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 - 話題

    國際關系是名詞解釋和簡答(修改版)
    查看(1624) 回復(0)
    小白楊
    • 積分:482
    • 注冊于:2010-08-02
    發表于 2010-11-29 23:30
    樓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戰后國際關系的影響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是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它對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主要的影響是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變化。
    1、首先,它造就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登上了世界資本主義霸主的寶座。由于戰爭沒有在美國本土進行,美國不僅沒受到多大的損失,還利用出售軍火發了戰爭財,經濟力量空前發展。戰爭還刺激美國軍事力量的膨脹。大戰結束后,美國在世界各地擁有軍事基地,還壟斷著原子彈。
    2、其它帝國主義國家降為資本主義二流國家。德意日作為戰敗國,經濟、政治上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英法受法西斯侵略影響,國力大大削弱。經濟上依賴美國,使美國乘虛而入,逐漸開始了對西歐的控制。
    3、蘇聯作為政治、軍事強國崛起,兩極格局形成,美蘇由戰時合作迅速轉為冷戰。大戰給蘇聯造成了嚴重損失,經濟損失達4850億美元,人口死亡2000萬。蘇聯對二戰勝利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影響。隨著二戰勝利結束,東歐和亞洲先后出現了一些人民民主國家,社會主義越出了一國的范圍。
    4、給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可能性和更加現實的道路。英法等殖民主義國家陷于戰爭,大大削弱,各被占領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許多國家相繼獨立。
    5、一方面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另一方面促進了科技的發展。二戰后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軍事需要促進了科技發展,如原子彈的研制成功。40年代末起,美國便發生了技術革命。這也使得科技因素對國際關系的影響空前明顯。


    二、試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對外政策
        蘇聯在二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戰后國際威望大大提高,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為恢復戰時嚴重受損的經濟,保障自身安全,蘇聯采取了安全保障戰略。總體上對美英不干涉美英事務;在蘇聯控制的東歐不準美英干涉,杜魯門上臺后,蘇聯采取妥協的態度避免矛盾尖銳。1、強調維持大國合作,主張把戰時同盟維持到戰后,以蘇美英三大國合作為基礎,贊成建立聯合國。主張聯合國必須有力;必須堅持大國一致原則。2、重視在東歐建立保衛蘇聯安全的屏障。二戰期間斯大林就想把歷來對蘇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東歐變為自己的控制范圍。雅爾塔體制便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戰后,蘇聯幫助東歐國家加速政權建設和經濟發展。東歐誕生了許多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受歷史傳統影響,翻了一些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錯誤。在東歐國家強制推行蘇聯模式拖累了各國的經濟。3、嚴懲法西斯侵略國家使之不能東山再起。主張根除法西斯勢力,促進民主與和平,防止新戰爭的產生。4、在遠東地區重新安排。收回頁庫島,占領日本北方四道,加強在遠東的縱深防御。
        這些政策旨在鞏固勝利成果,維持和平環境和雅爾塔體制,保住東歐,頂住美國;對西歐和亞洲各國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則只在不導致美蘇軍事沖突的限度內予以一定的支持。
    隨著美國逐漸挑起了冷戰,蘇聯采取相應的積極防御方針,立足于準備一場新的戰爭的到來。1947年后成立了情報局;在德國問題上,與美國爆發了第一次柏林危機;在經濟上針對馬歇爾計劃,實行莫洛托夫計劃;在軍事上擴大軍隊編制,并加緊研制核武器,55年建立華約組織,與美國開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美蘇爭霸成了國際關系的主流。




    三、美國遏制理論的提出
    1946年2月美國駐蘇聯使館參贊喬治·凱南發給國務院一份長達八千字的電報,全面分析了戰后蘇聯的理論、意圖、政策和做法,并提出了相應對策。1947年7月,凱南在《外交季刊》上發表《蘇聯行為的根源》一文,分析了蘇聯行為根源和對外政策目標,進一步公開闡述了八千字電報的內容和觀點,從而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蘇聯”的理論。
    凱南遏制理論有兩個要點:一是“重點防御”。主張對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區分主次/對主要地區死守不放,如大西洋共同體的國家和地區;地中海和中東各國等。而對此要地區在迫不得已時應準備放棄,提出要避免“把手伸得太長”,以免美國自己無力承受。二是認為蘇聯并不想對西歐、日本等國軍事出擊,威脅只是政治和心理上的。因此,主張從經濟援助下手,以美之長攻蘇之短,進行和平演變,分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陣營。他特別主張:馬歇爾計劃應由歐洲主動提出,包括復興德國;對蘇聯和東歐也要提供經濟援助;改變對日政策。
    凱南的遏制理論是從戰后初期美國經濟、軍事的實際能力出發的,適應了當時美國統治集團的需要。杜魯門政府實際上采納了遏制政策。遏制理論對戰后初期美國對蘇戰略和政策的確立和執行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杜魯門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




