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9-06 相關院校:武漢大學
汪超,1980年生,江西上饒人。文學博士、講師。2013年博士后出站留校,次年入選武漢大學“351人才計劃”,被聘為珞珈青年學者。現為《宋代文學研究年鑒》執行主編,中國韻文學會、中國詞學研究會會員,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部客員研究員(2015.9.-2016.3.)。主要關注宋元明文學與文獻,以及中國古代文學的跨學科拓展研究。已參撰出版學術書籍5種,在《文學遺產》、《文獻》等刊物發表各類學術文章數十篇,主持、參與了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
一、學術論文
A、期刊發表
★2014年
《陳延嘉教授〈文選學研究論文集〉平議》,《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宋人師承譜系建構的媒介——論北宋師友寫真、真贊與其懷思書寫》,《文學遺產》2014年第4期。
《總集編纂形態及其傳播效果差異——以明人總集傳播明詞為例》,《中國韻文學刊》2014年第3期。
《北宋文人的地方流動及其文學影響論略》,《蘭州學刊》2014年第8期。
《論權力場對明詞傳播的影響》,《2014年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上,馬來亞大學華人研究中心2014年版。
《論北宋師門姻親關系與文學傳承》,《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2013年
《俄藏黑水城文獻A20V金元全真道詩詞補說》,《文獻》2013年第1期。
《王輝斌教授〈宋金元詩通論〉平議》,《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又載《宋代文學研究年鑒(2010-2011)》,武漢出版社2013年版。
《宋代士人家學、主客與師承關系析論》,《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與金建鋒合作,第一作者)
★2012年
《〈唐詩排行榜〉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綜述》,《長江學術》2012年第1期;又載《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12》,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漫話婉約詞的特點及進程》,《古典文學知識》2012年第1期。(與王兆鵬先生合作,第一作者)
《〈論宋詞的發展歷程〉評介》,《詞學檔案》(譚新紅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閨閣、青樓場域差異影響下的文學傳播與接受——以明代女性詞人為例》,《中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論明代閨秀詞人的疾病敘寫》,《2012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金元明清卷)》馬來亞大學2012年年版。
★2011年
《〈全明詞〉輯補62首》,《欽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全明詞〉輯補42首》,《五邑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繆斯殿外別有新天——王兆鵬先生的學科交叉跨界研究管窺》,《天中學刊》2011年第3期。
《明代娛樂書刊與詞的民間傳播》,《圖書與情報》2011年第4期。
《論明人別集傳播明詞的效能》,《中南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明代戲曲中的詞作初探——以毛晉〈六十種曲〉所收傳奇為中心》,《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辛棄疾南渡后的閱讀生活初探》,《圖書館論壇》2011年第6期;《宋代文學研究年鑒(2010-2011)》摘要。
《張高評著〈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宋代文學研究年鑒(2008-2009)》,武漢出版社2011年版。
《劉學著〈詞人家庭與宋詞傳承——以父子詞人為中心〉》,《宋代文學研究年鑒(2008-2009)》,武漢出版社2011年版。
《論明人文學傳播的策略——以明詞傳播為中心》,《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三輯,中華書局2011年版。
★2010年
《論宋元詞調與明詞的歌唱傳播》,《跨越時空——中國文學的傳播與接受(青年學者卷)》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2010年版。
《論明代日用類書與詞的傳播》,《圖書與情報》2010年第2期;又載《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全明詞>失收詞作綴補》,《詞學》第23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讀力之教授〈《楚辭》與中古文獻考說〉》,《貴州文史叢刊》2010年第3期。
★2010年以前
《明人夏言詞版本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年第1期。
《〈全明詞〉、〈全明詞補編〉漏收詞百首補目》,《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中國文學的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華文文學》2009年第5期。
《程繼紅〈帶湖與瓢泉——辛棄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宋代文學研究年鑒(2006-2007)》,武漢出版社2009年版。
《北宋女詞人魏玩詞初探》,《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與吳禮慶合作,第一作者)
《論南宋文人對〈文選〉的評價與接受》,《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明人夏言詞與稼軒詞比較芻議——以夏辛二人信州詞作為中心》,《長江學術》2008年第2期。
《金針度人的楚辭學入門書——讀湯炳正先生〈楚辭講座〉》,《貴州文史叢刊》2008年第3期。
《試論兩宋〈文選〉刊印盛況及其原因》,《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論〈文選〉對兩宋總集編纂的影響》,《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兩宋〈文選〉流布地域與地域文化之差異關系》,《濱州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紫陽大儒不廢小詞——論朱熹與詞兼說朱子不屬于所謂“理學詞派”》,《朱熹與上饒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7屆年會論文集》黃山書社2007年版。(與陳群合作,第一作者)
《蘇軾正面接受〈文選〉現象淺議》,《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虛靖天師張繼先詩主題初探》,《柳州師專學報》2006年第1期。(與郭彤彤合作,第二作者)
《論北宋文人對〈文選〉的評價與接受》,《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與俞學華合作,第一作者)
《蘇軾〈文選〉批評淺議》,《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朱熹〈選〉詩觀及其形成原因探略》,《朱子學刊》第十四輯,黃山書社2004年版。
B、會議發表(未刊部分)
《明使與朝鮮〈皇華集〉中詞的創作、傳播》:2015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年8月,河南開封,中國詞學研究會、河南大學。
《論辛棄疾詞中的地名》:2014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12月,廣東廣州,中國詞學研究會、暨南大學。
《論明代帳詞及其傳播》:2010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陜西西安,中國詞學研究會、陜西師范大學。
《信州寺廟公共空間與稼軒的游居生活》:紀念辛棄疾誕生870周年“辛棄疾與詞學”論壇,2010年10月,江西上饒,中國李清照辛棄疾研究會、中國詞學研究會、上饒師范學院。
《明詞作者地理分布的統計分析》:第七屆明代文學年會暨明代湖南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8月,湖南湘潭,中國明代文學學會、湘潭大學。
《“〈江南春〉現象”:明詞傳播中文化增殖一瞥》:2008年詞學國際研討會,2008年8月,內蒙古呼和浩特,中國詞學研究會、內蒙古大學。
二、學術書籍
1、傅璇琮主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參撰詞籍提要近百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2、(清)黃以周著,程繼紅、汪超點校《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收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黃式三黃以周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3、王兆鵬、汪超、郭紅欣編選《婉約詞選》,鳳凰出版社2012年版。
4、傅璇琮主編《宋才子傳箋證》,參撰《詞人卷》、《北宋后期卷》,遼海出版社2011年版。
5、汲軍、應子康《辛棄疾信州詞與信州生活》,參撰部分章節,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版。
三、科研項目
1、主持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南宋文壇師承譜系研究”(項目號:15CZW034)。
2、主持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武漢大學自主科研(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明詞傳播史論”。
3、主持2012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五批特別資助項目“宋代州郡文壇建構研究:以高宗、孝宗朝信州文壇為例”(項目號:2012T50661)。
4、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北宋文壇師承譜系研究”(項目號:11YJC751071)。
5、主持2011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資助項目“北宋文壇師承譜系研究”(項目號:2011M501224)。
6、主持2008年上海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課題“明詞傳播方式研究”(項目號:SHUCX080108)。
7、主持2007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文選》在兩宋之流布與影響”(項目號:WX0712)。
2006年以來還參與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獻整理項目在內的多項省部級以上項目的研究工作。
電子郵箱:wangchaoly03@163.com
(以上信息更新于2015年10月)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