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胡正榮筆記
查看(1205) 回復(0) |
|
|
發表于
樓主
傳播學總論》(胡正榮)強化習題及答案 第一章 傳播學論
發 布 人:圣才學習網發布日期:2008-8-10瀏覽次數:1847[大] [中] [小]第一章 傳播學論 一、填空 1.傳播學的兩大陣營包括:_______ 和 _______ 。 2.傳播學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 _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_ 以及個案研究法。 3.傳播學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學家 _______ 、心理學家 _______ 、社會學家 _______ 和心理學家 _______ 。 4.被稱為“傳播學之父”的學者是 _______ 。 二、名詞解釋 1.兩級傳播論 2.施拉姆 三、簡答 1.傳播學為何在20世紀初的美國興起? 2.試述傳統學派與批判學派的差異。 3.簡述傳播學五位早期學者的主要貢獻。 四、論述 結合實際工作談談你所認識的傳播學研究對象。 五、練習 翻閱重要的新聞傳播學刊物,如《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等,了解當代中國傳播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研究方法,及熱點問題。 習題答案 一、填空 1.傳播學的兩大陣營包括: 傳統學派 和 批判學派 。 2.傳播學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 調查研究法 、 內容分析法 和 實驗法 以及個案研究法。 3.傳播學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學家 哈羅德·拉斯韋爾 、心理學家 庫爾特·盧因 、社會學家 保羅·拉扎斯菲爾德 和心理學家 卡爾·霍夫蘭 。 4.被稱為“傳播學之父”的學者是 威爾伯·施拉姆 。 二、名詞解釋 1.兩級傳播論 答:1940年,拉扎斯菲爾德等人通過伊里調查發現,信息從大眾媒介到受眾,經過了兩個階段,首先從大眾傳播到輿論領袖,然后從輿論領袖傳到社會公眾。他們提出的理論稱為兩級傳播論。兩級傳播論認為人際傳播比大眾傳播在態度改變上更有效。是一種有限效果理論。 2.施拉姆 答:威爾伯·施拉姆(1907-1987),美國傳播學者,被稱為“傳播學鼻祖”、“傳播學之父”。他將傳播學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提出來,并力圖使之系統化、正規化、完善化。他創立傳播學的標志是1949年編纂的第一本權威性傳播學著作《大眾傳播學》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報刊的四種理論》、《大眾傳播媒介與國家發展》、《男人、女人、訊息和媒介:人類傳播概覽》等30余本著作,創立了衣阿華民意調查中心、伊利諾伊大學傳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學傳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學東西方研究中心傳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機構,培養了許多學生,是傳播學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簡答 1.傳播學為何在20世紀初的美國興起? 答:作為資本主義陣營中最為發達的美國,之所以能成為傳播學誕生的搖籃,除了具備基本的社會、學科前提條件以外,還有其獨特的社會、學科條件。 首先,在美國,傳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關重要。美國的政治家重視利用傳播媒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樹立形象、爭取支持。另外在戰爭時期, 政治家對傳播媒介的依附更凸顯出來。 其次,在經濟上,美國是資本主義陣營中唯一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加強經濟實力的國家。一方面,美國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需要壟斷資本家向國內、國際市場擴展,須對廣告、公關、消費者以及媒介的經營與競爭進行研究。另一方面,美國的大眾傳播業在兩次大戰之中和以后日益壯大。大眾傳播業客觀上和主觀上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傳播規律,改進傳播行為,擴大傳播效果。 再次,在社會上,美國的大眾傳播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互動中媒介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負面作用也顯現出來。一方面手中可以從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促進社會繁榮;另一方面,媒介內容中的暴力、色情等嚴重影響著受眾,特別是少年兒童。 (最后,在學術基礎上,許多歐洲學者流亡美國,造成各種人文社會學科和領域的繁榮,如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三論”、政治學、語言學、文化研究、統計學、符號學等等,直接導致了傳播學這個邊緣學科的誕生。) 2.試述傳統學派與批判學派的差異。 