    四、印巴獨立與克什米爾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革命風暴席卷整個亞洲。印度也掀起了要求推翻英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的新GC。英國為維持在印度的殖民統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挑撥離間,制造分裂,引起印度國內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仇恨不斷激化,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沖突不斷。
        1947年6月,英政府宣布了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割為巴基斯坦國、印度聯邦和王公土邦三部分。同年8月,印度與巴基斯坦正式分治。之后,大多數土邦并入印度。
    導致印巴分治的原因有很多:1、是印度人民直接、長期反對英殖民主義的結果。印度歷史上爆發過數次大規模的反英斗爭。2、是英殖民者在印度地區長期推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結果。3、也是歷史上印度地區民族沖突和教派沖突的結果。4、經濟因素是導致分裂的根本原因。
    印巴分治使英國在印度的經濟利益基本上未受削弱,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形成了一些爭端,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原是印度北部的王公土邦,穆斯林占人口大多數。根據蒙巴頓方案,土邦可自由決定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或是保持獨立。印度利用印度教王公所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宣布并入印度。但這違背了蒙巴頓方案中大多數人口為穆斯林的地區應劃歸巴基斯坦的原則。因此,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印巴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的主權,在1947、1965年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武裝沖突。
    經過幾次戰爭后,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了克什米爾約2/5的地區,約100萬人口;印度控制3/5地區,人口約400萬。
    五、巴勒斯坦問題的由來與第一次中東戰爭
    巴勒斯坦問題自產生之日起就成為世界的熱點一直至今中東地區也因此成了世界上多年動蕩不安的地區。
    巴勒斯坦原先的居民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猶太人的祖先是希伯來人,由阿拉伯半島的南部遷至巴勒斯坦地區,并建立國家。后來羅馬帝國占領巴勒斯坦,對猶太人實行迫害政策,迫使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政府巴勒斯坦,逐步完成了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
    19世紀以來,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運動的影響下,流亡在世界各地飽受其時的猶太人發起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鼓勵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國家。一戰后,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美為控制巴勒斯坦地區,破壞阿拉伯各國民族解放運動,就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挑起宗教和民族矛盾。二戰期間,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也刺激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美國不斷排擠并逐漸取代了衰落的英國的地位,支持猶太人大搞反英排阿運動。英國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討論。聯合國通過分治方案,決定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由于在土地面積分配不公,引起阿拉伯各國的強烈反對。英國支持阿拉伯國家聯盟反對聯大決議。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委任統治,以色列國當天下午宣告成立。美蘇立即予以承認。阿盟各國出兵反擊,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由于美國的壓力,英國停止支援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很快掌握了戰場上的優勢,并向阿拉伯國家大舉進攻,迫使各國簽訂停戰協定。通過戰爭,以色列不僅沒少領土,反而侵占了兩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區的五分之四,致使大批巴勒斯坦難民流落在各阿拉伯國家。聯大決議中的阿拉伯國家始終沒有建立。戰爭結束后,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不多縣嘎拉博國家侵犯,阿拉伯各國不斷反抗,中東陷入長期的動蕩和沖突。第一次中東戰爭使巴勒斯坦問題更加復雜,民族、宗教、歷史問題糾纏在一起。直至今日,巴勒斯坦問題仍看不到解決的跡象。
    六、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過程和影響。
    萬隆會議,即第一次亞非會議,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萬隆開幕共有來自亞洲和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
    會議召開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遭到嚴重削弱,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2、亞非許多國家仍處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統治狀態,他們面臨著反對新老殖民主義,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的共同任務。3、中國、朝鮮在朝鮮戰爭中取得勝利,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戰爭的的勝利,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氣焰。亞非國家以獨立的姿態走向國際舞臺。
    過程:1、首先是一般性發言階段,大多數國家表達了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表示希望加強亞非國家的團結。但伊拉克、土耳其等國手美國挑撥,把矛頭指向中國和共產主義。對此,周恩來總理重新準備了發言稿,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異”原則,闡明了中國的立場和態度,為會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2然后是分組討論階段,各國代表分成經濟、文化、政治委員會三個小組進行主體討論,雖然爭論很激烈,但在求同存異的原則指引下,最終達成了協議。3、1955年4月24日,會議通過最后公報,是會議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總結。
