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掙錢VS深造讀研 考研為將來能找到好工作
查看(677)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0-23 22:44
樓主
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已開始接受網上預報名。據了解,直接就業、考研和考公務員是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去向,雖然近年來考研熱持續升溫,各個高校也鼓勵學生考研,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對考研“不感冒”,掂著畢業證就找工作上班掙錢去了。而準備考研的學生大都目標清晰而明確:為了將來能找個更加稱心如意的工作。
“飯碗”的誘惑勝過考研 中原工學院土木072班的浮紹峰是該校學生會副主席,性格比較外向,活動、組織、溝通能力都比較強,他告訴記者,該校土木專業今年的畢業生沒有幾個準備報考研究生。他說,雖然他的家人都勸說他考研,但他還是決定先工作。 通過對該校紡織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機電學院的采訪調查,記者發現,盡管各個院系為了帶動學風的轉變而鼓勵學生考研,但這些工科院系學生中準備考研的人數占不到畢業生總人數的40%,大部分學生選擇了就業,尤其是男生就業比率更高。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張燕杰分析,工科是技能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本科畢業生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另外,工科的學生大部分是男生,這些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在工地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鍛煉,不論是專業技能還是實踐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而人的快速進步和發展,不僅僅是專業技能好就行的。自己在一線鍛煉幾年之后,跟那些讀幾年研或博出來的學生比,將來還說不定誰勝過誰。 河南理工大學中文系的范一凡一直準備考研,但今秋開學以后,她的同班同學都準備找工作了,雖然中間簽約的并不多,但這股找工作的勢頭還是讓小范慌了神:“說實話,現在大家都在忙著找工作,我實在安不下心來復習。再說就業壓力這么大,研究生也不見得會找到好 工作,很多文學專業的研究生甚至就業都困難。”談到是否會堅持考研時,小范表示,自己可能會去考公務員。 據河南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以往考研報名的時候,很多有考研意愿的同學都會熱衷于考研補習班或考研指導講座之類提高性和指導性“補課”,但今年的畢業生較往年不同,許多同學傾向于先就業。該校文學與傳媒學院團委書記王冠說:“以前不愁‘婆家’的研究生如今就業并不占優勢,這一現狀使得部分大學生在考研面前打起了退堂鼓。此外,一些畢業生之所以不愿考研,是覺得現在用人單位更注重能力和工作經驗。” 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政法學院、應急管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的畢業生考研調查顯示,盡管該校各個院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學生考研,但今年準備考研的學生數量較去年有所下降,大部分學生選擇了就業。 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現在企事業單位更注重工作經驗和個人能力。研究生畢業后,實踐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一般會低于工作三年后的大學本科生,就業壓力并不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畢業生感覺讀研有些“浪費青春”。三是大學自由的生活讓很大一部分學生過于懶散,根本定不下心來去復習。 “經過再三考慮,我放棄了考研。”已在騰訊河南公司實習的小秦畢業于黃河科技學院,本來打算報名考研,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他的理由一是考研成本高,二是自己的計算機專業注重實踐,對學歷要求并不高。放棄考研后,他選擇在一家網站制作公司實習了半年,積累了一定的項目開發經驗后,正巧趕上騰訊到公司招人,順理成章地走進了騰訊的大門。 考研是為了將來享“清閑” 馮彬彬是中原工學院理學院07級學生,原是校學生會干部,溝通、實踐、組織能力都比較強,但到大三他就退出了學生會,全身心投入考研。他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的專業本科畢業時工作不好找,能找到稱心的工作機會更不多,期望通過考研,將來能去高校等事業單位或找到好一點兒的工作。 相對于工科院系,基礎學科院系中不管男女生都傾向于考研。記者在對中原工學院理學院、外語學院的調查中了解到,這兩個院系的畢業生中有50%以上準備考研。記者 魏國劍 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李向東老師介紹,他們學院大力鼓勵學生考研,因為該學院的學生如果本科畢業后就直接就業,基本上是做一般的外貿性工作;而如果能考上研究生或博士,將來可以選擇去學校教書或做更高級的翻譯工作等。