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百日沖刺“榨干”數學真題價值
查看(337)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6-09-13 12:32
樓主
1強化階段:高效利用真題
數學真題是最最重要的,至少要做到兩遍。第一遍嚴格模擬,第二遍按照李永樂歷年真題后半部分的講解復習。把1989到2013的全部都做(1998年以前的真題可以自己打印或者用圖書館里的武忠祥的歷年真題),因為1999年以前考過的很多題型近幾年都會拿出來重新考查,最近的一次就是2013年真題就與很早以前的一道真題極為相似,其他年份例子也有很多。但是1998年以前的出題風格、題量都與現在大有不同,所以就無需模擬了,直接做就可以。 第一遍做真題:模擬考試 我10月3號開始第一天模擬一套真題,兩天一套,第一天模擬,第二天總結、做錯題。到11月初,模擬完1999到2011的真題,后兩年留作最后的模擬。第二天研究完真題一般還有不少數學時間,就會去做1998年以前的真題,在規定的一個月內做完。期間把不會做的、做錯的都勾了出來。 因為98年以前的題都很直,不那么繞,所以做起來還算順手,就稍微快點。至于1999年以后的真題,我是從2011年開始從后往前模擬的,因為我覺得剛看完全書,檢測一下自己,就用了年份比較近的2011年(1999年的試題分數、出題風格與現在也不同),而且一個月連續做這么多套真題,到后來感覺就不如前面那么好,容易麻木,所以就把較近的年份放到前面。 我第一次做2011年的題就得了130+,雖然與網上的140的大神還相差甚遠,但這給予了我極大的鼓舞,讓我有信心做下去。雖然后面也有模擬的很差的,能達到130以上的次數少之又少,但是也都挺過來了,仔細看看每道題到底錯在了哪,哪個知識點不會還是不清楚,就去復習全書上查看相關的知識點甚至例題,這樣就感覺自己又多了幾份踏實,因為真正達到了查漏補缺的效果和目的。 做錯的真題題目反復做,反復做。因為往往第一次做錯的,下一次還是不會做或者做錯。錯題至少做3次才不會犯錯。而且這3次要相隔一段時間。真題就是要把不會的題也要熟練的自己寫出其步驟。在做過大概5套真題后,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就比較清楚了,可以自己總結下每套做錯的題涉及的知識點。 我當時一共總結出十幾個薄弱知識點,并把它們記了下來,并做了每個題目突破的先后順序,當時主要錯的就是兩部分,一個是高數的中值定理,一個就是概率論里的求分布函數密度函數的相關綜合題。其他出錯的小知識點也都記下來了,之后也挨個攻破了。 拿一張白紙做答題紙,把答案都寫在上面。一般來說,自己模擬真題時最好要在2.5個小時之內完成,如果完成不了,速度上不去,考場上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想取得高分或者理想分數難度很大。 只要前面的復習穩扎穩打一直走過來,兩個半小時之內做完一套真題是沒有問題的,我最快2個小時做完過(那套題簡單,具體哪一年的就不說了),最慢2小時40分鐘吧。每次模擬都是上午8點開始,到10點半結束,題比較難的話會給自己半個小時的檢查時間,主要用來檢查選擇題和填空題。 一般來說選擇題和填空題出錯過多的話,拿120分基本無望了。所以我會特別檢查一下選擇和填空,一般都能檢查出錯誤,在最后的考場上,我最后半個小時之內就檢查出了一道選擇一道填空。尤其是填空題,計算稍微出錯,就丟4分,選擇題因為計算量不大,到后期針對不同的題也會有特殊方法去篩選出答案。 第二遍做真題:依據解析復習 按李永樂真題后面的解析部分做第二遍真題,挨個每道題都自己做一遍,基本都會做,但也有算錯的,第一次做錯的就要更加用心了。第二遍真題時我給自己規定的任務是每天20頁,總共大概300頁吧,半個月完成,差不多就到11月20多號了。因為有的內容比較簡單,比如線代的前兩章,這兩章總共大概40頁,一天(也就是3個半小時)就能完成。比較難的內容可能會慢些。 完成這些還要做1998年以前做錯的題,但是比較少,需要一個禮拜吧。期間又把1999年以后的錯題做了一遍,就到了12月了,所以算起來,我1998年以前的真題做了兩遍,1999年以后的真題做了3遍,自我感覺還算可以。 好多人把真題留到最后做,其實時間是不夠的,而且真題需要研究,從10月份開始是比較適當的,或者再稍微早些也可以。但是還要保證全書之類的任務保質保量完成,所以就要有很好的規劃。很多人11月開始做真題,也可以,這樣的話就給后來的做模擬題時間很少了,幾乎沒有了。不過把真題至少研究兩遍,研究透了,不做模擬題問題也不大。 2沖刺階段:考前做模擬題 接下來就剩下模擬題了,我當時計劃是12月份30天大概完成13套模擬題,兩天一套,但由于真題、660題里面的錯題還沒處理完,就一直到了12月5號才開始了第一套模擬題,后來考前幾天又感冒了,耽誤了幾天,最后一共做了10套,不過感覺8套左右就差不多了。 模擬題的選擇,我用的是《湯家鳳絕對考場8套卷》和《合工大超越5套卷》(這個只做了兩套)。個人感覺湯家鳳8套卷難度適中,適合考前模擬,不會難到打擊自己的程度,里面雖然也有難題,但不多,和真題難題數量差不多。每年不一定考哪些題目,我們能做的只有全面復習,重點把握。之后距離考試就沒幾天了,就把合工大模擬題做了兩套,分數都是110+,不過也沒在意分數,只是把不會的和做錯的研究透之后,又把相應知識點復習了一遍。 需要說明的是,在做模擬題期間,由于是兩天一套,第一天模擬,第二天研究,所以第二天就會有很多空閑時間,這樣就可以繼續反復做真題里的錯題了,做完的話就做做660題里的錯題,總之每天上午的3個半小時,手一直沒閑著,后來對真題已經非常熟悉了。 到最后幾天真的叫做心力交瘁啊,不過對數學的感覺依然很好,感覺除了特別難的證明題,其他的題一上手大概都能知道考的什么知識,考的什么技巧。聽網上有前輩說考前幾天不要做模擬題,要保持對真題的渴望感,因此就沒有再做其他模擬題了,就把以前總結的小技巧大概翻看了一遍,又把自己認為忘了的公式、較為冷門的知識點過了一遍就準備上考場,最終130成績還算理想。 3學長小建議 數學要有針對自己的目標分數做出不同的努力,一般來說,數學一要想考到135分以上,那么必須達到四點: (1)對每個知識點都很清楚,包括一些生僻知識點(傅里葉級數、方向導數、散度旋度、歐拉公式、向量空間、假設檢驗、大數定律等等,很多) (2)常規題型必須保證非常熟練,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來。 (3)后期必須突破2個專題:一個是證明題,一個是物理應用和幾何應用題。 (4)做適當的模擬題(10套左右),以保證知道如何應對難題怪題。 如果目標分數在120分以上,那么對于基本題型和常規題型必須達到熟練,然后加上幾次模擬就問題不大。我當時目標就是130~135,按照上面方法做了,考試時有一道大題完全不會,但也能蹭到幾分,其他題目都會做(包括那個概率的生僻知識點),但還是有兩道大題因粗心算錯了結果,不過好在客觀題只錯了一道,所以分數剛好達到目標。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