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華中科技大學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研真題
查看(1262) 回復(0) |
|
jevin
|
發表于 2011-03-07 21:33
樓主
第一問:考生應該如何看待復試?
高隨祥:保持一份達觀的心態 很多時候心態決定狀態,所以復試前的心態一定要調整好。考生必須對考試有正確的認識,任何一次考試都會有兩種結果,成功和失敗都在常理之中,必須對不同結果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有太多想法和顧慮,更不要有過多的要求。很多人在面試過程中有緊張的表現,就是因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對自己存在太多不切實際的“妄想”,結果出來也就難免患得患失了。認識你自己,專注于過程,才是考生應該有的心態。 其實考研沒有失敗者。做好你該做的,付出你可以付出的,之后的事情就要隨緣了。考官們從10~15分鐘的交流中對一個考生進行考查,主觀因素肯定會參與其中。其實篩選考生的過程就像工藝師挑選原材料,不適合工藝師雕刻的原材料即使再好也不能要,但也許換一個工藝師就能雕出很好的工藝品,所以關鍵是“不適合”,而不是“失敗”。 第二問:復試一般怎么考? 高隨祥:復試形式一般有三種 筆試一般分為專業筆試和英語能力考查,面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很多科研院所只設面試)。理科院系很強調考生的動手能力,需要考查考生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中的基本實驗能力,一般通過配藥品、設計實驗方案的方式進行。一些院所還會考查考生的文獻綜述能力,一般是讓考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查閱外文資料,就問題寫出中文綜述,借以考查搜集、查閱文獻的能力。 關于復試方式,一般分為三種:(1)門診式復試:設置幾個復試小組對考生進行“輪番轟炸”,比如口語考查組、專業考查組、科研考查組等等,每組設2~3個專家,考生從中體會“過五關斬六將”的感覺;(2)抽簽式復試:考生回答什么題目由抽簽決定,然后就問題與導師展開互動;(3)小組討論式復試:將幾個考生分為一組討論一個問題,從討論過程中考查考生認識問題的能力。中科院的政策是復試權重為30%~70%,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增加。按外語、綜合、筆試、面試分數乘以各自權重,之后相加得到的就是復試總分數。 馮教授:復試筆試70%、面試30% 復試成績一般的比例是復試筆試占70%,復試面試占30%,當然也有很多的學校和專業是五五分,視具體情況而定。中國海洋大學最后的考生總成績是這樣的:初試成績x70%+復試成績x30%,最后擇優錄取。復試一般包括筆試和面試,筆試一般是以試卷的形式來考查考生對于本專業知識的掌握,面試又分為自我介紹、專業面試、英語面試和綜合面試等。 劉教授:面試盡量引導考生發揮真實水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復試中一般實行單獨面試,每個導師組一般會由4~5位老師組成。考生按照順序進入考場后,先進行英語口試,然后抽取專業問題,一般考生都有幾分鐘的準備時間,導師根據考生具體的表現來打分。 面試時,如果考生因為焦慮、緊張等原因影響其臨場發揮,導師可能會再提問另外的問題,盡量引導考生發揮出真實水平,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相對提高對考生的要求。考生一定要學會一些實用的克服緊張情緒的方法,合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做自己情緒管理的主人。 第三問:應該如何準備復試? 高隨祥:可事先設計面試,預設“最糟糕的情節” 盡管復試考查的是綜合能力,這一點非短期能突飛猛進,但一定范圍里的臨陣磨槍對于復試非常必要。 考生應該抓緊初試后兩個月的這段時間,把學過的東西都連接起來,把初試中忽視的知識空白填補起來,把不確定的知識點回憶起來。這時候還要掌握本學科領域的新聞動態,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進展。可以上網查閱導師及面試評委的最新課題、文獻等方面的情況,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要及時了解復試范圍,通過查詢報考單位往年以及3月份以后發布的復試信息做出自己的計劃。查詢的渠道很多,可以電話詢問、登陸網站。此外,往屆學生的信息也有參考性,因為一般院校的復試情況有很大的連貫性。總之,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查看書目,綜合考試的知識點,并進行實驗準備。 對所考課程的準備,強調抓住一本書的最重要部分,即當自己在看完書合上之后馬上能想到的點,對于這些部分就要多花些時間,最好能梳理出一本書的主要定理和主要觀點,形成自己的體系。記住,這不是初試,不用面面俱到,不必像準備初試一樣深入具體。 以上是就知識功底而言的,除此之外,考生還可以設計一下自己的面試。也就是說,考生可以對面試過程進行一種情景的假定,來幫助自己平復因為陌生而可能出現的差錯。