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4-17 相關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潘建偉
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號
郵編:230026
電話:0551-63600010
個人主頁:http://www.ustc.edu.cn/szdw/lyys/201112/t20111214_126869.html
個人簡歷 Personalresume
潘建偉(PanJian-Wei),男,漢族,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1970年生于浙江東陽,1987-199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先后獲理論物理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1996年赴奧地利學習,1999年獲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1999-2001年在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所從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入選中科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2002年至2007年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3年至2008年任德國海德堡大學物理所瑪麗·居里講席教授,2005年起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2008年入選中組部首批“****”,2010年12月至今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合作交流推進委員會主任,201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6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2012年7月任教育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主任,2012年9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4年1月任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2013年12月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有國際影響的學者,特別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操縱和冷原子量子存儲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統性創新貢獻。在Nature、Nature子刊、PNAS和PhysicalReviewLetters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并受國際權威綜述期刊ReviewsofModernPhysics邀請撰寫關于多光子糾纏的實驗綜述論文。
自2000年以來分別獲得奧地利科學院施密德獎(ErichSchmidPrize)、德國洪堡基金會索菲亞獎(SofijaKovalevskajaAward)、歐盟瑪麗·居里杰出研究獎(MarieCurieExcellentResearchAward)、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FresnelPrize)、美國物理學會“貝勒講席”(BellerLectureship)、歐盟ERC研究獎(ERC-ResearchAward)、國際量子通信獎(InternationalQuantumCommunicationAward)、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杰出科學家獎”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國內外榮譽獎項或稱號。2008年10月被聘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榮譽教授。
社會兼職:現任國務院學位辦物理、天文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科學部第十三屆專家評審組成員、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ngineeringandPhysicalSciencesResearchCouncil)專家評審組成員。曾任歐盟研究基金會(EuropeanResearchCouncil)專家評審組成員。現任《物理學報》編委、PhysicalReviewLetters量子信息學科副編輯(Associateeditor)、ReportsonProgressinPhysics編委(EditorialBoardMember)。現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委員、安徽省政協第十屆常委、九三學社第十三屆中央常委、九三學社安徽省委第十屆副主委、中組部“****”專家聯誼會副會長、中科院青聯副主席。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
1、量子信息理論
2、量子光學
3、冷原子物理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