩定性;伯特蘭模型以寡頭廠商相互削價為前提,描述寡頭市場的競爭性價格的形成;而古諾 模型則描述了一種穩定的市場均衡。 寡頭壟斷市場的效率。通常認為它介于壟斷競爭與壟斷市場之間。但是,由于寡頭廠商所表 現出 來的策略性行為有很大的差異,因而準確地評價寡頭市場的經濟效率并不容易。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