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3-11 相關院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教師介紹
姓名:范黎波
專業:企業管理
系別:管理學系
職稱:教授
辦公電話:010-64492045
電子郵件:lbfan@263.net
教育背景: 經濟學博士,09/2001-06/200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中國北京
專業:國際企業管理;
論文題目:跨國公司技術轉移與中國企業的學習戰略
哲學碩士,09/1987-01/1989
中南工業大學,中國長沙
專業:哲學
法學學士,09/1983-07/1987
中南工業大學,中國長沙
專業:法學
工作經歷: 2015.1-至今,教授,院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2010.3—2015.4,教授,分黨委書記,副院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2007.11-2010.3,教授,副院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2006.5-2007.10,教授,院長助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2003.1-2004.9,教授,執行副院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海爾商學院
2001.3-2007.10,教授,管理學系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1999.10-2001.2,副教授,管理學系副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1991.9-1999.9,專職教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
1989.1-1991.8,校長秘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辦公室
教授課程: 管理理論,戰略管理,企業并購與重組
研究領域: 跨國經營與戰略管理,創新理論,政府規制與治理
主要研究項目: “開放經濟條件下北京企業知識管理體系建設與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的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資助)2008
“面向財經類學生可持續性素質教育研究”,北京市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工程教學改革立項項目,2008
“領導理論與應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材建設項目,2008
“基于大學先進學科競爭力指標體系下的學生參與科研機制和研究性學習創新實驗的基地建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學研究項目,2008
“產業內貿易、價值鏈整合與中國產業競爭力-以中國IT產業發展水平作為例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建設工程”資助)2009
國家級教學團隊: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9
國家級精品課程:國際企業管理2009
“中國-巴基斯坦經貿合作五年發展規劃執行情況中期評估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資助)2009
“研發總部、創投中心與北京市科技競爭戰略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建項目)2009
“跨國公司本土化指數項目”(《中國企業家》雜志社委托項目)2010
“中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戰略規劃”(中材科技集團-中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項目)2010
“美國3M公司案例研究與標桿學習”(中材科技集團-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總院)2011
“國內外知名跨國企業國際化人才培訓體制機制研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2011
“北京發展實體經濟問題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大決策咨詢項目)2012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化管理人才培養基地(合作單位: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012
“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海南國有企業提升長期績效的路徑探索研究”(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12
“海南現代觀光休閑農業產業鏈研究”,(海南華夏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2
“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提升的機制與路徑-基于跨學科研究組織的視角”,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教育研究類)2012
“中糧的企業能力演進路徑案例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案例研究項目,2012
“雀巢在華本土化經營案例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案例研究項目,2012
“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對增長拉動作用的研究”(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綜合研究司委托課題)2013
“典型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案例研究”(海關總署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司委托項目)2013
“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委托課題) 201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國務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委托課題)2013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際企業管理》(教育部),2013
山東開放經濟發展的新視野,“以質量可靠性為突破口,以國際化為生產模式轉變的方向,推進制造業向高端發展”(山東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委托課題)2014
“中國消費者咖啡消費習慣調研與市場測試”,(瑞士雀巢產品技術援助有限公司委托課題)2014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11年)子課題負責人