    影響:1、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召開的討論自己的命運和問題的會議,這本身就反映了亞非國家發生的深刻的歷史性變化。2、開創了亞非國家友好合作、共同奮斗的局面,增進了各國的了解,推動了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3、萬隆精神,即亞非國家為反帝反殖,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建立和發展友好團結合作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而求同存異,共同斗爭的精神成為指引第三世界國家團結奮斗的指針。
    七、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對外政策調整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美蘇關系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赫魯曉夫上臺后,面對著復雜的國際形勢:冷戰氣氛濃厚,美國廣泛建立軍事包圍圈,德國和柏林問題亟待解決,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赫魯曉夫不僅對國內政策進行了許多調整,對外政策方面也有很大變化。
    他分析了時代的特點,提出了“三和”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三個口號,并作了解釋:和平共處是蘇聯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也能和平共處;和平競賽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體系的競賽,社會主義體系必將取勝;和平過渡,指社會革命的形式有多種,暴力和內戰不是改造社會的唯一途徑。
    在“三河”路線指引下,1、蘇聯開始解凍同西方國家的關系。解凍的重要標志是1955年7月,蘇美英法四國首腦的日內瓦會晤,以及東西放在戰爭遺留問題上一系列協議的大成。同年9月同聯邦德國建交;12月,蘇聯從奧地利撤軍,承認奧地利的中立地位。
    2、調整了同東歐國家的關系,糾正了斯大林的一些錯誤。主要體現在改善蘇南關系的事件上。1955、56年雙方相繼發表《貝爾格萊德宣言》和《莫斯科宣言》,實現了兩國關系正常化。
    3、開始向第三世界大力滲透。56年進入埃及,60年滲入古巴,60年代又向非洲南部滲透,想通過經濟、軍事援助擴大蘇聯的影響。
    赫魯曉夫的對外政策調整是從實力地位角度出發繼續同美國抗衡。在此前提下表現出一種靈活性,向西方發起了所謂的和平攻勢,順應歷史的潮流,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對其它社會主義國家還是進行了許多干涉,大國沙文主義依然存在。
    八、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過程、影響
    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戰后中蘇關系史上最不友好的時期,雙方由意識形態上的分歧,發展到兩國關系的惡化又到全面的對立和對抗,甚至發生了邊界沖突。
    導致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1、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①赫魯曉夫對斯大林全盤否定,引起中國方面的異議。②關于戰爭問題,中國堅持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原則,蘇聯認為在核時代,戰爭是可以避免的。③赫魯曉夫提出了“和平過渡”問題,中國堅持通過暴力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觀點。2、國家利益方面的沖突。①赫魯曉夫試圖把中國納入蘇聯的戰略軌道。②蘇聯要求中國的對外政策服從于蘇聯的對外政策,對中國反擊印度在中國邊境上的入侵表示不滿。③蘇聯在邊境和領土問題上挑起爭端和沖突,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過程:1958年蘇聯無理要求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企圖從軍事上控制中國。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損害,因此遭到中國堅決拒絕。1959年6月,蘇聯撕毀協定,拒絕供給中國原子彈樣品和有關技術資料。同年9月,蘇聯在中印邊界沖突問題上,公開發表偏袒印度的聲明,將中蘇關系破裂公諸于全世界。1960年開始,中蘇關系進入全面惡化時期,蘇聯單方面撕毀經濟合同,撤走了全部專家,給中國的建設造成嚴重困難。在意識形態方面極力攻擊中國。在國際上竭盡全力孤立中國。1962年,在新疆地區進行大規模顛覆活動。1965年,蘇共在莫斯科召開19國共產黨分裂會議,中朝等7國拒絕參加,中蘇關系全面破裂。1969年3月,兩次入侵珍寶島地區,挑起邊界武裝沖突。
    影響:1、公開分裂了社會主義陣營,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可乘之機。2、使雙方付出了沉重代價,為準備軍事對抗花費大量資金。3、使中國適時調整了對外政策,推進了中美在這一時期建交。4、暴露了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使其在對外關系中處于被動。
    九、60年代非洲獨立運動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外部原因有:二戰使殖民主義大國普遍衰落,為非洲獨立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亞非會議1955年的巨大成功,加強了非洲各國的團結;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鼓舞了斗志,戰后出現許多社會主義國家支持同情非洲。內因有:非洲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爭教育了人民,培養了革命力量。非洲人民提高了民族覺悟;出現了民族主義的政黨;泛非主義,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民族主義的發展。
    其發展過程大體分為3個階段。其中1958至60年代末是獨立運動空前高漲時期。1960年,17個國家獨立,當年被陳為非洲獨立年,此后許多英屬殖民地相繼獨立。1963年非洲統一組織的建立,是非洲各國人民反帝反殖長期斗爭的勝利成果。1963年5月,31個非洲國家首腦舉行會議。5月20日簽署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非洲統一組織宣告成立。根據憲章規定,非洲統一組織的宗旨是促進非洲國家統一與團結,協調非洲國家在政治、外交、經濟方面的合作,從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解放尚未獨立的非洲領土。阿爾及利亞人民武裝斗爭的勝利和剛果民族獨立運動都是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歷史上的光輝篇章,沉重打擊了殖民主義。60年代末非洲獨立國家增至41個。直到1990年,非洲國家全部獨立,宣告了殖民統治在非洲的結束。
    60年代非洲獨立運動發展的特點有:1、為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由分散走向聯合。2、泛非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為非洲獨立運動提供了指導思想。3、雖然政治上擺脫了宗主國的控制,但是經濟上還受殖民主義者的控制。4、屬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性質,具有反帝特點,但并不徹底的反封建   


