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名校就一定十全十美嗎?
查看(415)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6-10-17 10:42
樓主
名校也有弱勢學科
并不是名牌大學的所有專業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綜合性的知名大學中,有些非傳統、非強勢的專業是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而增設的。這些新增設的專業在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方面不一定強過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專業是優勢學科,在該學科領域中占有很高位置。 名校同樣存在就業競爭壓力 就業,應該是學生最為關注的,而名校的就業率并非100%。知名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雖然設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關卡,但他們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名牌院校畢業的學生都具備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名校并非所有人都適合 在選擇專業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客觀地分析,理性評判自己的學習能力,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切忌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為貪圖名校帶來的“榮耀”而盲目“追熱”。全面認識名校,客觀評價自己,同學們會發現提升自身內在的含金量,遠遠高于名校賦予的光環! 名牌扎堆現象 名牌大學實力雄厚,聲名顯赫,這吸引了大量考生集中報考,直接導致報名人數多,競爭激烈。一些知名大學分數線水漲船高,錄取比率低,導致大批報考者落榜或選擇調劑。 名校保研率連年攀升 “升研”通道被擠壓 “我在對保研生和統考生的面試中發現,本校本專業保研生在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方面更勝一籌,他們在校期間獲得的專業滋養更多。” 這位教授指出,一些統考生考研的功利性太強,有的又繞到“為了更好找工作”的怪圈中來,僅靠集中精力準備幾門科目考高分。 除了二三本院校的“升研”通道被擠壓,在高校內部,不同學院之間的保研比例也受到質疑。“每個高考考上名校的學生都很優秀,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基地班就有資格獲得超出普通班的保研比例?” “效率與公平完全可以兼顧。”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保研應該消除學校歧視,給每所本科院校畢業生平等的申請機會,而不僅是“一本”院校的福利,這就需要大學建立明晰的評價體系。相對來說,我國大學的多元評價體系還不成熟,尤其是學校的自主評價部分,總給人隨意之感。 推免生比例增高 名校考研大門是否越開越小 每年考研之前,已經有部分本科生經由推薦免試(以下稱推免)成為一名準研究生。 進了二三本院校就難有保研資格 記者登錄北京大學等四所國內知名高校研究生院的官方網站,發現,不少專業的研究生推免數量占到招生總額的一半,有些理工科專業的比重達到70%~80%。 依照各高校公開的數據,這些知名高校的碩士生推免數量在整個招生總額的比重有一定的上升趨勢,即張艷沖所說的“統考變窄”。 推免生比例沒有具體限制 “優中選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推免生的質量。”清華大學研招辦主任屠中華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正是因為這一點,研招辦也會盡可能地尊重院系方的意見而不會進行過多干預,目前也沒有對推免生的比重加以限制。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