課題名稱:“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的創新驅動戰略研究
合作研究人:施建軍教授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12年)子課題負責人
課題名稱:我國自主創新型技術趕超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基于跨學科協同的多層次耦合研究(項目號:12&ZD205)
合作研究人:王永貴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3年)課題負責人
課題名稱:社會責任、合法性與適應能力-國有企業提升長期績效的路徑研究
合作研究人:楊震寧副教授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基地重點項目(2013年) 課題負責人
課題名稱:北京實體經濟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研究
合作研究人:吳劍鋒教授
獲獎情況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3年(國家授予)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0年(國家授予)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7年(教育部授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突出貢獻獎,20092013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授予)
教育工作經歷
1. 學術訪問經歷
(2015年4月),東吳大學訪問學者、客座教授
(2012年8月),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習
(2011年1-4月),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CSUN)訪問學者
(2010年8月),美國加州州立大學Fullton分校學習
2. 教學管理經歷
管理學系(教師室)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2000年12月-2007年11月)
主要職責:
企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
學系的科研管理、學科建設、課程設計與教材建設
項目主管,海爾商學院執行副院長(2003年1月-2004年9月)
主要職責:
項目整體方案設計與運營、項目實施、發展和維護大學與企業的合作關系
國際商學院院長助理和副院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2006年5月-2015年3月)
主要職責:
濃厚學院的學術氛圍,包括組織動員教師申報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爭取更多的高水平的學術發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項評估指標都取得了明顯的改進。
推動與學科和學術相關的制度建設,建立和實施了“促進學院學科建設的資助條例”;積極推動和參與學校產業經濟學跨院系虛擬研究平臺建設;積極推動學院內技術經濟及管理虛擬研究平臺建設;積極推動學校層面雙聘教授制度實施,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支持。
建立和推動“專家論壇”、“博士論壇”和“學系論壇”制度,推動院內和院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擴大了知識的流量和增量。
積極推動國際學術合作和交流機制,推動博士研究生教育層面的國際聯合培養。
3. 主要教學任務
本科生課程
管理理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3/2-2013/7)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管理理論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管理學原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991/09至2011/07)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管理學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國際企業管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2/3-2012年/7)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國際企業管理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企業調研與企業實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9-2012/1)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企業調研與企業實踐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碩博課程
國際企業管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991/09至2013/01)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國際企業管理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管理理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09至2015/01)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管理理論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企業并購與重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09至2015/06)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企業并購與重組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管理理論與行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09至2015/01)
于國際商學院教授管理理論與行為課程
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使其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
主要研究成果: 發表情況
1. 同行評議期刊
范黎波、鄭建明和江琳,“技術差距、技術擴散與收斂效應——來自134個國家技術成就指數的證據”,《中國工業經濟》,2008年第9期
范黎波、鄭建明和楊雅鈞,“國際金融危機中的跨國公司與中國選擇”,《證券日報》,2008年12月7日
范黎波和宋志紅,“FDI與中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協整分析——基于中國1990-2005年數據”,《國際貿易問題》 2008年第12期
范黎波、宋志紅和劉世敏,“國際合資企業的戰略演進與技術學習——以北京•松下顯像管有限責任公司為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增2期