答:傳播學的批判學派與傳統學派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點及研究方法三個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異:美國的傳統學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維護現在的社會制度和傳播制度,因而實用性、經驗性明顯。而歐洲的批判學派是將傳播活動置于社會系統中加以考察,從哲學、社會學質化分析的角度探討傳播與社會結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矛盾與沖突。利用對現存傳播狀況的研究改變既存事實、促進社會變化,因而要對現有的狀態進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點的差異:由于傳播學傳統學派研究目的在于維護,在于實用,因而它的研究焦點就放在了傳播效果與受眾上。批判學派著重點在于宏觀的傳播體制的研究、傳播者和傳播與社會結構各要素的關系上。這與它希望找到變革的社會原因和根本動力的出發點不無關系。 研究方法的差異:傳播學傳統學派強調定量分析,注重實證、經驗、微觀。批判學派強調定性分析,注重思辯、理論、宏觀、全面。 3.簡述傳播學五位早期學者的主要貢獻。 答:(1)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 對傳播學的貢獻集中在宣傳分析和傳播過程研究上。他的博士論文《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具有非常強的經驗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他還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明確提出傳播過程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傳播,傳播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傳播,向誰傳播和傳播的效果怎樣。此文還從外部功能上分析了傳播活動的作用,指出傳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監視環境、聯系社會、傳遞遺產。 (2)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 是心理學中“場論”和“群體動力論”的最先提出者,并創立群體動力研究中心。群體動力論主要研究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特別關注群體規范對個體行為的制約和影響。從研究中可以得出: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是如此緊密,以至于群體的規范可以直接制約和影響個人的行為。二戰中他將這一理論應用于對軍隊士氣問題的研究,同時還進行了勸誘人們改變飲食習慣的研究。盧因的群體動力論對美國傳播學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也為傳播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層面和方法。 (3)社會學家保羅·拉扎斯費爾德 他最早進行實例調查研究,著有《馬里蘭城里失業的人》一書。之后又以總統選舉為課題,于1948年將研究成果匯集出版,即《人民的選擇》。書中的結論顯示:決定人們投票意向的,主要不是傳播媒介的影響力,而是人際傳播的影響力。在對人際傳播的進一步研究中,他提出了“輿論領袖”和“兩級傳播”的概念。正是拉扎斯費爾德的競選研究極其發現結束了“槍彈論”理論統治傳播學研究的時代。 (4)實驗心理學家卡爾·霍夫蘭 他畢生研究人的心理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具體研究說服與態度的關系,態度與形成的轉變,說服的方式,技巧與能力等。其中集中在實驗方法研究人的態度與說服之間的關系。如二戰期間主要研究陸軍部拍攝的軍事教育影片對軍人的影響。 四、論述 結合實際工作談談你所認識的傳播學研究對象。 答:(1)人類傳播的產生與發展。簡言之,就是要研究人類傳播的歷史。對人類傳播發生、發展的歷史研究設計的范圍非常廣泛,其中重要的包括傳播思想的發展、傳播時間的發展、傳播技術的發展等等。 (2)人類傳播的形態。我們所說的傳播形態是指人類傳播活動的不同類型。由于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和社會形態不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傳播形態。同時在一個社會中,因社會所需功能的不同又存在著眾多的傳播形態。比如:傳播四種形態的研究(即人們的內向交流、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跨文化傳播、發展傳播及新聞、輿論、宣傳、廣告、公關、營銷等等研究。 (3)人類傳播的過程(結構)。所有人類傳播活動都可以視為一個動態的過程或靜態的結構。從普遍意義上,對人類傳播活動的過程進行研究,是傳播學的深化研究,即深刻地研究傳播的本體活動。 (4)結合自身經驗談。 五、練習 翻閱重要的新聞傳播學刊物,如《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等,了解當代中國傳播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研究方法,及熱點問題。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