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的故事:明朗少女成功記
查看(752) 回復(0) |
|
|
發表于
樓主
那一年,我參加了北大的考研,考進北大法學院。想來已是往日歲月,但其中的每一幕都已沉淀為記憶精髓,不住的勾起對過往的回憶。
或許可以說北大法學院是中國最難考的法學院之一,民商也算是法學院的熱門專業,所以當有同學聽說我考北大時,都勸我放棄,不必勞而無功。我本無必勝把握,聽到這種論斷,心中更是惴惴不安,但是出于對工作現狀的不滿與對北大的渴望,我最終決定試一試。 北大的專業考試要考十門,這本已讓人頭痛,但更讓人頭痛的是沒有指定教材,我本科不算一個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中沒拿過一次獎學金,學習成績在班里應該是中游吧。自從入大學時起就沒為自己的學習成績自豪過。相對于本校的女生,我可以算是個壞學生,很少上課,主要是自己喜歡的老師課堂爆滿,占不到座位,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又實在聽不進課;但相對于本校的男生,自己算是比較愛學習的,因為相對而言自己去圖書館的時間要多一點。但是,以我的教訓要告訴大家的是:本科認真學習對于考研十分重要,認真聽課尤為重要。 當初想考研時,理想是考本科大學以外的學校,當時離一月份考試的時間大概只有三、四個月的時間了,如果從此時開始找資料,開始準備考北大法學院,自認為可能性太小,就想考清華法學院,但后來聽說清華自費,又心疼學費,還是放棄了,后來又拖拉一段時間,終于下定決心考北大法學院。 當年的一月到三月是我收集考研資料和聽取先行者意見的時間,北大法學院雖說不指定教材,但是網上仍流傳著考研書目,所以看書并非漫無邊際。大家可以去瀏覽一些考研網站及頻道,自己覺得其BBS很有用,我當時在四川一邊工作一邊考,不能報班,身邊也沒有志同道合的戰友,大部分考研信息都是從網上找到的。 至于時間安排,倒不是很準確,主要還得根據自己的習慣。我是喜歡第一遍看得快(大概一個月把所有的書翻一遍吧),第二遍慢些,很細,第三遍就是在記憶了,第四遍(考前半個月到一個月)就是回憶一下所有知識點,查漏補缺。 政治主要看了教材、大綱解析和歷年真題;英語選了一本詞匯書,很小,我想詞匯不用要買一本很大很厚的書來看,然后就是練習閱讀理解和真題。模擬題也作了一些,但是由于時間緊做的不多。有些模擬題質量不高,我感覺還是分析題型和大題的解答步驟之類的比較有用。復習政治主要是理解和記憶,對于馬哲、政經、毛概、鄧論的具體方法如何,我好像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對于政治我想和其他知識一樣,關鍵是對整個知識結構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在這個知識結構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關鍵是對各個部分能夠融會貫通。答題關鍵還是思路,每一個題都有考點,拿到一個題后首先要想其考點在何處,對應書本上哪一部分或是幾部分的內容,同時答題時不要將書本知識點與題干內容分開,讓人感覺兩張皮,而要結合起來回答,讓改卷老師覺得有血有肉,緊扣主題。簡答題,直奔主題就行,要將知識點答全,最好用阿拉伯數字標出來,方便老師給分。問答題,可用“三么”格式回答,問答題既要體現出段落層次和知識點,又不能像簡答題那樣死板,最好整體上看起來像一篇袖珍小論文,又能明確羅列出所有知識點。 我本身是文科生,對政治里的基本知識從初中學到大學,所以不存在太多理解困難,對于政治大體上也有一個框架。復習政治要從大處著眼,即要對整體知識結構有很好把握,從小處著手,即要把每個知識點中的具體內容理解透、記全記準,只要知識掌握扎實了,問題也就好答了,分數自然也就好拿了。 考北大法學院最令人難受的就是專業課——要考的內容太多,而且不指定教材,但也有書目。看了看歷年真題,有些問題的確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也不用擔心,考研,考過了就行,不需要考滿分,不必所有的題都會作答。北大法學院每年都有專業課的輔導班,個人認為有必要上一下,如果沒有時間或是不方便也可以找課堂筆記看一看,考研網站的BBS上就有,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看看法學院各位老師的論文,了解一下就行,不必全都背下來。考北大法學院的關鍵是基礎,不用急,一個一個問題弄清楚,知識點把握好了,就不怕考官出題了。 考研歷程是人生的一種歷練,只有你曾經痛苦過,你才會珍惜自己的所有,才會體會到幸福帶給你的沁人心脾的甜蜜。不必把考研看得太重,人生一兩次成敗決定不了什么,關鍵是你要有一顆上進心,同時還要有一顆平常心,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事。快樂生活,其他一切成就或是失敗只是你快樂人生的點綴。明朗起來,為自己想做的事。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