范黎波和鄭建明,“金融危機、跨國公司應對與中國政策選擇”,《宏觀經濟研究》,2009年第3期,CSSCI收錄
范黎波和吳易明,“PCT國際專利申請、技術缺口及對策研究”,《國際經貿探索》,2009年第5期,CSSCI收錄
江琳和范黎波,“技術差距、收斂效應與追趕戰略”,《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年第5期(增刊)》,CSSCI收錄
范黎波、吳勇志和柳鋼,“專用性投資、博弈擴展與企業網絡形成”,《經濟管理》,2009年第10期,CSSCI收錄
范黎波,“外向型企業的“生死劫”與“回歸路””,《北大商業評論》,2009年第5期
范黎波、鄭建明和楊雅鈞,“中國企業智力資本效率化比較分析-基于VAIC模型”,《管理學家》(學術版),2009年第5期
范黎波、吳勇志、吳易明:跨國公司的網絡形成與網絡化治理-基于價值鏈理論視角,《公司治理評論》(第2卷第1輯,2010年3月,),經濟科學出版社,PP. 1-12,2010年9月第1版
范黎波、吳勇志:新國際分工體系中“中國制造”的地位與戰略選擇,《光明日報》(理論版),2010年3月2日
宋志紅、范黎波:企業內員工知識共享的實證研究,《管理學報》,2010年第3期(第7卷第3期),P.. 400-405,CSSCI收錄
范黎波、王肅、張菲菲:跨國公司在華戰略演進分析—基于制度經濟學視角和摩托羅拉實踐,《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第4期,P.. 20-27,CSSCI收錄
宋志紅、范黎波:模仿、吸收能力和創新能力關系的實證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10年第9期(第24卷第09期),pp. 133-137,,CSSCI收錄
宋志紅、陳澍、范黎波:知識特性、知識共享與企業創新能力關系的實證研究,《科學學學報》,2010年第4期(第28卷第4期),CSSCI收錄
張軍生、范黎波:我國機電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內生演進:基于1993—2008年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10年第10期,CSSCI收錄
范黎波 楊震寧:新國際分工體系下跨國公司的戰略演進與轉型,《國外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CSSCI收錄
宋志紅,范黎波,李冬梅,李常洪,“走出去”戰略能提升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嗎?,《中國科技論壇》,2010年第11期,CSSCI收錄
范黎波:能力認同、風格認同、原景認同,《管理學家》(學術版),2010年第10期,p. 90
范黎波、施星輝:豎起本土化量化評估的年度標尺——首個跨國公司本土化指數報告,《中國企業家》,2010年第10期
范黎波、王肅:國企增長模式轉型:“做強”or“做大”?,《現代國企研究》,2010年第11月號,總第1期
邢小強、范黎波:當商業遭遇貧困,《北大商業評論》,2010年第12期
滕文志,范黎波,基于剩余價值理論的Public智力資本效率解析,《煤炭經濟研究》,2011年第1期
范黎波、吳易明,FDI技術溢出的水平效應與垂直效應——基于中國工業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11年第3期,CSSCI收錄
吳勇志,范黎波,基于開發性學習的后發企業創西能力形成機制研究,軟科學,2011年第7期,,CSSCI收錄
范黎波、王粛,中國跨國公司海外并購的成長路徑演進——基于北一并購科堡的案例分析,財貿經濟,2011 年第 8 期,CSSCI收錄,本文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20期部分收錄
范黎波:中國跨國公司成長的3L路徑,現代國際關系,2011年第 8 期,CSSCI收錄
范黎波,馬聰聰,宋文雯: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機制研究-基于供應鏈融資視角,管理學家,2011年第9期
范黎波: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質量改進-基于不平衡性視角,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教育教學論文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范黎波:關于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制度思考,高等教育問題研究,2011年第2期
范黎波:非常規人才發現、培養和使用的戰略選擇,當代經濟管理,,2011年第12期,本文被2012年《新華文摘》第3期全文轉摘
范黎波,丁珽,原馨、: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分析,海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CSSCI收錄,C類
范黎波 楊震寧:社會責任、合法性與企業適應性:“國有企業”獲得長期績效的途徑,《東岳論叢》,2012年第6期,CSSCI收錄,C類
范黎波 張嵐:中國企業LPSS能力與制度的雙唯共變-以中糧集團為例,中國工業經濟,2012年第9期,CSSCI收錄,B類
范黎波,馬聰聰,馬曉婕:多元化、政府補貼與農業企業績效—基于A股農業上市企業的實證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12年第11期,CSSCI收錄, B類
范黎波,鄭 偉,鄭學黨:美日TPP戰略與中國的應對,現代國際關系,2012年第12期,CSSCI收錄, B類
施建軍,范黎波: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識別與防范,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年10月下,總第13期
范黎波,馬聰聰,從資源占有到共享價值-跨國公司全球化戰略重心轉移,北大商業評論,2012年第11期
范黎波、施屹舟、鄭偉:加強對金磚國家直接投資: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支撐,全球化,2013年第1期
范黎波,丁珽,吳勇志:后發企業技術能力的升級路徑研究:基于組織學習過程視角,新疆大學學報,2012年第11期,CSSCI收錄,C類
范黎波、施屹舟、鄭偉:加強對金磚國家直接投資: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支撐,全球化,2013年第1期
范黎波,馬聰聰:跨國公司全球實踐的邏輯變遷與中國企業國際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年第2期,CSSCI收錄,C類
范黎波:學會“彎道超車”,人民日報(國際版),2013年4月1日
楊震寧、李東紅、范黎波:身陷“盤絲洞”:社會網絡關系嵌入過度影響了創業過程嗎?,管理世界,2013年第12期,CSSCI收錄,A類
賈軍、范黎波、賈立:基于神經模糊系統的供應商選擇模型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CSSCI收錄,C類
賈軍、范黎波、賈立:基于單純形法的供應商選擇研究,物流技術,2013年第11期
范黎波、賈軍、賈立: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級模型研究,《國際經濟合作》,2014年第1期(總第337期),CSSCI收錄,C類
范黎波:企業家群體的結構變遷,《新財經》,2014年第2期
范黎波:全球化的“中國涵義”,《新財經》,2014年第3期
范黎波:“合規”性是民企未來發展的基石,《新財經》,2014年第4期