    十、戴高樂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1959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戴高樂任第五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核心是在維護民族獨立、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恢復法國的大國地位,使法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政策提出的背景:1、戰后法美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法國在經濟、政治上受到美國的限制,希望能有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2、國際格局發生變化的結果。美蘇冷戰使法國感受到安全的威脅。3、戴高樂個人同美國關系不好。美國二戰期間沒有支持戴高樂,使其懷恨。

    其政策基本內容有:1促進法國外交上獨立自主。①反對美國的霸權,維護民族的獨立,謀求法國的大國地位。主要反對美國大西洋聯盟的霸主地位。②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戴高樂認為美國靈活反映戰略是與歐洲盟國脫鉤,對美國保衛歐洲的能力表示懷疑。認為法國在北約中有損法國的國家利益。③主張建立三位一體的核力量。1960年試制成功第一顆原子彈。2、加強法德合作,推動兩歐的聯合。戴高樂認為德國的分裂及美蘇對峙對德的控制使德國不能成為法國的威脅,而且歐洲聯盟的建立也不能缺少法德。1963年法德簽訂《法德合作條約》,實現歷史上的和解,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發展。3、調整改善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①1964年中法建交,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②對蘇聯既保持警惕,又希望建立緩和諒解的合作關系,擴大法蘇經貿合作,通過向蘇聯靠攏擺脫美國的控制。4、非殖民化的問題,使法國贏得有利的國際地位。

    戴高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對維護法國的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提高國際地位,推動兩歐聯合和世界多極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戴高樂獨立自主外交政策雄心很大,經濟不足是其弱點,不可能使法國從根本上改變其國際地位。

    十一、尼克松主義提出的背景、內容及其實施

    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和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戰后美國歷屆政府所實行的一套全球戰略已無法照舊執行下去。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國第37任總統。他為保住美國的霸權地位,提出了一整套新的對外戰略,即所謂的“尼克松主義”‘

    背景:1、美國實力地位的下降。經過五、六十年代的朝鮮、越南戰爭,美國元氣大傷。由于美國長期巨額的軍費開支,導致美國財政狀況惡化;國內還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危機,爆發了大規模群眾性反對越戰運動和黑人民權運動;美國工業總產值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于戰后初期相比大大下降。而蘇聯實力地位有所增強。2、兩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3、第三世界的崛起,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打亂了美國的全球部署。

    內容:提出“伙伴關系”、“勢力”和“談判”作為尼克松主義的三根支柱。其涵義是,美國繼續從實力地位出發,通過對話和談判穩住蘇聯;承認西歐、日本同美國的平等地位,即“伙伴關系”,來獲得盟國的支持,牽制蘇聯;同時利用中國同蘇聯的矛盾制約蘇聯,使美國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動權。

