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教育動態 來源:新華網 2011-04-08 相關院校:山東大學
在山東大學最近公布的新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名單中,校長徐顯明的名字悄然消失。在此之前,已有吉林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的校長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一校之長不再是學校最高學術機構的代表,這一變化意味著什么?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能否成為高校去行政化的一個積極信號?有人認為這一做法是高校去行政化的破冰之舉,也有人認為推進高校“官學分離”還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這一事件引起教育界廣泛關注。
校長徐顯明:希望給學術更大自由
山東大學歷屆學術委員會主任都由校長擔任。然而,在最近公布的新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名單中,校長徐顯明的名字沒有出現,主任由中科院院士、山大物理與微電子學院教授王克明擔任,其他22名委員也由各學科帶頭人擔任。
在山東大學之前,已有包括吉林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在內的校長退出了學術委員會,把學術事務上決策的權力交給專家教授等學術權威。
據了解,學術委員會是高校的核心機構,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中承擔重要作用,在包括學校的學科發展、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一系列重要事項上,發揮學術評價和決策職能。
“學術委員會應該是學術權力的重要表達渠道”,但在徐顯明看來,在目前高校行政化的環境中,學術委員會的教授治學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徐顯明說,目前,我國高校行政化傾向比較嚴重。在價值觀方面,從“只服從真理”“學術至上”轉而成為“管理至上”“利益至上”。以行政為中心,校長、處長、院長幾乎掌握了學校的所有學術與公共資源,教授、教師只是被配置的對象,要獲得學術資源,就必須獲得資源配置權,因此,教授爭當處長、院長現象蔚然成風。
“行政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侵害了學術的和民主的權力。我退出學術委員會,就是希望能給學術更大自由,推動行政權和學術權分離。”徐顯明說。他認為,要想在大學里實現行政權和學術權的分離,就要樹立一種理念,在大學里,權威不是校長,而是教授、學科帶頭人,是離真理最近的人,而且大學里肯定不止一個權威。
山東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劉杰認為,校長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在教師的招聘、考核、晉升,學校的學科發展、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教育資源和學術資源的配置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會發揮行政權的主導作用。他認為,學術委員會應擁有決策功能,行政機構的職能是配合執行,而不能由行政領導說了算。
破除“官學不分”應從健全體制入手
采訪中,很多專家教授為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叫好。他們認為,教授治校、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是大勢所趨。大學的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應該代表專家教授的聲音。教學、科研第一線的專家學者代表著學校學術發展方向,應該形成崇尚知識和作為的大學文化,而不是崇尚權力和地位。
但也有專家認為,高校官學不分的根源在于體制不健全,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并不能解決高校行政化帶來的所有問題。
山東大學教授馬廣海認為,去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要使教授治學的權力落到實處,問題的根本不在于校長在不在學術委員會里,機制不健全,校長不在學術委員會里也一樣會干預學術權。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對高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分離能起到多大作用還有待觀察。“現在很多高校的學術委員會就是一個擺設,一年開不了幾次會,而且很多時候是在行政部門及行政領導的要求下才開會,并不是作為學校獨立的決策機構在履行權力。”
目前,我國大學校長同時從事學術研究是一個普遍現象。徐顯明認為,大學校長選拔制度是導致“官學不分”的原因之一。目前,大學校長常常從學術精英中選拔,這里面有些人適合當校長,有些人未必就適合。他認為,高校去行政化的關鍵,是要推行職業大學校長制度,校長要和學術研究劃清界限,不然,不僅干不好校長,更做不好研究。
熊丙奇認為,校長搞學術研究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可能會動用行政權力為自己撈課題,或者是為自己的課題組撈課題。現在有這樣的情況:有些人在擔任校長之前,學術成果很少;擔任校長之后,學術成果反而增多。這顯然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也是高校學術不端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認為,校長職業化是趨勢,大學校長包括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不能再從事學術工作。
徐顯明認為,目前我國大學尚未建立職務保障制度,很多人在作了大學校長后,還不愿意放棄某研究所所長或者某重點實驗室主任的職位,就是為了保障不當大學校長后仍然可以獲得人們的尊重。他認為,應該建立完整的職務保障制度,包括履行職務時及離開職務后的制度保障,讓大學校長以管理、經營、服務大學作為自己的最高事業。
“去行政化”是規范而不是消除行政權力
部分接受記者采訪的教育專家認為,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只是在高校去行政化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關鍵還是看后面的行動。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所長、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陶緒堂認為,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是一個去行政化的積極舉措。在目前的情況下,暫時還做不到“教授治校”,至少應該從“教授治學”開始。
他說,“不過這只是第一步。高校去行政化,不是消除行政權力,而是規范行政權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必須讓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有一個明確的界限。行政權力服務于學術,這才是根本。”
熊丙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要真正做到把學術的決策權還給教授,學校的行政權力服務于學術權力,就要把人事任命、學術資源和經費配置等重大事項交給學術權力來決定。高校去行政化,必須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簡單地講,就是要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推行“學術自治”“教授治校”。
徐顯明坦承,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只是在山東大學去行政化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要想真正實現大學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分離,需要一個過程,而非一件事、一個文件就能做到。”他說。
據介紹,山東大學去行政化的改革一直在進行。自去年開始,山大著手裁撤學校不必要的行政機構,用“大部制”改革破解高校部門、職級過多的弊端。為避免學科劃分過細造成學科之間的壁壘,山大實行學部制改革,將現有47個學院劃分為六七個學部,形成學術組織,全部由學術權威、知名教授組成。由學部指導學術發展,將學術發展的決策權交給專家教授。徐顯明告訴記者,山東大學接下來還將制訂出臺大學章程,目前初稿已經完成。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