范黎波:中國制造業何以“智造”?《新財經》,2014年第8期
范黎波、孟陽陽:中國OEM制造發展的新邏輯-來自德國隱形冠軍公司的啟示,清華管理評論,2014年第3期
楊震寧、范黎波、李東紅:是“騰籠換鳥”還是做“隱形冠軍”::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路徑的多案例研究,經濟管理,2014年第11期(總第527期),CSSCI收錄,C類
范黎波、周英超、楊震寧:“中國式婚姻”:成長型企業的“贅婿式”并購與跨國公司的“教練型”治理,《管理世界》,2014年第12期,CSSCI收錄,A類
范黎波、郎一罡:提升中國制造業“智造水平”的新邏輯-中國制造與德國制造的聯姻,《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2014)》(B企業國際化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0月
劉云芬,周英超,范黎波:全球視野下的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理論演進與實踐—“2014中國戰略管理學者論壇”會議綜述,經濟管理,2014年第12期,CSSCI收錄,C類
2.專著
范黎波:“中國制造”的發展路徑與戰略選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月
3.教材
范黎波、宋志紅,2009,《跨國經營理論與實務》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國北京
4. 會議及論文集論文
Fan Libo (合作研究人:Liu Shimin) “From Exploitation to Exploration: The Evolution of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a Chinese-Japanese Joint Venture”, 2008組織學習、知識和能力國際會議論文(OLKC200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Fan Libo(合作研究人:Song Zhiho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Does adaptive Capability Function as a Mediator?”,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5th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國際會議論文(EI收錄), Volume 2, Long Beach, USA (2008年9月)
Fan Libo(合作研究人:Chen Shu和Song Zhihon),“Imitation,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2009組織學習、知識和能力國際會議(OLKC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2009年4月26-28日
范黎波(合作研究人:吳勇志、吳易明),“跨國公司網絡的形成與網絡化治理:基于價值鏈整合視角”(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of MNCs’Network: A Perspective Based on Value Chain Integration)【ISTP收錄】,第五屆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2009年9月5日-6日
FAN Libo, WU Yongzhi, WU Yiming, 2009,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of MNCs’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Nov. 2009, M&D Forum,【CPCI-SSH收錄】)
Fan Libo Chen Shu Song Zhihong,Imitation,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2009組織學習、知識和能力國際會議(OLKC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會議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但,2009年4月26-28日
Libo Fan, Yongzhi W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and Choice of Decision-making Mod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Contro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Wuhan, China, June 5-6, 2010(EI 檢索)
Libo Fan, Yongzhi Wu, Expatriates Management for MNCs: A Dynamic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2010), Aug. 24-26, Wuhan, China,【EI收錄】
Libo Fan,Juan, Du, The effect of business culture on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LKC 2010 Conference, June 3-6,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Boston, USA(2010組織學習、知識和能力國際會議)
Libo Fan, Wu Yong-zhi.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of MNCs’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Intergration.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ianjing, China, Sep. 5-6, 2009.(ISSHP檢索)
Fan Libo, Yuanxin,, Wang Su,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mpany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2011年第六屆公司治理國際會議,中國大連,2011年8月20-21日
范黎波 石偉:關于企業合法性問題研究,第五屆全國戰略管理學者論壇,南開大學商學院主辦,2012年12月8-9日
范黎波,2013年戰略管理國際會議(ICSM),提交論文:Libo Fan, Zhang Lan: The dilemma of following intra-cultureismorphic power, and learning from the inter-culture vicarious experience in cross-border M&A from US-based MNEs in China,四川大學主辦