    在戰略方面提出了“現實威懾戰略”。①在核武器上以“充足論”代替“優勢論”。②把“兩個半戰爭”變為“一個半戰爭”。③分擔負擔的防御方針。

    實施:1、軍事方面:①開始削減軍費。②開始削減軍隊。③對海外駐軍削減。2、在外交方面:①結束越南戰爭。在戰場上,美國連遭失敗,損失嚴重,在1973年3月29日從越南撤走了所有的部隊,實現了從越南脫身。②主動打開同中國的關系。在中蘇關系惡化的情況下,1972年2月,尼克松訪問了中國,發表了上海公報,打破了中美關系的堅冰。③調整同西歐、日本的關系。與它們建立“伙伴關系”,尋求共同發展。④緩和同蘇聯的關系。從1972至1974年,美蘇首腦頻頻互訪,簽訂了許多限制核武器、促進經濟技術合作的協定。這樣,美蘇關系在70年代進入了緩和時期。

                                                       

      戰后國關史名詞解釋(三)
    時間:2005年04月25日
    1、埃維昂協議
    又稱阿法協議,即由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的協議。1962年3月18日,有阿爾及利亞共和國臨時政府和法國政府的代表在法國東部埃維昂城簽訂。1830年,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1905年,阿爾及利亞全境淪為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人民為了擺脫法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斗爭。1954年11月至1962年3月在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的領導下,阿爾及利亞人民經過7年半艱苦的武裝斗爭,終于迫使法國同意談判,以結束阿爾及利亞戰爭。1962年3月7—18日雙方在埃維昂經過幾輪談判,簽署法阿協議的總聲明,慣稱埃維昂協議。協議主要內容有:自1962年3月19日12時起,在阿爾及利亞全境結束軍事行動,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人民有權行使自決權,成立一個獨立和主權國家,承認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為“合法新政治組織”;3—6個月之內,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阿爾及利亞是否獨立;在此之前的過渡時期,阿爾及利亞的行政管理權移交給臨時行政委員會,該委員會的成員由雙方政府同意的阿爾及利亞人和法國人擔任;法國3年內分批從阿爾及利亞撤出全部軍隊,但保留米爾斯克比爾的海軍基地,租借期15年,同時在一定期限內保留其他軍事基地。協議中還列有雙方實行經濟和文化合作的方案,法國承擔向阿爾及利亞提供為期3年的經濟援助,后者同意仍留在法郎區內。法國公司保持在阿爾及利亞的石油租借權,并可以優先取得新租借地。同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進行自決公民投票后宣布正式獨立,結束法國在阿爾及利亞133年的殖民統治。
    2、艾森豪威爾主義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冷戰時期提出的一項對外政策。50年代,在中東和北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形勢下,為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對中東的影響,艾森豪威爾于1957年1月5日正式向國會提交一份關于中東問題的特別咨文。其中心思想是“中東出現的真空必須在俄國人近來之前由美國來填補”,要求國會授權他在中東實行“軍事援助和合作計劃”。3月7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3月9日由艾森豪威爾簽署生效。決議宣稱:保持中東地區國家的獨立和完整關系到美國的重大利益,授權總統動用2億美元,給這些國家以經濟和軍事援助:美國可在這一地區使用武力,以對付所謂“國際共產主義的武裝侵略”。1958年7月,根據艾森豪威爾主義,美國出兵黎巴嫩,干預該國國內事務。
    3、巴魯克計劃
    由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美國代表伯納德·巴魯克于1946年6月14日提出的一項計劃,亦稱為原子能管制計劃。其主要內容是:設立原子能發展總署,作為國際原子能監督機構,管制原子能的發展和利用,甚至包括原料生產,任何利用裂變材料來發展原子彈的違反管制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制裁;該機構可以派遣代表到各國“觀察”,以確保有效的管制;該機構不受大國一致原則的約束,聯合國常任理事會無否決權;在機構確立有效管制后,停止核武器生產,并銷毀一切現存核武器。同年12月30日,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表示同意該計劃。由于這一計劃要求先建立有效的管制,然后處置現存核武器,所以并不能確保銷毀現存核武器,這勢必有利于美國保持核壟斷地位。這是巴魯克計劃的目的和實質內容。為此,蘇聯在1946年6月18日提出反建議,要求首先締結一個國際公約,締約國首先應承諾在任何情況下不得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然后在公約生效后3個月內,銷毀現存的一切核武器。但美國在同年7月1日在比基尼島進行了戰后第一次核試驗,表明美國對該計劃并無誠意。
    4、超越遏制戰略