同樣的心理在該校理學院學生中也非常普遍。 該校紡織學院輕化072班的王冰心說,如果她本科畢業就去上班,很可能要去紡織企業做管理工作,發展前景不太好。她想通過考研,希望將來能去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在該校工科院系中,準備考研學生中的女生相對較多,比如在能源與環境學院,女生幾乎全部準備考研,選擇就業的鳳毛麟角。能源與環境學院的卜燕萍老師介紹,女生如果選擇直接就業,基本上和男生一樣要去生產或施工一線,艱苦勞累的工作環境和條件讓她們望而卻步;同時,招聘企業也不愿招聘女生,覺得她們柔弱的身體承受不了高負荷的勞動。鑒于此,工科女生很多想通過進一步深造,將來能夠去相對清閑和穩定的單位工作。 河南理工大學今年理工科學生報考研究生的比率基本上與去年持平,采礦和工業專業報考研究生的比率達50%,其他專業研究生報考率基本在40%~50%。據調查,很大一部分同學認為該校的理工科較有優勢,在學校學的知識已經能夠滿足就業需要,畢業找工作不是難事。準備考研的同學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擁有的知識已滿足不了個人發展的需要,他們想通過考研來提高自身的含金量。除此之外,個人興趣也是影響他們考研的重要因素。 黃河科技學院的豐君伊同學說,自己才21歲,年齡尚小,家里的經濟條件還算寬裕,因此他選擇考研,準備繼續學習深造,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目前的就業壓力,以便將來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該校外國語學院的畢天義說,考研可以給自己多找點事干,多學點知識總是沒有壞處。如果考不上也不耽誤找工作,并且考研這段時間的學習更鍛煉人的意志,在以后的生活中將會受益無窮。 讀研不可太功利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是否考研,同學們基本上都是在分析了自身和外界的情況后做出的理性決定,比如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選擇就業的比選擇考研的多;專業容易找到工作的,考研的較少;就業形勢緊張時,考研的學生就增多,就業形勢緩和時考研的學生就減少,比如發生金融危機的2008年、2009年,學生選擇考研的就較多;性格外向積極的學生,比性格內向的學生更多選擇在本科畢業時就上班;男生比女生選擇就業的多等。 問及“是否看到別人考研自己也跟著去考”,大部分學生都對此表示否定。 對于學生想通過考研來獲取更好的工作機會,中原工學院研究生處裴華強告訴記者,總體來說,該校研究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都比本科生高,但是不能抱著太功利的理由去讀研。“讀研應該是為了接受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而不是為了混一個學歷去就業”。 鄭州輕工業學院制冷及低溫工程研究生二年級的閆立強說,他的專業其實在本科畢業時非常容易就業,但他還是努力考研。“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讀了研究生,發現當初的選擇很對,對自己的知識結構、能力和水平的培養大有益處。”閆立強說。他建議有條件讀研的同學還是選擇考研,“趁年輕多學習兩三年,會使你受益一生,這跟提前兩年掙工資沒有可比性。” 和閆立強同校讀研二的應用化學專業王坤同學說,從短期看,研究生剛畢業參加工作時,一般比不上本科畢業上了3年班的人“上手”,但研究生的個人素質需要慢慢釋放,五六年之后,一般還是研究生的發展空間大,二者會拉開差距。王坤深有感觸地說:“讀研幾年確實有用,自我感覺跟以前的本科不是一個層次。”至于將來的工作,她毫不猶豫地說“肯定沒問題”! 記者在鄭州大學的一個研究生QQ群里看到,不少考研一族在群里交流考研經驗。一名網友說:“如果僅從金錢上衡量,讀研與上班似乎無法對等,但我想要的是一種生活的經歷——這種經歷只能趁年輕時得到,難道要我到三四十歲再去考研?” 編后: 考研從實際出發 切不可盲目跟風 知識改變命運。“考研”熱得發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那么,考研熱會不會熱過頭了呢?一位家長的話頗有代表性:“考研已成為一種潮流,但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只有考研才有出路,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和積累經驗也未必不是一條更好的道路。” 事實上,絕大多數應用型的專業,讀研究生對于掌握知識和加強應用的作用不明顯,不如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和提高更實用。每個人的學習、身體、經濟等方面的條件是不同的,所以考研不要“從眾”,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不能盲目跟風,為“考研”而“考研”不可取。 家長、考生要以平常心看待考研熱,相關社會機構和教育機構也應分析預測人才供求狀況,科學設置專業,引導考研熱朝更理性的方向發展,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開發。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