Lan Zhang, oded shenkar, Libo Fan: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local embeddedness and own experience, 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 (IACMR) 2014年年會, 2014-06-18-22,北京, 主辦單位: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詳情參考:http://www.meeting.edu.cn/meeting/subject/meetigAction-32740!detail.action;AIB中國分會2014年年會(AIB China Chapter 2014 Annual Conference)(中國•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年10月10-11日)
5案例或國際案例庫收錄
范黎波、周英超和Oded Shenkar:Nestlé and Totole: 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a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 (FIE) in China,The 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UWO”)
職業經歷
1. 企業工作經歷
項目經理,中國化工進出口(集團公司),中國北京,1994-1998年
負責國際招標投標項目設計與實施
國際援助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進出口交易談判與執行
外部監事,安徽•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安徽,2009年-2014至12
主要以外部獨立監事的身份監督公司的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績效分析
2. 咨詢經歷
2000-至今,多次參加中國建材集團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和管理咨詢工作
3. 社會服務經歷
匿名審稿人,2008/12-至今,《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匿名審稿人,2007/12-至今,《中國工業經濟》
匿名審稿人,2006/12-至今,《國際商務》
編委會成員,2009-至今,,《國際經貿實務》
研究員,2003-至今,中國世界貿易組織(WTO)研究院
專家委員會成員,2009年-至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產業司
專家委員會成員:2014年-至今,商務部綜合司
專家委員會成員,2012-至今,海關總署研究中心
理事,2005-至今,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
理事,2008-至今,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
委員,2008-至今,中國管理學會《組織與戰略》分委員會
2010-2012年,參與中國核電集團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有限公司國際化項目培訓
2007-2012年,多次參與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高管人員培訓;
4. 學校和學院的公共服務
課程開發(改進):
校2008年度教材建設項目:領導理論與應用
校2008年度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大學先進學科競爭力指標體系下的學生參與科研機制和研究性學習創新實驗的基地建設
校2009年度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優化博士生科研創新能力研究”
校2009年度本科教育質量工程項目:“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學生監督和輔導:
2008年指導并輔導MBA和全日制研究生50余人完成碩士論文
2009年指導MBA和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余人完成碩士論文
2010年指導MBA和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8人完成碩士論文
2011年指導MBA、EMBA、同等學歷以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1人完成碩士論文,1人完成博士論文
2012年指導MBA、EMBA、同等學歷以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6人完成碩士學位論文,1人完成博士論文
2013年指導MBA、EMBA、同等學歷以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3人完成碩士學位論文,1人完成博士論文
職業拓展活動
研討會
“金磚五國商學院聯盟成立大會及未來創新管理教學研討會”,2009/01,印度班加努爾,做主題發言
“金磚五國商學院MBA教育發展研討會”,2009/12,南非德班,做主題發言
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的案例教學研討會,2010/01,中國香港
會議
2008年組織學習、知識和能力國際會議,2008,美國長島,并宣讀論文
第二屆全國《戰略管理》學者論壇, 2009/03,中國上海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2009/04,荷蘭阿姆斯特丹,宣讀論文,第五屆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2009/09,中國天津
首屆中國國際社會企業與創業研究會議,2009/11,中國上海“社會企業與創業的世界視角”主題會場的嘉賓主持,并發表主題演講。
全國財經類院校管理科學課程設置與教學經驗交流會,2009/11,中國北京
范黎波:2013年6月13日下午,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發表演講,題目為《The Logical Evolution of German Enterprises’ strategy in China and Chinese Companies’ Learning》
范黎波,主題演講“確立中國OEM制造發展的新邏輯——來自德國隱形冠軍公司的啟示”,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理論與實踐暨中國“走出去”企業海外社會責任規范研討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國際直接投資(FDI)研究中心及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2013年8月5日
范黎波:主題演講:組織失范、污名化與企業策略,第六屆全國高校戰略管理學者論壇,新疆大學主辦,2013年12月14日
范黎波:主題演講:跨國公司入贅式收購與教練型治理,第七屆中國高校戰略管理學者論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主辦,2014年11月11日
其他經歷
同行評審專家,2004年-至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同行評審專家,2005年-至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評委,2003年-2011年,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博士后基金項目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