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4-11 相關院校: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一、基本情況
趙旭光,男,漢族,1979年5月2日生,山東蓬萊人,法學博士。現為華北電力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聯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北農路2號華北電力大學人文學院(102206)
聯系電話:010—80798483
Email:xuguangzhao@aliyun.com
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律師學
二、教育背景:
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讀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2002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三、教授課程:
1.本科生:刑事訴訟法、刑法
2.研究生:刑事訴訟法專題研究、比較刑事訴訟法
四、工作經歷:
2007年7月畢業分配至華北電力大學工作。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論文
1.《美國刑事訴訟中的種族主義》,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CSSCI);
2.《美國刑事訴訟中基于種族歧視的追訴》,載《河北法學》2013年第2期(CSSCI);
3.《美國選擇性起訴抗辯的證明困境及原因》,載《證據科學》2012年第5期(CSSCI);
4.《對被害人陳述制度的證據學思考》,載《證據科學》2011年第1期;
5.《民刑交叉案件中的偵查權控制》,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CSSCI);
6.《對“西豐公安進京抓記者案”的司法思考》,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CSSCI);
7.《辯護與幫助之辨——偵查階段中律師的地位與職能問題探討》,載《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社科學報核心);
8.《4萬億:司法能否也分一杯羹》,載《法學家茶座》第25輯,2009年1月1日;
9.《我國法治建設的路徑選擇》,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CSSCI),《新華文摘》2009年第5期轉載10000字,與王新清教授合作;
10.《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法學家》,載《湘江法律評論》第七卷,2008年12月,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與王新清教授合作。
11.《論及時獲知裁決權于刑事訴訟之必要性——聶樹斌案件的證明》,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8年第2期(CSSCI)。
12.《分權制衡理論的發展脈絡及其理論內核》,載《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社科學報核心)。
13.《精英話語與民眾訴求——對中國司法改革理論和實踐反思》,載《法學家》2006年第5期(CSSCI),與王新清教授合作。
14.《論公訴轉自訴制度的功能與實效》,載《蘭州學刊》2005年第4期(CSSCI擴展版)。
15.《論對公訴轉自訴制度的改造》,載《蘭州學刊》2005年第5期(CSSCI擴展版)。
16.《略論刑事訴訟的功能》,載《理論界》2005年第10期,與王新清教授合作(社科學報核心)。
17.《辯護律師的職責、保密義務與作證拒絕權》,載《理論界》2005年第12期(社科學報核心)。
18.《對公訴轉自訴制度的理性分析》,載《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CSSCI)。
19.《論死刑犯的親屬及辯護律師的及時獲知裁決權》,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CSSCI)。
20.《試論律師程序維權之有效路徑——一個執行案件續封手續所引發的思考》,載《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社科學報核心)。
21.《論律師對法官程序性違法的制約》,載《中國律師》2006年第6期。
22.《試論共犯攀供的證明力》,載《黑龍江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23.《論口供的證明力》,載《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第4期。
24.《論口供的補強規則》,載《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25.《共犯攀供問題研究》,載《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3期。
26.《警察違法暴力原因分析》,載《魯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3期。
27.《論法官程序性違法的救濟》,《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28.《論死刑復核的方式——從目的出發》,載2006年“死刑復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死刑復核程序專題研究》(周國均陳衛東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29.《檢察機關自偵案件偵查監督論》,載《萊陽農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3期。
30.《保釋制度若干問題研究》,載2003年“保釋制度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保釋制度與取保候審》(陳衛東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
31.《證人拒證權制度價值研究》,載《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3年第4期。
32.《中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構建》,載《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2期。
(二)課題
1.2006年4月,參加陳衛東教授主持“中美取保候審改革項目”實證調研階段工作。
2.2006年11月,參加美國律師協會(ABA)、紐約州立大學法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聯合舉行的“刑事二審開庭審理程序改革項目”。
3.2007年6月,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中青年課題——民刑交叉案件管轄問題研究(07SFB3015),本人為課題組第一成員。
4.2008年12月,主持華北電力大學博士基金項目——“偵查行為規制理論研究”,項目編號“200822035”,項目資助經費2萬元。
5.07.09-07.12,“中國農村能源發展研究”,國家能源辦,科研份額3萬元。
6.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刑事訴訟中目的不正當的公權力行為研究(10YJC820168),主持人,項目資助經費7萬元。
7.2012年4月,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面上項目“環境犯罪的追訴機制研究”,科研經費4萬元,主持人。
8.2012年6月-2013年1月,國電電力云南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委托課題“國電電力投融資法律風險防范研究”,經費5萬元,主持人。
(三)專著
1.《刑事偵查的正當性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四)教材
1.參加王新清教授主編《法律職業道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本人撰寫約7萬字。
2.《刑事訴訟法》(二十一世紀教材系列),王新清主編,趙旭光孫遠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六、課程建設
(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生活中糾紛與解決》主講之一:http://www.icourses.edu.cn/details/10054V001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