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考生—在夾縫中尋找陽光
查看(868)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2-02 23:04
樓主
每個人都有夢想,只不過夢想醒來的時間不同。我的夢想復活在05年的夏天,在同學會上,我見到了曾經的高中同學,一個當時學習成績居我之下,而如今無論是學歷還是薪金都在我之上的同桌,這一事實徹底刺激了我的神經。我的考研夢也就是在那時爆發的。有人說,成功是被逼出來的。我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沒有一種外在的動力驅使你起飛,你又怎能萌生蛻變成蝶的夢想呢?
我辭掉工作,毅然決然的背負行囊來到北京,向我夢寐以求的北京師范大學進軍。 于是,住地下室、蹭北師大食堂、去自習室占座、蹭課,偶爾還被老師揪出教室,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在這里,我與一群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人同起步,共同奔赴自己的理想。然而,這條道路并不平坦,有很多的阻力在困擾著我們,有人繼續進,有人向后退,有人戲謔的稱自己為“邊緣人”。“邊緣人”,多么藝術的稱謂,在哪個“邊”內,又在哪層“緣”外,這其間的含義和滋味,恐怕也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會明了。 當初剛到北京時,最頭疼的就是住的問題,為了日后學習生活的方便,我在北師大附近進行了周密的“偵察”,“偵察”結果是北師大東邊的居民樓、平房,人大三義廟附近的房子,五道口附近,都聚居著考研一族。然而,房子在價格上的差異簡直是天壤之別。例如,北師大附近的志強園小區簡裝修的獨立一居室,月租大多在1200元以上,而平房單個床位的價錢大約在300元左右。我為自己的理想之房苦苦找尋,耗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最后,我選中了北師大校內的一個大約有六平米左右的地下室,不可以洗澡和做飯,月付320元。費了這番周折,房租卻比我的要求還高出一些。 地下室不足30平米,卻被膠合板隔成了三個房間。現在想起來,這真是空間資源利用的最大極致。而寸土如金形容我的居所恐也不足為過。一床被褥,一個手提箱,就是我的全部家當。15瓦的燈泡吊在天花板上,發出昏黃的光,陪我度過那段孤獨的歲月。 一年四季,每走進房間,都會感到一股潮氣迎面而來,久而久之,我卻習慣了這股潮濕的味道,甚至在我考研結束離開這里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里,每回家進門時的剎那,仍會想起那時那里的味道。可不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懷舊的情結呢? “民以食為天”。住的問題一旦解決了,就該考慮吃的問題了,即所謂的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說的簡單些就是溫飽意識吧。為了節省復習時間,我在食堂辦理了一種臨時卡,每次吃飯都被扣除一定數額的手續費。雖然遭到了不公平待遇,但是這要比在校外吃飯便宜許多。起初我每次去食堂混飯吃的時候,總感覺好像占了別人的位置,擔心別人排斥的目光。所以,無論是排隊等飯,還是坐在那里吃飯,我都盡量速戰速決,像和誰進行比賽一樣。一段時間以后,我驗證了“千錘百煉”這個詞兒,感覺膽子和臉皮似乎得到了鍛煉,再也不會有最初的擔心。而且,我還發現,像我一樣混食堂的隊伍還是很龐大的。慢慢的,我們這些“邊緣人”不再孤單,大家總碰面后,繼而由面熟到熟識,每天大家一起排隊,一起吃飯。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生活,在日子的匆匆溜走間,在考研的枯燥歲月間,也為我增添了一絲樂趣。難忘的永遠是最好的,依舊懷念那段時光。 吃住都穩妥后,我將精力徹底的投入到復習之中。我的復習區域分三個,分別是教室、自習室和圖書館。有的時候,還會混水摸魚進到課堂去聽課。這幾個復習場所中,最有難度進入的是圖書館,因為圖書館需要打卡才能進入,我只能在前邊的學生打卡進入時,“順水推舟”而進門,雖然不光彩,可是沒有辦法。很多時候,白天的自習室和教室多被上課占用,我這也是不得以而為之。趕上考試期間,想在圖書館里找到一個位子就像大海撈針一般的難。晚上我往往去教室和自習室看書,那里安靜的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我往往錯誤的認為,這里就是我的母校。 平淡的生活中當然也有漣漪,至今最難忘的一次經歷,就是在混入大四課堂聽古代文學史時。那天在教室里上課的人不多,老師點名后,看似不經意的一眼,卻發現了坐在后排的我(后排一共三個人)。那位老師捋了一下所剩無幾的頭發,又扶了一下眼鏡,一臉嚴肅的說:“那位同學,你是這里的學生嘛?你叫什么名字?”我在他開始說話的時候,心已開始狂跳,有點尷尬又有些不知所措。我沒出聲,裝作鎮定的看著前方,就好像與我無關。當所有的人都回頭看我的時候,我低下了頭(因為我后邊已經沒有座位了,要不然我還會裝下去,也回頭看別人),我不說話,等待他的發落。“如果你不是我的學生,下節課請便吧?”他很客氣,我用沉默抵抗。他看我一直不配合他,“唉”了一聲,接著往下講了。 那一次尷尬的經歷,完全阻擋不了我再次聽課的意向。我憑著“久經沙場”的厚臉皮,接二連三的聽那位老師的課。最后那位老師已經對我這位插班生視而不見了,而且當我偶爾問他問題的時候,他會表現出毫不反感的神態來作答。我想這位老師如此照顧我,說他同情我也好,可憐我也罷,最終我還是達到了學習的目的。我當時就想,即使我考不中研究生,也多了一門本領,我的厚臉皮和我大無畏的“革命主義精神”,一定可以助我在未來的事業上大顯身手。 可是話又說回來,盡管當時我的學習機會和條件都要靠自己來努力爭取,但是我仍對這段經歷中出現的人和事心存感激。這一切教會了我該如何面對現實的不利,教會了我克服困難的樂觀精神和心態。 我的考研生活總結起來,生活品質是低劣的,條件相對的艱苦;復習階段是苦悶的、單調的,每天還需在自己的世界里苦苦的掙扎,與自己無數次的對話,尋找堅持的理由……那是一種縫隙間的生活,無論相對于大多數考研人,還是針對本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狀態。可是,正是在這樣的縫隙中,才會體現一個人的生存價值,也正是惡境才會逼迫我尋找陽光,尋找向上生長的力量! 事過境遷,雖然我現在的生活狀態早已脫離了那時的窘迫,可是我依舊時時用過去的這段經歷來鞭策自己。我用那時的“為研消得人憔悴”的狀態與物質生活良好的今天作比;我將“學習是一種生活狀態”貼在床前,時刻警戒自己只能進步,才能對得起曾經自己的付出;我用這篇文章來展示“邊緣人”的現實生活,為那些即將成為這個行列和正在這個群體中奮斗的人們搖旗吶喊助威。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