把面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應對方法、如何展開都演練一遍,防止出現尷尬的局面。引導也可以設計,這樣面試中一旦出現情況不至于亂了分寸。對評委老師的性格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把這方面的突出因素加進到“彩排”中,進行“最戲劇性的演練”,預設最糟糕的情節,這樣的準備一定可以揚長避短。 第四問:理工科考生應如何準備? 丁文軍:動手能力非常重要 初試已經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功,到了復試主要是以面試為主。 生命科學研究院十分重視考生歸納推理的邏輯能力、實驗知識方面的積累。由于研究項目與國外的交流機會很多,所以英語聽力測試占很重要的部分。大學期間做過畢業設計也很重要,可以考查考生的動手能力。實驗方面主要關心考生都做過哪些實驗,是獨立完成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設計過程中使用的儀器設備,實驗中用到的原理和對結果的判斷。比如做一個細胞實驗,就會問考生如何選擇藥品、如何進行分組、如何對照考慮、對結果做出怎樣的分析判斷、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結果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能力。考生對于理論與實驗的結合情況很重要,一些院校可能片面注重考研率,忽視了對考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我們要極力避免這種高分低能的情況,所以要提高技能培訓、實驗在復試考查中的角色。 在復試前的一兩個月里,要著重彌補自己的不足,加強對不懂知識和實驗技能地了解。如果考生少有畢業設計或實驗方面的鍛煉,可以主動聯系研究所去做,做到早接觸、早了解、早應對。 第五問:文科考生又應如何準備? 曹勇:文科生報考管理專業應提高數理分析能力 復試前,考生在知識儲備方面應做好充分準備。由于管理類專業近年來報考的考生很多是來自其他專業,原專業是理工科的考生應該在管理專業知識上多下功夫,而原專業是文科專業的考學應該在數理分析上多花時間。其實,管理方面的專業非常歡迎理工科類考生報考。因為理工科學生的假設、建模、論證能力和數學、物理的基礎,對于研究生階段做研究是非常有利的,寫論文和做課題的時候也會用到很多定量分析,所以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考生會有比較大的潛力。文科生雖然在應試和寫作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復合型知識結構和定量分析能力的缺乏會影響他們更長遠的發展,所以文科生如果要報考管理類專業應該注意數理分析能力的培養。 李運摶:關注熱點,梳理文學史脈絡 就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而言,我給考生的建議是,打好基礎,認真復習,放松心態。注意當前的一些熱點問題,多閱讀一些當代最前沿的話題研究、熱點討論,以及由此產生的爭議與分歧。總之,文學研究的一些最新的轉變都要多加關注。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相關書籍是比較多的,作品、作家、理論書等琳瑯滿目,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每個年代的文學代表人物、作品、流派、思潮等,考生在考前應該理順思路,以便在回答問題時直接找到要點回答。 第六問:導師如何看待“考生聯系導師”? 丁文軍:復試前自我推薦一下是有必要的 因為短短20分鐘的面試不足以全面了解,導師也希望能更透徹地了解學生,所以復試前的自我推薦是很必要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獲取導師的信息,給導師發郵件介紹自己的情況,一般我都會對收到的郵件進行回復。如果報考的是生物醫學,那我就會實話告訴跨專業考生要謹慎報考,而化學類的考生我很歡迎,因為像這種交叉學科會考慮多方面的素質。當然,也可以請別人引薦,或者可以約時間面見。 曹勇:提前的交流會讓考生收益匪淺 考生在面試前聯系導師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提前的情感溝通和交流會讓考生受益匪淺。曾經有一位跨專業報考的考生在考前咨詢我,經過分析后我發現,這位考生專業跨度太大,不適合報考我的專業研究方向,于是我建議他換一個方向報考。 姜洪義:是否聯系導師可視情況而定 每個學校的復試規則不同,考生只需要展示真實的自我就好。比如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是先復試然后再選擇導師,所以考生聯系導師與否關系不大。但聯系一下也是有好處的,一般可用電子郵件、打電話的方式。 馮教授:言行謹慎,避免引起導師反感 排名比較靠后或者是接近復試線的考生及時聯系導師,可能會增加錄取的可能,但是聯系導師一定要謹慎,最主要的還是讓老師感覺到你對于求學的熱切期望,而不是專門為了找關系而聯系導師的,避免引起導師的反感。如果有師兄師姐引見,那是最好不過的。 劉教授:在指導思想上不要陷入誤區 在面試前沒有必要聯系導師,現在好多考生陷入一種認識的誤區,認為聯系導師就能幫助自己錄取,其實不然,錄取與否最主要的還是看考生的綜合實力。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