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史綱建設史3
查看(395)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5-12-12 13:14
樓主
專題三 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一)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內容: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并且斷然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2)意義: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二)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1.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首次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這就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作出了新概括,對它們之間的關系做了新表述: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新部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偛季质墙洕ㄔO、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側蝿帐菍崿F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核心內容: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團結中國力量。 3.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今后一個時期奮斗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兩者是“姊妹篇”,有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而全面從嚴治黨,則是為了鍛造我們事業的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四個全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三)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1.新中國發展的兩個歷史時期及其相互關系 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2.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經驗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兩個一百年:黨的十五大報告首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重申“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一是到2020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到本世紀中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三次歷史性巨變: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現代化而奮斗。 三件大事:(1)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2)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3)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