    美國總統布什制定的新的對蘇政策。1989年5月12日,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農業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提出其政府經過三個多月的回顧和審議所制定的新的對蘇政策。布什稱之為“超越遏制”戰略,宣稱它是“美國戰后對蘇政策的徹底改變”,標志著“美國外交政策將進行哲學思想的變革”。“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積極同蘇聯發展關系,加強美蘇合作,促使蘇聯逐漸實現“自由化”,把蘇聯拉進“國際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國際社會中來。超越遏制是鑒于國際格局發生新變化而作出的政策調整。布什上臺伊始,即指定其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羅伯特·蓋茨組織國務院、國防部、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專家成立專門小組,就美國對蘇政策進行全面的審查和評估。布什正是根據該小組提交的《對蘇政策審查的報告》而宣布“超越遏制”戰略的。這一戰略強調,今后美國和北約組織對蘇政策的主要重點將轉向更多地同蘇聯的公開性和經濟改革打交道。在對蘇保持警惕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前國際形勢的緩和,發揮美國的相對優勢,抓住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所提供的歷史機會,運用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手段,特別是以經濟援助為誘餌,用“和平演變”的方式,最終改變蘇聯制度的基礎,使蘇聯同過去的政策徹底決裂。對蘇聯國內,促使其實現政治多元化和經濟自由化;對外,要使蘇聯采取不干涉主義,重新回到世界秩序中來,成為國際體系中的正式成員。要使蘇聯的這種變化不受蘇聯某一個人的觀點、權力和在位時間長短的影響,能長期鞏固下來。
    5、大規模報復戰略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推行的一種軍事戰略。侵朝戰爭的失敗使美國政府意識到自身力量的局限性,要在世界各地維持龐大的地面部隊在經濟上力不從心。1953年艾森豪威爾擔任美國總統不久即著手制定“大規模報復戰略”。1954年1月12日,國務卿杜勒斯發表演說,公開而詳盡地對大規模報復戰略進行闡述。他宣稱,美國目前的基本決定主要依靠一支龐大的報復力量,它能夠用我們選擇的武器與我們選擇的地方馬上進行報復。這一戰略主要把賭注押在核武器上,主張削減常規兵力,重點擴充導彈核力量和戰略空軍,在外交上提出要執行比杜魯門的遏制政策更有利、更主動的“解放”政策,即把社會主義國家從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出來。該戰略建立在美國具有核壟斷和核優勢基礎之上。隨著核壟斷地位的喪失和蘇聯核力量的迅速增長,美國自己也被置于核武器的威脅之下。60年代初,該戰略為“靈活反應戰略”所取代。
    戰后國關史名詞解釋(四)
    時間:2005年04月25日
    6、卡特主義
    美國總統卡特1980年1月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一項對海灣地區的政策聲明。鑒于蘇聯軍隊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卡特在這份咨文中警告蘇聯不要利用伊朗和阿富汗的動亂作為借口,謀求實現蘇聯長期以來企圖獲得一個溫水港的目標。他聲稱:“外部勢力攫取控制波斯灣地區的任何企圖,都將被看作是對美國根本利益的進攻。對于這種進攻,美國將使用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擊退。”這一聲明被稱作卡特主義。它是對尼克松主義以來美國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區性沖突政策的一種修正。1991年1月爆發的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與伊拉克之間的海灣戰爭,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卡特主義”的延伸。
    7、里根主義
    美國總統里根1986年提出的美國對外政策綱領。1986年3月14日,在題為《自由、地區安全與全球和平》的外交咨文中,里根修正以往美國提供援助以是否反共為標準的做法,提出反對任何形式(不管它來自左的還是右的)暴政的政策。里根認為,蘇聯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已陷入困境,第三世界的局勢發展對美國有利。美國應采取對蘇聯強硬政策,“以低烈度的戰爭”方式支持親蘇國家中的反政府武裝活動,甚至可以采取軍事行動直接介入反政府活動不明顯的親蘇國家,支持那里的“自由戰士”,以便將蘇聯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所取得的政治和軍事進展“有限地推回去”。對于第三世界中的親美“獨裁政府”,要施加影響,促其實行“民主化”改革,避免因內部動亂而為蘇聯所用。里根主義是美國推行強權政治的典型表現,其目標是要在蘇聯力量衰弱的形勢下,與其爭奪第三世界。在此項對外政策綱領提出前后,美國促海地獨裁者杜瓦利埃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垮臺的做法,以及對利比亞總統卡扎菲的空襲,可以看作是里根主義的實施。
    8、靈活反應戰略
    美國在60年代推行的軍事戰略。1959年由美國前陸軍參謀長馬克斯韋爾·泰勒上將倡       
    zz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數字30和50哪個大?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2021国产毛片无码视频|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刺激无码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